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教学设计1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发现事物的规律,有主动探究的兴趣。
2、通过操作体验,进一步了解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3、锻炼分析比较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与筹码”;数字卡1-10;图片上印有数量是1-10 的物品若干。
2、学具准备:“数字与筹码”;雪花片若干;图片上印有数量在20 以内的物品若干;1-20的数字卡片;1盒豆豆。
3、《操作册》第4册第31-32页。
三、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好朋友。先让幼儿在线上报数,并记住自己是第几,再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当念到与自己相同的数时就跳一跳,当念到最后两句时,是单数的幼儿一起跳,是双数的幼儿一起跳。
2、复习10以内单数和双数。
幼儿用“数字与筹码”操作:在1-10的数字下,2个2个地摆放筹码,将结果记录下来,并说出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在桌面上先摆好数字卡1-10,并在下面放上雪花片。两两排列,观察比较,说出哪几个数是双数,哪几个数是单数,为什么?
第二组:在印有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上2个2个地圈数,写出总数,并说出是单数还是双数。
第三组:做涂色练习。图片上有20以内不同数量的物体,先点数再为单数双数分别填上不同颜色。重点引导幼儿知道单数双数是两邻的。
第四组:2名幼儿操作“数字与筹码”,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单数摆在左边,双数摆在右边,再在傍边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4、游戏活动。
①游戏“手拉手”。将幼儿任意分成几组,随意站在一起,教师发出口令,两组幼儿迅速2人一对手拉手,并迅速报告各组人数是单数还是双数,看哪一组站得快,报得对。
②游戏“捡豆豆”。幼儿任意从盒中抓一把豆豆,2个2个地放入小碗,看看是几颗,是单数还是双数。
5、 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报数,说出1、3、5、7、9这几个单数时,幼儿拍手(是几就派几下),说出2、4、6、8、10这几个双数时,幼儿跺脚,(是几就跺几下),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数和双数的认识。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完成《操作册》、《作业纸》
单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本课以“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以小学《小学课程标准》水平一学习领域水平发展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在突出“单跳双落”教学的同时,也要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使学生时刻保持浓厚兴趣,更有效的学好单跳双落的动作技能。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水平一二年级的《跳跃》类教材的第三课时,是在模仿各种动物跳跃和单双脚跳的基础上,高一层次的学习。本课主要是教会学生简单的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用力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为今后学习跳跃类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对学生的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以及提高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都有积极地意义;跳跃又是劳动和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的运动项目,同时,跳跃也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一项活动。
学情分析:
水平一的学生的共同的特点是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自我约束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如何的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本课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缺点变为优点,更好的学习好本课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手段考虑的出发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单跳双落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做出单脚起跳双脚轻巧落地的动作,做到连贯、协调
3、对练习有浓厚兴趣,做到有序学练,协作学练
教学重点:
单脚用力蹬地起跳,双脚轻巧落地
教学难点:
协调用力,轻稳落地
重难点确立依据:
每一个教材、每节课都有重难点,只有抓住了重难点,那么对于教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该技术就相对容易。本节课是跳跃类教材,一般来说此教材的最终目的是跳的远或跳的高,那如何才能跳的远,跳得高,才安全呢?这就要有合理的动作、科学的技术。单跳双落是跳跃类的项目的基础,只有协调用力,单脚起跳,落地轻巧的才会跳的远,跳得高。本课的重点是单脚用力蹬地起跳,双脚轻巧落地;教学难点是协调用力,轻稳落地,该重难点是单跳双落动作技术的基础,我认为完全符合学生第一次学习单跳双落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所以我确立以上为本课重难点。
教学过程说明:
考虑到水平一的学生的特性,本课的组织形式主要三人一组以圆型队形站立,此种队形向内可以听教师讲解,向外又可以练习,学生始终以圈为中心,基本没有队形的移动,所以很便于管理。
我以各种动物的跑跳姿势练习来作为开始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上下肢的配合和前脚掌着地的动作,同时又起到热身的作用。另外,用模仿各种动物的跳跃作为准备活动,解决了枯燥单一的徒手操,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激发其对主教材的学习兴趣。
主教材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体会、练习中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单跳双落的技术。学生先复习单、双脚跳,后观察教师的示范和考虑教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始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体会练习。接着跳格子,其实跳格子是一个游戏,但我将其作为一个辅助功能,很自然地融入到主教材的学习中。通过跳格子的教学,就将本课的重难点解决了。其后的学生示范和练习及连续跳过三个单元的格子起到了一个巩固的作用。
结束部分,带领学生进行拉伸活动,成四列横队,既起到了放松的作用,有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变换了队伍。
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单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学会3个单韵母a e,读准音,认清形并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 e四声。
3.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并学习使用。
教学准备:
彩色挂图 a e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讲汉语拼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指导卡图,引出字母。
(1)请小朋友看图,图上都画了谁?是什么时候呢?
