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教学设计1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
(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散步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的写作契机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课的主题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理论的体系。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本文 “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时,我依据作者写作初衷,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及写法特色、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本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安排一课时,课前安排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生倾听。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便下面更好的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真实情感。
2、通过认真的倾听,请学生抢答以下问题:
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故事吧!希望同学们能够抢答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散步的地点?(田野)
(2)散步的人有哪些?(教师板书:“我”、母亲、妻子、儿子)
(3)散步的季节?(初春)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母亲与儿子产生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
(5)结果如何?(母亲却依从了孙子;不好走的地方“我”与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设计意图:问题简单,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结合人物分析文章主题:
1、再读课文,师提出朗读要求。
师:刚才老师朗读时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句读停顿和老师语气、语调的处理。这篇文章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要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请三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比较腼腆的可以给予物质鼓励),思考:文中的四位人物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找出依据来(边听可以边做勾画)。
2、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并找出依据。(可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进而引出下面内容。)
“我”——孝敬母亲(板书:尊老)、疼爱而不溺爱儿子、有文化修养、
母亲——慈祥、疼爱孙儿(板书:爱幼)
妻子——贤良、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聪颖、
3、分析依据(在此环节中将学生找到的依据反复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内涵。)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注:此处可以追问:假设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里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因为“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2)母亲和儿子对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情境设计:同学们在家看电视时,遥控器拿在谁的手里呢?
注:此处可以追问:分歧的结果怎么样?(分歧的结果是“我”顺从了母亲,母亲则顺从了自己的孙子,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赞美;母亲作为年迈的老人,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关心下一代成长,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对“我”的决定,妻子丝毫没有争执,而是无声的支持,其“贤惠”的品质也值得赞美,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庭关系中比较敏感的一种关系,但在文中却和谐而无声地促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3)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注:此处可追问:“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
4、教师小结:本文通过“散步”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颂扬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这就是“以小见大”(板书)的写作方法。文中还有多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地方,这些小题大做就是要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是大有深意的,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试找出文中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分歧”、“责任重大”、“决定”、“整个世界”……)
四、再读课文,研讨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师:除了这些小题大做的词语,作者的文本也是非常优美的。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个句子读过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那么就请你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数量不限。画好后可以小组交流。(学生分组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的答案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热情,教师只做提示,不做具体说明)
(一)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如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处出现比较对称、意蕴丰富的语言,读起来给人以美感。
如: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充满生活情趣,表现小家伙的天真、聪颖,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高大的父亲。”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7、“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轻。”
8、“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9、“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就是引、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五、情感再现,小结归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吗?(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请同学们今天晚上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做一件事吧!。
六、课外作业:
1、真诚行动回报真情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
【板书设计】
母亲儿子
—→以小见大—→尊老爱幼
“我”亲情妻子
散步教学设计3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
进行赏析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让互敬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亲相爱
横批:和谐一家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
分歧的解决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散步教学设计4
【背景及说明】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第7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散步》这篇文章,正是情感体验的上乘佳作,我想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实施一次情感教育。但是,认识到一篇文章的好与上好一堂课的距离,我又有一点紧张,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必须面对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散步虽然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是,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叙述的,展现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孙之情,平时,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情景虽时而所见,却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处体验。当然,简单的做法是,教师通过宣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或者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去感悟。但又使我体会到,能感动教师的,不一定能感动学生。如果找不到共鸣的地方,你在台上激动不已,学生则可能无动于衷,出现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这是既尴尬又失败的课堂。那么,怎样上好这堂课呢?作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又该做点什么呢?
【建议思考的问题】
1、课堂上如何实施课前的教学设计?
2、课堂上的亲情感和责任感的目标如何实现?
