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吨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能力目标:
能正确换算质量单位。
情感目标:
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吨,并能借助其它物体或质量单位描述吨的大小。
设计理念:
生活是这节课的载体。《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学习方法:
1.学生以生活为素材--用能感知的物体的重量,运用关联、迁移的方法推算1吨的重量。感知1吨是非常大的质量单位。
2.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去发现学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20千克的纯净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称了体重,你还记得你的体重是多少吗?生答。
师:谁来说说你有多重?
生:……
二、教学"吨"
1.认识吨
师:在一次体检中,育红小学三年级⑴班的30名学生和我们一样,也测量了一次体重,并制成了统计表,请看(出示),在书上90页,也有一份一模一样的统计表,大家可以打开书看看。同学们最后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他们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师:下面我们小组来算一算,可以一人算一半,再把结果加起来。大家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算的又对又快。
生进行计算活动,师指导合作。
师提示: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一个很巧妙、很简单的方法,所以他们进行的非常快,其他同学你也赶快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大家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呀,可不能当小马虎。
师:好了已经有几组做完了,哪一小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算法?
生交流算法,师出示学生答案,生讲解算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这30名同学的体重是1014千克,那101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生:大约1000千克。
师:非常正确。
师板书1000千克,千克用红色笔强调。
师:其实1000千克还可以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来表示,(板书吨)1000千克也叫1吨,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跟老师一起读一读,1吨等于1000千克。
生读:1吨=1000千克
师:"吨"可以用一个字母"t"来表示,所以也可以这样写。
师板书:1t=1000kg
2.感知"吨"
师:大家想一想育红小学这30名同学的总体重如果用吨做单位怎样说呢?生:大约是1吨
师:说的非常好,那1吨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活动,体验一下,谁愿意参加?
(1)背一背
请几位同学到前边背一名体重在33千克左右的同学并说说感受。
师:下面我们就请这三名同学来背一背这名体重是33千克的同学,谁第一个来。生活动,师问: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很重
……
师:刚才这三名同学背的只是一名33千克的同学,像这样的30名同学,他们的体重大约才是1吨呢,大家看看,今天我们是三十二名同学,再去掉两名,三十名如果都让你背怎么样?
(2)拎一拎
再看一桶矿泉水,谁能抱的起来,抱起来时感觉怎么样,如果一桶矿泉水重20千克,大家推算一下50桶矿泉水重多少呢?同学们非常聪明,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3)看一看
我们接着看,这只动物见过吗?个头大不大?(出示)你知道吗,1头犀牛大约就重1吨。
师:看来"吨"是比"千克"大的多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要用"吨"做单位。
比如;一列火车,有这么多节车厢,每节车厢就可以装下50吨货物,再看,(出示轮船)这艘轮船它能装六千多吨货物呢。这个,(出示坦克)它的重量超过了30吨。还有呢,(出示)谁知道有关蓝鲸的知识?
生: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心脏就有……
师:你知道的真多,就象这位同学说的,蓝鲸很大,一条成年的蓝鲸体重能超过150吨。
(4)说一说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吨的知识,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互相说说。
生自由讨论
师:谁来说说
生举例
师:的确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除了同学们刚才说的,还有我们运煤、运沙、运水泥……就连我们生活中计量用水也用"吨"做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这样的标志,请看,(出示)谁知道这座桥边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再看,这辆汽车上的"载重6吨"呢?
生:这辆汽车最多能装6吨的货物,多了就会出现危险。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的这么多。(师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三、巩固练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吨"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知识一起到趣味练习乐园去看看好吗?
1.图画里的数学
师:一天,大森林要召开大会,动物们都来参加,路上几只动物不约而同走到了一块,这时他们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
师:他们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呢?大家可以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
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
生:狮子和猪可以一起通过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座桥限重1吨,狮子和猪加起来还不到一吨。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牛和马
师:可以吗?还有吗?
生:……
师:有没有三只动物可以通过?
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案,动物们高高兴兴的通过了。
2.快乐判断
师:下面凭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哪些比1吨重,哪些比1吨轻。如果比一吨重你就站起来,如果比一吨轻你坐着不动,好吗?