小朋友说,师注意引导说话语气等。
(2)师总结:编儿歌,引出a e
公鸡喔喔叫,白鹅呃呃叫。小学生上学校,见了阿姨问声早。
二、看口形,想画面,学口诀记读音。
1.学习韵母a
出示(1)阿姨的头像,问:这是谁?怎么称呼她的?
(2)出示“a”的卡片,师示范读,生看嘴形听声音怎样?
(师小结:嘴张大,嘴巴不动,声音响长)
学生练习发音。
(3)帮记住“a”,学口诀
边读边想画面,发“a”时想到阿姨的“a”
口诀:阿姨的a,嘴巴张大a a a
(4)总结学习方法。
2.学习单韵母 e
(1)方法同上。
(2)编口诀,帮助记住e
公鸡高声叫,嘴巴圈圈
一只小白鹅,嘴巴扁扁eee
3.小结:a e我们叫她们单韵母,发音时,嘴巴不动,声音响长。(师说单韵母)
4.巩固复习
①纠正发音错误的地方。
②各自练,同桌练,指名练
③游戏,师生互动。
三、学习规范书写。
1.认识四线三格
小黑板出示:认识上格、中格、下格。
2.屏幕出示:a e笔顺示意图和四线格中的书写规则。
①师示范写,生书空,学习a e的笔顺。
②学会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3.指导规范书写。
①指导描红,师示范,生书空。
②学生描红,师指导,注意写字姿势。
四、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生说,师补充。
作业设计:
抄写a e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ae的发音。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a e的发音。
2.学习a e的四声,能准确读出四声。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
2.抽读a e的卡片,并用儿歌帮助记。
二、学习a 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4中声调名称。
(1)出示四种声调符号: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四个小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告诉四声的名称,领声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2)反复指认四声。
2.学习a e的四声读法。
(1)出示:ā á ǎ à
教读a的四声,边打手势边示范读听清四声不同的读音。
(2)看图,看四声的实际读法,师讲解。
(3)生练读a的四声。
(4)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针对生读音情况正音。
(5)分组读,齐读。
(6)出示 e的四声。
①生先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并纠正在读时的错误。
③教师领读,生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7)出示ā ō ēá éǎ ǒěà ` è
师范读,生练读,体会四声高低起伏的不平。
3.看挂图,体会四声意义。
(1)抽读 a 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说出是第几声。
看情境图,帮助记忆3个单韵母。
(4)写带上声调的a e
作业设计:
1.练读a e四声。
2.抄写a e各一行。
单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去。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在《春》一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感知课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课文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之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春》之后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因此,学好本文对学生学好后面几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学习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学习重点]
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2.体会各种修辞方法和运用和效果。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教法设计]
1.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
“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设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提供春的精彩画面。
[预习指导]
1.扫清文中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春”的古诗句;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导语)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请你给大家举一两个例子。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朗诵佳句。
课件展示,图文结合,欣赏感受诗的意境、春的神韵,为课文教学做情感铺垫。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绝句》,韩愈的《初春小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等等------
2、(导语)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朱自清——生平经历、渊博知识、走遍世界、作品成就等等。意在引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佩之情。
课件作恰当展示: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
二、诵读欣赏: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
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细心体会,理解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基础;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四人小组朗读交流:指正读音,互相间合作讨论朗读情感的处理。
3、学生代表朗诵展示,配以音乐《秋日私语》。
三、结构之美:
?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描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构思布局,颇巨匠心。
问:美文都有一个精美的结构,《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你能发现文章结构的精美之处吗?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讨论内容写在白纸上。
[明确]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颂春
盼春
绘春
四、品味探究: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春》的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合作探究:
1、问题设计:
a、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喜欢的理由。
或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最妙?说说理由。
