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课文插图
2.字卡、词卡
3.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你能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吗?
2.让学生上来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并说一说自己的家乡。
3.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们很爱自己的家乡。并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他们的家乡可美了,你们想看看吗?板书课题(24画家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下面我们玩捡贝壳的游戏吧。(课件)生字娃娃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读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 (开火车认读)
生字:宽 脚 捡 壳 按 虾 原 奔 密 楼 匹 市
(3)齐读生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初步感知课文后,说说你打算先到谁的家乡去。就选择到她(他)的家乡去,美美地多读几遍,等会儿展示给大家。
3.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看样子,大多数小朋友都想先到美丽的海边走一走,那我们就先到涛涛的家乡去吧!
(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知道涛涛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吗?(自由读第二段)
(2)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是怎样的?(宽)。
(3)涛涛画的图上还有什么?(鱼和虾)哪里看出鱼和虾很多?指导朗读。
(4)这段有两个句子比较难读。(课件出示: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鱼和虾。)引导读好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看着这涛涛的家乡,你能用那么那么说话吗?
(5)谁来当评委?(指名评)谁来读读?(指名读)我们来看着图背背这一句吧!
(6)海边有金黄的海滩涛涛在海滩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7)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爱! 那就请美美地试着和同伴一起背背这一段吧!
(8)能背了吗?好,我们来试一试。
(9)读了这一段,你觉得涛涛的家乡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点什么?
(10)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1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介绍。
4.小组合作学习任选一段
(1)小组商量你们喜欢去的地方!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看图──读文──看图介绍。
(3)学后小组汇报,全班感情朗读。
5.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还有三位小朋友的家乡没有去,你看,他们都等急了。下面老师决定让小朋友自由活动,你最想去谁的家乡就跟谁去,现在就出发吧!
(2)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3)感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小朋友齐读整段。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祖国的各处参观了,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现在我想和大家完整地读读课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可以站起来背。
四、游戏活动,巩固练习
1.出示词卡,认读词语
2.连线
涛涛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山山 海边
五、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我们刚才已经游览了五位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多美啊! 老师觉得我们的家乡也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烂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
2.介绍自己的家乡
你们想请你的朋友到自己的家乡去玩吗?下节课,老师请我们班的小导游来介绍介绍你的家乡。
板书设计:
画家乡
涛涛
山山
平平 画 家乡 爱家乡
青青
京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齐读课文。
2.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给同学听。
3.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家乡的美景。
二、巩固识字
1.出示认读卡片:认读生字
宽虾脚捡贝壳
原奔密匹市楼
2.你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吗?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卡片:贝原爱男虾跑
2.哪些字是独体字?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给它们组词吗?
5.小组读,比赛读。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找到结构的规律。
2.探索书写的规律。
独体字:在竖中线及横中线周围,书写紧凑。
左右结构的字:左小右大。
3.指导书写。
4.教师相机指导。
5.描红,临写。
6.将自己写的好的展示给小组同学看,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五、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比一比,口头组词
虾()现()原()脸()
吓()观()愿()捡()
3.把下面的两个字组成新字,再组词。
板书设计:
24 画家乡
贝 原 爱 男 虾 跑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动物的特点。(出示图,板书:狼、鹿)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让我们借助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检查读书情况,个别学生分段读。
三、紧扣词句,研读课文
1、(出示图)同学们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着这图画,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2、课文是怎样来描写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呢,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3、出示: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4、从你们的朗读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十分喜欢这座美丽的森林。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示图)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齐读。看到这枯黄的森林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5、生活在其中的可爱的鹿呢?它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老师发现课文中有3个数字是描述生活在凯巴伯森林中的鹿数量的,你们找到了吗?(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分组学习,找到原因。
6、分组学习,交流反馈。
7、我们看看课文中分析的和大家的意见一不一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为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边读边想:为什么凶恶的狼变成了功臣,而可爱的鹿却成了祸首?怎样读?