学生练习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一位小朋友在学习了吨的一课后,回家时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2月9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吃了2个100吨的肉包子,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路上看见一辆载满约4千克的卡车。
师:(学生修改后进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2、布置作业
师:学完了这节课后,老师留一个作业,同学们回家以后,就像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物记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资料:
教科书第90页的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明白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明白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潜力、估计重量的潜力和推理潜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潜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课件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之后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忙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能够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在丰富的情景中帮忙学生用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并运用自己的潜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忙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明“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帮忙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通过让学生计算每个同学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是几吨?通过推算,帮忙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吨与千克的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推理过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题,而由学生自己试做。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一些题目,以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潜力。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资料之前,学生已接触过这些数量关系,只是没有概括总结出有关的术语,如果创设一种情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用故事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听过),曹冲在记录大象的重量时要用到什么单位?(重量单位),那你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千克、克、公斤、斤),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很好!下面我们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来做口答题。(CAI课件出示题目)
口答: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同学们回答的十分好!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看,当曹冲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时发现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都不适宜,你们能帮忙他找一个适宜的重量单位吗?(能,用吨)为什么大象的重量一般是用吨来作单位呢?(因为大象比较重)。什么样的物体能够用“吨”来做单位,“吨”和我们以前学的重量单位有什么不同呢?这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设计目的: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并营造“情景问题”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体的重量,用什么样的单位适宜。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适宜。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设计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掂不同重量的物品,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感受5千克
指名一学生汇报掂5千克的大米,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感受10千克
指名另一学生汇报掂10千克的大米,并说说自己的受。
③感受25千克
指名同一学生掂25千克的大米,掂不动,需要2个同学才能抬起来。
④感受50千克
⑤感受1吨
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设计目的: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
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1)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2)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设计目的:通过猜体重的游戏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设计目的:这个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看书质疑的潜力。)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3吨=()千克8000千克=()吨
9000千克=()吨9千克=()克
2、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3、在()里添上适宜的单位。(课件出示图片)
4、想一想:每幅图旁边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5、扩展题: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限坐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
提问:
(1)如果老师要带他们去乘坐电梯,一次能够坐多少人呢?
(2)如果全班54个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几次呢?
(设计目的:通过看图填重量单位的练习,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事物重量的估计潜力、通过填空的练习,巩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互化、第四题,意在激发学生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条理性、最后一道练习题我利用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帮忙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概念。并提高了学生日常的事物现象用数学的经验,思想与方法进行观察、推测、尝试、计划并合情合理地思考的意识与潜力。)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些什么?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帮忙曹冲称的大象找到一个适宜的重量单位吗?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期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目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六、板书:
吨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 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电脑出示情境图)
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 150( );那一箱苹果约重10( ),能填上什么单位呢?
生:一个苹果约重 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吨的认识
师: 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吨是1000个1千克。
生: 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提!
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 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20千克)
师:大家都提过水,这两位也是大家推选的大力士,看他俩提这桶水的样子,你们觉得这桶 20千克的水重吗?
生:重!
师:这桶水的质量是 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重1吨,说明1吨=()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 1吨=(1000)千克)
师: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学的体重大约重 25千克的?好!现在请你们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
生: 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 40个同学吗?
(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师:填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吨=( )千克 2000千克=( )吨
生: 1吨就是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 1000千克就是1吨,2000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
3、归纳小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板书:吨——千克——克)
师:比较这三个质量单位,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很重、很轻)
师:“吨”用来表示很重的物体质量,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吨”做单位?
学生先自由发表看法。
(电脑显示:四幅图)卡车、桥头的标志(能承受的物体质量),电梯、火车上标的载重 60吨。
师:许多物体的载重量用“吨”表示。
师:计量较轻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吨”做单位。
三、趣味练习
1、填空。
一只鸡约重 2( ) 一条鲸鱼约重48( ) 一个足球约重250()
6000千克=( )吨 ( )千克=3吨 3000克=()千克
2、(电脑显示)师:早两天我看到淘气的一篇日记挺有意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
师:听了这篇日记,大家为什么会笑?
师:日记的最后——“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 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看到这点你有什么感想?
生:注意交通安全!
