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其他动物生命周期》教学设计

2022-06-27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科学《其他动物生命周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本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了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Harvard大学的兰本达教授经多年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后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体系。其基本思想如下: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方式、方法。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法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究”是侧重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去探究教师为其提供的实物材料;“研讨”则是在探究基础上,学生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惑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以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本课可以说是对本单元学习知识的一个总结与延伸,以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主线,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历程,并以养蚕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交流、讨论这些科学课学习的基本技能,部分学生也初步具备了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所以我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很适合本课的。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生命科学是当今世界倍受人们关注的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因为整个自然界就分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大部分,而我们人类属于生命世界的一部分,许多的动植物又是人类相依相伴的朋友。所以,在小学科学这门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中,生命世界领域的教学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最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的欲望。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孩子们将会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关注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树立保护环境和生物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意识。总之,小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该如何实施这一领域的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应遵循如下四点:

  1.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准确把握教学的立足点。

  2.留给学生足够时空,放手让学生亲历探究

  3.适时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重视对课外实践的指导和评价,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对常见动、植物的基本构造以及一些生命特征进行了观察,有了一些了解,已经掌握了观察、交流、讨论这些科学课学习的基本技能,同时一部分学生也初步具备了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这些学习技能将有助于学生开展本课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

  比较、归纳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蚕的生命周期,谁能说说蚕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回顾蚕生命周期的知识、明确蚕生命周期中经历的各个阶段的概念。)

  二、导入

  1、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那么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除了蚕以外的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定的预习,下面让我们请出本课要研究的几位动物朋友。(课件出示六种动物)

  三、学习新课

  1、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对它们有了一些了解,那么除了你自己通过查找资料已经了解到的有关它们的知识,现在你还想了解它们的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进行归纳。

  2、看来同学们头脑中的小问号可真不少,老师把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汇总,看看这些资料能不能帮助你们解决这些问题。(出示课件)

  看了这些视频资料你们有什么收获?

  想再进一步了解它们吗?下面我们就以这几种动物为代表,更深入地观察了解一下《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结合学生收集的各种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行探究。)

  活动一: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老师把同学们课前搜集的图片进行了筛选、整理做成了学具放在了前面,现在请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选两种喜欢的动物到小组内做客。

  1、请同学们借助课前自己搜集的资料,还有学袋中的图片、表格,结合教科书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和学习。

  2、课件提示小组活动要求。(可找一名学生读一读)

  3、建议:现在每组有两种动物,在观察了解时最好一种一种的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弄混。另外,小组内要讲究分工合作,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生活动研究,教师辅导。

  三、展示各组循环图、流程图。(贴黑板或展板上)

  1、哪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

  2、组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进一步完善。

  (注:展示时研究相同动物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其他组也可进行补充。)

  3、教师把这六种动物生命周期的流程图归纳成了一个大表,请同学们与自己手中的流程图进行对照看看是否一致。

  四、出示课件(几种动物的生命周期)。结合课件介绍寿命概念(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动物的寿命问题比较复杂,它与环境关系极大,我们在查阅数据时要注意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数据。

  师生一起整理这六种动物的寿命数据。

  五、比较:这六种动物都经历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周期,那么它们的生命周期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请各小组对照大表比较、归纳后回答。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2、小组汇报:哪个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3、比较: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地归纳出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先别着急回答,请各小组仔细观察展板上的循环图,围绕循环图进行研究讨论,寻找这六种动物生命周期的不同之处(进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不同的生命周期

  1、理解变态的概念,并让学生按照变态与不变态对几种动物进行分类。

  (1)观察循环图,讨论研究。

  小组汇报:你们有什么发现?

  (各小组分别汇报各自发现的六种动物生命周期的不同之处,如果回答有难度,可对照循环图稍加引导)

  (2)重新给循环图排序:谁愿意按照刚刚发现的这些不同之处给展板上的循环图重新排列顺序?(学生按哪种分类排序就顺势一起讲解那种)

  (3)提问:

  ①你为什么这样排列?你是怎样想的?

  ②有谁同意他的排列?还有不同意见吗?看看还有不合理的地方吗?

  (4)课件:蟾蜍的一生。

  (5)提问:看完后你有什么发现?