四、提升感受,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自然界就如同一架天平(师画天 平),必须保持平衡,才能使各种生命得到合理的发展。今天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19 狼 和 鹿 三千 十万 八千
功臣 祸首
吃
狼 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词语:
生机勃勃 葱绿 枯黄
美丽 活泼 饥饿 疾病
贪婪 凶残
(1) 指名读、正音 齐读
(2) 学生思考:这三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试用这几个词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森林和鹿群的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先默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不同,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从描写森林、鹿群、狼的词语入手,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指导,可以很好地落实写字教学目标。同时,引领学生用相关词语概括课文内容,既是语言文字训练,又确立了研读方向,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二、精读课文,走进文本。
1、引导学生先看看森林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变化。(指名读)
(1)多媒体映示: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凯巴伯森林前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2) 多媒体映示森林在狼被捕杀前后景象的图,让学生说说感受。
(3)指导朗读:这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两句分别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齐读)
过渡:当读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有了一个什么疑问?(指名说 如:为什么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一说(可是,吃光了。)。
2、引导学生感受鹿群的变化:我们再来看一看,狼被捕杀前后,森林里的鹿群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1)出示板书:___________的鹿在林间____________。让学生说说,狼被捕杀后,森林里的鹿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数字上的变化,感受鹿群生活状况的变化。
(3)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这时你心中又有了什么疑问?(在狼被捕杀前后,为什么凯巴伯森林和鹿群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3、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读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紧接着,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2)找出文中数据,体会鹿群和狼群的变化之大。
4、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指名说:但鹿群的后面,的暗算。)
过渡: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
5、多媒体映示:
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齐读这两句话。
(2)说一说:谁是功臣?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谁是祸首?为什么称鹿为祸首呢?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3)、理解引号的作用:狼真的是功臣吗?狼吃掉鹿只是出于它的本能,所以算不上鹿和森林的功臣。鹿想这样吗?是谁让鹿去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
6、说一说: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对狼、鹿、森林、人类,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现在,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指名说)
【设 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由文悟理的关键。这一过程的设计,围绕一个故事: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故事;紧扣三组对比:森林、鹿群、狼群前后变化的对比;抓住文 中数据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默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以及观看多媒体再现的森林变化前后图景,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 联系,从而领悟到人们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由,进而悟出文章蕴含的道理,可谓水到渠成。同时,_______的鹿在林间 ________。的填空,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又是很好的说话和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说写训练,揭示主题。
1、现在凯巴伯森林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想在森林入口处设置一个警示标语,你认为应该在上面写些什么?(学生写 写后指名说 师生评议)
2、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狼多了,鹿少了好不好?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设 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阅读教学中应抓住契机适当进行一些写话训练。这里在学生学习前文的基础上,以设立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说写学习本课的收 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说写效果。另外,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主题。】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像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这样,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规律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的人还有很多。多媒体映示: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
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
人们喷洒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将它除净。
西班牙的螃蟹灾
1976年,西班牙从美国引进5万只蟹苗,放养在一条河的三角洲。几年,繁殖到几亿只,而当地每年最多只能捕400万只,供人食用。稻田里的水顺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螃蟹吃掉水中
的鱼虾、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鱼绝了,鸟没有吃的,也不在这里停留了,给当地造成了一次螃蟹灾。
(1)师讲述这三个故事,并引导学生补充有关事例。
(2)读了这些故事,现在你最想对人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当地政府也决定让凯巴伯森林重新恢复到一百多年前的美丽,你认为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里教师和学生补充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实例,是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升华主题。】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有关生态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3、设计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宣传的标语。
【设计意图: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出示作业,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参与探究的空间。作业内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提供的材料,确定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文章。
2.感受老师耐心教育,或同学互相鼓励,或下决心学好功课的进取心。
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围绕“纸团疑云”展开想象,想象纸团的内容和来历。
难点:指导学生确定中心思想并以此来选择作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个性化的想象。
教学准备
复习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说说确定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内容,确定习作中心思想,选择习作的思路。
2.感受老师耐心教育,或同学互相鼓励,或下决心学好功课的进取心。
(二)教学过程
1.回顾,揭题,明确训练要求。
2.学习提供的续写材料。
(1)学生自学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六(2)班数学考试时,班主任夏老师发现了王力手中正捏着一个纸团,脸上升起不易觉察的疑云……
(2)文章没有写完,请同学们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继续写下去。
3.学习“习作提示”。
(1).学习怎样进行合理想象。
①提示中写了哪几种情况?(夏老师看到的是王力写得清清楚的正确答案;王力的考卷上是大片大片的空白。)
②根据夏老师看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联系王力手中的纸团,想象纸团上会有哪几种不同的写法,纸团又会由哪几种不同的渠道得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可以有下面几种情况:
A.夏老师看到的是王力写得清清楚楚的正确答案。这样就排除了王力考试作弊的情况。纸团可能是原先王力自己放在铅笔盒或衣兜里的,上面写着自勉的话,如“一定要冷静细心!”等。也可能是同学递给他的,上面写着勉励的话,或约他做件什么事。
B.夏老师看到王力的考卷上是大片大片的空白。这说明王力很多题目没有做出来,纸团可能是他自己考前准备的,也可能 是同学在考试时递给他的。
③教师再次点明习作要求。
(2)学习根据中心思想确定写作思路。
①学习“习作提示”第二部分的内容。
②从纸团的内容和来历的多种可能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来选取续写的材料。
(个人准备——指名汇报确定的中心、选取的材料——全班议论。)
③确定写作顺序,列出续写部分的提纲。
4.布置作业 。
列出续写部分的提纲,为下节课续写做准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基本完成这次习作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布置的续写提纲完成情况。
