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前预习
1.基础积累
(1)本文作者:魏巍,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2)给加点字注音
魏巍()榆()钱黑痣()察觉()睡觉()
占卜()模()仿模()样军阀()褪()色
焚()香劝慰()磕()头瞌()睡时辰()
2.整体感知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蔡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称“先生”?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她是女的。“先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称。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①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②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3.合作探究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②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③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①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②“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③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④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3)蔡芸芝老师给“我”写信时,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我”认为蔡芸芝老师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人,师生互相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在老师心中,她的学生是最可爱、最纯真的学生;在学生心中,他的老师是最好的、最伟大的老师。这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也说明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4.品味语言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3)他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说明蔡老师只是假装发怒,而非当真。表现出了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
(4)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体现出了我对这一次课外活动的印象特别深刻。
(5)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流露出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依恋。
二、阅读理解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用四个字概括短文所讲的事情。
梦里寻师。
2.选文中(甲)处应填__B__;(乙)处应填__C_。
A.糊里糊涂B.迷迷糊糊C.模模糊糊D.稀里糊涂
3.选文中“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4.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因为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 点拨:因为作者爱戴老师,假期又要同老师分别,所以才会觉得假期漫长。
5.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
“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2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有着较为独立的个性,在阅读时,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教学时,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文化意蕴,最终形成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正确态度。
【教材分析】
《我最好的老师》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的作品,写的是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在课堂上把错误的动物学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才说出真相。以此教育他的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认为课本和老师就永远正确。文章短小深刻,充满哲理。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要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预设】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最好的老师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2、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认识怀特森先生,体会他的“好”
1、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充分地感受怀特森先生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同学们再一次深入地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在句子旁边写感受做批注。
(设计说明:用大的“问题情境”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情节分析和烦琐肤浅的提问应答,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了解了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为后来理解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起初你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1)“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
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老师。因为“我”的考卷时根据笔记答的,笔记又是根据老师所讲而记的,本应得满分。可为什么怀特森先生竟给“我”打零分呢?这太让“我”吃惊了,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奇怪、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老师。
(2)“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编造出来的。”
怀特森先生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他竟然在课堂上给我们讲授错误的知识,我们的老师都是讲正确的知识,他太不称职了。
师过渡:当时作者的心情和我们是一样的。明明是怀特森先生亲口讲的知识怎么能出尔反尔呢?这又怎能不令我们生气呢!来,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读出作者当时生气的心情。自己读、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这句话里哪个地方最能表现出当时同学们愤恨的心情?
预设生:我发现少了先生两个字,我能体会到当时作者对怀特森先生深深的痛恨,他觉得怀特森先生不配当老师,因此直呼老师的名字。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吧!指名读、齐读
4、继续交流:后来你又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1)“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怀特森先生真是一个用心良苦的老师啊!他宁愿让同学埋怨责骂,还是大胆的在课堂上传授虚假的知识,原来全都是为了培养同学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他真是用心良苦啊!
(2)“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怀特森先生是一个培养我们大胆质疑的老师。这个零分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一看到这个零分我们就会知道在课堂上就应该集中精力、认真动脑,听出错误马上指出来,否则以后还会得零分的。
(3)“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来接受他的挑战。”
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时刻不忘培养我们怀疑精神的老师。他总是想法设法,就是他在以后的科学课上经常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来挑战他的错误。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时刻不忘培养我们怀疑精神的老师。
(4)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和他的同学们为了驳倒怀特森先生一个个貌似正确的论点,课后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预设生:到图书馆查资料、查看科学书、上网查资料、问其他的科学老师、问父母、亲自做试验
师小结:是啊,正是在这一个个的过程中,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对知识的——认识,还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5)“这是一个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怀特森先生是一个培养我们具有怀疑精神的老师。怀特森先生挖空心思想出那样一个独特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迷信权威和书本。这个道理让我一生都很有好处。
师小结:怀特森先生用编造猫猬兽的虚假知识,告诉我们在科学课上——(生接)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在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课上,我们还是不要——
在生活中,我们依然不要——
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永远不要——
这就是一个——终身受益的教训。
5、本文的作者大卫欧文正是在怀特森先生的影响下,才最终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其所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
此时我们回到链接语中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你一定弄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了?谁来说说?
