《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

2023-02-15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1

  【目的】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边读边想的阅读能力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语文国家课程标准)】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学会书写其中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能力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

  【课堂设施需求】

  投影仪、电脑平台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师生各自回顾学过的黄山风景的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风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边读边想,通过读、想、看等多角度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阅读反思、情感体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程设计】

  1、以旧导新,扣题引入:

  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黄山奇石》,共同感受景色秀丽、风光迷人的黄山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天都峰

  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2、初读感知,让学生带着阅读要求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攀”“辫”“勇”要注意字型特点和字义的联系。“假”要注意字中的'部分笔画;“颤”“奋”“并”要注意读准字音。

  3、边读边想,读中感悟:

  文章为什么用“爬”而没有用“登”。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深入读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6、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内容】

  1、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把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和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小报。

  【构建模式】

  这篇教学设计在运用课本资源的同时又拓展了课程资源,利用网络上有关黄山、天都峰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强了直观感受。课后拓展注重了课内课外想结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2

  一、复习生字,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设计意图: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出示天都峰的图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三、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指导朗读: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边读书边勾画。

  指名说全班交流: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比较句子,体会“终于”一词。

  ①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比较句子,从“终于”这个词体会登山的艰难,登上后的喜悦心情。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c、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出示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3、齐读爸爸的话。

  反馈练习:

  阅读课文6、7段,回答问题:

  1、这两段写了()()()爬上天都峰,其中重点写了()。

  2、这两段话中,用了攀着、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这些词语,既突出了爬山的(),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勇于()的精神。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01-29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06-27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01-27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01-22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2-28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06-18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05-26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09-29

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