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2023-02-14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赏析本文的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3、体会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4、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

  重难点:

  1、把握写作脉络,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2、赏析文中的画面美;

  3、学习本文朴实清新的。语言风格。

  教学用具录音机朗读带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阅读第一段,思考:

  1、对现实的`不满;

  2、对个人和国家前途的忧虑;

  3、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第三段:月下荷塘

  一生朗读,体会本段的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三、第四段:荷塘月色

  四、第五段:荷塘四周

  五、朗读《采莲赋》《西洲曲》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2

  一、导入新课

  在繁华的扬州街市中心有一座寂静的院落。它隐没于寻常的民居之中一点都不起眼。但是在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走进这座民居,中间的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旁边是一副对联,曰:“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对联为书法家康有为所书。“开张”,形容词,指雄伟开阔之貌。“天岸”,天之涯。“天岸马”,一跃而至天涯之马,天下良马之最佳者。“人中龙”,人中之俊杰也。用这两句话来形容朱自清,足见他是何等杰出的人才啊。古语说:“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的风采。

  二、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三代定居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上大学时,她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文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在清华大学任教,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散文家。朱自清的诸多散文中以《背影》《荷塘月色》最为出名,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2、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整个中华大地。作为一名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朱自清感到十分压抑和苦闷,中国究竟何去何从,理想和光明究竟在何方?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踏入了这片静谧的荷塘,心有所感,写下了这篇文章。

  3、检查预习

  三、诵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写观荷的缘起。【情】引子

  第二部分:(2—6)写荷塘月色。【景】主体

  第三部分:(7—10)写景中人。【情】尾声

  四、再次诵读课文,揣摩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1、请大家找出最明显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萦绕在作者内心的苦闷思绪?

  ①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

  赏析:这里感慨自己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

  ②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赏析:“且”字表明了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的`现实心态,透露出一丝喜悦之情。

  ③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赏析:“但”字笔锋陡转,蝉蛙如此热闹,也不能感染感染作者,依然不能摆脱绵绵的愁绪。

  ④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赏析:梁元帝的《采莲赋》描绘了一个热闹欢快的世界,让读者置身于江南的盛况之中,作者仿佛像插上翅膀飞离了这个痛苦的现实世界。“可惜”一词告诉我们作者又从热闹的采莲盛况中返回了灰暗的现实,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⑤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赏析:江南是自己的故乡,自己在那里成长,想江南是乡思的流露。作者本想用乡思来慰聊自己的愁苦,结果沉痛的现实压得他无法如愿。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情景交融、通感、动词、叠词。

  2、能力:理清结构、感受语言美。

  3、情感:感受意境美,体会作者全心自由的状态和情感。

  【说明:我们现在给考生的这份简案是将详案进行了缩减,保留了总体思路和每个环节的关键词,但大家在写简案时的风格各不相同。只要保证能把大体授课思路写得自己能清楚,并能在讲台上顺畅演绎出来,就是好的简案。在考场上写简案时,目标可以不写,只用三两个名词把最重点要解决的知识点放在教案最前即可,如“情景交融、通感、动词、叠词”。】

  二、重难点

  1、重:情景交融;

  2、难:感情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MV,解析课题“荷塘”“月色”,到底美在哪里。

  (二)初读(朗读指导)

  1、朗读全文,想象画面。

  2、师范读,让学生画出并评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品读(语言美)

  1、指名读。品荷花美。

  (1)比喻:舞女的裙,静中带动

  (2)拟人:“袅娜”,姣美

  (3)通感:渺茫的歌声,荷香飘逸

  (4)品动态美:一丝颤动——凝碧的波痕

  2、指名读,品月色美。

  (1)比喻句:牛乳——月下荷花的清新、月色的朦胧

  (2)黑影、倩影:借相关事物,形象化

  3、品评动词、叠词。

  (1)师引导关注小词:“泻”——月光酣畅淋漓,写活了。

  (2)学生按照方法,点评其他。

  【说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尤其是不同层次的阅读这个重点环节,考生如若觉得一些过渡语和引导词,或者特别新奇的想法,不写详细就不能顺畅表达,那就在保持整体环节次序进行的过程中,在某一小步骤上,详细标明此处老师该如何用话述,如“默读,找思路”这个步骤,就可以在下一行稍详细写上给自己的'备注:“如果说论据是诸多散落的珍珠的话,还需要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才能做成项链,论据才能更好地来证明论点。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敬业”这一论点的?”】

