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学生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可作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怨与祭上半部不同;魁、虑:半包围结构;裹:上中下结构。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抱怨:埋怨。
忧虑:忧愁担心。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三、学生汇报
1、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⑴ 学生试着说,教师可补充: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⑵ 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2、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⑴ 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② 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③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⑵ 学生朗读、交流。
⑶ 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⑷ 再练习朗读。
3、分析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⑴ 学生朗读课文。
⑵ 教师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⑶ 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⑷ 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2、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化倾向,当讨论如果只买一种水果,该买哪种水果时,这就形成真实的两难问题.学生既要考虑到个体对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喜好,真是左右为难.
3、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结果,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新知。
1、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种水果,记录在统计表里。同桌讨论:如果六种水果都买,哪些水果要多买,哪些水果要少买?
2、绘制统计图。
(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相互评价.
(2)看统计图表提问题。
三、应用知识。 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
五、课后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游泳、跳绳、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认知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句子,读懂课文。
二、能力目标
凭借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三、情感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为别人创造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四、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五、教学难点
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六、教学准备
一束玫瑰花,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生:玫瑰花!
师:闻闻看,告诉大家是什么味儿的?
生:香香的!
师:老师告诉你啊,这玫瑰花有许多颜色,要不要欣赏一下玫瑰花?
生:好!
(看玫瑰花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说是什么颜色的)(课件)
师:小朋友们,这玫瑰花不但颜色多,气味香,而且它还有许多好处呢。它可以作为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礼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用玫瑰花瓣来洗澡能够提神,美容,如果把它的花做成干花还可以泡玫瑰花茶,用来减肥、美容,还能治病呢!你说玫瑰花好不好?
生:好!
师:玫瑰花有这么多的好处,森林里的小鹿知道了,它呀,想在自家门前的花坛里,栽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
揭示课题:4
小鹿的玫瑰花(板书)
(二)、感知全文,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识字交流: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多媒体出示重点字)
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
结合多媒体理解:花骨朵。
3、引导质疑:
⑴我学会了哪些问题?
⑵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⑶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教师要做好统计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4、师生合作解疑。
(三)、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质疑,多媒体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⑴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⑵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学生各自练读这两句话,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鹿由于生病,没有看到自己栽的玫瑰花。
生:小鹿没有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栽的玫瑰,真是遗憾。
师:你从哪个词感觉到这种“遗憾”的心情?
生:我从“惋惜”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惋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惋惜”的意思是可惜。
师:是呀,小鹿辛辛苦苦栽的玫瑰,却没有看到。
(多媒体出示玫瑰凋谢的画面)
真是可惜!哪位小朋友也能学学小鹿弟弟,用“惋惜”这个词说一句话。
生:妈妈惋惜地对我说:“你回来得太迟了,没有吃到妈妈煮的鱼汤。”
生:看到我这单元的测试,又因为粗心没有全对,妈妈惋惜地摇了摇头。
生:……
师: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
1、学生读文,画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总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3)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4)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5)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有关句子。
(二)品读现实中的“痛苦”
1、学生找句子。
2、学生反馈。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奶奶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过渡: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运用句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配乐,师深情朗读。
2、质疑: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教师引导,(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面对寒冷、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层次衬托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
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 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幸福自己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2、朗读课后习题习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渴望 温暖
温暖 快乐 关爱 (虚)幻象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同情(实)现实 寒冷 饥饿 没欢乐没关爱 痛苦 憎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及应用。
【学习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证明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片(55页),提问:屋顶被设计成了哪种几何图形?
2.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操作探究
1.动手操作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
学生课前动手操作,剪出图形,课上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
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
找出手中图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
2.探究问题
(1)刚才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顾剪纸过程,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容易回答出⊿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把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
(3)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
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性质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
三、合作交流
1.性质的证明思路
通过上面折叠的过程的启发,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吗?