(因为怀特森先生用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明白了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作者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
师小结:是啊,作者用切身的体验和满腔的敬佩表达出了对怀特森先生做法的认同,认为他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如果有人提出怀特森先生的这种做法是在糊弄学生时,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不同意)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大声地并坚定地告诉他——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生接)“不,你的看法错了。”
四、学习写作方法,升华他的“好”
同学们,对这样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你喜欢吗?(喜欢)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对这位怀特森老师敬佩得五体投地,喜欢得无与伦比,恨不得马上就成为他的学生是吗?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办法让我们跟他一样喜欢甚至是迷上了这位怀特森老师呢?
师小结:对,作者详细记叙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件事,而且把自己在这件事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下来,用“事实说话”,所以才这样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五、我手写我心,记住他的“好”
假如你现在真的成为了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成为了作者的同学,你都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呢?请你用笔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最好!
……
总结: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不但给作者,也给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师希望这种影响无限延伸,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工作、未来的人生都能因这种影响而精彩!
板书设计:
29我最好的老师
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定“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垢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是很关注的,谁都想给自己或者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位最好的老师。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看一看他“最好”在哪里,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
提示: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老师教学生的具体事情,进行反复品读,从课文中具体写的事情当中体会到老师“教学方法独特”、“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的真正用意”和“我对老师的赞扬”三层意思。
内容提示:课文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生产力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三、你从“最好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提示: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进行思考。
重点语句提示:
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是怀特森老师通过这一堂关于“猫猬兽”的课,想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法,要敢于怀疑。
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这里的“冒险‘是指科学课上富有挑战性的紧张刺激的学习过程,学生要求时刻动脑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判断,要有怀疑,也要有实证,学习成了一个真实的复杂的认识过程。
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这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是怀特森老师创造和营造的,也就是在科学课上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论证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怀疑的精神。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子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咱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
四、学习方法感悟
提示: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
板书设计:
学方法独特:科学课成了“冒险”
最好的老师 正用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能力
我的赞扬: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附词语理解:
出人意料:超出人们的意料。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破绽: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饶有趣味:饶,丰富,多;指很有趣味。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二、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二、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忆恩师的美文《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初步研读
1、自读课本
2、自主学习
学生速读课文,按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各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解决。投影思考的问题:
①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蔡芸芝老师 )
②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课外教我们跳舞;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我睡梦中去找老师。)
③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总的来讲,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像这样的老师赢得孩子们的热爱、敬仰、羡慕,是理所当然的。)
三、进一步研读课文,
1、作者写蔡芸芝老师,选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请谈一下你的看法。
(这七件小事都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读来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因为这些材料不是随便拾取,而是作了精心选择。那七件看似平常的琐事,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课上,或课外,或校内,或校外,或平时,或假期,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2、七件小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前五件事都是蔡老师和“我们”一起的集体活动,用的是略写,侧重表现她的温柔可亲。第六件事详写蔡老师对我的援助,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上永存她光辉的形象,突现她的“慈爱”、“公平”与“伟大”,使作者感情升华,直到最后详写第七件被称为“记忆中的珍宝之一”的事——“暑假之梦”,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限的眷念、思慕之情,使每个读者都深受感染。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突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这一主题。)
教师小结: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一篇文章选什么材料,怎样爱排这些材料,都要围绕中心来考虑。
四、体悟情感,师生共赏。
1、教师:这篇文章的文字比较浅显,我相信在座的同学都能读懂,但就在平平实实的语言里,充满了浓郁的感情。可以说这篇美文主要是美在文章的“情”上,它靠一个“情”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精美的散文,要反复品味欣赏。老师特别喜欢下面一段文字,(投影)朗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默默”两字,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
“你”: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
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请同学自己看书,进行品味鉴赏,谈你感受最深的一例,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事例。学生举一到两例即可,在赏析前或赏析后要求他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五、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教师: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