【案例描述】
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我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感悟散文中的亲情。于是在学生朗读全文以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赏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第四自然段,理由很简单,文字优美。但静观课堂气氛,感觉比较平淡,学生似乎在配合老师完成彼此所认同的课堂教与学的任务,缺乏体验到该文章的语言之美,亲情之美,而且参与回答基本是那些比较听话,认为回答问题是天经地义的同学。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反思,我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是必要的,但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所改变,应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换了另一种方式提问,你和家人散步吗?有。几乎是全班同学满脸灿烂的回答。那么,给你留下感受又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层层波澜,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课堂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下面是关于场景的部分实录。
【教学实录】(部分)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妈妈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妈妈手牵着手,不知道天气太冷,还是妈妈的慈爱,让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妈妈给我讲了我小时候的趣事,我们很高兴,至今,我的手上还感到还有妈妈的余温。
师:你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生2:我的感受最深的是;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简直就是一只小懒虫。每天,奶奶背着我上幼儿园。那时,我觉得奶奶的背很宽、很广,趴在奶奶的背上,我觉得特舒服。如今,我也上初中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驼了,我常想,奶奶的背是不是小时候背着我而驼的。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3:我曾见过别人一家子的散步,令我感受很深。一个小男孩,他们的父母也许都是哑巴,只见小男孩走在他们的中间,他的手不停地在胸前晃动,也许是打哑语,他们的父母只是一味地笑,是那么欢乐。
师:你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幸福的画面啊!想不到,我们的同学对散步感受如此真实、细腻。现在,我们可以驱谴我们的慧眼和灵感到文章里去散步,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学生1:孝心
学生2:亲情
学生3:温暖
学生4:敬老爱幼
的确,这样的散文内涵,由于有了散步感受的感情作铺垫,又有问题的激发,学生不再是应付老师,而是神情活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进入解决课文,研讨问题的情境之中。我又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学生们颇有兴趣的.寻找,再纷纷而毅然的举起手。
生1: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这段是一处优美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全家人散步的美的背景,也暗示了老人对生命的向往。(接着,该生便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生2:我要补充的是,春景也有新生之意,这也说明母亲在风烛残年之时,家庭的温馨使她的生命获得了新的生机。
生3:我要选第七自然段,因为这段母亲眼中看见的景色很美,油菜花,桑树,鱼塘,表明了母亲对生命的向往。(朗读略)
生4;还有一个字用的好,我非常喜欢。摸,表现了老人疼爱孙子的感情,这个孙子可真幸福。(一阵笑声)、
生5:我喜欢第六自然段,因为,分歧的产生是全文的关键。我的选择举局不定,表明了我既有敬老之心,又有爱幼之心。特别是最后决定走大路,也看出我非常孝顺。
师:同学们能够对我的情感理解,非常了不起,(一片掌声),同时,也可以看出我的责任重大。
生6:(怯生生地)老师,我能否喜欢一个字?(得到我的赞赏后)熬,因为熬字能够使一个老年人,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顾,又过了一年。
师:讲得真好,能结合这篇文章来理解文中的词,达到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课后可以进一步地探讨。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应当如何进行?我觉得课堂设计非常重要。同样的目的,不同的课前设计,结果回怎样呢?也许我的前一堂课也会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正确理解亲情感和责任感是难以企及的。我认为,课前教学设计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说话的机会和展现自我机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焕发青春活力。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这堂课,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我愿永远把握这生命的脉搏。
散步教学设计5
【背景】
本人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亲情,友情都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理解。看到散步这一课,觉得它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心田,能够洗濯我们麻木的心灵。它的文字含蓄而优美,意境宽广而深厚,虽是简单的一件小事散步,却真正能唤醒沉睡的亲情的细胞。
我选择这一课的最大原因是现在有很多的单亲家庭,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亲情的冷淡,不知道亲情到底在那里,我就想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亲情不是轰轰烈烈的,不是狂风暴雨似的,它如同和风细雨,慢慢的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亲情,特别是家中的父母正在承受着维护亲情的巨大使命。
本着美好的愿望,希望学生通过这一课会真正的体会到亲情的力量,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孝敬父母,我精心的准备了这一课。
【设计理念】
1、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转变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体会“我”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个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3、感受亲情,理解中年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得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的主要)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三、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
⑴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他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2、这篇文章你有那些问题没弄懂?