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 小组交流,展示证明思路。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用数学符号如何
表达条件和结论?如何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师生共同分析证明思路,强调以下两点:
①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两角相等,为证∠B=∠C,需证明以∠B、∠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
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作顶角∠BAC的平分线,或作底边BC上的中线,或作底边BC上的高等,让学生选择一种辅助线并完成证明过程。
(2)回顾性质1的证明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吗?
让学生模仿证明性质2,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
问题:如图,已知△ABC中,AB=AC。
(1) 求证:∠B=∠C;
(2)
(3) AD平分∠A,AD⊥BC。
(4)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做BC边上的中线AD,证明△ABD和△ACD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
2.证明过程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展示后书写证明过程
证明:方法一 作底边BC的中线AD
在△ABD和△ACD中
所以△ABD≌△ACD(SSS),所以∠B=∠C,∠BAD=∠CAD,∠ADB=∠ADC=90°。
3.几何符号语言表述
如图,在△ABC中
性质1:∵AB=AC,∴ = 。
性质2:
1∵AB=AC,∠BAD=∠CAD ∴BD = , ⊥ 。
2∵AB=AC,BD=CD ∴∠BAD= , ⊥ 。
3∵AB=AC,AD⊥BC ∴∠BAD= , BD= 。
4.典例分析
如图,△ABC中,AC=BC,CD是∠ACB的平分线,AD=4cm,∠B=30°,求AB的长及∠BCD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收获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五、达标检测
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500,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3.在等腰△ABC中,若AB=3,AC=7,则△ABC的周长为 。
4.如图,在△ABC中,AB=AC,∠1=∠2,BD=BE,且∠A=1000,则∠DEC= 。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A 案
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下流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_____________学射;纪昌学射___________。
3、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⑵ 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
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三、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
纪昌学时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二、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三、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四、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五、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六、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角度:借助多角度运笔方式,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主要经过。
2、跳度课文,要求学生选读最能表现登山对员集体主义观念和献身精神的语句。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写作活动。
写读训练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分别从情节
详略
写景等角度,快速浏览课文。
2按教学要求,教师提出如下写作题目,让学生讨论:
A写内容提要,概述登山队员登上地球之颠的经过
B写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刘连满等队员精神品质的感想;
C改写课文片断,用刘连满的口吻叙述他这天的登山经历;
D仿照文中的写景语句,写几句描写晨光或夜色的话。
3学生从上述题目中选取一个进行写作。
4、先小组后全班进行交流。
5、学生推荐课文精彩片断,供全班齐读品味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列出的25个词语,做到能正确地读写,懂得这些词语的意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体会用词要准确”的方法。
4、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兴说几句“请求”的话。
5、练习写一篇《发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写得真实、具体,语句连贯、通顺,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3—5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4.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
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含楷体、篆体、草体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突破手段:通过了解千姿百态的桥型,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
一、引题
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学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
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3)思考: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
2.自学后反馈。
自学反馈自学要求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2、归纳家乡桥的特点
3、交流各类特点的分别的小节
4.分小组、分特点朗读课文小节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读课文
3、名逐节朗读课文。
(1)说说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家乡的桥有以下特点:
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
(2)哪几小节是写“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的?
(3)再读课文,着重读写小桥特点的小节。
(4)用简洁的话说说家乡的桥。
三、小结
家乡的桥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乡的桥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桥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这些桥美在哪里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抄2遍。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学习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突破手段:学习方法,模仿练习
一、积累并复习
1、默写词语: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
2.说说家乡桥的特点,可用上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雄赳赳、长相忆等词语。
3、家乡的桥很多,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有关句子。
4、学生默写词语。
5、生交流,个别回答
例句:“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读相关的句子
4、学生个别—全体朗读这句话
二、学习课文
1、学习句子中用词的准确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网布”的意思。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的分布。
②: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学生听讲解
小结: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可以先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具体的句子,体会它的准确性。小声读读体会方法,再找找有关句子。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九篇】相关文章: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02-05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02-04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01-3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01-17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三篇01-16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五篇02-04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01-3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10篇01-3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八篇01-27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