或这幅春景图中,有人有物,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高有低,你能说说这样描绘景物的妙处吗?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明确]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字用得好,“钻”字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2)“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烈,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地,绿绿的”放回原来的位置,作比较,体味不同的效果。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作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闹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5)花散(开)在草丛……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母亲的手抚摸地感觉:温暖、亲切、慈爱、幸福、深含感情。
(7)四幅春景图写法和特征把握。
名称
特征
角度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
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8)课文最后三个比喻。
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9)体会“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b、文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这方面教师要有充分准备,必要时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
c、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惜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爱春:热爱自然,赞美春天
------
2、交流分享:(读一读,读出情,品一品,品出味)
五、拓展延伸:
美好的想象又需要借助生动精美的语言为它插上漂亮的羽翼,在读者头脑中腾飞,以便激起读者同样的想象,受到生命的启迪、人生的感悟、美的陶冶。
1、有气势、有感情地齐读一遍最后三节。
2、在《秋日私语》的音乐声中,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分钟:你觉得春天还象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3、让学生抒发内心的感受。
六、积累知识:
1、把你认为精美的语句认真地摘录在日记本上。
2、继续搜集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进行有感情地朗诵,准备班级诗文朗诵会。(也可准备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
七、学以致用:
练笔“我的四季情”,择一你喜爱的季节,写一300以上的随笔,题目自拟。
单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总体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
3.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讲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选取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名著写了一篇读后感,昨天同学之间进行了互批,老师又作了复批。今天我们对本次习作进行讲评。
二、回顾习作要求并分析
(一)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课件)请大家齐读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提,在原文基础上提炼出自己观点。
3.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4.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5.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二)写一篇读后感应当怎样处理“读”和“感”的关系呢
学生:简单概括原文主要内容,重点写感想。
老师:总结概括(板书)读为基础,感为重点。
(三)读后感的两种基本写法(板书)
先读后感;读感交替
三、欣赏佳作
(一)佳作1
1.他的习作非常成功,请他朗读,大家注意思考:你认为这篇读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可以从文章结构、写法、修辞运用、用词用句等方面考虑;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讨论:读感结合,感受深刻,有文采。
3.谈评语
(二)佳作2
1.欣赏了王佳源的作文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吕嘉怡同学的习作,请思考:这篇习作,在写法上和上篇习作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讨论:
(1)运用了读感交替的写法。(哪些是”读”的内容两处带引号的部分。哪些是”感”的内容)
(2)详略得当。
"读”的内容用省略号代替,节省了篇幅,感想重点写。
(3)所举事例有说服力:
四、剖析病文
这次作文,有几位同学在写法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们来对病文进行会诊。
1.读后众人思考: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2.讨论:
(1)原文没有加书名号。
(2)叙述上过于拖沓。
(3)不好,感想、体会和原文中心对不上号。
(板书)这叫“读感脱节”。
五、给病文开“处方”
1.我们分析了几篇习作。现在给病文开处方。
分工:四人一组,一人是主治大夫,另三人是助手,共同商量,开出处方。
办法:用学过的分析方法分析。有读无感,加“感”;谈感脱节,改写事例给第三篇的作者提一个重写建议。请大家开始。
2.交流体会:
六、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佳作,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写读后感,如何处理一个关系---一“读”与“感”的关系,即读为基础,感为重点;明确了写读后感的两种基本方法---先读后感,读感交替。通过剖析问题习作,懂得了写读后感应避免几个毛病-----有读无感、读多感少、有感无读、读感脱节。
七、作业布置
希望课下大家认真琢磨和品味今天讲解的内容,并完成作业:
1.修改己文,力求把这篇文章改得更好。
2.把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
八、板书
习作讲评
先读后感;读感交替读感脱节;以读代感
单教学设计7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板书。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单教学设计8
教学资料与对象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通过对机器人的观察欣赏,分析探讨,造型设计,绘画表现,展示评述等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简单知识以及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培养学生对美术创造活动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
机器人虽然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不常见到,但正因为这样,学生们对它才更加的好奇,有了好奇心,他们的学习就会娆有兴致。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喜欢欣赏和探索的活动,但对事物的认知还较肤浅,需要教师在学生分析、设计、表现、评述的过程前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但对他们的要求不宜过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多种材料制作机器人。
过程方法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教具准备
机器人资料、绘画工具、多种制作材料。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机器人
1、什么是机器人2、机器人种类
3、机器人用途4、制作方法
作业设计
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各种材料做一个机器人.
