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简案

2022-10-17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简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简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

  (一)读课文

  1、默读。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

  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 门外戏(玩耍)

  2、太丘舍(放弃)去 相委(丢下、舍弃)而去

  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

  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

  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4、下车引(拉)之 入门不顾(回头看)

  5、则是无信(信用) 则是无礼(礼貌)

  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 去后乃(才)至

  (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 )过中不至,太丘舍( 友)去,( 太丘 )去后( 友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 )答曰:“( 我父 )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活动二:合作探究

  问题质疑

  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 (《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

  活动三:角色扮演

  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人物有:陈太丘、友、元方(请3个同学扮演)

  活动四:学生小结

  用一句话谈谈这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可从“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等来说)。

  活动五:拓展迁移

  《世说新语》这本笔记体小说里有好多表现小孩聪明机智的故事,请读下面一篇: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思考:

  1、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

  2、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请阅读《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设计简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争论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

  2.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地问的语气。谁来读读?

  ③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④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它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

  ③改换句式:“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自由读第三次对话,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和交流上述问题。

  ③汇报交流。(青蛙的笑表现了傲慢、自信与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笑则表现出耐心、讲道理、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④补充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组内读,再全班读。

  3.小实验: 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三.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2.学完课文,你想对小鸟、青蛙、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3.揭示寓意

  四.课后游戏:分角色朗读表演

  教学设计简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

  (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

  譬(pì)如朝露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yōu)鹿鸣 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 (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

  (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

  (四)解释题目

  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

  (一)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

  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

  (二)品读

  师生合作,品析诗歌。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

  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

  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教学设计简案 篇4

  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由叙事到说理的自然过渡,《黄鹂》教学设计简案。

  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断,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黄鹂》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2.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初读——感知哲理

  诵读文章,初步明白作者意图揭示的哲理是什么,体会由抒情到说理的自然过渡。

  第二步:再读——理解哲理形成的基础

  穿插诵读文章几次写到黄鹂的片断。

  学生讨论,发言,点评这几次描写。

  第三步:三读——评价拓展哲理

  教师学生朗读末几段,学生再次体会哲理,并思考——你怎样评价这一哲理,由这一哲理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顺向,可逆向——但必须在理解作者的前提下,发表有理有据的见解。

  第四步:四读——揣摩精彩语段

  教师选取精彩的文段或者让学生自己选取精彩的文段诵读,揣摩语言。教师不要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教师做适当的总结即可。

  教学设计简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

  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动画导入

  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

  二、初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

  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

  揉泥造人

  怎样造人

  挥藤造人

  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

  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

  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

  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

  ⑴ 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 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

  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⑴ 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 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 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 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由猿猴进化而成。但这种说法现在也渐渐受到冲击,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五、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执笔)。

  3、布置课外作业:

  ⑴ 收集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⑵ 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六、赠送名言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设计简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详略安排。

  2、学习用简洁的的语言概括表述并欣赏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体会“人在图画中”的感觉。

  3、能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4、感受民间风俗的无穷乐趣

  课前预习:

  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多彩的戏剧舞台(投影):百姓看戏;孩子们看戏

  2、回顾生活我们看戏。(跳蹯神)

  37人组成的队伍,圆场一圈,东西南北中五神五将一一亮相,浓眉、大眼、高鼻、阔嘴、方脸,既威武又凶猛;接着,队形不断变化,先是两将挥动大刀对舞;接着是中神带着一名大将居中,东西南北四神带领各自的大将站于四角,拿着彩球、大刀,原地手舞足蹈,又有十六只马灯跳跃飞奔,不断穿插其间。此时,一旁的乐队,把小锣小鼓,大锣大鼓越敲越急,扣人心弦,伴随而来的是唢呐声声,高昂激越。而五神五将跳跃越烈,穿插越快,对舞越猛,令人目不暇接。一派欢乐景象!

