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1
一、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秦长城和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历史作用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三、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四、难点:
对焚书坑儒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长城的课件、灵渠的课件、秦疆域的课件)、投影仪、挂图、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英雄》片段。
提问:同学们看过影片《英雄》吗?你们知道影片中描绘的英雄是谁吗?秦始皇是不是真正的英雄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历史上的秦始皇吧!
学习新课:
(一)、秦统一六国
提问:春秋以来各诸候国连年混战,大国兼并小国,战国初年剩下七个较大的诸候国,号称战国七雄,同学们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出现战国七雄图)到战国末年,哪国最强大?(突出秦)秦国怎样实现国富兵强?(生:商鞅变法)在秦国强大后,秦国和赵国曾进行过一场重要的战役,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了,它是哪场战役?(生:长平之战)
灭六国是秦赢政在位时期。(简介赢政:13岁时即位,22岁时亲理政务,他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坏六国的联合,积极做好灭六国的准备。)在公元前230年,赢政率大秦的铁骑开始了灭六国的战争。大秦的铁骑马东征西讨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得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唐代大诗人李白为此曾写诗称颂秦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学生集体朗读,请一位同学解释诗的含义)我们看秦王的画像,他头戴冕旒、腰配长剑,目光炯炯,手指前方,流露出他君临天下的威严。
秦王吞并六国,被六国视为最大的敌人,古往今来,流传着很多刺杀秦王的故事。影片《英雄》中刺客无名为什么在刺秦王就要成功的时候却放弃了呢?我们来看影片。(播放《英雄》片段)好,我们知道无名为天下统一,为百姓放弃了个人的恩怨,由此我们也就知道秦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了。
秦王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秦统一,顺应了历史阶段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中国有名古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打下大的疆土之后,赢政是怎样巩固他的统治的呢?
(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这一目,同学们课下进行了自学,现在我要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准备好,请看大屏幕,我要出考试题了,(展示有关皇帝、中央官员、地方官员等级的漫画),哪位同学能解释漫画画的是什么意思呀?这些人的职责分别是什么呢?师生交流各种官吏的职责及皇帝名称的来源。
教师总结: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使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因此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学生表演,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我们来放松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由我们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张三卖米》,在战国末年,由于货币、度量衡的不同导至张三在不同的国家做买卖赔本。)请同学分析张三在做买卖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翻到书52页,看七国的“马”有几种写法,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速记七国的“马”字,一会儿找三名同学上来比赛,看谁在一分钟内写出的“马”字多,记住必须是不同的。比赛结束后采访同学的感受(文字不统一有哪些弊端?如一个地区的书籍,另一个地区看不懂,秦始皇颁布的法令可能人们看不懂。)
通过这个小历史剧和小游戏,我们知道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是势在必行的了,我们来看看统一后的文字、货币、度量衡是什么样的。(看演示文稿)通过这项措施,秦朝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开始频繁起来,秦的统一就更加巩固了。
3、焚书坑儒:请一位同学到前面讲述焚书坑儒的故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焚书坑儒在当时有那些好处,又造成了那些危害,你认为利和弊谁大?
教师总结,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这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是势在必行的,但他采用了极其野蛮和残暴的方法,给我国文化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这是我们应该批判的。
秦始皇虽然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边疆地区却并不安定,于是他又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4、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北筑长城:利用课件展示秦长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修建原因。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秦长城图片,并谈论观看后的感受,培养学生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开发南疆:利用课件让学生明确灵渠开凿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三)、秦朝的疆域
利用课件展示秦疆域的四至(东到大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地南至南海。)让学生认识到秦在当时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反思: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秦始皇完成了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后,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的措施,形成了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当然有关秦始皇的话题我们还没有讲完,学完了下一课,我们会对他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但是我们知道要想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你的所作所为必须符合人民的大气层望,必须推动历史发展。
拓展探究:
出示有关评价修建长城的诗句,让学生带着“长城修建有何利弊?”这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长平之战。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和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匈奴的崛起。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秦的疆域。
2、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由弱变强?
