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2-08-27 教学设计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

  3、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

  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

  例如

  马铃薯

  收获

  家畜

  饲养

  微生物

  效率

  2、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开展讨论。

  (3)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B、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3、学习第三段。

  (1)各自反复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讲“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它诱人的前景”的?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A、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B、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

  C、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D、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克隆之谜》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克隆之谜》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2、尼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练习。

  1、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板书:

  植物

  无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7

  克隆之谜

  培育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第一节课文。

  【重点难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乌鸦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乌鸦

  学生看图介绍乌鸦外形。

  想办法记住这两个字。乌──鸟进行区别。

  2、板书喝水教学喝,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喝水?根据回答教渴与喝比较。

  3、质疑引导学生提有意义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

  ⑴ 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

  ⑵ 读通句子,不连贯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⑶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分节朗读,评价。(学生评)

  4、根据反馈教学生字,纠正字音。

  5、区别形近字。

  石──右 喝──喝 办──力

  三、再读知意

  1、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节,质疑。

  3、看图说说,你从哪里看出乌鸦口渴了?

  4、到处表演理解并造句。

  四、写字

  1、看板书记字形。

  2、描一描右什么发现。

  3、写田字格(生说师板书)

  4、展示学生作业,评价后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乌鸦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懂课文内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小口瓶红线小石子)

  【课前准备】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2、复习生字。

  3、出示课题。

  二、读文感悟

  1、自己读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解疑从课文哪里感悟到?

  3、解决知识点:

  ⑴ 联系课文,说说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指导朗读,合课文插图想像乌鸦喝不到水的着急样子。

  ⑵ 做实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经过

  ① 理解渐渐并仿造说句。

  ② 看插图想想乌鸦喝水后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理解乌鸦心情变化的心情

  着急──高兴──着急──高兴

  2、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文。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你会夸一夸吗?

  4、指导背诵。

  四、拓展

  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有什么办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

  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

  舔去(tian)

  侮辱(wu)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是这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培养的理论可以说是走在了新课程改革之前,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似一股新鲜的活力与新课改相融合,将课改的精髓与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我也将其渗透到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职责。

  我的基本教学观念: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着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七八项智能,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确保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强调智能的情境性,营造丰富的有利于儿童与他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

  1、学生成为自己主动学习的老师;

  2、使得学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专长和个人特长;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能力。

  我在本课教学中设立了几个培养目标:

  1、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⑵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2、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

  ⑴ 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好充分的预习。

  ⑵ 让学生全面参与,创设身体运动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情境。

  【授课时间】

  20**年10月8日。

  【授课地点】

  安达小学。

  【授课班级】

  三年四班。

  【教学手段】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教学准备】

  课下预习,仔细研读,认真排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 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 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教学回顾】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智能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目标的落实,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智能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角色演读,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个性体验、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可以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某些关键的词语;另外在各小组的排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对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学生人际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也可凸现某些表现力强的同学的表演能力。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忽视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老师的巧设悬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收拢,并进一步将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层次上来,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于教学始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三品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声母朋友,谁还记得?(指名回答)

  带上他们的韵母宝宝,我们一起来乘坐火箭,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发射。(ppt示,开火车读)

  如果把这些音节拼成词语,你还会读吗?(指名3人)

  过渡:你们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会不会被她难倒呢?听老师读谜题(PPT出示)你们知道谜底吗?(西瓜)谁能把“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评价:你太聪明了,老师还没教,你都会拼了。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guā怎么拼。上节课我们学过g加ā拼成了gā,这是两拼音节,那你知道我们今天学得guā是音节吗?(真棒!)它跟我们之前学得两拼音节相比多了一个介母,你知道三拼音节是如何构成的吗?(声母加介母加韵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读好三拼音节啊,有个小秘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跟老师一起读。我们一起再来拼一拼guā。你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了。(PPT出示:你会拼读吗?指名2生【评价:你读得真不错,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看看你们能认识几幅,我们来开列小火车。(PPT出示,指名学生直接说图内容)

  师:把图去掉,你能用咱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拼读下面的音节吗?(PPT示,指名)

  师:小朋友,学会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下面的句子吗?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PPT示,师生合作)