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
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
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
学生写作,然后交流。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会爱我们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会爱他们的老师如自己的父母。
六、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布置作业
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学到了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也再一次的接受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课后请同学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以“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为题,精心选材,注意详略安排,介绍一位你的老师,字数500字左右。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教学方法独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驳倒、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认识“最好的老师”
1、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生自由说)
2、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都不同,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引导从课题质疑)到底这位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课堂交流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编造、破绽、教训、驳倒、糊弄、终身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老师。
二、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
1、出示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读句子,从这句话中质疑,预设问题:出人意料的举动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
2、(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从问中找出有关句子,在旁边作批注。
(1)课堂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2)讨论: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过渡:所以我们当时的反应是什么?(相机板书:气炸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谁被谁怎么了?我们被老师糊弄了!)(板书:糊弄)
过渡:一个这样糊弄学生的老师,我却称他为“最好的老师”(指读课题),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1、仔细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句子,作作批注。
2、课堂交流。(指导读出对老师的敬佩、感激之情)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句子“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是的,怀特森老师那独特的教学方法,那出人意料的举动使我们终身受益,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所以作者说他是“最好的老师”(指读课题)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谈谈你的体会。
板书:21、我最好的老师
气炸了 冒险 受益
算哪门子老师? 不,你的看法错了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6
教育目标: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鼓励他们改正,做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接受自己,并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吗?想知道老师对你的评价吗?想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吗?那么,在本节课上,你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仔细琢磨老师的讲解,你便能看到老师眼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讲新课:老师眼里的我。
二、讲授新课
教师先以讲做事的形式讲述课文,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从家长会前的李勇的心里活动及情绪变化,我们看到了每位同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正确评价,希望自己在老师眼里是个好孩子。你们呢?是否也有这样的希望。我们在老师的评语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优势和不足,并按老师教给的方法,弥补个人的不是,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课堂活动
1、想想议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
(1)家长会前,李勇为什么心里不安?
(2)老师眼里的李勇什么样?
(3)你希望老师怎能样评价你?
教师:现在我们分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各组派出代表发言。目的是让学生分析李勇同学在家长会前后的心里活动,并说出自己对老师评价的希望。
2、想想说说
教师:(让学生将书翻到指定页)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然后同桌读者讨论书上的四个问题,最后动笔写出答案和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思考后,分析“自我”和老师的评价。
3、交换意见
教师:(让学生将书翻到指定页)在表格里填出老师对你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同桌填上他对你的评价。通过对老师、同学和自我评价的比较,找出自己原先没有认识到的优点和缺点。
4、请你思考
教师将两段故事及问题写到纸板上,并挂到黑板上,请一位同学念一遍。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分钟,然后自由发言。目的让学生明确,若想得到老师正确的评价,自己平时要做到言行一致。
5、演讲
教师将演讲的题目及要求、评分标准写在黑板上,长指定四位同学当评委。通过学生演讲,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态度,检查教学目的达到的情况。
四、实践指导
1、请你选择
教师将两段故事和六个答案呈现在黑板或教室前屏幕上。教师念一遍,请一位同学念一遍。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两分钟,然后我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第一个问题是你选择哪个答案,为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你又选择什么答案,为什么?目的是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五、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课堂活动,我们懂得了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还要认识自己,正视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要努力改正缺点,做一个乐观向上的好学生。
六、课外活动。
回家后,让爸爸妈妈给自己“画像”,并认真琢摸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制订改正办法。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7
一、先通读一遍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题目《我的老师》,文中的“我”是谁?“老师”是谁?(我”是海伦·凯勒,“老师”是安妮,莎利文。)
2、文中的“我”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她依靠什么感官认识世界?(她既是盲人,又是聋哑人。她认识世界只能用触觉和味觉。)
3、她的教师和我们在学校见到的老师有什么不同?(她的教师是只教她一个人的家庭教师。)
二、先看下列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依次到文中去找相关的答案。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利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你是从文中哪些段找到答案的?(阅读前三段和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她从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她坐在大门边的石阶上等待。忽然,有一个人拉着她的手,然后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就是这位老师给她开了眼界,向她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切,给她带来爱,带来欢乐,给她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莎利文老师是怎样教她学会了词的具体含义并形成概念的?(莎利文老师从她身边的具体的物——旧的洋娃娃,让物和表示此物名称的字母建立起联系。为让她形成词的概念,老师又用新的洋娃娃和词再次联系。接着又用对水的触觉形成“水”这一词的概念,终于让她学会了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词的概念。老师让她学会了语言的基础——词。)