  3、比较导入。

  4、走近作者。

  二、感知内容,寻找话题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感知内容,寻找话题。

  组织交流评价,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与文章条理。(投影归纳)

  1、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盼看戏

  2、看社戏

  (1)看戏前的波折

  (2)月夜航船—前往看戏

  (3)看社戏—船头看戏

  (4)月夜归航—偷吃“罗汉豆”

  3、回忆平桥村生活—看戏、吃豆

  三、探究话题:

  1、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生活的乐土?

  2、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

  3、你在生活中有同样的感受吗?(或者“一次愉快的旅行”或者“难忘的探亲故事”?)

  (方法:自主研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评价)

  四、感悟发现:

  甲

  1、在小村里,一家的客,也就是公共的客。

  2、阿发:直起身来说偷我们的吧,我们大得多。

  3、我说:“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我也要送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

  乙

  1、“哈,不认识了吗?我还抱过你呢!”一种尖利的怪声使我愕然了,只见她显出鄙夷的神色,“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2、“迅哥儿,你阔了!你现在出门大轿,三房姨太太。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我闭着嘴,无话可说,只见她愤愤地回转身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选自《故乡》

  五、比较归纳

  平桥村的老老少少——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无私,厚道善良。

  平桥村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

  六、乡情觅风:

  走进生活、交流家乡的民风及自己难忘的美好生活回忆

  七、品味、欣赏、拾珠

  读自己喜爱的话,说自己美好的感受,欣赏最美好的画面。

  八、课后学习:

  你也曾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吧,能否写下来让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教学设计简案 篇7

  教学分析:

  《池上》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第一首。

  本诗的主题是感悟天道,任性自然,白居易通过描写家中少女调皮贪玩,偷采白莲一事,歌咏了小娃的天真,赞美了生命的活泼生机。

  教学方法:

  1、吟诵教学法的替换式

  用读诵和吟咏替换传统的朗读,经过反复读诵和吟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

  2、传统古诗教学方法

  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表演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知,引出诗题

  1、由《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吟诵,谈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引出诗人白居易的故事。

  2、介绍白居易(顾况戏乐天,西湖修水利,退休修整庭院;代表诗作——热爱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引出《小池》,介绍白莲(唐朝时候白莲在北方十分稀少,白居易从南方移植了一些,因此非常珍爱。看图说感受,引出“纯净美好”的意思。

  (设计意图:联系已知所学内容与本课所学建立联系,用吟咏的方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吟诵体验与知识)

  二识字正音,字词学习

  1、读准字音,教学诗中生字、词语

  (1)娃

  女:女子。圭:美玉。娃:美丽的女子小娃:美丽的少女

  (2)采

  利用古汉字理解字义

  偷采:偷偷地悄悄地采莲。不是偷窃偷盗的行为

  (3)踪迹

  联系《雪地里的小画家》理解,在行动中所留下的可察觉的行迹

  (4)浮萍

  偏旁表义三点水草字头猜测是长在水中的植物;看图认识浮萍

  很多很密没有根,不染污泥洁净美丽

  2、读诵全诗,说一说诗意。

  替换式:用读诵替换朗读便于学生接受,也可以更好地听清楚平上去入的声调变化。

  理解古诗大意和创作背景,再次读诵全文。

  小娃是白居易家中的少女,她十分喜爱白莲,瞒着作者偷采白莲,还不知道掩藏自己的踪迹,作者正是被她的天真无邪逗乐了。从吟咏录音中也可以感受出白居易对小娃的慈爱之情。

  三理解诗句,品味诗韵

  1、利用吟咏文字谱,读好诗文的高低长短。听吟咏音频结合理解感知诗歌意象。

  2、押韵学习

  让学生找一找本诗的韵是什么,圈出回开两个字,由韵母“ai”引向全诗的基调,即开阔开朗之感

  (设计意图:了解感知诗的押韵,了解相关知识,感受押韵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3、感知小娃的纯净美好

  “小心思,顽皮”

  “偷采”“不解一道”

  表演偷采的画面,并说一说心里在想什么。

  悄悄,小心翼翼的动作(喜爱极了)

  不解,一道(感知小娃的纯真美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意象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地进行读诵或者吟咏)

  四吟咏提升,感悟诗情

  1、揭示古诗主题

  白居易正是看到家中小娃对白莲的喜爱,由此发出了对生命活泼美好本真的赞美与欣赏

  利用身体手势边吟咏边展现出自己对诗的理解。

  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小娃、白莲、浮萍,同时一部分学生做手势吟咏。

  (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借助声音和肢体语言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2、领悟文化精神,做立德树人教育

  由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观游鱼》引出:说一说校园里的小菜园。你是怎么观察的?当你看到小小昆虫,看到美丽可爱的小花小草,你会怎么做呢?