学习过程
设问内容
教学过程
分目标
课堂调控
导入
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非常特别的朋友,现在,让我们看看——它是谁?它在干什么?
在讲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人真奇怪,穿着特殊衣,进步不用学,全靠人编程。
板书课题:机器人。
机器人能帮人们做不少事情,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今日,我们就当一次“小小科学家”,来设计又本事,又神气——机器人!(
创设情景,激趣导人
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培养学生对美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第一环节
刚才这些机器人是科幻影片中未来世界的机器人,它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那目前我们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机器人呢?——
1、什么是机器人?
小结:机器人是从事有用活动的机器并具有自主行为能力。
2、机器人的种类:
机器人系统可分为三种:
智慧型遥控系统、管理者系统、自动型机器人系统。
3、机器人的用途:
1)微型机器人
2)军用机器人
3)民用机器人
4)空间机器人
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让学生充分了解机器人的功能,合理的构造,以此激发学生想象,创作出更富有童趣的机器人。
第二环节
1)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2)机器人能帮助人做什么?
如帮农民种地的机器人;给人做家务的清洁机器人;火中救人“英雄”机器人等。。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延伸知识,进行恰当爱国主义教育,现在美国在空间和军事上、日本在民用上的机器人世界领先,我们中国未来的科学家们,有没有信心赶超“美、日”,学生回答)
学生交流
让学生知道机器人并不是只是动画片里那种供人娱乐,帮人类战斗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机器人无处不在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环节
你们准备做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它会干什么?怎样巧妙运用各种材料?
机器人图片。机器人基本制作方法:
展示学生作品,分析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
3)、书中作品使用了哪些材料?
小组讨论
欣赏
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型,并让学生通过组合变出一个有趣的机器人形象。锻炼他们的造型能力。
第四环节
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各种材料做一个机器人.
想(首先,我要动脑筋想:我要画一个怎样的机器人?——(2)画机器人
(3)添背景
(4)上色(最后涂上鲜艳的颜色,一幅《厨师机器人》就画好了。
我要画一个本领高强,神气的机器人。并且它是我自己动脑筋发明出来的,和别人的都不一样。
(直接用黑色水彩笔钩边,先画大体基本形,后画细节。)(这个机器人在哪做菜?——厨房。所以我们还要添画出
机器人所处的环境。)
创作表现
启发学生根据机器人的功能特点进行创新设计。
第五环节
比一比谁的机器人本领大、外形美观、色彩鲜艳。
展示学生作品。
组织学生评价。
机器人是怎样帮助人类工作的?
展示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机器人,比比看谁的机器人本领大、谁的最神奇、谁的最实用,能为人们做好多的事情。
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在展示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评述能力
教具范画草图
课后小记
资料收集
单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了解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2、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根据数量多少描点、连线。
3、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4、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自己的体重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3、制作本节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教师叙述: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地收集了20xx年每个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多媒体出示64页统计表)。
教师叙述:小明为了比较形象具体地把收集来的数据表示出来,他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根据第64页例题制作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它用什么表示每个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点?