  (6)揭示概念:像蟾蜍、蜻蜓等动物,它们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做变态。

  (出示变态概念)

  (7)延伸:自然界中,还有不少动物的一生都要经过变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命周期要经过变态?

  2、理解卵生和胎生的概念,让学生按照是卵生还是胎生对几种动物进行分类。

  3、拓展:谁还能按照其他标准对展板上的循环图进行再次排列?(回答有难度,可引导对比鸡、羊的生命周期)

  (1)你为什么这样排列?你是怎么想的?

  (2)同意他的排列方法吗?有没有不同意见?看看还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4、小结(课件出示概念):

  像鸡等动物这样从卵孵化而来,简单地说就是卵生。

  像山羊、熊猫等动物这样由母亲直接生下来了,简单说就是胎生。

  5、调动已有知识:除了展板上这几种动物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是卵生,哪些是胎生?

  6、填写分类表: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35页,看这两张分类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动物是否变态和是卵生还是胎生这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填写。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填写。

  (2)教师播放课件,对照分类表的填写结果。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总结。)

  2、设疑激趣:看到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不过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动物最终的生命历程都是死亡,可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能看到鲜活的鸡、羊、蜻蜓、蝴蝶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动物的寿命有长有短,最终都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可以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从而得以不断延续。而后,我将这个问题迁移到我们自己的身上来,让学生思考:我们是否具有和其他动物一样的生命周期。激发学生继续探讨的兴趣,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4、总结:同学们,由于受课堂教学的限制,我们今天研究的这些动物的生命周期问题还是很有限的,没有研究到的动物不计其数,没有揭开的生命奥秘还有许多……孩子们!未来的世界属于你们,赶快去探索吧,我相信大家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好,下课。

  【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兰本达教授“探究—研讨”教学法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具体客观的现实来学习,让他们搜集资料、处理现实资料,支配现实资料,围绕这些资料展开研究讨论,在小组里面分别谈出他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感性认识,集中起来形成极为丰满的完整的形象,然后再导致每个小组向前发展去解释他们在用现实材料作业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规律,以获得科学结论。即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形成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概念上升到科学概念。

  (一)结合旧知、明确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先回顾蚕生命周期的知识、明确蚕生命周期中经历的各个阶段的概念;接着过渡到除了蚕以外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上。

  (二)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建立生命周期流程图概念

  在导入环节后,老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而后结合汇总的'学生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行探究。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初步解决疑问,了解各种动物不同阶段的生命形态,同时建立了生命周期流程图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仔细观察、积极互动。

  在了解其他动物生命周期这个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

  1、由学生自己选择想观察了解的对象。

  2、活动中,力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老师始终站在参与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学具袋中的图片等结合教科书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和学习。

  3、通过粘贴、填写生命周期循环图和生命周期流程图,并描述这几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归纳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重视对观察仔细、归纳简练准确学生的鼓励,并以此影响、带动全班学生的学习交流,使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

  (四)对比分析,形成概念

  1、对比分析、感知生物多样性与生命周期中的相似性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表内信息和展板上的循环图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不同之处较难总结和理解,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开拓思路,再共同完善。

  2、强化感性认识、加强现实生活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展板上的循环图进行重新排列,让学生在排列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理解变态、不变态与卵生、胎生概念。

  3、列举典型案例,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搭建学习的平台。学生对于胎生和卵生现象,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还是容易理解的,而对变态与不变态的区分仍有难度,针对这个问题,将蟾蜍的生长期、发育过程用图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好的建立起变态的概念。

  4、巩固学习成果

  用这两个标准给熟悉的动物分类,完成记录单,使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既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调动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

  (五)拓展延伸,升华激趣

  再次引领学生回顾这些动物生命周期中相同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动物的寿命有长有短,最终都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可以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从而得以不断延续。而后,我将这个问题迁移到我们自己的身上来,让学生思考:我们是否具有和其他动物一样的生命周期。激发学生继续探讨的兴趣,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年级科学《其他动物生命周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11-2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反思11-23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自我反思11-25

科学《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反思03-30

《蚕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11-26

《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反思范文01-15

关于动物的生命周期的教学反思07-28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后的教学反思09-30

其他植物激素的教学设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