3、莎利文老师又是如何让她认识、了解大自然的,是什么事情使她有了正确理解事物的思想?(莎利文老师把她带到大自然中,运用她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使她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利文老师让她坐在树上等候老师回去取午饭,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她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帮她回到地上。这件事使她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这使她有了思想——运用词汇的思考。)
4、海伦·凯勒又是怎样懂得抽象词语含义的呢?比如对“爱”的理解。(老师指给她“爱”在心里,她不理解;花香是“爱”吗?不是,“温暖”是爱吗?不是。当她穿错袜子的时候,老师请她“思考”。老师运用比喻:“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使她懂得了爱是一种情感。体会到她的心是和别人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写作指导]
一、这篇课文和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从内容上分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请你一一指出。(①都是对老师的怀念和赞美;②都是选择典型的事例;③都谈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二、从海伦·凯勒的特点考虑,在写法上与魏巍写的《我的老师》有什么不同?(魏巍回忆蔡芸芝老师可以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然而海伦·凯勒看不到老师的外貌,只能凭借她仅有的触觉去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三、从海伦·凯勒的写法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一生。有时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来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8
教材解读:
本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五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是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都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是通过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来促进学生学法的运用,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用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学习这组教材,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而这篇课文除了要学生把握课文中独特的科学精神外,另一个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学情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是个很“另类”的形象。这种“另类”导致了学生对怀特森老师产生了诸多的“意外”。首先是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很另类,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太出乎意料了。再次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未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对他们而言是种挑战。
设计概说:
以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因此,引导学生围绕(1)、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2)、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3)、怀特森老师是不是最好的老师?(4)、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这四个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问题来探究。通过结合语境,转换句式,来指导朗读;采用辩论赛来加深对“最好的老师”的理解;设置“实话实说”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个性表达;最后体会写法,拓展运用,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学习目标:
1、在自主阅读中正确读记“编造、破绽、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乎意料、目瞪口呆、饶有兴趣等词语。
2、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划划写写、指导运用等方法来把握课文大意,并对文中所要表达的科学精神有所感悟。
3、学习文本的“一事一议”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在你们的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板书: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最好”这个词突出书写。)
二、自主阅读,讨论交流。
1、这位老师是谁?(怀特森)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快速浏览课文,用“——”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3、默读1——5自然段,边思考边批注想想: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划出感受深的句子
4、师生交流。
生1: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学生用一个合适的词上台板书。
生2: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的老师?
师:你认为他是怎样的老师?
生:是个无理取闹的老师。(学生上台板书“无理取闹”)
生:是个过分的老师。(学生上台板书“过分”)
生:是个古怪的老师。(学生上台板书“古怪”)
……
师:大家再看看课题,这是怎样的老师?(最好的老师)顺势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把你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5、指导朗读:
(1)?(PPT)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的老师?要求读出“气愤”的语气。
(2)(PPT)这不算测验,怀特森不算老师。(通过对比阅读,从字面、反问句感受气愤到了极点。)
6、默读5——8自然段,并思考:怀特森老师是不是最好的老师?用“﹏﹏”划出依据。(这个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可以是男生当正方,女生当反方;也可以通过分组,一二两组持正面的观点,三四两组持反面的观点;要是班上的学生都认为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由老师来当反方和学生进行辩论。)
出示辩论赛的要求:依据要有说服力,必须得拿出证据。
例如:
反方: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猥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因此他不是最好的老师。
正方:……
反方: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正方:……
反方: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这让我们每天都提心吊胆。
7、教师带领着学生齐读“最好的老师”的依据:(擦去之前学生的板书)
PPT:(1)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PPT:(2)正是在一个个饶有兴趣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8、实话实说: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三、回顾旧识,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PPT:不要相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重点理解)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还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动手做做看》中伊琳娜用实验来指出科学家郎志万的哄骗;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等。)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独立思考””科学的怀疑精神”)
四、体会写法,拓展运用。1、体会课文“一事一议”的写法。
2、尝试练笔:用一个事例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五、总结。
这节课大家收获颇丰,我们懂得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还学会了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独立思考科学的怀疑精神
“一事一议”的写法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9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理解揣摩词句,感受深厚的师生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2、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三、预习交流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榆钱() 黑痣()模仿()褪色()卜问( )磕头()
