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与下沉》教学设计

2023-06-24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漂浮与下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牛津大学出版社《自然》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漂浮与下沉》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运动和力”主题中“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对水的一些基本性质有所了解,具备简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年级的学生较活泼,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此外,通过以往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水会流动、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流动的水有力量”等关于水的一些基本性质。他们对“沉与浮”的知识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沉浮的知识有着一些模棱两可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选择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预想这些东西的浮沉,并利用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记录,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想,从预想记录到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学生通过“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知道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有些物体会下沉到水底。

  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观察、归纳和表达能力,更能引导学生去感悟、思考物体沉浮的原因,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材料、大小、形状的物体,能有根据地预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交流生活中一些漂浮和下沉的物体,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难点: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四、教学资源

  1.实验材料:水槽、一元硬币、桔子、回形针、小铁夹、铅笔、橡皮、乒乓球、玻璃珠、铁钉、棉签、乐高积木、木块。

  2.自制视频、演示文稿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预想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二是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以故事引入,请学生思考石头丢进水中不见了?换成气球呢?揭露课题漂浮和下沉。接着,出示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引导学生预想这些东西的浮沉,并利用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记录。在接下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不同的预想而会产生争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预想的理由,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验证的重要性,构建科学的思维方式。然后得出结论:有些东西会漂浮在水面,有些东西会下沉到水底。最后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漂浮或下沉的,简单介绍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航母是由钢铁铸造的庞然大物,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思考它为什么能在水中漂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方法是通过“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体验这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修正自己原有的认知知道有的物体会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会下沉到水底。通过举例生活中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为今后学习浮沉原理打下基础。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明确实验步骤,将过程性评价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利用简单符号进行正确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是:一是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习,如以故事导入,请学生思考石头丢进水中不见了?换成气球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课题《漂浮和下沉》。二是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本节课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将评价融于课堂中。学生在预想、实验后根据自己的表现对自己的预想习惯、合作习惯进行自评,通过这样的自评不仅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表现,更能引导学生在实验时做到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预想过程中,学生喜欢相互交流,容易根据别人的想法而修改自己的预想,因此我在预想前提出评价要求,可以完成预想的学生能够得到一颗☆,但能做到独立思考预想的学生可以得到两颗☆,学生为了得到☆就自然而然做到了实验要求中的条件,有效达到了培养学生预想能力的目标。有了第一次的评价之后,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他们能根据老师的评价单,更清楚知道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在授课后,学生再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业成果进行自评。利用评价的结果可以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

  出示视频,思考掉入水中的石头哪去了?换成气球呢?

  通过故事导入,揭露课题《漂浮和下沉》。

  活动I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出示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引导学生预想这些东西的浮沉,并利用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记录。在接下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不同的预想而会产生争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预想的理由。

  活动II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想。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活动III举例介绍其他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航母都是由钢铁铸造而成的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浮现象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主要环节本节课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第二环节,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第三环节,举例介绍其他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七、教学过程

  (一)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看视频,猜故事,思考:掉入水中的的石头哪去了?换成气球呢?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说一说他们的名字。

  3.设计符号代表漂浮、下沉

  4.预想并评价:

  哪些东西会下沉,

  哪些东西会漂浮?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说一说这样想的理由。

  ▲趣味引入,吸引学生注意。

  ▲揭露课题:漂浮和下沉。

  ▲贴板贴、学生回答

  ▲只要设计合理,都予以赞同

  ▲预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便于有针性地修正和提升学生原有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交流小组预想情况,鼓励生生相互补充质疑。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全班再进行一次相互学习与提升。

  (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看视频,了解实验操作及步骤。

  2.交流实验步骤及要求,清楚评价内容。

  3.小组实验

  自我评价:实验习惯、记录习惯、合作习惯。

  4.交流:实验结果。

  ▲用视频演示实验。

  重复重点事项:实验操作、合作习惯、实验结束后的整理。

  ▲教师指导巡视,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根据学生的结果贴板贴。

  ▲小结: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有些东西会下沉到水底。、

  (三)举例介绍其他沉浮的物体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讨论:生活中其他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介绍:钥匙、足球......

  3.看图片,钢铁铸造的航母漂浮?

  4.评价探究兴趣

  5.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考虑物体的材料。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介绍并说说理由

  ▲出示航母图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浮现象的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交流得到☆的情况

  八、板书设计

  漂浮和下沉

  有些东西会漂浮在水面

  有些东西会下沉到水底

  预想

  实验结果

  预想

  实验结果

  九、活动单设计

  《漂浮与下沉》活动单

  班级:姓名:

  记录表:

  预想

  实验结果

  预想

  实验结果

  硬币

  桔子

  回形针

  铁夹

  铅笔

  橡皮

  乒乓球

  玻璃珠

  铁钉

  棉签

  乐高积木

  木块

  评价表:

  评价内容

  等第标准

  达成情况

  实验习惯

  能轻声、有序地完成实验。

  记录习惯

  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合作习惯

  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

  (备注:达成相关实验要求的,可以在“达成情况”画一颗☆)

  我的星星数:(满星为3颗)

  • 相关推荐

【《漂浮与下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11-03

漂浮的鸡蛋作文12-29

漂浮的针作文09-13

鸡蛋漂浮作文02-02

《漂浮的山》说课稿范文05-07

会漂浮的硬币作文10-07

我在天空下沉思06-02

漂浮的反义词有哪些05-29

漂浮的针作文[汇总10篇]12-11

下沉社区防疫人工作总结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