  (四)争鸣(探究情感)

  1、听录音,进意境。

  2、介绍写作背景,论点:此时的朱自清,心情如何?小组讨论,出示其内心独白。

  (五)拓展(改写)

  1、配乐朗诵,摘抄、背诵。

  2、改写:把散文改成诗歌,或给散文配上一副水墨画;小组。

  【说明:一些只用关键词代替,就能在讲台上演绎说它背后内涵的内容,只在简案上写出代表性关键词即可。如上边的辩论,考生可不必写这么长的两段引语,只简写为“梁‘木匠—政治家=价值同’、拿破仑‘元帅-士兵’小组辩论”即可。我们建议大家多写简案,多去构建自己的“代表性关键词”系统,这样才能在考场上争取更多时间。】

  课后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历来颇受人称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向来是重点讲解篇目。然而,看过很多老师的讲解,都是讲重点放在了4到6这三段经典段落上,虽说老师的讲法各异,不乏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者,这三段还是有些被“讲烂了”的意味。而作为这篇课文其他往往被忽略地比较多的部分,其实也同样是精品,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例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样的经典语录便出自这篇课文的第三段。

  因此,我在准备这篇课文的讲解时,不从名段切入。我设计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对文章整体脉络的把握,并且把回忆江南采莲事这个部分放在了前面讲。在对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家生平的了解方面,我采用的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先自己找,分析到作者心中不宁静的原因时我再进行适当补充。另外第一课时,我本来还设计了仿写环节,即在讲解第三段时,让学生们仿写“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我先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弄清楚它前后的对应和对比关系,学生们不难仿写出很好的句子。遗憾的是,在试讲过程中,有时间限制,我未能安排好时间,将这个环节放进去。

  美文美读,《荷塘月色》写得如此之美,正适合这样的教法。反观我在上这个课时,却是将读的环节设计过少,既没有名家朗读,也没有自己的范读。另外,这篇课文如果能够配上适当的图片和音乐来讲,效果也应该更好。我之前倒是想到这一点,后来没有做出让自己满意的PPT来也就放弃了。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课下来,我说话的语气太平淡,显得很没有激情;又多说长句,不便于学生的接受。

  总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节课讲得固然有可取之处,然而,更多的是缺陷和不足,接下来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还有许多。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理解识记生字生词的形、音、义。

  技能目标:

  1、欣赏本文所展示的优美意境,提高对情景交融类散文的鉴赏能力。

  2、学习运用联想、朗读、比较等方法品味本文语言的精美。

  情感目标:

  1、能理清文章感情脉络,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态。

  2、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设想:

  1、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课文所展示的优美的意境上,注意赏析本文的语言魅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勿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涵泳玩味,从而领悟文章意蕴之深刻,语言之精美。教师注意随机点拨,把握课堂进程。

  3、第一课时侧重于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和脉络,第二课时重心落在4-6的细读赏析上。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赞美荷花的诗歌文章很多,如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写的是艳阳照耀下的荷花,月色朦胧下的荷花该是别有一番情致吧?让我们走进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慢慢行走,细细欣赏!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

  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弥望袅娜霎时脉脉的流水梵婀玲

  妖童媛女鹢首徐回纤腰束素敛裾

  活动二: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感情脉络。

  听录音,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月下散步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的行踪

  家——小路——荷塘——家。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3、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步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4、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

  ----寻找宁静

  5、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指名朗读。教师点拨朗读要点,注意重读“也爱独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等词句,表现作者摆脱尘俗的喜悦之情。

  6、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学生明确:作者在这幽僻的环境之中,在朦胧的月色中,一人独处,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暂时超脱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