(1)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习作提纲。
(2)学生评析,教师指点。
(3)修改提纲。
2.放手续写。
让学生根据要求和写作提纲续写文章。
3.组织交流。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学生各自修改初稿。
(3)同桌交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4)参考同桌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4.誉抄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课题:
《陶罐和铁罐》
二、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通过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㈡能力训练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的想象能力。
㈢德育渗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他人,为人要友善、有礼貌。
㈣美育渗透
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三、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1.启发式
2.提问式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㈡难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①借助多媒体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对话,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寓意。
②课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识。
2、媒体选用情况: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
1、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边导视边导思考。
2、多媒体自制课件陶罐与铁罐动画对话及氧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感受每个形象个性,逐步积累,达到对寓言的品味理解。边导视,边导读,边导思。
3、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边导视,边导思,边导说。
4、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边导视,边导思。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述:
(一)激趣,谈话导入。
(二)媒体播放,整体感知全文。
(三)细读体会第一部分--寓言故事(故事1)。
1、出示媒体,看动画,听对话。
2、学生品读,教师相机引导。
3、课本剧表演,人物对话。
(四),合作学习第二部分--寓言故事(故事2)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怎么样了?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②、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③、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 2、分组学习。
3、分组汇报。
4、教师相机引导。
(五)整体品味
1、陶罐和铁罐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说说理由。
2、如果铁罐改正了缺点, 和他交朋友吗?
3、教师引导总结寓意。
(六)拓展学习
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老师搜集有关狼的文章:如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了解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圈点勾画,有疑难之处画上“?”。搜集与狼有关、带狼字的成语,根据自己的了解画出狼的形象或与情节有关的画面。
五、教学内容: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之一,情节曲折紧张,语言描绘生动形象,既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也突出了屠户的勇敢机智。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如:狼真的该杀吗?
六、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先前的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仔细看一看,这一作品是作者是谁?
学生回顾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并熟悉课文。
(1)教师范读,创设情景:
声情并茂,有急有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使学生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并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好了,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现在,如果有同学还有对文章的内容及字词不理解的话,请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老师可略作归纳,然后讨论解决。(教师完成指导)
3、检查阅读。
如果大家都对文章的内容没什么疑问了,我想考一考大家。出示材料5-7
4、看来大家都还解决的不错,请看下边的图片,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复述课文吗?
(1)复述:进一步理解,熟悉课文
(2)进一步明确故事的情节。出示材料8
(三)研读与赏析
1、赏析:
1) 文中有两个形象,让学生自己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以该形象的语气来说说当时的想法。这样可以深入的了解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 让学生根据同学的自述,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提示:可提示学生分析这些词语时从动作,神态或者心理方面表现狼的贪婪,凶狠、狡诈和屠户的恐惧、机智等
3) 议狼:请学生多角度评价课文,并得出自己的启示。。
4) 你能说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吗?或学习本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课文最后一段在写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议论,点明主旨。同时明确这类文体的写法: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从而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揭示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然后抽读,看怎样才能读出讽刺的意味?
(四)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老师也可以提示探究方向,推荐书目,蒲的另一篇文章。
2、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3、展开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提倡求异思维,可以改变故事的结果。
附:板书
狼
狼 缀行——假寐诱敌——打洞——被杀:狡诈、凶残
屠户 遇狼——惧狼——避狼——杀狼:机智、勇敢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投影、电脑等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小黑板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注意范、辨、扩。
三、讲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讲读第二、三自然段。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再看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图,指导观察: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做一课一练。
预习《燕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通过儿童的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春天是怎样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语。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准备:
冬春交替的季节风景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来听一首歌,看谁能听出歌中唱的是什么季节.
放录音《春天在哪里》这首个好听吗?你喜欢春天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唱春天的儿歌《梦已被染绿》
二、听录音,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以前已经认识的字。
2、放录音。
3、谁愿意再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人一段。)
要求:其他人认真听,想一想,从哪里发现了春天?
4、小组内互相学习读课文。
5、比赛:看哪个组学得最快最好。
6、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7、你还从哪里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三、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梦
残
融
嘱
咐
茸
咱
散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
四、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2、你认为这个字怎样写好?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在自己的本子上写。
五、师生沟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变化。学完课文你还了解到哪些?说个大家听好吗?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01-0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12-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01-06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七篇01-0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01-03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10篇12-13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01-06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5篇01-1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01-06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8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