导入新课 战国七雄长期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讲授新课
一、 秦灭六国
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更无力抗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让学生看P70李白的诗句和《秦灭六国顺序表》)
二、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完成了统一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专制集权统治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从文化、经济上巩固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让学生看P71插图)
秦始皇统一的措施:
①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出现隶书。)
②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③ 统一度量衡。
意义: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四、 焚书坑儒
(让学生阅读P71—72内容)讨论"怎样看待焚书坑儒?"
① 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泛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制以维护秦的统一和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② 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的手段,来维护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五、 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
看P72《匈奴骑兵铜像》、《公元前3世纪匈奴南下形势》
介绍匈奴的情况
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移民戍边。
为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介绍秦长城的情况(讲孟姜女的故事)(看P73《秦朝疆域》长城的位置、起止点)
六、 越族地区的开发
秦统一后,征服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50万人到那里戍守,为解决交通问题,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介绍灵渠的修建方法 梯级运河的滥觞)
七、 秦的疆域
讲清四至(看《秦朝疆域》图)。人口2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3
一、内容简介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的过程、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和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以及意义。
二、教学理念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合作学习理念,把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及秦朝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知道秦朝的主要文明成果:文字发展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3、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及自主建构知识、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人物和透析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学案教学、视频教学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理解人和事。
2、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对历史事物进行理解和判断。
3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反思历史,汲取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2、通过对古代灿烂文明成果的认识,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
四、重难点
重点:理解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深远意义。
难点: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的能力,但理性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较低。
因此在教学中,着重以视频、动漫、图片等直观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自主架构知识。
六、教法、学法
结合教材与学情分析,为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三维目标,我采用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学案教学法、比较分析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依据教师给出提纲,分组收集资料。通过资料收集,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视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收集资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2、联系所学知识,回顾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
3、准备学案
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二)新课学习
首先,采用视频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因为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直观的视频与动画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达成使学生了解秦始皇及其统一六国的过程,培养历史情景想象能力,认识统一重要意义的目标。
随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自主收集的材料,分析秦的统一与商鞅变法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秦的统一既与秦国商鞅变法后强大的综合国力密不可分,又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结果。
接下来,主要通过各种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首先是政治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由于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弱,因此采用与西周分封制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讨论中明确两者的机构设置及不同的作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是经济文化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采用漫画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统一后,各地度量衡、货币、文字的不统一带来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对于促进秦朝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三是思想措施──焚书坑儒: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引起七年级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思考,直观的感受历史,理解焚书坑儒的原因、经过及后果,提高学生对是非的识别判断力。
四在开发边疆上,通过学生展示图片等资料,使学生了解长城的修筑对保护边疆、促进边疆开发的意义,以及灵渠的开凿对促进经济交流的作用,使学生在探究中培养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及表述历史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通过以上的措施,最终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基于上面的学习,我们再来评价一下秦始皇的功与过,引导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拓展学生思维,我还设计了一下的拓展环节:一是联系现实,思考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今天能用到的还有哪些?例如县制、灵渠、文字、道路等,感受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二是秦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拥有强大的实力,这对我国当今的统一大业也有借鉴意义。我国要实现国家的统一,也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上,从而理解今日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意义。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依据建构主义与合作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体会历史,并采用大量直观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的概念,对历史事物进行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同时,通过体验探究历史,使学生在认识祖国的发展历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本课概念多,在教学过程中把统一的主线抓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各个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是切实学好本课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焚书坑儒进行正确的评价,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处理方法
