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序曲》教学设计

2022-07-20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卡门序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卡门序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欣赏乐曲《卡门序曲》,体会乐曲热情奔放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3、通过运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欣赏乐曲,培养欣赏音乐的能力和音乐记忆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

  2、记忆音乐的主题。

  教材分析

  《卡门序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在音乐会上经常被单独演奏的一首乐曲。这首序曲结构简单,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勇形象,常被人们称为“斗牛士进行曲”。 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由乐队用强音奏出一个辉煌的,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进行曲式的主题,音乐立刻把我们带到壮观的斗牛场面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听到了群众兴奋活跃的喝彩声。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

  这个主题重复了几次之后,音乐从A大调转到F大调,出现第二幕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音调,具有凯旋进行曲特点,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斗牛士的飒爽英姿。反复时提高八度,使情绪显得更为高昂,之后再现第一部分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随音乐《卡门序曲》音频进教室。

  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首乐曲的名字?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听后回答。

  2、揭示课题。

  乐曲介绍:这首乐曲名《卡门序曲》,由于它具有进行曲特点,也常被人们称为“斗牛士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在音乐会上经常被单独演奏的一首乐曲。

  师: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热情洋溢的乐曲吧!

  二、欣赏《卡门序曲》

  1、完整欣赏《卡门序曲》音频,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熟悉过程。

  师:在整体聆听中,你能试着用手势表示一下音乐的变化吗?欣赏后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描述这段音乐的变化。

  学生参与聆听,听后回答。(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等。)

  师:简单讲解《卡门》剧情介绍,让学生对这部优秀歌剧有一个了解。(可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加以简单综合介绍。)

  2、聆听《卡门序曲》第一主题,体会主题的音乐要素及表达的音乐情感。

  第一遍聆听《卡门序曲》第一主题,初听音乐情绪。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师:这条旋律是曲家从歌剧最后一幕中选来的,音乐一开始就由乐队用强音奏出一个辉煌的、生气勃勃的进行曲式的主题,音乐立刻把我们带到壮观的斗牛场面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英武的斗牛士入场时充满信心的进行曲,听到了群众的喝彩声。

  第二遍聆听《卡门序曲》第一主题,聆听打击乐镲出现的规律。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主题,尤其是打击乐镲的出现规律,记录它的演奏规律。

  学生参与聆听。

  教师请学生展示纪录的镲乐谱。

  第三遍聆听《卡门序曲》第一主题,表现音乐。

  学生伴随主题音乐演奏。

  3、聆听第二主题。

  第一遍聆听《卡门序曲》第二主题,初听此段旋律,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

  学生自由回答。(节奏、乐器等发生变化、以管乐演奏为主。)木管乐器好似斗牛士在行礼,而强劲的铜管乐好似欢呼喝彩、激动洋溢的观众。

  第二遍聆听《卡门序曲》第二主题,表现音乐。

  学生参与聆听后表演。一位同学扮演“斗牛士”,随木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做有规律的行礼动作,其他同学在铜管乐器出现时作欢呼状。

  4、聆听《卡门序曲》第二主题。

  记忆主题旋律。

  师:这段音乐乐队在演奏乐器上发生了变化,你能够听出来吗?你能试着哼唱这段音乐的主题吗?

  学生自由回答。(乐队在演奏中以弦乐为主。)

  唱插部主题:表现音乐,并唱出主题。

  师:这是由弦乐主奏的非常著名的《斗牛士之歌》,去掉雄壮威武,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请同学们随着乐谱,把这段旋律唱一唱。(师生共同配合完成,准确表达附点节奏。)

  5、完整欣赏《卡门序曲》音频,聆听表现,并能够标出简单的曲式图。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全曲主题部分用镲(学生拍手表示)演奏;第一插部随着管乐变化表现;第二插部轻哼唱出旋律;欣赏中请你仔细记忆各段出现时规律,欣赏后请你画出简单的趋势结构图。

  生:再次完整聆听乐曲,边听边表现;聆听后出示简单的曲式图:主题A、第一插部B、主题A、第二插部C、主题A。

  教师简单介绍回旋曲:回旋曲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可指导学生画出或写出曲式结构,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回旋曲。)

  三、拓展欣赏

  1、拓展欣赏:歌剧《卡门》中的《哈巴捏拉舞曲》音频。

  (1) 介绍作者:比才。

  (2)《卡门》剧情介绍。

  2、拓展欣赏:《街头少年》合唱,并作简单介绍:《街头少年》又名《跟着士兵来换岗》,是歌剧《卡门》第一幕开场不久出现的一首童声合唱,艺术性较高,已成为世界各国少年合唱团经典演唱曲目。

  四、猜一猜

  1、播放音乐剧《猫》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听一听这段视频运用了那种音乐形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分析歌舞剧与音乐剧的区别。

  师: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歌舞剧与音乐剧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