  7、课文4、5小节是最能表现作者艺术风格的写景名段,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和朦胧柔和的月色、沁人心脾的荷香融合在一起,形成幽雅宁静、素淡朦胧意境。我们下一节课再作细致的赏析。作者独处之妙超脱之乐能不能永久呢?美梦会不会醒来呢?作者现在大家先看看第六小节,说说作者的心境有何变化。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注意抓重点语句。

  生:“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流露出失落之意,宁静的环境并未能排遣心中的哀愁与苦闷,依然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

  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注意“我什么也没有”读出感情。

  8、师:作者的愁绪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借美景来忘却以告失败,朱自清又尝试用什么办法来超脱现实,摆脱种种烦恼呢?这种方法最终有没有奏效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剩下的部分,在讨论后回答。

  生:作者通过想像江南采莲的习俗,想像采莲中热闹风流,想像采莲中情感的纯洁美好,借此把自己从现实中解脱出来。但现实终究是不能超脱的,人终究不可能长久生活在梦中,不管这个梦是让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还是令人神往不已的习俗,“推门进去”说明作者又回到现实中,种种苦闷、无奈甚至是痛苦还是要缠着他,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景消愁愁更愁。”

  活动三:小节本课,预习单检查

  1、明确结构,归纳大意: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发对江南的惦记。(偏重抒情)

  2、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

  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渐渐超脱→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即“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这可从文章中的景物中见出。这也就是本文的感情基调。

  结语

  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李白是直抒胸臆,而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3、4小节,欣赏本文所展示的优美意境,提高对情景交融类散文的鉴赏能力。学习运用联想、朗读、比较等方法品味本文语言的精美。

  导入:

  品读《荷》文最为重要的不在于索解郁闷、孤独的原因,而在于其消解方式,以及在消解中表露出来的作者性格素养、人生追求甚至是人生矛盾。以此来培养我们对生活与自然细腻而优雅的体味,对生命过程深刻而复杂的感悟。就让我们进入文章的核心――3、4小节。

  活动一:研习课文第4小节

  1、指名朗读或听录音,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本文题目是“荷塘月色”,这一段偏重于“荷塘”还是“月色”?

  这一段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写景的层次极为清晰。这一段主要是写月下的荷塘,虽没有直接写月色,但所有景物都在月色的笼罩之下。

  2、文学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写了什么,更在于怎样写的。我们现在从修辞手法角度来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荷花、荷香的,说说这些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什么特点,另外有哪些词语用得非常准确,品味其妙处。学生涵泳体味,并小组交流。随后教师点拨:

  荷叶

  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写出了荷叶高圆而舒展的风姿。田田,用叠词,突出荷叶的茂密连绵。

  荷花

  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

  明珠——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

  星星——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

  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用来修饰盛开的荷花是恰如其分。

  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正好传神地表现了含苞未放的荷花的情态。

  可以要同学们尝试着将“袅娜”“羞涩”互换一下位置,看好不好。

  荷香

  通感: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沁人心脾。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

  活动二:研习课文第五小节

  1、第四段写的是月下的荷塘,这一段写的是――

  明确:荷塘上的月色。

  2、月色无形,很难摹写,朱自清怎样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呢?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认为画山精神画不出,以云岚衬之。如果把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结合起来,既正面描写月色,又描写月光下的景物,或者展开联想,用贴切的比喻形容,无疑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哪些月光下的景物,又有哪些精彩的比喻。哪些词语特别有表现力?

  明确:写了叶子和花,灌木、杨柳的倩影,比喻句有“流水”、“酣眠小睡”“如鬼”“名曲”等句。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有“泻”“浮”“画”等。

  3、一二两句中,“泻”“浮”二字能否换成“照”“升”?叶子和花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请在心中细心的体味,然后跟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明确:“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叶子和花的特点是娇嫩柔润,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的皎洁朦胧特点

  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小睡”分别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明确:分别比喻月光朗照和月色朦胧,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淡淡的喜悦,心灵获得慰藉,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

  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联系上文,并不均匀是指什么?这一句通感手法的运用有何妙处?