  作为同样是纯真可爱的小少年对于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我们都是如此的珍视喜爱,那对于我们身边的人就更应给予同情和关怀,希望我们可以真爱自然中的生命,发现身边的美好用心记录用爱滋养。

  教后反思

  1、课前引入部分介绍诗人以及作品内容过多,耗时过长。应当更简洁些。可以把《钱塘湖春行》的介绍安排到下课前的总结与拓展部分,正好把“发现身边的美,热爱生活”的主题进一步发掘出来,生发开去。

  2、利用多媒体展现荷花的美,突出白荷花的纯净美好,教学效果很好。

  3、用吟诵的方式,现场表演的方式体会诗歌情感意境。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入情入境,效果不错。

  备注:

  这是一节偏重于古诗文基本知识的吟诵教学课。(特别是格律诗的声韵知识。)

  上课前吟诵《中华经典吟诵篇目》三五首

  下课前吟诵《中华经典吟诵篇目》三五首

  复习吟诵规则: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学习新的吟诵规则:韵字拖长

  教学设计简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本课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 时、他、说 ” 三个字。

  3. 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 “ 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 ” 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并学会生字 , 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2.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和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冰花的晶亮洁白、千姿百态。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继续去欣赏冬爷爷给小朋友们带来的那份神奇的礼物,它的名字叫 —— 冰花(指课题 齐读课题 冰花)

  2.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瞧,现在它们都排着队站在这儿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

  出示词语:清晨 晶亮 惊奇 柔嫩 丰满 睡觉 送给 看见

  妈妈 漂亮 牡丹 时候 玻璃窗

  (注意后鼻音和轻声音节,读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学生齐读词语。

  二、感知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冰花是什么样的?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朗读课文的三个自然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请其他小朋友,眼睛看着书,耳朵仔细听,听了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冰花?(指名说)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枝白了,屋顶白了,路面也白了,清晨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小童渐渐地从睡梦中醒来了。伸个懒腰,向窗外望去 …… 他看见了什么?(指名说)

  2. 课文描写得美吗?想读吗?(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 哪个词让你觉得冰花特别的美?(板书:一朵朵,晶亮)

  4. 一朵朵是几朵?(一朵?两朵?三朵? …… 许多朵!冰花真 …… (板书:多)

  老师面对着小朋友 41 张笑脸,我们可以说?(一张张笑脸)很多很多条鱼我们可以说?(一条条鱼)你还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词语吗?(指名说)

  5. 那晶亮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见过什么东西是晶亮的吗?(钻石、项链、玻璃、水晶、露珠 … )

  (你能说完整的话吗 ? 像老师这样说:我见过钻石是晶亮的。 ) 这些东西都闪闪发光 , 晶莹透亮,晶亮就是指晶莹透亮。

  师:这么多晶亮的冰花,老师也觉得很美丽。(板书:美)课文描写得很美,小朋友们读得会更美。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一自然段。(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引读:小童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冰花。于是他 —— (惊奇的喊着 —— 学生读)

  2. 小朋友们,喊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吗 ? 有什么不一样 ?—— (喊的声音很大)

  3. 那小童为什么要喊呢 ? (因为他很惊奇 , 他很想让妈妈知道他看见冰花了。 )

  惊奇是什么意思呀?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呢?(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看到自己从没看到过的东西。比如说:看魔术表演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很惊奇;夏天雷阵雨后,看到天空中七色的彩虹,也会惊奇 …… )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再读句子,就会更精彩。谁来试着惊奇的喊一喊?(指名喊,评价)想喊的站起来。引读:他惊奇的喊着 ---- (学生读)

  4. 他一边喊,一边走近了玻璃窗,仔细地看冰花,嘴里说道 —— (引读:啊,真漂亮!)

