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2022-05-11 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药匙棉花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

  (1)发生装置

  A固固加热型B固液常温型

  (2)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a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

  (3)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4)实验现象:

  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六、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富氧膜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的复习,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也是升学考的重点知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是气体制取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欲通过回顾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比较、分析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引进洗气瓶,介绍洗气瓶的多种用途。在设计和改进气体发生装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理解:由于反应物的不同和反应条件的不同,产生同一种气体不一定选择同一种装置;考虑到要节约药品、使反应更加合理、易于操作等实际需要,同一种实验装置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改进。

  本节专题复习课,意在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方法、规律。其中以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知识为基础,层层递进到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为高中化学中氯气的实验室制取进行有效衔接。

  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主线1: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反应原理→发生装置→装置要求→练习:制氢气、氨气的装置选择→小结:归纳气体发生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主线2:比较气体的收集方法、装置、装置要求→气体的有关性质→练习:选择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小结:归纳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性质有关→链接中考,综合练习,巩固

  在气体的收集方法复习中,通过气体收集装置的比较,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通过阅读题中给予的`信息,不仅考查学生对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中,老师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这时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老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

  三、课后的思考

  这次课让我感觉,一定要对课改的理念有很好的理解,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落实,老师的心中有学生,才能适当地引导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当然,如果教学中老师能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呈现出这样一种很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明确实验装置。

  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确定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共同来回顾一下。

  实验室制取氧气

  方法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放置方法

  1、加热高锰酸钾

  2、加热氯酸钾

  3、分解过氧化氢

  师:除氧气外,二氧化碳也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板书课题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鼓励学生设疑。

  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你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应该重点探究哪些问题呢?结合学生设疑教师板书: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

  4、检验方法

  5、验满方法

  (三)出示探究指导。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探究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以上问题。

  探究指导:阅读教材113—116页的内容,弄清楚一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你能写出总的化学方程式吗?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3、填写教材114页的比较表,通过比较、分析,你认为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什么装置?

  4、将教材114页的仪器依次编号,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想一想这套装置的优缺点是什么?

  5、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如何检验和验满?

  6、你能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吗?

  (四)学生自探,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同学们自学的很专注,收获肯定不小,在自学中你还遇到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请赶快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时间为3分钟。大屏幕出示要求:

  1、组长负责,安排好发言顺序,力求各抒己见、愉快高效。

  2、组长组织对有争议的答案进行讨论,鼓励成员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争取达成共识。

  3、重点讨论教材提供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哪些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你们组最终确定的装置是什么?

  4、交流结束,达成共识后,组长确定本组参与展示和评价的代表。

  (三、质疑再探

  快速浏览教材,想想你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或者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请勇敢的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预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用大理石和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钙?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稀硫酸呢?

  2、如何检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气密性?

  四、运用拓展

  第一关: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

  第三关: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的错误或改正,并说明原因。

  (三)分享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四)学科班长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教材116页第3题、第5题。

  2、课外探讨:教材116页第4题。

  板书设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

  一、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二、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三、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4

  一、智能点拨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该装置图的特点是:

  (1)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填写编号)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实验目的和有关实验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

  仪器和试剂:玻璃管、二氧化碳气体、肥皂水等。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将标有“A”或“B”的两个空两桶(2000mL)放在实验台上,往B量筒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量筒的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上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综合题,涉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装置的选择和改进、生成气体的探究等多个问题。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原则,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再加上认真阅读题中说给条件作答。题中还考察了试验目的,仪器和试剂,实际上反映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要背试验。

  答案:

  (1)BD。

  (2)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或者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密度大小);2000mL量筒2只。

  点评:块状的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很难跟稀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如果将石灰石或者大理石磨成粉末状再跟稀硫酸反应,则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二、随堂反馈

  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

  2、有人想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腐蚀的化学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1)将熔化的蜡液涂在大理石板上,并刻出“热爱祖国”四个字,使大理石漏出;

  (2)

  (3)清理掉字周围的石蜡。

  三、火眼金睛

  1、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硫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C、木炭和氧气D、碳酸钠和稀硫酸

  3、证明集气瓶中收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B、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具准备

  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

  (二)新课

  1、【投影出示图片】

  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

  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师引入:自然界获取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怎样获得少量的O2?

  学生猜想,畅所欲言;学生观看、思考。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问题。

  参照教材P37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思考回答。

  3、组内交流明确学习导向。与已学知识相衔接,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

  4、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课件展示)

  【实验2-5】

  内容实验编号现象原因快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展示提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学生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用过的MnO2能否再次使用?

  让我们一起完成【实验2—6】。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领悟。观看,思考,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5展示提高(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此处增加【实验2-7】的实验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思考讨论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观察并思考:

  (1)、上述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O2能用此装置吗?

  学生分析、比较、交流,A:固热型制取气体B: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C:难或不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大E:密度比空气小。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师生共同归纳规律,分析发现新问题,指导学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6(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课件展示)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特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梳理、整合、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四、诊断评价

  一组习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互相纠错,强化学习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制取氧气》-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12-17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设计02-09

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式文字表达式10-1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01-19

氧气说课稿11-04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i u ü》 教学设计【精选】03-25

课文《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03-24

离骚的精选教学设计12-19

《雨巷》精选教学设计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