二、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入新课
1、教师叙述:后来,小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例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这幅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导学生看懂图中每个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线上升、下降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2、揭示课题
这幅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师生共同制作图
(1) 师生共同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至画好横轴、纵轴、网格后的图。
(2) 针对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让学生说说如何描点?(学生说,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3) 问:怎样连线?(突出顺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连线过程。)
(4) 制好后检查。
2、指导学生看图
问:从这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相邻两个月之间,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归纳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请你说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小明为了表示20xx年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教师叙述:所以小明把这幅折线统计图寄给了当地的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为当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点依据。我们也要学习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这祖国的发展作点贡献。
四、巩固练习
1、(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 指导学生看图。
(2)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 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师叙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们都是我的员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钢笔销售的情况,并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图)进货多了,我怕卖不掉,积压资金;进货少了,我又怕不够卖,赚钱少了。
单教学设计10
【设计思想】
强化通读课文和整体感知,突出足以覆盖全文的研读重点,即以“一座普通的桥为什么能得到世界奇迹的赞誉”,引导学生围绕研读专题进行研究性阅读,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丰富的课外补充知识,充分发挥研读专题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通过赵州桥的特点来领略古代劳动者的智慧才干。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它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为我们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应该不成问题。但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科技大桥层出不穷。站在这样的高度去透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州桥,也许学生很难欣赏这座古桥之美。教学时要借助课外资料,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情分析】
总分结构的段落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讲,已不再陌生。在《秋天的雨》、《花钟》都已有接触。但过渡句是个新的知识概念,教师应着重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能力训练点: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不仅……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情感渗透点: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难点: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认识到中国璀璨伟大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心中的自豪感
【教学策略和手段】
主要运用研究性学习,通过主问题的探究和朗读突破来解决赵州桥的奇特之处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作文草稿本
2、教师准备赵州桥图片、资料,准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历史,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建筑,你知道有哪些?(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座桥。(板书:赵州桥)学生读题
这是一座被称为“华北四宝”之一的桥,学生再读题,读出自豪的感情。
3、看到这座桥的名字,你现在最想了解哪些信息?
预设:它是谁建造的?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它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自由朗读
2、(1)根据回答随机解决课文生字词语
设计参加横跨创举坚固美观相互缠绕前爪图案
智慧宝贵雕刻全部
区分“县”和“具”的字形,“zhuǎ”和“zhǎo”的字音
(2)相机提问:从第一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第二自然段主要在讲什么?(总结: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来写,我们把这一句叫做总起句)
第三自然段主要在讲什么?(美观)
(3)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总结:观察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把两个段落的内容链接起来,请找到读一读。我们把这样承上启下的句子叫做过渡句
三、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二课时
一、引出问题,提炼主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赵州桥》,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桥,给大家欣赏欣赏。出示图片,问:在这几座桥中,你觉得赵州桥怎么样?(让学生实话实说)
出示文字:
1961年3月4日,赵州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9月4日,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赵州桥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
师:看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赵州桥的名声实在是大,如果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真叫做(世界闻名)
看起来这么普通的一座桥,却有如此大的名声,到底奇在哪里呢?桥梁专家茅以升写下的这篇《赵州桥》给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找。
(学生自由朗读)
二、解析课文,突破重点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随机落实训练:
⑴历史悠久: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师:过了一千三百多年到现在还依然横跨在洨河上,这就是奇迹。你能把这悠久的历史通过朗读带给大家吗?(指名读)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多么不容易啊!你能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2)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①画出“雄伟”(师简笔画赵州桥,从黑板的这一端到那一端)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的原因。
?赵州桥的雄伟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感受,教师通过夸张的画法,从而促进学生对“雄伟”的感悟,带动朗读的跃进】
②读出“雄伟”,个人赛读
③给“跨”字换字:“横跨”是什么意思?能给“跨”字换另外的字吗?(飞、架、卧、造、躺)代进去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此处通过换字,让学生去领悟“横跨”两字所蕴涵的意义,从而加赵州桥雄伟的感受】
师补充:当时的桥一般只有20多米,而这桥却有50多米长,看起来就更加的雄伟了。(板书:雄伟)
⑶坚固: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画小桥洞,强调“各”字
②说说小桥洞的奇特之处
③赵州桥之前有过这样的设计吗?引出“创举”。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创举”吗?(学生自由说)
师补充:设计出这样的小桥洞,法国人在1883年亚哥河上修建了安顿尼特路桥,而中国是在605年,比外国人早了1200多年。而且,这安顿尼特桥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赵州桥呢?