  5. 那玻璃窗上的冰花究竟漂亮在哪里呢?能让小童感到这样惊奇呢 ? 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出示:它像 …… 洁白。)

  6. 在这些冰花中,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冰花呢?

  “ 宽大的树叶 ” (宽大:又宽又大。)

  “ 柔嫩的小草 ” (柔嫩:柔柔的、嫩嫩的。)

  “ 丰满的牡丹 ” (准备两朵花,一朵饱满的,一朵干瘪点。 “ 哪一朵开得好看?为什么? ” 饱满的好看,因为色彩鲜艳,形状饱满。丰满:饱满,丰富充实。)

  7. 多么美丽、神奇的冰花呀,真是各不相同,美丽多姿。它们好几朵聚在一起,成了 ……

  (生:一束束,一朵朵)(板书:一束束)

  8. 每一束,每一朵都那么的 —— (晶亮,板书:洁白)

  9. 又多又美的冰花真是惹人喜爱 , 现在让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读一读这句话 , 好吗 ? (指名读,齐读)

  10. 在小童眼里,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小朋友,在你们眼里冰花又会像什么?看谁的脑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说话训练:冰花像 …… ,像 …… ,像 …… )

  师:多美的冰花呀!我们忍不住赞叹道: —— (啊,真漂亮!)

  11. 让我们和小童一起,再次欣赏这玻璃窗上的冰花吧!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这么美丽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 找找答案 ! (齐读)

  2. 哦!原来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的小童也和我们一样产生了疑问。冰花是怎么来的?(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3. 是谁告诉小童的?(小童的妈妈)

  4. 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 请学生扮演小童问,教师扮演妈妈回答。

  ② 请男生扮演小童问,女生扮演妈妈回答,教师朗读旁白。

  5. 那冰花到底是不是冬爷爷在我们睡觉的时候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冬爷爷有个小秘密想拜托梁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呀 —— 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气凝结成冰,这些冰就形成冰花了。)

  6.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多姿的冰花,大自然真的是太神奇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7. 齐读全文。

  六、指导写字

  1. (贴生字卡)请仔细观察这三个生字,有什么发现?(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 教师分析字形、范写。

  他:要写好 “ 他 ” 这个字,两笔很关键,竖弯钩和横折钩,横折钩要斜一点,左低右高,竖弯钩竖要短,弯要有弧度,顿笔再勾,注意左窄右宽。 ( 比较:他、她、它。这三个生字读音相同,意思不同,单人旁的 “ 他 ” 指的是 —— ,女字旁的 “ 她 ” 指的是 —— ,宝盖头的 “ 它 ” 指的是 ——)

  说: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写好 “ 言 ” 字旁。 “ 兑 ” 上面点低撇高。

  时:日字瘦长,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3. 学生描红、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教学设计简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绍心中的`麋鹿。

  4、写法迁移,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学生对生动刻画一种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更为清晰。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绍心中的麋鹿。

  教学难点:

  写法迁移,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学生对生动刻画一种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更为清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以姜子牙选座骑的故事导入。

  2、板题:17、麋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反馈

  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交流个别重点词语。

  (3)交流初读收获。

  课文主要讲了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课文讲了麋鹿的经历很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讲了麋鹿现在生活的很好。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想想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麋鹿的?

  2、交流

  第一部分(1)大丰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生活的很舒适。

  第二部分(2-4)详细介绍了麋鹿的奇特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第三部分(5))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四、精读第二部分,了解麋鹿。

  1、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姜子牙为何独爱上了这种四不像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领略一下麋鹿的奇特。

  2、指名读此部分,想一想,麋鹿长像奇特在哪?

  (1)学生交流:(麋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2)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媒体资料展示,形成对比,加深学生对麋鹿奇特外形的印象。

  (3)文章是还具体介绍了麋鹿哪些方面?