  明确:是指灌木的树影浓密巨大,杨柳树影的稀疏修长。“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至带入一种幻境。

  6、听录音品味感受

  总结本课

  这两段写景层次分明而特征鲜明,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之情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韵味。诚如罗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却缺少发现的眼睛”,同学们,春有莺飞草长,夏有蝉鸣树林,秋有枫叶如火,冬有白雪皑皑,用敏感的头脑,带上一双敏锐的双眼,慢慢行走,细细欣赏啊!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计划采用六个步骤自读感知,思考提问,查阅信息,讨论交流,熟读成诵,存疑留问,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存疑留问放在课外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读感知,学生思考提问,学生查阅信息,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熟读成诵。教师在这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一、自读感知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首先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弄清以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

  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其次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再次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下来,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

  明确: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于是就想去看看,沿着荷塘的路平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却很好,我可以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的确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胧和谐,令人心醉。荷塘四周非常幽静,只有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最热闹,而我什么也没有。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巳无福消受了。采莲令我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回到了家里。

  二、思考提问

  首先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必要深究讨论的问题。

  学生先后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一铺,其好处是什么?

  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

  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上述问题,重新整合。

  第一类问题是关于文章主旨泡面作文、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第二类问题是文章局部的细节问题。按照文章先后依次罗列如下:

  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

  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

  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第三类是关于对本文的评价的问题。

  《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

  三、查阅信息

  针对上述问题请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上图书馆查阅资料。

  四、讨论交流

  首先讨论第一类问题,即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教师提示,要搞清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的问题,首先要搞清为什么作者会颇不宁静,这必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必须联系作者自身来看。学生交流上网查阅的有关资料。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熟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赏析4、5、6三段,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及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理解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心情,以及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四、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荷塘月色

  风吹麦浪

  演唱:李健,孙俪

  荷花自古深受文人骚客的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曾为之陶醉,如我们以前学过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里面有一诗句是这样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古代诗词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融情入境,即景抒情,太多了通过《荷塘月色》比较一下,朱自清在描写荷花方面与其他文人的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矛盾而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好用女性的意象,另一方面又摆不脱自己拘谨而清苦的身份,每一个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都扮演一个角色,所以有人认为所谓风格,就是艺术人格,固有知人论事一说。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回忆以前学过有关朱自清的'篇目《春》、《背影》等篇目。

  (二)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三)整体感知

  1、阅读文章时,思考几个问题

  (1)文章主旨是什么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2)作者描写了清华园荷塘的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并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煤屑路——幽僻,寂静

  荷塘四周的树木——阴森森

  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

  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

  荷香——随风飘动,不绝如缕

  荷叶的波动——疾如闪电

  月光——清幽,如流水

  青雾——薄如轻纱

  云天——淡淡的

  树影——奇形异状,如花如月

  树缝灯光——没精打采

  蛙叫蝉鸣-最为热闹

  总之,写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当中的各种景物,其中一些荷塘中的景物为主,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胧、恬静之美

  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首先从作者散步地点的转换入手理清线索。

  (淡淡的愁)(淡淡的喜)(淡淡的愁)

  家————小路————荷塘————家

  (不宁静)(求静)(得静)(出静)

  3、为什么不宁静、愁?(背景)

  4、因什么得静、喜?(荷塘月色)

  5、为什么又愁?(江南采莲——思乡)

  (四)分析1、2、3自然段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眼)

  2、第二自然段的对比手法:路得幽僻与作者的心情

  3、由“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开始由愁到喜渐渐转变了。

  (五)第4自然段:月下荷塘

  1、作者在这段写了哪些景色,是怎样描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顺序:由远到近,自上而下

  荷叶:舞女的裙

  荷花:明珠、星星、美人

  荷香:渺茫的歌声

  荷波:凝碧的波痕

  流水:脉脉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优秀的教学设计07-02

荷塘月色优秀的教学设计06-29

《荷塘月色》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4

荷塘月色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6-29

关于《荷塘月色》优秀教学设计07-02

课文《荷塘月色》优秀教学设计模板06-29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01-07

荷塘月色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11-08

《坐井观天》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01-29

公开课《虹》优秀教学设计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