出示文字:
赵州桥建成已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洪水过后,很多房屋倒塌,但是赵州桥依然稳稳地横跨在河上。
师:从这段文字里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赵州桥的坚固(板书:坚固)
④ 现在我们知道了,赵州桥能依然横跨在河上的原因,这个小桥洞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用之一(学生答),作用之二(学生答)。像这样同时来表现赵州桥两个作用的,课文用了一组关联词“既……又……”来连接。谁能用“既……又……”把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连起来?(学生说)
⑷美观:
①指导个性化朗读:你从桥栏上看到了哪些精美的图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赛读)教师相机板书:相互缠绕 吐出水花 两条飞龙 前爪抵着 双龙戏珠
②根据板书来记一记这些图案,让学生试着背诵
③赵州桥上的图案每一幅都各不相同,大家想想,可能会有哪些图案呢?(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说)这么多的龙,真可以说(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各式各样)思考:为什么课文用了“精美”呢?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看到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④再读三幅画,读出“精美”,读出“了不起”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回归主题:赵州桥之所以拥有那么高的声誉,是因为她历史悠久、雄伟、坚固、美观。而这一切都来自古代劳动人们的出奇的智慧和才干。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最后一段
(2)你能夸夸赵州桥吗?
?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
世界奇迹 雄伟
坚固
精美:相互缠绕吐出水花
两条飞龙前爪抵??
双龙戏珠
?作业设计】
1、赵州桥不但 、 ,而且 。这座桥在大桥洞上建造了 个小桥洞,这是在建桥史是一个 。它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 ,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了石料。
2、绍兴是有名的“桥乡”,在你的身边肯定有不少有特色有故事的桥。请你多走走,多问问,搜集图片资料,并将你收集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班级同学交流交流。
单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清明》是语文出版社教材(20xx)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本单元安排的是一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古诗两首》分别描绘的是寒食节和清明节这两个传统节日的景象。《清明》描写的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行人雨中扫墓祭祖的情景。清明节,按照古代的习俗,这一天要家人团聚,或祭祖扫墓,或踏青春游。在这样的日子里,诗人杜牧却不能与家人一起参加这些活动,而是孤身行走在异乡的路上。天公也不作美,细雨纷纷,这更增添了他的离愁别绪,心情自然比较低落,一首佳作便诞生于此。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叙述了事情发生的事件、地点、天气;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人们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语气一转,如何排遣愁绪呢?于是想起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全篇精彩所在。至于行人如何寻得酒家,是开怀畅饮,还是借酒浇愁,那都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给出极大的空间自由想象,这就是诗人高超之处——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清新自然,意境生动悠远,值得我们品读积累。
【课程标准及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古诗教学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转折期,他们逐渐从形象具体思维发展,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在学习中,教师要紧紧抓住“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让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朗读、想象、背诵积累、默写……都是有效进行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会认“魂”字,会写“酒、遥”字,其中重点指导书写“酒”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并注意“遥”字的笔顺规则从内到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3、展开想象,领悟古诗表达的意境。补充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传统节日古诗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领悟古诗表达的意境。补充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传统节日古诗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故事视频、书写纸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播放视频故事《清明节的由来》
2、教师简要介绍清明的习俗:
清明,气清景明,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清明时节,气温转暖,欣欣向荣,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
3、认识作者——杜牧(指名读简介)。
过渡:大诗人杜牧就有一首以《清明》为题的古诗记下了他在清明这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流传千古。杜牧: (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在晚唐成就颇高。
4、揭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传统节日由来和风俗既有趣又丰富。对于三年级学生,大部分是不了解的,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短时间给予学生丰富的信息量,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认准字音,读通读顺。
1、出示古诗,自由读,指名读【3-4人】。(教师随机纠正字音,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正确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必须予以落实。】
2、易错字指导辨析。
字理识字——酒,区别“酒——洒”。田字格里范写生字。
单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单双数的认识,能够用标记表示单数和双数。
2、初步感知20以内的单双数,能根据规律找出单数和双数。
(两位数上个位数是1、3、5、7、9的是单数,个位数上是2、4、6、8、0的是双数。)
3、能积极的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快乐的参加活动。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50以内的单双数,能根据规律找出单数和双数。
(两位数上个位数是1、3、5、7、9的是单数,个位数上是2、4、6、8、0的是双数。)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1—10的数字卡片数字1、11、2、12的数字卡片及动物卡片)学具(生日贺卡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堂,复习巩固10以内的单双数。
1、师:今天是小猫妙妙的生日,它邀请我们可爱的小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聚会。可是生日聚会上的座椅是按照单数和双数来区分的,请小朋友们看看我们手中的号码卡片,请单数的宝宝坐在左边的座椅上,双数的宝宝坐在右边的座椅上,快来找找自己的座位吧!