  3、除了奇特的外形,此部分还介绍了什么?(繁殖能力低下)

  表现:怀胎时间比一般鹿要长,且每胎只产一仔。

  4、为了加深对麋鹿的印象,我们一起来读读此部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有了初步了解,相信你们心中还会有一些疑惑。回去准备一下,下节课我们再做交流。

  六、指导写字。

  七、布置作业

  模仿介绍麋鹿的方法,任写一个小动物片断。

  教学设计简案 篇10

  教学资料

  《gkh》是拼音部分第5课的资料,它是继6个单韵母,8个声母之后的声母学习。文中包括情境图、书写区、音形提示图区、识字几个部分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声母gkh的音、形、书写,还有相关的二拼音节、三拼音节,认识四个字,其中三拼音节是第一次出现。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声母gkh,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准确拼读声母gkh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4.会认四个生字“瓜、果、禾、火”。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声母gkh的音、形、书写,及其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

  2.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文本带给了很好的载体;设计了情境图。与编写理念相通,用好这个载体。创设去郊外游玩的情境,与四个“小画家”交朋友,利用情境歌感受声母gkh的发音部位。

  2.营造趣味。针对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将各部分的学习置于相应拼音游戏活动中。比如:猜卡片、进小屋、百宝箱、聊天室。

  3.贴近生活。语文学习生活化更易于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整堂课的设计以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感到亲切、乐于学习,生活化的“聊天室”的设计,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从而建构新知识,并懂得在生活中用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展示情境,图中背景图,可用CAI,也可用挂图)

  这天,我们一块儿去郊外玩玩吧。呀,郊外真美!你们看看,有什么

  二、感知,体验发音部位

  1.边诵读情境儿歌,边出示情境图上四小孩。(可用CAI,也可用挂图)

  四个小画家,一同来作画。

  小康画蝌蝌,小刚画白鸽,小航画小河,

  咦,小红画的是什么你来说一说。

  2.师领读儿歌。

  三、学习声母gkh的读音

  1.出示卡片“g”,声母g,白鸽的“鸽”读得轻而短。

  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出示卡片“k”,声母k,蝌蚪的“蝌”读得轻而短。(同上)

  出示卡片“h”,声母h,小河的“河”读得轻而短。(同上)

  (注:若学生基础较好,可让学生教学生,师注意引导,强化发音方法。)

  2.游戏巩固:“猜卡片”

  (1)规则:一人拿声母gkh卡片,手背在身后,另一人猜,左(右)手各拿的是什么卡片,猜对读准则奖励小贴画。

  (2)可先由教师领玩,再分组自己玩。

  四、学习声母gkh的形

  1.(利用音形提示图)你有好办法记住声母gkh吗交流后小结。

  (1)和平鸽,橄榄叶,世界和平是心愿。

  (2)水草在水中,一只蝌蚪游呀游,二只蝌蚪来碰头。

  (3)哗啦啦的小河水,转个弯儿向前流。

  (注: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字母形。)

  2.指导书写(gkh逐个进行)

  (1)引导学习笔顺图,用手指书空。

  (2)在书上描红一个。(注:关注写字姿势的培养)

  (3)交流观察所得:g(kh)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4)游戏:“进小屋”

  师范写,指名学生演板。

  (5)在书上再描红并书写一个。

  五、练读gkh与单韵母组成的二拼音节的拼读

  1.学习音节gagegu的拼读。

  (1)(出示音节分解式:g―e一ge)透过观察,了解这个音节有组成。学生自己再进行拼读,师提示注意用g轻快地去碰韵母e。

  (2)(出示音节gagu)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与同桌交流。

  (3)指名学生演板:gagegu的四声。

  (4)分小组练习其四声,分小组展示自学结果。

  2.学习“kakeku,hahehu”及四声。(小组学、自学)

  3.游戏反馈、巩固:“百宝箱”。规则:各组派人摸“百宝箱”中动物音节卡片,并读。展开小组竞赛,读对加分,可得到动物卡片,并可领读或指挥他人读。评出优胜组。

  六、练读二拼音节的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ēge,kělè,bàhé

  (1)请拿“gē”的同学上台引领说词;我说“gē”,唱歌;我说“gē”……

  读词“gēge”(注意轻声)