  过渡:孩子们真厉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大家一起去郊游,好不好?(好)但是呀,我们可别顾着自己玩儿哦,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们先去小熊猫家看看。

  二、认读词语和生字

  1.学“画画”

  师:去别人家做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敲门、问好)谁来试着跟小熊猫问问好?(指名2人)

  走进熊猫家,你们看,他在干嘛呢?(画画)

  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和它一起学画画?(有)

  先来看看他画得是什么?(出示图,指生说)

  【评价: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1)认“画”的音

  师: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拼一拼这个“画”?(PPT/板书出示画的三拼音节h-u-à→huà,指名3人拼读,全班齐读)连起来读呢?(出示画画带拼音)

  (2)认“画”的形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喜欢画些什么?(指名3人)

  【评价:看来以后我们班可能会有很多小画家呢!】

  你们看,也有些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喜欢画画。(出示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的图片带文字)这两幅图都可以用一个带有“画”的四字词语形容。哪个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图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你们看,图上的两个人在干嘛呢?画得是什么?又给蛇添上了脚,这就叫“画蛇添足”)我们一起读一读。

  那看第二图,有小朋友知道吗?(方法同上)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画画去拼音)我们来开列小火车吧。一起再来读一读。

  2.学“打鼓”

  过渡:我们画好画了,一起带着小熊猫去小老虎家吧,你们看,小老虎在干嘛呢?(PPT出示“打鼓”带拼音)

  (1)认“打”的音

  “打”这个字是击打的意思,谁能来拼一拼?(d-ǎ→dǎ g-ǔ→gǔ 打鼓打鼓)

  (2)认“打”的形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打”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记笔顺)

  小老虎用什么打鼓?(手)所以打这个字,左边就是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丁,合起来就是“打”。用我们学过的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你会了吗?

  你能帮打找找它的词朋友吗?(指名组词)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它的一些词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伞sǎn等图片)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PPT)老师还为这两个词朋友编了首小诗,大家一起跟我读一读,站起来动一动,边做动作边读。(PPT)【课间活动】

  三、学儿歌

  1.学第一句

  过渡:玩得开心吗?带着两个小伙伴,我们一起去小溪边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条小溪怎么样?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PPT)

  (漂亮、美丽、水清)

  风一吹,小溪流会怎样?发出了什么声音?(哗哗、哗哗)(课件出示第一句)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拼读哗?

  小溪流见到小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谁能读出它的开心?(指名2人)

  评价语:你还不够开心/你读得不错,有点开心了

  2.学第四句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小溪流里可能有什么小动物在玩耍?(小鸭子)

  小鸭子可能会在里面干嘛呀?(捉鱼、玩游戏等)它们捉到鱼了吗?捉到鱼的小鸭子会怎么叫?(嘎嘎、嘎嘎 开心愉快)那没捉到鱼的小鸭子呢?(伤心难过)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当捉到鱼的小鸭子,读出你的开心来,也可以当没捉到鱼的小鸭子,非常难过。谁愿意试一试?(PPT出示: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

  3.学第六句

  师:夏天到了,小溪里面可能会长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吗?

  (预设:荷花、荷叶 黑板贴画 )

  师:荷叶上谁来了?(小青蛙贴图/动画)小青蛙可能在干嘛呢?(捉虫)你来夸夸这只勤劳的小青蛙。

  (预设:小青蛙,你真勤劳!/小青蛙,你真棒!等)

  师:小青蛙被我们夸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课件出示)(PPT)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做勤劳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连读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把刚才学过的三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自己先在下面试试,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更好。(男女生赛读)

  师:小鸭子、小青蛙在小溪流里开心地玩耍着,还不时发出响声,它们其实是在和小朋友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说话呢。(PPT出示“说话”)

  5.学第二句

  师: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它们玩得正高兴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点也闻声赶来了。小雨点又是怎么说话的呢?(沙沙,沙沙 ppt出示句子,指生读)

  你怎么知道小雨点这样说话?