2、师:我们的小客人都做好了,那请单双数的小客人分别告诉老师什么样的数字是单数?什么是双数?教师小结:单数的数字对应的数量,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有找不到朋友的就是单数,它们是:1、3、5、7、9;而双数相反之,它们是2、4、6、8、1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二、初步感知50以内的单双数
1、师:生日聚会上除了我们还有其他的动物也来参加了,可是它们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他们自己也分不清楚自己是单数还是双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一下他们吧!
(引导幼儿帮助数量分别为1、11;2、12的小动物用一一对应找朋友的方法验证单双数,请幼儿上前操作)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两组数字,为什么1和11都是单数,2和12都是双数,找出两组数字的共同点。
师:1和11是单数,2和12是双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3、教师小结:原来两位数的数字,个位数上只要是1、3、5、7、9的就是单数,个位数上是2、4、6、8、0的就是双数,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教师再次巩固练习,验证数字3和13,加强幼儿对规律的熟练掌握。
4、知识巩固,进行数字单双数闯关练习。
三、幼儿操作练习
1、我们也来为妙妙准备一份生日贺卡吧!请小朋友们装饰生日贺卡,把所有数量为单数的气球涂成蓝色,数量为双数的气球涂成红色,动手试一试吧!
2、通过检查个位数进行集体验证,同时通过涂色儿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在序数中的排列规律。
3、引导幼儿把贺卡送给妙妙,妙妙的家住在单号的房间里,你送对了吗?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感知50以内的单双数是一节中班下学期的数学课。一开始准备这一节课的时候只有一个题目,目标和过程全部都没有,只有一个20以内的单双数的简案,让我毫无头绪,不过后来经过反复思量和设计,终于将教学目标制定了下来。我将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制定为:复习巩固10以内单双数的认识,能够用标记表示单数和双数:初步感知50以内的单双数,能根据规律找出单数和双数。(个位数上是1、3、5、7、9的是单数,2、4、6、8、0的是双数);能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愉快的参加活动。于是,在这个目标上,我开展了各种游戏环节融入课堂,同时也抛开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游戏化融入整节课。
课堂一开始的导入环节我是想以单双数的小动物去找房子为开端的,后来发现幼儿的的参与性、游戏性较低,且目标只是以复习巩固10以内的单双数为目标,并非继续学习,后来我就弱化了这一环节,改成了10以内不同数字卡片送给小朋友们,请幼儿按照数字的单双数分别找自己的座位,也为后续活动做铺垫。经过对10以内单双数简单的复习巩固后便开展了新知识的学习。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我一开始是以图数结合的方式开展,准备了11个小星星,引导幼儿对应数字后,对图片进行圈画。圈画过程中重点强调两个两个把实物圈起来,重点强调幼儿发现:当星星被两个两个圈起来正好圈完时就是双数,如果圈起来后有多余的一个,那就是单数,通过11、12到13多个数群的引导探索发现单数和双数的秘密。但是在随后的推敲和准备中我又发现这群一组一组的数字进行实物的探索转换发现单双数,对幼儿学习是否过于复杂繁琐,更没有能联系到个位数字的规律。在联想到个位数上的对比,我忽然想到了,如果将11与1,12与2,13与3的数组进行探索与对比,这样岂不是可以更快的找到单双数了,而且通过对比观察,幼儿也能很快的发现个位数上的的规律,从而更容易的判断出两位数字的单、双数。在之后的环节也是针对了对5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的复习巩固练习,过程中也使得环节融入生活与游戏化。例如涂生日气球卡片,单数涂蓝色,双数涂红色;送小动物回家,小动物的家门号是单数,引导幼儿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游戏的融合,提高幼儿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这节课上完后,总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探索11与1、12与2、13与3等数组单双数的规律,幼儿不仅学习掌握了快速学习的规律,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出来,探索欲望很强,很快便掌握了新知识。通过探索式教学,教学目标被很快达成,当然也会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作为老师我的课堂把控能力要继续加强,语言应更加简练、准确,课堂环节也可以更加丰富多彩。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也要继续充实自己,学习与探索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的实践与反思中感悟。
单教学设计13
【设计意图】
海洋占据了地球的绝大部分地方,也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宝库,我们从海洋中得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也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如何和海洋相处,如何和大自然相处,因此设计“美丽的海洋世界”活动,带领幼儿认识海洋中的生物。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各种海洋生物。
2、能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各种陆地的动物图片(长颈鹿、老虎、鸡等)和海洋的动物图片(鱼、海星、螃蟹等)。