  学生自由总结。

  3、简单介绍音乐剧知识:音乐剧是一种集歌舞、音乐和戏剧于一体,吸收歌剧的表演手法,利用舞台声、光、景等元素进行艺术表现的舞台表演形式和音乐创作体裁,19世纪末兴于英国,20世纪盛行于美国纽约的百老汇。

  4、介绍剧情: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从中挑选一只猫升上天堂,获得新生。全剧主角猫──“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出外闯荡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她以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剧中这曲《回忆》(Memory),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韦伯作曲。)

  五、课堂小结

  许多经典的歌舞剧在舞台上经久不衰,打动着观众们的心,倍受爱乐者的`青睐。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了解优秀经典的曲目。

《卡门序曲》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卡门序曲》,体会乐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增强对欧洲歌剧音乐学习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聆听音乐,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乐风格,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卡门序曲》,了解乐曲结构,并提高对歌剧音乐的欣赏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卡门序曲》各段落音乐,了解每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难点】

  了解《卡门序曲》采用的曲式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为学生播放斗牛场景的视频,并播放几段不同的音乐,请学生思考哪段音乐最适合斗牛场景。

  由此引起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欣赏乐曲,分享感受

  播放乐曲,学生聆听之后分享对作品的认识或是对音乐初听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2.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

  介绍歌剧《卡门》:歌剧《卡门》讲述了唐·霍赛钟情于卡门,但卡门却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的故事。整首歌剧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最终却以她的死来作为全局的结尾,充满了悲剧色彩。

  作者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

  (三)探究学习

  1.再次欣赏乐曲

  (1)再次聆听全曲,并向学生询问:

  乐曲一共分为几部分?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总结:乐曲一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ABACA的回旋曲式;第二大部分为一个展开性段落。

  2.分段聆听

  (1)为学生播放乐曲A段,学生聆听并思考:

  ①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学生自由回答后,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音乐表达了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了西班牙斗牛场上的喧闹、狂热的气氛)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A段音乐节奏紧凑,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这种热烈欢快的场面)播放一段斗牛士视频,从视觉角度结合音乐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场面。

  (2)学生分小组进行聆听,教师播放乐曲B段,音乐结束后小组进行讨论,主题B表现的是什么情绪?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学生们交流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表现的是妇女、儿童人们汇聚在一起热闹、欢快的场面。

  请学生跟随旋律小声哼唱B段主题,加深对音乐主题的印象。

  (3)为学生播放乐曲C段,学生对比分析音乐描绘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4)打乱三个段落的顺序为学生播放,学生根据音乐特点和音乐主题与相对应的段落进行连线。

  (四)拓展延伸

  介绍回旋曲式:回旋曲式是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这首乐曲的回旋曲式部分的结构是ABACA。

  由于序曲是歌剧的引子部分,所以这首乐曲在回旋曲结束之后又插入了一个展开性乐段,目的是为了与歌剧主体部分相连。

  (五)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比才的作品《卡门序曲》,对歌剧《卡门》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了解了这部歌剧的作曲家,并且对音乐中常出现的回旋曲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作业:对比欣赏《卡门》的其他选段。

  四、板书设计

《卡门序曲》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2、学唱歌曲《杜鹃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

  2、欣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3、学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鹃花》。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介绍。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2、欣赏歌曲

  (1)初次听赏歌曲。

  (2)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师: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

  (3)复听歌曲

  3、欣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

  4、分析总结歌曲在不同的场次出现时,为什么演唱形式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助?

  5、学唱《杜鹃花》

  (1)欣赏歌曲《杜鹃花》

  (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

  (4)随录音小声哼唱。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卡门》的剧情。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卡门》的剧情介绍。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1)教师出示主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主部主题。

  (2)教师出示第一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并随录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题。

  (3)教师出示第二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4)完整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5)为乐曲划分段落。

  3、欣赏歌剧中的其他选曲《斗牛士之歌》

  (1)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

  4、再次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街头少年》

  【教学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街头少年》。

  2、了解作曲家比才。

  【教学过程】

  1、导入可由学生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歌曲《街头少年》

  (1)出自完整听赏。

  (2)欣赏并学唱主题A。

  (3)欣赏并学唱主题B。

  (4)完整欣赏歌曲。

  3、简介作曲家比才

  4、复习比才创作的其他乐曲

  (1)复习、欣赏《间奏曲》

  (2)复习欣赏《小步舞曲》

  5、再次完整欣赏《街头少年》

【《卡门序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卡门序曲》教学设计07-20

《卡门序曲》教学设计范文02-03

《卡门序曲》教案11-03

《卡门序曲》教案08-26

卡门序曲教学反思范文02-07

《卡门序曲》音乐欣赏教案设计08-14

八年级音乐管弦乐《卡门序曲》的教学设计11-27

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教案02-19

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