  (2)出示“可乐”饮料,这是什么

  读词“kělè”,引导学生说句子。

  (3)示音节词“bàhé”,读,说说这个游戏。

  2.游戏:“聊天室”:边聊天,边读与gkh相关的二拼音节词。

  (1)你家的gébì住着谁

  (2)每一天早上我都看见洪山广场有dǎgǔ的人。

  (3)看到你们这么可爱,我会hāhā笑。

  (4)这天我摔了一跤,我kū1e。

  (5)我会讲húli的故事。

  (6)我喜欢卡通片里的tùbāgē

  七、书写练习(在拼音生字本上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初步掌握三拼音节拼读方法,练读相关的音节词,识字)

  教学设计简案 篇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1-32页练习五第12- 1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进―步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相关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说明解决问题的想法。

  2.能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数量关系并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培养细心笔算、认真检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常见的数量关系应用。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s

  1.做练习五第12题,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

  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提示:先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再进行竖式计算。

  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提出问题: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的数量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整理信息再进行汇报。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五第13题。

  让学生自主填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说说题中已知哪两个数量,根据数量关系式怎么求第三个数量?又是根据什么进行列式计算?

  2.做练习五第14题。

  让学生说说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在反馈时,重点让他们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列算式依据是什么?

  最后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3.做练习五第15题。

  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第(1)题:24×8=192(个)

  第(2)题:192÷24=8(时)

  第(3)题:192÷8=24(个)

  4.做练习五第17题。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思考的?

  明确:根据什么问题找出数量关系?让生注意解答的格式。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五第18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说说是怎样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的?

  让学生自主解答。

  再进行汇报。

  教师提问: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2.做练习五第19题。

  说说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让学生自己解答。

  全班交流过程中让生体会到:列综合算式计算的简便之处。

  3.完成练习五的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1.总结评价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设计简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故意、墨水、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每一天我们都和同学们在一块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这天,我们一齐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

  (1)“体、缘、愤、戒”的写法。

  (2)区分“即”与“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将语句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1、课题是“争吵”,使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

  2、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师生交流,明确课文资料:

  “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而发生争吵,最后“我”和克莱谛

  四、作业:

  把课文读熟,注意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资料: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体会父亲的话。

  (一)找到“我”和克莱谛吵架的有关段落,认真读一读。

  (二)当“我”和克莱谛吵架时,“我”的情绪怎样?心理怎样想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1、抓住重点语句,自主讨论交流:

  (1)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2)于是我想报复他。

  2、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就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体会父亲的话。

  1、父亲的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从文中标出来。(小组交流)

  2、第一次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现的?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情绪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小组自主交流: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2)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3)阿,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多好!

  (4)我又记起父亲“就应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5)想到那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

  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我”不安、后悔、矛盾。

  3、第二次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现的?

  (1)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2)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情绪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

  (3)“最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父亲明白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讨论:

  (1)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5、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三、小练笔:

  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文中出现的这种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写一写。

  教学设计简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资料,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述“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那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最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资料),为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但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校园,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资料: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述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情绪,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个性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能够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状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就应不就应“愤怒”?

  (就应。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情绪表现出来,个性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最后挨到了放学”,“最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能够不能够?

  (“最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状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必须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这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职责在“我”。但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述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述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述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透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透过描述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仿佛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能够不能够?

  (能够,“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能够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期望“我”告别错误,永久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就应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就应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是否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样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忙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样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阿,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但是,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教学设计简案 篇14

  情景说明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一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线索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争吵》一课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板书发生矛盾――>心理难受――>和好如初明白道理

  同学们,能否根据黑板上的提示给课文分成四段,用“//”做上记号,谁能上台来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呢?