纠纷() 当屋()蔡芸芝() 劝慰()魏巍() 焚香()
模糊()时辰()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温柔:
(2)心清如水:
(3)依恋:
(4)纠纷:
(5)热恋:
(6)莫大:
(7)模模糊糊:
(8)迷迷糊糊:
(9)狡猾:
3、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试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
(二)交流学习
1、自主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概括文中回忆的七件往事。温馨提示:用(谁+干什么)的方式去概括。
2、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情感。(依恋、思恋、尊敬、感激等)
3、小组交流,出示: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排除小纠纷。⑦我梦里寻找蔡老师。
四、展示提升
再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的师生情谊。
五、达标测评
5、当堂检测。
1、蔡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学生。2、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是当 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的这七件事情你认为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词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 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_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________(声音、声调、音调、调子)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________(声调、音调、调子、声音)。(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接触、接受、接近、接收)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
(4)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_(珍宝、珍藏、珍贵、珍奇)之一。一个孩子的________(纯净、纯洁、纯真、纯粹)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精读课文,感知作者的情感。2、思考本文的情感线索。
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探究情感线索和课文结构,然后明确。
①回忆、依恋、思恋“我的蔡老师。”
②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开篇引出对蔡老师的回忆。(回忆)
第二部分:(2—14)具体回忆七件往事。(依恋)
第三部分:(15)转学与蔡老师分别。(思恋)
2、品味语言,细致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蔡老师真的是要打“我”吗?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大家为什么都笑了?)②“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用“狡猾”一次呢?)③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 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④“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各抒己见: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4、本文在选材和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①选择的顺序和面的广 度: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②详略得当。(前五件事情略写蔡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后2件事情详写蔡老师给“我”莫大的援助和“我”对蔡老师的无比依恋)
二、语言积累。
1、圈点勾画出作者对蔡老师饱含深情的语句。
2、本文语言质朴,充满感情。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说一说。3、请你仿照下面 的句子,给你的老师拟一条祝福的短信。
您是高山,用伟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您是海洋,用宽广的胸怀给予我温暖。您是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您是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上学以来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选取一两个故事讲出来大家听听。(课后写一篇短文回忆一下这位老师)
四、再读课文。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饱含感情朗读(特别是3、8、10、15等段)
五、总结归纳,当堂质疑。
1、总结全文。
2、学生质疑。
六、当堂检测。
1、《我的老师》一文的感情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蔡老师”2、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们见了她_________就围上去。(不自觉、不觉得、不由得、由不得、恨不得)(2)我跟母亲非常________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想念、纪念、怀念、牵挂、牵连)
(3)这时候蔡老师________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帮助、援助、救助、支持)3、文中“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一句中“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可以交换顺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品味下列语句,特别注意加点的词语,说出点你喜欢的理由来。①他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②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点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她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句子中甲、乙两处的括号里。(填序号)甲()乙()A模模糊糊B迷迷糊糊
(2)这个语段中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3)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 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画线的句子中改用第二人称“你”。下列选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B直接抒情,感情强烈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4)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 师所想念的感情。B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5)最能体现本段中心的一句话是:
七、作业布置:
1、仿写句子。
2、拿出你的笔写下自己尊敬、热爱的一位老师,要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并注意详略得当,还可以尝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去写。
八、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也存在的不足:一、很难调动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很多学生的惰性,习惯性为题提出之后就等待着老师的答案。二、学生无法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顺利的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体会不深,表达不清。能基本达到要求只有20多个学生而已。还有一半的学生依旧是听甚至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前面字词本分花的时间比较多,后面时间也不够了,结果后面的读的环节很少,很多同学没有亲自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最后面的介绍你与老师之间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也仅仅只有两个同学说了之后就没有时间了。本节课总体上给人的感觉就变得赶、紧、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用意,体会到人应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用意。
教学难点:体会人应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交流导入:
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的最好的老师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 出示题目检测词语。
3、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用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抓出“个性”句)
三、默读课文,解决重点
1、思考:课文哪里写出了怀特森先生是“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2、全班交流
四、再次默读,突破难点
1、思考: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的独特、出人意料的举动难道是为了哗众取宠吗?他有何用意?给学生带来什么好处?