  (预设:平常听过/通过拼音认识这两个字/跟爸爸妈妈学得)

  【师评价:看来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帮我们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它了,对吗?/跟长辈学习也能获得知识呢】

  6.学第三句

  师:正在送信的小鸽子看到它的好朋友们在小溪流里玩得那么高兴,飞来跟它们打招呼,它是怎么说得?你能不能来学一学?(咕咕,咕咕)

  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你来试试。(指名)

  【评价:你读得真不错,谁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你还没把小鸽子的开心读出来,谁再来试试?】我们一二两组一起来。

  7.学第五句

  师:几个小动物想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又请来了它们的好伙伴小花猫一起,小花猫受到邀请可开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 PPT出示)连起来读(出示句子)三四两组齐读句。

  8.整首诗连读

  师:一句句的大家会读,把这几句变成一首儿歌,你还会读吗?(PPT出示:说话)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老师来做这条小溪流,戴头饰指名5人合作读。

  小朋友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不过老师加大难度了,ppt出示抠词读句。

  9.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你猜猜,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呢?(PPT)

  10.学唱儿歌

  小朋友们读得都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小曲,你们听。(听音频:说话)

  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吧。(掌声给自己)

  四、布置作业(PPT)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大家。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课件出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琦君用自己的文笔为读者营构心灵的理想国。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作者通过平易、净化、蕴藉、真挚的语言,抓住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增强了。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学生很少离开家乡,对思乡之情较难理解。为此,教师要注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工作。

  【教学设想】

  教师一方面需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创设较为直观的学习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兴趣,并开展赏读、感悟、研读、拓展等环节,在引导学生理清全文脉络后,引导学生品位富有情趣的语言,及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民俗民风。

  ⑵ 理解作者蕴涵在春酒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文章脉络,研读赏析语言,品味语言的意趣,体会生活细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⑵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亲人善,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⑵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情朗读课文,研读赏析语言,体会蕴涵在生活细节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来表现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诵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体验拓展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2、查找作者琦君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入境

  1、课前或上课时在大屏幕出示春酒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2、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曾经读过的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展示春酒画面,能给学生直观感受;设置背景音乐,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请学生说自己读过的古诗词名句,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激活思维,为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朗读会意,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感情,下面请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两段,最后两段全班齐读,希望能读出感情。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及春酒画面)

  3、教师鼓励性评价。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和个别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之中,教师鼓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指导自学,整体感悟

  投影出示问题:

  1、哪句话直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2、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写这几件事?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

  讨论明确:

  ⑴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表明作者的思乡之情。

  ⑵ 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写了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紧扣春酒,说明作者思念家乡的原因──民风淳、亲人善、人情美。

  (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自渎和自学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找出本课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是:

  最能抒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最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最细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你似曾相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只要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读出你真挚的感情,你就是最棒的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理解体会这些语言的特点及蕴涵在其中的情趣,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着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主动研读赏析语言,体会并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所表现的思乡之情。教师只起到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验拓展,深化主旨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先请同学讨论或写一下,然后抽查几位同学说一下。)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遥远的异地也会闻到它的香气。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片出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上音乐,学生朗读体会思乡之情及借物抒情的写法。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思乡之情,既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阅读《乡愁》,既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意境,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选做一题):

  1、阅读其他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写一篇阅读心得。

  2、如果你长大后离开家乡,你会以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你的乡愁?

  (阅读文学作品,既扩大知识面,又加深学生对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理解;写读后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读写结合,活学活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播放《思乡酒》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春 酒

  家 过新年→民风淳 思

  乡 喝春酒→亲人善 乡

  味 吃会酒→人情美 情

  八、课后感悟

  本堂课整体效果不错,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举一反三,注重语言品味,让学生学会理解、领悟字里行间的淡淡真情,学生学习气氛浓烈,学后反响强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 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1 图上有哪些景物?

  2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相互检查一下,读音有没有错误。

  3 出示词语

  (1)自由读

  (2)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3)指名读,齐读

  (4)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读音

  (5)看图理解图意

  (6)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

  2 按笔顺书写生字

  3 教师范写

  4 学生在《习字帖》上描红、临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1 看图,运用书上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2 四人小组交流,选派一名说的最好的上台说。

  3 指名说,师生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加法含义,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看图列式。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展台、投影。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铅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2枝黄色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看课件学着试一试。师:一共有几枝铅笔?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 (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2.摆圆片。教师出示幻灯片课件,演示摆桃子的过程。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生:1+3=4。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参照课件演示,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出示),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课件,出示小明一家的图画。)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2-2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