  谁与谁发生矛盾?让学生站起来就说。安利柯克莱谛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碰(无意)碰(故意)

  二、精心悟读――心里难受(第5至8自然段)

  争吵以后,“我”和克莱谛心里都十分难受,哪两个词最能反映他们的情绪?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0页,默读5至8自然段,用“――”横线做上记号。学生交流时,老师板书后悔悲哀

  (一)体会安利柯的“后悔”

  1、指名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分组思考。

  2、第一组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后悔?(因我骂了他,还故意地碰了他,我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所以我很后悔)

  3、第二组学生思考:哪些词或句子能说明“我”后悔?

  ①找出相关词句用“……”标明。

  ②你能用你的情绪读一读吗?那好,开始吧!他读得好吗?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

  ③谁能和×××同学一比上下呢?

  ④我们大家学着他们的语气来读一读。

  4、第三组学生思考: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发现的?

  ①找相关词句。

  ②“诚心诚意”你能用个词代替吗?(真心真意)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③指名有感情地读。

  5、“我”明知克莱谛不是故意的,而且还是个很可爱的人,自己又做了错事,为什么还不肯向他人认错呢?(爱面子)“爱面子”体此刻哪句话里呢?(一生说,其他学生用“△△△”标明。)

  ①假如你就是安利柯,你此时此刻该是怎样的一种情绪?(犹豫不决,心里很矛盾)

  ②体会矛盾的情绪来读一读吧!

  6、所以我们再回头读第5自然段时,要读出后悔,想改正,又没有勇气改正的复杂情绪,那里是心理活动描述,声音应读得再轻些,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朗读。

  (二)体会克莱谛的“悲哀”

  1、克莱谛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2、请学生找出“悲哀”所在的那句话齐读一遍。

  3、“悲哀”是什么意思?(悲哀)

  4、我故意碰了他还骂了他,他为什么不愤怒呢?说明他怎样?那他为什么要悲哀呢?

  三、自主学习――和好如初(第9至13自然段)

  1、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他们在行动和语言中,又有什么相同的表现?结果怎样?

  2、“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说了两遍并加上感叹号,表达了“我”怎样的情绪?(高兴、激动、愧疚)

  3、“再也不了!再也不了!……”你们猜猜要安利柯还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众说纷芸。

  四、深化主题――明白道理(第14自然段)

  1、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让父亲也高兴一下,但是父亲高兴吗?(不高兴)从哪儿明白的?(把脸一沉)请同学们把脸沉下去,齐读父亲所说的话。

  ①父亲为什么不高兴呢?

  ②你认为谁比谁高尚?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够对照黑板上板书来说。

  2、读了这篇课文,你从克莱谛和“我”两个人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知错认错宽容友爱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我和克莱谛发生矛盾后,克莱谛不怨恨“我”,而且主动和“我”和好,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知错就改,宽容友爱。

  2、结合实际谈一谈你是怎样团结他人、宽容他人的?

  3、能否把属于你们自己的小小故事也写进你的日记里呢?老师相信你们写得也必须十分不错!下课!

  教学反思

  执教《争吵》一课,我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和说的潜力,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直奔重点资料(争吵后的情绪)进行谈话、讲读、品读,以第五自然段为突破口,有目的地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哪些词或句子能说明“我”后悔?

  ②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发现的?

  ③“我”明明白自己错了,为什么还不肯向他人认错呢?学生说出“我”很爱面子,之后追问“你是怎样明白的?”这三个问题的理解,采取小组分工协作,抓关键词,透过自找、自读、他评、自悟、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后悔、喜欢、复杂的情绪。另外,在读“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这句话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运用三种不同的语气来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我还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学第9至13自然段,抓住“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在后面加上省略号,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学生用心性很高,说得也很不错。结合板书同学们从他们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时我让同学间相互说一说,使得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含蓄自然,水到渠成,点到为止。课堂小结之后,我又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是怎样宽容团结他人的”,在此为“写”作了铺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的潜力。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感知――认识――实践的认知过程,渗透了思想教育,为知识转化为潜力、情感和价值观打下了基础。

【教学设计简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简案07-29

《天狗》教学设计(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认识钟表简案教学设计07-04

《松鼠》教学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幽径悲剧》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泪珠与珍珠 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鸟啼》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白杨礼赞》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墨池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