(此处问题不够简洁是为了让学生在思辩中深刻认识怀特森先生,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他最好的老师。)
2、全班交流,老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解题。
3、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推出第二问:如何去接近真理?
(学生可能迷糊,师可引导学生你们的知识是从哪来的开始一步一步探讨。出现卡壳时交流时可适时播放课外资料,让学生体会到要接近真理要掌握正确的知识,就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课外资料或切身实际来谈体会)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五、回顾全文,探讨写作手法
1、假如你来写“我最好的老师”,你会怎样写?
2、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与刚刚自己的写作思路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3、根据学生回答,点出以事见理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积极运用。
六、教师小结结束该课我最好的老师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训练学生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领会安妮·莎利文对学生的深沉的爱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自读课
2。一课时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自读课文一质疑一讨论问题一释疑。
(解说:文章的自读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句子上的,或是关于安塞腰鼓背景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1张,共五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海伦·凯勒,这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志青年人众所周知的名字。她是一个美国人,她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生命的开端就是多灾多难的。但幸运的是这个病弱的生命受到一位优秀老师——莎利文小姐的关爱和栽培,使她顽强地成长起来,使她生命之火燃烧并焕发出无比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这个残疾儿童最后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在诸多方面都给我们以启示,但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爱”,爱生命、爱人、爱学习、爱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海伦·凯勒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杰出的学生的老师——莎利文小姐。(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解题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亲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利文老师到她家里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她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十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她大学毕业,并和莎利文老师合作她的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的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此后,她又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她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海伦·凯勒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身有残疾,又聋又哑又盲。
2。在海伦·凯勒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
明确:莎利文老师。
3。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异之处?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归纳)莎利文老师是利用实物来教导“我”认识具体事物,认识自然界。例如:她“给我一个洋娃娃。我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了四个字母‘d一o一l-l’(洋娃娃)。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我很感兴趣。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字··、…”再如“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为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我似乎重新记忆起了被遗忘的往事而引起欢乐的激情。语言的奥秘打开了我的心扉,我懂得了“水”是清凉的……这个字是活生生的。”
(莎利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归纳)通过理解教法,教会海伦认识“爱”的莎利文老师是从生活中和比喻的方式中教导致认识爱的。“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臂温存地围着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老师回答说,‘爱’就像云一样。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同样,你不能摸到‘爱’,但是你知道人的温情可以灌注到每一样东西中去。没有爱你就没有欢乐,你就不愿游玩。”
4。在和莎利文老师相处的日子里,世界在海伦·凯勒的心目中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确:
5。你觉得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位老师,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
明确:莎利文老师是一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从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很快会发现,莎利文老师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作者是一个盲人,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无论从观察世界还是从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讲,还是从莎利文老师教学的角度讲都是一曲感人的颂歌。)
6。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品味作者的师生真情。由于海伦年幼,又生残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认识世界的机会。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个教师的角色,使海伦完成了从一个残疾人到常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经历了十数年的时间,日久生情,那种特殊的师生情谊恐怕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阅读时体会起来也才十分不易。而这一点,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价值所在。)
7。最后,我们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师生齐读……
8。结束语
师生情,是人间最为美好的情感之一;尊师爱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老师,我从这篇课文中领悟到怎样做个好老师;作为学生,我们大家也应该从海伦·凯勒的热爱学习中感悟到怎样做才算是一名好学生。让我们各自都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获得心灵的熏陶吧。
[作业]
同学们课下继续思考海伦能够取得成功的奥秘,并把你思考的结果写成一篇短文,字数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科学的教学方法
深沉的爱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2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教学方法独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1、课前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都不同,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把板书补完整,齐读课题。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我最好的老师是——板书:怀特森先生
这节课主要解决同学们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事儿?交流,能说说这件事儿特别在哪里?(提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对待怀特森先生的做法,对这样一个特别的老师,作者的朋友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个朋友。他听后吓坏了,说:“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指名朗读
(1)仔细看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2)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糊弄)糊弄就是——(欺骗 蒙骗)看来朋友对怀特森持强烈的反对意见。在作者眼中,怀特森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二、探究老师的个性
1、看看课文第1小节,找出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一个句子。(1)指名朗读。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说说作者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随着学生回答板书:教学方法独特。(2)结合板书小结:他的个性表现在教学方法——生接:独特 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是——生接:出人意料(3)读出老师的个性来。(4)那么课堂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没想到的?默读课文1——5小节,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并写下你的感受,一会儿我们交流。相机理解如下句子: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红。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1)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提示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学生,你拿着满是得零分的试卷会想些什么?