a、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b、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c、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四、品味语言
1、景色描写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2、对称句子。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教学反思】
这堂课有成功也有失败。
主要的缺点是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课时喜怒不形于色,讲课时缺少激,而只是把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挑断作者感情发展的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都是本人经验不足,稍显紧张造成的,今后在工作中还需继续努力。
本堂课我觉得贵在很好的把握住了新课标的理念: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层层深入,使学生体验更多学习的乐趣。
2、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注重文本,重视朗读教学并进行语言的积累。
4、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给予适当的鼓励,使他们很乐于展示自我。
散步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美丽的树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树林吗?说说你喜欢它什么?(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真会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作家林颂英也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我爱在林中散步》
(板课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展示思考题:(默读)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请用 “~~~~”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导体会)
小结过渡: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出答案,说出那句课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举例子)
B、 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知识扩展
1、关于树林、树木,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松驰神经 消除疲劳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清静自然、身心舒适
挡有害微粒 清洁空气
没有噪音 没有喧嚣
散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爱与亲情,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寻找典型词句,理解课文深长的意味,学习发现并表达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的爱之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周六,这张照片在短短的10个小时之内在全球的转载量超过250万。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天下着滂沱大雨,父亲全身湿透,而右手的伞则坚定地聚在儿子头上,呵护他不受风吹雨打。那这一个小举动能感动全世界的网友,甚至让人们在深夜泪流满面,我觉得呀是我们对爱与美有着天然的感动之心,而这种爱与美的最小组成单位由社会最小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成员间的爱构成。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悟那字里行间流淌的一举一动间的爱。(板书课题:散步 莫怀戚)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字词语。
2、检查指导:
(1)读生字词。
分歧(qí) 霎(shà)时 拆散(sàn) 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 嫩芽 信服
(2)小组朗读:
8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读一段。明确感情基调:轻松愉快
思考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简单评点学生的朗读。
3、概括散步过程:并分析第1段。(生齐读)。
三、精读感悟:
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并赏析。
1、分析第1段。
冒号:强调。长镜头拉近拍摄。想象画面的流动。(生读第1段)
明确:瞧这一家子: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
2、通过分析人物来感悟文章。
(1)儿子、小孩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5段。可爱。激动。聪明。童趣。 (板书 儿子:机灵可爱)
(2)妻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6段(尊重丈夫) 第8段(疼爱儿子)
“听,蹲,背,走”四个动作就让我们看到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
(板书:妻子:贤妻良母)
(3)母亲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按先后顺序,把直接描写母亲的语句读一读。
第2段(体谅儿子的孝心,尊重儿子) 第7段(疼爱小孙子)
通过母亲的眼睛,我们看到远处的美景。(生读)
点拨写景部分的朗读。(生读)
点拨:望--由近及远,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视线拉远拉长。
(师范读)(生齐读) (板书 母亲:善解人意)
(4)“我”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2、8段(关心母亲身体) 第6段(委屈儿子,迁就母亲)
时日还长,言下之意是陪母亲“时日短”--引出第3段(生读)
点拨:太迟,挺,熬,总算(老师范读)
“春天总算来了”,你看那南方初春的田野--引出第4段(生读)
点拨:大块小块、随意、密,咕咕,生命
明确:生命真美啊!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营养我们的心。(生齐读第4段)
尽孝要趁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 “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
于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引出第8段(生齐读第8段)
分析这段“整个世界”。结合课后练习一,想象画面,换个角度拟题目。
参考:爱、家、美、母子、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补充:作者的写作契机)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 散步>的写作契机》
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第8段)
爱、家、美、母子、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
爱过知情重啊。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
四、品味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分析。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爱和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爱在一举一动间,请同学们组内交流,再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并分享。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亲情是 , 。
参考:亲情是下雨时,父亲为你撑起的那把伞。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饥饿时,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六、结语:
同学们,人类的爱无需豪言壮语,它就在一举一动的平凡的言行之间,父亲为儿子撑伞,儿子背起老母亲,父母无私付出,儿女真诚回报。即使它再平凡再细小,这份爱,也足以让全世界为之感动。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下课。
教后反思:
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要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很可能会用强烈的期待去战胜因概念枯燥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七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加强组织教学是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讲解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语言要精辟,形象生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中,课堂上要有讲有练,教师的精辟讲解和学生的适时练习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边讲边练,融为一体。
散步教学设计8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散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让爱住我家》,感受温馨的家庭,浓浓的亲情。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言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跟着他们家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师生配乐朗读(老师示范第1、2段,学生接着齐读),
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归结为“和美”)
3、引导学生“说事”。
4、反馈、点评、小结:
我们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研讨。
①在决定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③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试着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
儿子乖巧、可爱。
四、探寻美点、品赏语言
(1)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师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动描绘。
B、对称句式的使用。
C、用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浅显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语言。
(2)师生共同赏析
景美
生深情朗诵第4段春景描写。
生赏析,第4段描写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对称句式美