3 、(电脑显示)拓展应用。
师:最后老师需要你们帮帮忙。看!小明家里每月用水约 7吨,当他知道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后,决定每月少用一吨水,怎样节约水呢?请你们帮他想想办法好吗?
师:刚才大家介绍了几个好办法,希望大家也去试试,更希望将来,你们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想更多的节水和处理污水的办法。
【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既是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重8吨)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吨”。
1、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点击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这是一堆大米,重1吨(出示1吨)关于1吨你知道什么呢?是吗?我们来看看。(分开)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1袋100千克,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1吨=1000千克)(板书)我们也可以说 1000千克=1吨(让生齐读一遍)
2、师:1吨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课前老师准备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们都拎过?(拎过了)那老师来了解一下。你是怎么拎的(一个人拎不动,2人拎)你感觉怎样?(重,很重)那和他情况一样的人有吗?(有)举手看看。哦!看来很多小朋友都是几个一起才把他拎起来呢。那其他人呢?你们这些人的力气真大啊!还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个人一起才拎起来的。体验:那我们就请两个人来拎拎,感受一下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过程中教师评价:1、25千克2比较重
那两袋有多重呢?(50千克)(课件出示叠加上去)那需要这样的几个小朋友来拎呢?(4个)在请2个学生走上)这4个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继续看!(电脑出示:4袋)那现在有几千克了?(学生边数边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头与100千克1袋联系起来)那要几个人拎?(8个)(再请4个小朋友上来)哦!8个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拎得动(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几个?(16个人)用口诀帮助计算(教师手势围8个)哦16个了。300千克?要几个啊!(教师手势围8个)直到500千克,我们全班同学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吨呢?要几个人啊?(要80个)那我们需要请外援了,再来1个班,师:1、1吨大米有这样40袋,需要我们两个班80个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来啊! 3、调查天数:从自身出发:关于大米,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来了解一下。(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让学生了解1吨米大约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吨要吃多少天。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教师的体重。教师提问:你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引入“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重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几种动物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后,教师出示它们的体重,提问:如果这几种动物的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会怎么样?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学生分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小组内交流感受。班级内汇报。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学生读,教师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把1吨重的大米装成一大袋,这一袋你能搬得动吗?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计算: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
指出: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3个同学起立,学生观察、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教材第48页第2题),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
(2)出示几种常见的物品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总重量才够1吨。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吗?在哪里见过?
2.说说下面图中的牌子表示什么意思?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教材第49页第5题)
4.小明的数学日记中使用的单位准确吗?请帮他改正。
指名读,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指出: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经常观察生活,有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把收获写道今天的数学日记中。
小组内交流。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
一个花生米估一估
称一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有很大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值得继续探讨。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重点难点:
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你问我答。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填一填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作业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资料: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小学三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第三部分吨的认识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就应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是不是在教学量的好处时都就应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感受和体验呢?教师在教学以前应认真思考:哪些资料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哪些资料只能让学生借助推理和想象进行间接体验。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含义时,能够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获得直接体验,但1吨有多重就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只能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理解。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资料。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资料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之后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忙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多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潜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明白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明白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明白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这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能够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那里有桥,我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那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明白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够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明白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之后教师还能够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能够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能够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能够一次过两个,还能够……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能够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因为4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能够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能够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能够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能够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就应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感受1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师: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能够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观念。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3吨=()千克6000千克=()吨
这部分资料对学生来说不难,能够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群众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6、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能够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群众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第3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能够。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能够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这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能够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尝试活动,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发现,在尝试中成功,教师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潜力,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
二、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自身体重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物质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然后通过体验、计算、感悟1吨的重量,并联系身边物体的质量,形成感知。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物质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通过体验、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与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通过主题画问题的解决,并联系生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体重
(1)你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出示主题画)
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学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老师: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学生有的认为行;有的认为不行,桥可能会断掉。)
师:从哪看出桥可能会断掉?
生:因为桥边写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限重1吨”就是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超过1吨就会断掉。
师:那1吨又是多重呢?(学生茫然)
师: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
(5)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5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猪约重200千克,几头猪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3.能否同时过桥(出示主题画)
(1)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2)可以怎样过桥呢?(小组讨论)
(3)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高兴。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个桥吗?为什么?