(2)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
(1)最初老师的这种解释你能接受吗?你的心情如何?
(2)指名读两个反问句,全班读。
群情激愤,那么老师作何解释,请你们根据文中的内容当当怀特森先生来向大家解释一下。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现在心里怎么想的?
“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1)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是不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有时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你认为,老师该不该把零分写进我们的成绩报告单?我们都认为不该写进去,可老师还是写进去了,这真是太——出人意料。
(2)我们的出乎意料,却在老师的意料之中,他希望我们记住的是什么呀?(指读后半句)
(3)原来如此,就为了这么一句。(齐读后半句)整整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以零分的惨痛代价就换来这样一句话到底值吗?(值。)为什么?(终身受益的教训)这个教训让学生刻骨铭心,这也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他的个性所在,这就是他的教学魅力所在。课件出示句子,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三、探究“最好”
同学们,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小节,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让大脑睡大觉吗?
2、“挑战”——是呀,一定要认真倾听,才能发现问题,并立刻指出来,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激发了学习兴趣。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学生已经喜欢上他的课,喜欢这位老师了。带着喜爱的感情读。
5、“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1)“迷信”指什么?什么是“权威”?怎么理解这句话?
(2)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对书本的打破,对权威的推翻,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不断进步。课件呈现,解说:哥白尼坚持自己的“日心说”,之后的布鲁诺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烧死的伟大牺牲。伽利略的落球实验已是家喻户晓,他揭示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从相同的高度下落会同时落地的事实,但他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你还知道哪些事例?
(3)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不要人云亦云。那就是—— “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四、回归整体,延伸悟情
师总结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当我的朋友这样评价我的老师时,出示:“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你会怎样帮怀特森老师辩驳?
五、总结写法,仿照写话
1、师总结:学了本文,我们认识了一位——用独特、巧妙的方法教会学生求真务实的的老师。更让我们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2、那么在写法上,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3、周记:学习本文一事件一收获的写法,写写你心中最崇敬的老师。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3
一、引入:
学生演唱有关老师的歌曲《风儿,你不要吹》
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板书课题35
我的老师①
二、阅读感悟:
读第一小节,你了解到什么?
板书: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这位历史老师之所以能让作者深深思念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围绕第一小节来学习课文。
(一)刘老师
1、虽然全文都是写他,第二、三小节是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具体描写。
2、用不同的符号找出相应的语句。(读读议议)
忠厚朴实的外貌
幽默自嘲的语言介绍自己。
特殊的肢体语言深深感染着学生
3、理解句子
教室里自然升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②
(二)教
刘老师教学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第5小节:出乎意料的细节描写有哪些?。通过口试情景的描写体现了刘老师关爱学生,会鼓励学生。
(三)历史课
第4小节:枯燥的历史课吸引作者的是什么?更具有说服力来证明教得好的是什么?