2、多媒体课件、自制陆地、海洋家园展板两块。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入场
随音乐《小鲤鱼》做律动入场。
二、谈话,观看影片
1、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大海里有什么?大海一定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咱们一起去看吧。)
2、观看影片。
3、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海里的生物)
4、它们生活的地方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样吗?(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
三、认识海洋里的生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海洋动物的名字。(鲨鱼、
海马、蓝鲸、珊瑚、海星)
2、记住海洋动物的样子,了解它们的特点。
(幼儿自由说,教师适当的补充)
3、团体活动---选举最受欢迎的动物。
(1)、(出示五幅海洋动物图)每个幼儿投票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海洋动物。
(2)、评出最受欢迎的海洋动物,表示祝贺。
【活动延伸】——帮动物朋友找家
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生活在海洋里的,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咱们把它送回家吧。
单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一、预学单(课前)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如本课的《》。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2.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海(jié)石(sǒngzhì)归(yàn)水何(dàn)(xiāo)(sè)
3.了解作者作品。
①《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③《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他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二、课堂练习
《观沧海》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诗歌借诗人见到的沧海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首句中写飘落的“杨花”,哀啼的“子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意回答。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1.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
1.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请结合诗歌,谈谈原因。
2.在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却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谈谈自己的见解。
三、课后练习
《峨眉山月歌》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结合诗句谈谈。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江南逢李龟年》
1.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夜上受降城闻笛》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单教学设计15
倒车请注意
活动目标:
1. 学习双手、双膝着地倒退爬。
2. 敢于尝试各种动作。
3. 体验模仿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遥控汽车一辆。
活动过程:
1. 出示遥控汽车,引起
哦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幼儿的兴趣。
2. 示范遥控汽车,让汽车倒开,同时反复说“倒车请注意”。
3. 请一位动作发展比较好的幼儿表演倒退爬,其他幼儿一起说“倒车请注意”。
4. 鼓励每位幼儿尝试倒爬,边爬边说“倒车请注意”。
活动
十 拖拖拉拉
活动目标:
1. 学习较平稳地拖拉着玩具走。
2. 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学说“我要”。
活动准备:
1. 拖拉玩具人手一件。
2. 请配班老师把玩具放在活动室门外。
活动过程:
1. 主班教师通过简短谈话中集中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
2. 主班教师把幼儿的视线引向活动室门口,此时配班教师边念儿歌,边拖着玩具进来:拉拉拉,拉拉拉,拉拉我的小小鸭。谁要小小鸭?
3. 配班教师把小鸭拖拉玩具交到一个能说出“我要”的幼儿手里,带领他边念儿歌,边拖拉着玩。
4. 与此同时,主班教师边念儿歌边从活动室外拉进一个玩具,交给另一个幼儿。
5. 同上形式,两位教师把所有拖拉玩具一一交到每一个幼儿手里,并带领他们边念着儿歌,边拖拉着玩。
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
【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单教学设计01-09
单韵母的教学设计06-14
《单韵母ɑ》教学设计02-02
《单韵母》的教学设计09-30
单双脚跳的教学设计07-02
单韵母i、u、ü 教学设计06-13
iuü单韵母教学设计02-02
单韵母《a o e》的教学设计02-02
单韵母《a o e》教学设计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