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2022-04-24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习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书设计:

  铅 笔 有 多 长

  估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知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找

  课后小记 :

  本课时教材选取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估计、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采用“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些长约1分米的铅笔,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给学生充足的实际测量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再用手势比一比1分米多长?然后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在头脑中建立一分米空间观念。接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的学习优势,让他们用认识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学习方法去认识1毫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引导总结出长度单位的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铅笔以及身边大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去去学习新知识,又通过自己实践而得出结论,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生始终处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之中,学习兴趣会十分浓厚,积极性也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班级配备有电脑、电视及投影等电教设施,便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使用。此外,学生对数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年龄、体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宽。(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量得很麻烦。)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1分硬币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张扑克牌的厚度,1分硬币上表示年份的小数字“1992”中“1”下面的“”长,扑克牌中“K”一竖的宽度,胶带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国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图、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图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说出来。)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自己测量树叶标本的长度和宽度。

  4.剪出长度为30mm,2cm,5mm,1dm的彩带。

  5.先估测各种实物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再进行实际测量。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学生尺、每人一枚1分硬币,10厘米的吸管,米尺。

  教学重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难点是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大家知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打手势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2、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测量物体的方法。(很有必要,为建立毫米及分米的表象寻找依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1)小组学习,测量引入新知

  师: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硬币。(板书:铅笔有多长)再用直尺量一量他的厚度,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同学知道的真多!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还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毫米)(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看着你的直尺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中间有10小格,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师: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还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1 cm=10 mm。)

  (3)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这是一张IC卡,你先估计它的厚度是多少。

  师:实际量一量,看你估计的对不对?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IC卡,将IC卡慢慢地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约是1毫米。再做一次,体验一下。

  师:除了IC卡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你还能说出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吗?(4)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5)实际测量①说出自己铅笔的具体长度。②考考你的眼力:估计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6)出示用合适的单位填空的题。一根粉笔长约75()一块玻璃的厚度大约是3()课桌的高是7()。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认识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认识分米

  1、课桌的高是7()学生试着填单位。有孩子说分米就直接介绍。(板书课题: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 dm。得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3、认一认

  (1)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用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谁能说说你是从几刻度找到几刻度的?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2)体验:

  在学具中找到吸管,估计吸管的长,再测量。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吸管,再轻轻拿走它,保持手型这时两手指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分米?②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4、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分米的?(师生交流)【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5、做题目

  3 dm =()cm 7 dm =()cm 60 cm =()dm 100 cm =()dm找出米和分米的关系

  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米和分米的进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

  (三)、阶段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的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

  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手指歌课间活动,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放松,随着音乐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手指歌、读儿歌,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巩固了新知,建立起数学知识与语文、音乐、舞蹈等学科知识的联系。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一句话来评评你的伙伴。

  (五)、作业设计

  1、找找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分米表示。

  (六)、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1、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实的理解水平,还要抓住学生心理、思维的形象性、直观性特征,在创设情境以及教学过中,要贴进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获取知识。

  本课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还有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都为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2、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去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遵照教材所提供的课题,适当地调节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使教学环节衍接更合理、自然。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认识毫米,能与教材所提供课题结合的更巧妙和紧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更有帮助。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脑、手的结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合作、自主性的学习又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我让学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讨论和交流。如:观察、探究直尺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测量铅笔长度、橡皮长度、课桌高度,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处系绳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4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5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以我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教学案例及分析:

  课题:铅笔有多长

  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0_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课桌等活动,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枚一分钱的硬币、橡皮、铅笔盒、小红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张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看着老师,估计老师的身高,并说出有多高。

  学生猜完后,老师测量自己的身高:1米6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出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学生伸开双臂表示出约1米长,用食指和拇指间表示出约1厘米长。

  师:谁还记得米和厘米用英文字母怎样表示?学生说出米用m表示,厘米用cm表示。

  师: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明确:1米=100厘米

  1m=100cm

  师:刚才同学们对1米长、1厘米长都认识的很好,我们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一下我们的铅笔有多长,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

  学生测量后,汇报结果。

  学生A:我的铅笔13厘米多一些,差一点不到14厘米。

  学生B:我的铅笔9cm多一点点。

  学生C:我的铅笔是新的,正好是18厘米。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有的同学的铅笔长度是整厘米数,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而有的同学铅笔的长度是几厘米多,却不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这可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想办法,发言。(可能有的同学能说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同学们,要想准确表示出你们铅笔的长度,就需要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毫米。板书:毫米。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越接近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导课的情境创设上,我以这一理论为依据,从学生能看到的老师到估计老师的身高入手,让学生对所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回忆,且再一次去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为下面学生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此外,猜老师身高同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学生显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没有按教材先认识分米再认识毫米,而是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原因是想要遵照课题《铅笔有多长》,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手里的铅笔长度,学生的铅笔实际上是长短不一的,而书上编排好的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直接认识分米,总觉得有些生硬、牵强。而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手里的铅笔,当铅笔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就会想到需要用一个比厘米要小的长度单位,很自然地导入到认识毫米。]

  二、小组合作、观察测量,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以外,还有什么?