①师:“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明确: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②生赏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③学生深情赏读文中对称句式:领读—跟读。
……
五、赏读入心突破难点
1、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2、反馈:“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以小见大”手法)
六、拓展运用畅叙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本文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这节课里,我们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们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我们体会到了古朴动人的人情之美,我们也品味到了秀美隽永的语言之美,我们还学习到了以小见大的技巧之美。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阳光,温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榄,让人回味。充满亲情的家,既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珍爱亲情,传递亲情,勇于担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
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八、创新作业感恩亲情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亲情:
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散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
2、通过指导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相互体谅、相互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品味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强调课前自主探究课文,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准备上课用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老师先来个简单的调查:近段时间,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然后,分别请两类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
老师: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给我们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莫怀戚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此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抽两、三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语速等。
老师: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松还是沉重?
学生回答后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语调平稳,不应过高或过低,语速为中速为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第4自然段应快些,第6、8自然段应慢些。
学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调,再次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请同学们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老师:(投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表,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如1题可能有如下表述:
①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儿子;
②祖孙三代;
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④老年人、中年人、少年;
⑤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并形成板书。
四、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学生先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再班上交流。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学生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为标题,教师应加以肯定。
五、学生自由品读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以下问题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再班上发言。
问题:(投影)
1、文章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请举例谈谈。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六、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母亲和儿子走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这一段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的主旨。对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起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时候的责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顾两头。两头都能顾及当然很好,有时无法兼顾,应该先顾哪一头呢?“我”决定委屈儿子,顾母亲那头,这一问题的解决说明我们要尊老爱幼,但当尊老与爱幼不能兼顾时,应选择尊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因为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美德。
(教师因势利导)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对他们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爱,领悟到先尊老的家庭伦理道德,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使命及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到来的快乐。)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投影)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与课文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
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范文呢?
(过渡)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较二文,体会散步的精彩之处。
提示:可以从内容,人物形象,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允许答案多种多样,举例说明)
内容:
《散步》比《三代》内容丰富:《散步》有景物描写,《三代》没有。
《散步》比《三代》内容有深度:《散步》不仅抒发了作者对家庭的一种责任感,而且表达了对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则没达到如此深度。
人物形象:《散步》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语言:《散步》中用了很多两两对称的整句,互相映衬,读来有味有情趣,有节奏感,而《三代》则没有。
《散步》的语言风格多样:清新、活泼、精美、深沉。而《三代》语言风格单一。
写法:《散步》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反映尊老爱幼的社会重大主题,《三代》写法一般。
教师小结: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八、拓展延伸,内化理解
仔细回忆,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三代》那样体现浓浓亲情的感人细节,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请你挑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说给大家听。(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做好准备,再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加以点评。
九、布置作业
1、把上述的发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2、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晚上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让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11
一、整体反思
我设计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教学的重点是:人物语言中流露出来的爱,教学难点是:以小见大,通过生活小事反映出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教学目标分别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情感;2.体会情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感染和熏陶;过程与方法:1.设置"悬念",让学生自由猜摩,深化课文的主题;2.查找质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挖掘本文的主旨;知识与技能:1.闭上眼睛听读,感知课文部分内容,对下一部分内容进行猜想。2.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与"猜想"内容进行比较。
优点:1、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时间设置合理,用45分钟的时间,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确定合理;
缺点:1、教学目标设置过多;
2、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欠合理,像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导入语,我设计的是播放《跪羊图》这首歌,主要是营造气氛,播放结束后就以"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引入课文;
教学的第二步是"猜摩"教学:听朗诵,当读到"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停止播放,让学生来讨论"我和妻子该怎么办?"有那些方案?