课讲得好,文化底蕴很深,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完成填空)③
(四)我们
找描写我们反应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反应。
(间接描写,更衬托刘老师。)
(五)一个简单而又耐人寻味的开头配了一个怎样的结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④
对老师充满深情的本文作者就是苏叔阳。⑤
三、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学了课文一位坚强,和蔼,爱生如子的好老师俨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在三十年后仍深深的思念着刘老师。我们也面临着小学毕业,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你心中真正的好老师会让你长久思念?以我心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写自己的想法。⑥
板书设计:
刘老师:忠厚
幽默
坚强
教:关爱学生
善于鼓励
我们:受益匪浅
终生难忘
历史课:文化底蕴
深厚爱国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
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
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8.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教后札记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权威”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板块一
板块目标:通过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结概括的方法;根据怀特先生的举动初步评价怀特先生。
过程: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指导概括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这篇文章以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因此应该抓住主要事件的梗概,再把所讲述的道理也简练地概括进去。)
(二)、初步评价怀特森先生
1、文中的“我”,也就是大卫·欧文是怎么评价怀特森先生的?
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师:什么叫做“出人意料的举动”?(说的话做的事让人想不到)
2、快速浏览课文,怀特森到底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随机指导怀特森先生的举动:
出示: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她说这种动物一般在夜间行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
(1)、“侃侃而谈”平时你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侃侃而谈?(理由充分,对某一事物知识丰富)
(2)、说话训练:怀特森先生在侃侃而谈些什么?
(3)、 师小结:我们总认为老师讲的都是正确的,怀特森先生却说了一个大谎话,还说得跟真的似的,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出示: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纪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1)、师补充: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不是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对成绩单是非常在乎的。
(2)、你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什么?
(3)、师小结:我们认为的好老师总是宽容的,总能包容我们的错误,怀特森先生却连一次重考的机会都不给我们。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3、怀特森先生的举动都太出人意料了,难怪同学们的反应如此吃惊,如此气愤。读好两段。
出示: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的意思就是——(算不上老师,不配做老师)
板块二
板块目标:通过深入研读课文,运用写话思考的方法进一步揣摩文中怀特森老师的用意,体会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
1、激发矛盾,深入写话思考
师:学到这里,我们发现这位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似乎让学生非常不满,他们甚至认为他连老师都算不上。可文章的题目却是《我最好的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转变我们想法的是哪个地方?找一找相关语句,描写心理活动。
(1)、仔细读第五段,联系前后文,如果你就是当时班里的一个学生,写一写你此时此刻的反应和心里活动的转变。
(2)、个别针对指导
a、你明白了什么?
b、你懊悔什么?以后该怎么做?
c、对怀特森先生的印象有怎样的转变?
师小结:这次零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深刻教训,它会随着我们的成绩单一直跟着我们,警惕我们。它是永远令人难忘的印记。
2、评述观点,深化理解
(1)、师:原来怀特森先生是为了培养我们具有一种科学精神,读到读——这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回顾这一单元,科学家们都具有这样的精神,如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板书: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2)、有一种说法:科学精神是科学家有就够了,对我们这些平凡人来说是无所谓的。对于这样的说法,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
(出示导读: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对我们来说,科学精神也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地培养。)
(3)、师:看来怀特森先生的用心良苦啊!科学精神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人生态度。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4)、师小结:怀特森先生的举动出人意料,但结果我们真的把这件事牢记在心里,在以后的学习中培养起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科学精神。
(5)、齐读第六段
(6)、 师引导:只是一种怎样的冒险?——(1、不仅仅在科学课上,其他课上,生活中都要有一种怀疑的精神,不要一味地接受书本和他人的意见。2、不要一味的怀疑,有了怀疑要想办法去证实自己的猜想)
王崧舟老师提出略读课文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的设计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总而言之,略读课文就是平时学到的阅读方法复习巩固再现再提高的过程。
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和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研读课文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展开。一种是抓住“人”展开。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次是了解怀特森老师的特点,“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可以在课文里找一找他的哪些举动表现了这个特点;第二个层次是了解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方法的真正用意,可以让学生读读怀特森的话,深入研究。比如,“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第三个层次是读懂“我”对胡爱他森老师的赞扬(他为什么是我最好的老师),体会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的重要,体会“我”和同学对怀特森老师从不理解到接纳到感激赞扬的变化过程。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2-20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5篇12-20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15篇)11-14
老师亲爱的老师教学设计课件教案04-20
《我的未来》教学设计12-06
魏巍《我的老师》说课设计12-17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0-18
《设计我的邮票》教学反思11-26
美术《我的太阳》教学设计12-17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