  小组同学合作、交流,探究。

  汇报: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线外还有许多小的刻度线,这些小的刻度线把一厘米又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直尺上厘米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出示课件:直尺的放大图:

  提问:从0刻度到1刻度是几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从1刻度到2刻度间是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从2刻度到3刻度间呢?……

  1厘米里有几毫米?

  小组的同学合作观察,探究、交流。

  汇报:每厘米间都平均分为10个小格,也就是说:1厘米=10毫米。

  老师指出毫米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也可以写成:1cm=10mm

  (2)引导学生动手测量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

  量完后学生明确1分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

  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约是1毫米?

  如学生说出10张纸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等等。

  (3)师:同学们,学习了毫米之后,我想现在你肯定能准确地表示出你的铅笔的长了,请动手再测量一下你的铅笔,看一看它到底有多长。

  学生动手测量、然后汇报。

  学生A:我的铅笔长是13厘米8毫米。

  学生B:我的铅笔长是9厘米2毫米。

  学生C:我的铅笔是85mm

  ……

  (4)估一估,量一量。

  你的估计测量结果

  你的铅笔盒的长度

  你的橡皮的长度

  [分析: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应该成为课堂主要的学习形式,而操作也应该是学生理解新知的重要手段。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自己去发现1厘米之间有多少个小格,自己思考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从而掌握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尺上厘米间小格的长度,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并用手指夹住1分钱硬币,然后抽出后再观察两指的间缝,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1毫米的长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且探究出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再一次来测量自己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和橡皮的长度,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巩固这些知识。]

  2、认识分米

  (1)引出分米: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是不是就已经够了呢?下面张老师就碰到了一道难题,请看:(课件出示:)桌子的高是7()。

  这里要求填上合适的单位,该填什么呢?(学生可能会不加思考地填米、或厘米、或毫米。)

  当学生说出这些单位后,老师相应地演示出7米、7厘米、7毫米的长度,学生思考。(这时学生一片哗然)。

  师:填米、厘米、毫米都不行,那么这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

  师:课桌的高度不到1米,用厘米、毫米作长度单位又太小,这还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

  学生讨论、商量、交流想法。

  学生能说出10厘米作一个单位比较好,从而得出1分米。板书:分米

  师指出分米也可以用英文字母dm表示。

  (2)理解领会:10厘米=1分米

  1dm=10 cm

  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3)在米尺上每1分米系一根绳子作为记号,让学生思考:1米里有几个1分米?

  板书:1米= 10分米

  1 m=10 dm

  (4)在你身上、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如自己的手掌长等。

  (5)现在想一想:课桌长7()。怎样填?

  [分析: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认识分米时我设计了一个疑问让学生帮我,当用学过的单位都不行时,学生想到要再创造一个新的单位来才行,学生这时候想到要有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最后通过小组商量,确定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这实际上是个小创造。同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且通过系绳这一活动理解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动手测量一下你的课桌高是多少。

  2、画线段:(1)30 m m(2)2 cm 5 m m(3)1 dm

  3、判断,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床长2厘米();

  牙刷长约13毫米();

  小树高3分米();

  老师的讲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长约30厘米()。

  [分析:练习的设计,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有“真实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还有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都为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脑、手的结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合作、自主性的学习又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我让学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讨论和交流。

  如:观察、探究直尺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测量铅笔长度、橡皮长度、课桌高度,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处系绳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三、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如:在认识分米时我设计了一个疑问让学生帮我,当用学过的单位都不行时,学生想到要再创造一个新的单位来才行,学生这时候想到要有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最后通过小组商量,确定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这实际上是个小创造。同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且通过系绳这一活动理解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5篇】相关文章:

铅笔有多长说课稿11-08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02-2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02-23

《植物妈妈有办法》优秀教学设计01-05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通用15篇)01-05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汇编15篇)01-05

教学设计和教案以及课件有哪些区别03-21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04-15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音乐《小老鼠打电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