教学的第三步是课文研究: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并以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并生生、师生解决。
教学的第四步是深挖主题:围绕"文中谁的权力大?"来展开讨论。
教学的第五步是归纳总结并展示"板书"。
以上五个步骤,我认为设计得好的有
1、第二步"猜摩"教学,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读,听到有"分歧"的地方,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主题的理解埋下伏笔。
2、第四步深挖主题,教师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谁的权力大?"展开讨论。其实教师出示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让学生进行圈套,学生通过争论才发现这样一个家庭是没有权力之分的,这时才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是用来挖掘主题的。
不足之处:1、导入语重复,一首歌、一个故事显得多余,二者只能取一。
2、教学的第三步,交待不清楚,教师的引导没有设置进去,随意性强,可以分段进行布置任务,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对主要问题的质疑。
3、板书设计标识性不强,不美观,应改为箭头可能要直观些,更容易体现主题。
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反思
1、对比教学设计不错,学生"猜想"的与作者写的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深化主题。
2、阅读指导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3、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恰当,能够较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足之处:1、学生自主学习时没有设计教师的引导,没有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筛选,应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
2、教学第三步未能充分考虑和体现学生要求,没有划定范围,使学生漫无边际,要分段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
散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 激情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读铺垫
1、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
3、学生相互挑战读
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
(二) 学法指引
① 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
② 教师引导学法 “问题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学生分组探究学习
②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引导的重点:
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
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
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散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操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
2、检查预习
提问2——3名学生再由教师给予肯定明确。
字音认读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来同学们下去还是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课文的,这可是不错的习惯啊!大家可要好好坚持下去哟)
二、正课
1、作者简介(可请学生来回答教师补充出示幻灯片)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请同学们听朗读
要求:
(1)注意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勾画出生字词语的读
(2)整体感知课文并体会作者笔下的美好春景。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确:这段话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3、学生分组自读课文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
明确: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的时间还很多。(幻灯片展示年轻人老人小孩关系图)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图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挚爱。(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社会、国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课文前的那个大大的“爱”字码,在课文中这种爱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挚爱。请同学们带上这个“爱”字回家后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结
《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动人,语言富有内涵。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可要认真体会啊!
五、作业
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其他精美的语段进行研讨。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七、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教学设想: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幻灯片出示三张家庭和谐、温馨的画面。问学生:看了这些图片后,你们有怎样的感想呢?)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幻灯片播放朗读。
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
嫩芽()熬()霎时()分歧()
拆散()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分歧: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三、通读全文,注意把握重要信息
(一)、检查阅读效果(抢答)
A、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B、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二)、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在文章中画出答案)
1、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
2、解决分歧取决于谁?
3、为什么由“我”来抉择?
4、“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呢?
5、最终我是如何决定的?
四、品读课文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和你的小组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说一说美的原因。
附文中的妙语(仅供参考):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请同学们思考:“我”怎么会看见这田野美丽的春景就想起“生命”来了?
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1、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想到生命。
2、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维持。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感悟到生命。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有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五、总结主题。
通过写什么事,表达什么情感,表扬或批评什么
通过记述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情形,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亲情,颂扬了人民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件小事或一个细节,表达一个伟大永恒的主题思想、把大主题通过具体可见小事表现出来,使得主题更具具体性,感染力、
学完这篇文章,你说说这四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六、七嘴八舌:
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办?
七、作业:
回忆一下,父母的关爱,长辈的呵护,往往体现在如本文的平凡小事中,细细回顾你曾经历过的一幕幕往事,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亲情故事用100个字写下来。
【散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01-31
《散步》教学设计09-15
《散步》教学设计07-29
《散步》教学设计06-25
散步教学设计02-04
《散步》教学设计12-06
《散步》教学设计12-06
散步的教学设计01-15
散步教学设计04-07
《散步》教学设计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