4.单位换算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
(1)估一估,连一连(课件展示)
大象鲸山羊
50吨60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能力。
由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利用学生熟悉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联系生活,进一步感悟吨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多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堂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1—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过程与方法: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呢?
生:克、千克、斤
师:那么千克和克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PPT出示:填适当的单位)
2、创设情境
师:前段时间正是国庆放假,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约好一起出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
师:那“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谁来告诉我?
生:不能超过1吨。
师:“限重1吨”就是只能是1吨,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重量是用“吨”来作单位?
生1:大象的重量
生2:飞机的重量
生3:鲸鱼的重量
生4:一座房子
生5:一座山
生6:轮船的重量
......
师:看来同学们观察都很仔细,很好,给自己鼓掌吧!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出示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物体及其重量。)
小结:那么,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来表示)。接着让学生把这句话画出来,再齐读一次。
2。感受1吨有多重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回去称自己的体重。现在,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请举手。(接着,我让4位同学上来)
下面,我们请4位同学上来感受25千克的重量,背一背,说说背完后的感受。
师:好,你先来说说
生1:没问题,我能背得动。
师:你呢
生2:我也行,感觉很轻。
......
师:那现在让你们把这4位体重约为25千克的同时背起来,你们能做到吗?
生:不能,太重了。
师:我们知道,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那4个同学的总体重是多少呢?
生:100千克。
师:谁来说说是怎么得来的?
生:4个25千克就是100千克。
师:很好,我们给他鼓掌。4个25千克,也就是4乘25,就等于100。
师:那照这样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和又是多少呢?
生:1000千克。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40个25就是1000。
师:那1000千克也就是......
生:1吨。
3、单位换算
接着,让学生试着说出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师:那么,反过来1000千克也等于1吨。
(板书:1000千克=1吨)(让学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生活中,像这样1袋大米是100千克,那几袋大米重1吨呢
生:10袋。
师:为什么呢?
生:1袋100千克,10个100就是1000,1000千克也就等于1吨。(引导学生说出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师:1头牛重500千克,那几头牛重1吨呢?
生:2头,500+500=1000(千克)
1000千克=1吨
师:(PPT出示教材第32页)同学们试着完成课本32页例8。
(边巡视边指导)
师:好,写好的同学请举手,看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快。
很好,手放下。好,我们一起来说说,4吨等于多少千克呢
生:4000千克。
师:很好,那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
生: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
师:4个1000千克也就是4000千克。
师:那3000千克又等于几吨呢?
生:3吨
师:为什么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
师: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也就等于3吨。
同学们,都能听明白吗?
生:明白。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材第32页“做一做”
1。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2。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50吨80千克6千克4吨
3。解决情境问题
师:刚才大家知道1吨有多重了。那你们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同时过桥,因为他们的体重总共有1300千克,超过1吨了,他们一起过去。这桥就会断了,他们就掉到水里淹死了。
师:说得真棒,他们如果同时过桥的话,他们的总体重是多少呢?
生:400+300+500+100=1300千克
师:那1300千克等于几吨几千克呢?
生: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把1300拆成1000和300)
生:1000千克等于1吨,剩下的300千克就是300千克,所以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师:那1吨300千克>1吨,也就是超过1吨了,桥就会断掉。
师:那他们应该怎样过桥呢?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
生1:他们可以一个人先过去,另一个再过去。
生2:也可以两个人一起走。
生3:还可以让牛大哥先过去,然后他们三个一起过去。
师:你们的方法真棒,牛大哥他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了桥,都很高兴。
你们想得真周到。我们过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节课认识重量单位吨,体验1吨的重量,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还有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吨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这节课,我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设计方面,选取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本节课里我采用了大量生活实际的物品,如大象、轮船、货车等,让学生易于接受,使抽象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直观、有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的体验活动统一起来。由于“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首先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然后感受1吨有多重,把抽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了解了1吨大概的重量后,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学生的体重为例,让40名同学站起,再次感受1吨的重量,学生对1吨有多重层深入地理解。从具体到抽象,从物化到内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学以致用
在练习的设计上,紧密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有层次、针对地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力求体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会学,教学效果良好。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09-02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01-18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06-12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05-27
认识吨的知识教学设计06-12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06-12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06-30
《吨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06-25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