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难点: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处理方法:让学生从课本内容中筛选史料,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识记。
二、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到了战国时期,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战争吗?(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的进攻。地处北方的燕国也意识到了秦国的威胁,而又无力阻止。在这种情况下,燕国想到了用刺杀秦王的办法来阻止秦军。燕太子丹为挽救燕国亡国之危,收买来自齐国的著名刺客荆轲,待为上宾,以良驹车骑,美食歌女尽量满足荆轲取乐,甚至杀自己心爱的千里马将马肝奉荆轲就食。秦军大举攻燕的危急时刻,荆轲奉太子丹之命使秦刺杀秦王。临行前,太子丹和部下一律穿白色孝服把荆轲送到易水岸边,荆轲悲歌道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而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被杀害。也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统一六国的脚步。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秦王是如何扫平天下以及统一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课《秦王扫六合》。(板书: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二)新课讲授
(1)秦的统一(板书:一、统一六国)
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板书:1.建立:公元前221年咸阳嬴政)
2.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嬴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统一全国呢?也就是说此时有哪些条件促使统一的出现?请根据课本56-57页以及地图册13页《秦灭六国》中秦灭六国的顺序,分小组讨论。(板书:统一的条件:①商鞅变法,国力增强;②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③重用人才,雄才伟略;④正确的军事策略。)
教师讲述:秦统一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乱,渴望统一。而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发生严重的矛盾,诸侯割据,相互之间戒备森严,关卡重重,交通受阻,货币不一,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的统一符合了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另外,秦王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许多能干的人,而自己又能礼贤下士,这也为其统一创造了可能。在统一的过程中,秦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灭六国的顺序基本上是由近及远,体现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距离较远的国家先搞好关系,攻打近距离的国家,攻下之后再从此国出兵攻打下一国家,减少了远距离行军造成的兵力损耗。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存在,秦王实现了统一大业。
(2)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以后,为了实现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纳。(板书:二、巩固统一的措施)讨论后得出以下答案,1.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3.思想上:焚书坑儒;4.军事上:北方:修长城;南方:修灵渠。
教师讲述: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我们可以用下面图示来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有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统治秩序。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并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还规定皇帝自称曰“朕”,皇帝的命令曰“诏”,皇帝的印曰“玺”。从此,皇帝成为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象征。
经济文化上: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那么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就会有很多不便。例如,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人民币、英镑还有美元,而且这些货币分属不同地区使用,即一种货币只能在一个地方使用,那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经济交流时,首先得把货币兑换,再进行交易,否则就会出现用甲地的货币到乙地买不上东西的.现象。度量衡也一样,如果不统一,那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就得换算,非常麻烦。文字不统一问题更大,它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不同地区的人因为使用文字不同根本就没办法交流,更重要的是诏令下达到地方,官员会说看不懂而不执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因此,秦始皇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措施。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对度量衡的统一表现为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国家的统一,不仅表现为政治、经济上的统一,也表现为思想文化的稳定,如果在思想领域出了问题,那最终也会危及到政权的稳固,因此,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又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坑杀,这在历史上称为“焚书坑儒”。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秦始皇焚书,并不是什么书都烧,像医药、占卜、种植的书没有烧,坑儒也不是是儒就坑,而是坑杀背地里批评他的儒生,由此可见,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权,而不是他杀人成性,恣意妄为。但是这种做法不可取。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镇压反动派的举动,这些人思想守旧,向往过去的旧制度,心怀不满,反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对他们采取措施是必然的,因此,焚书坑儒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这种行为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摧残,对后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许多封建帝王所效法,大搞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另外,大量书籍被毁,也给我们研究历史带来了许多困难。
军事上:在北方,对于匈奴的进攻,秦始皇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主要是三步。一是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二是把内地民众移居到河套平原垦田戍边,充实边防;三是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在南方,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为了加强对于越族的管理,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疆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下面我们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
总结: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统一六国
巩固统一的措施
1.建立:公元前221年咸阳嬴政
2.统一的条件:
①商鞅变法,国力增强。
②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③重用人才,雄才伟略。
④正确的军事策略。
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
北方:修长城;南方:修灵渠。
疆域
五、作业
《同步导学》1-14。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以及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归纳,培养了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体系清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过渡显得较为生硬,关于统一文字对巩固统一的作用讲解不够到位,这是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努力的。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5
【课标要求】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课。因为这个单元是春秋战国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又是中国统一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建立的开始,而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被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沿用,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秦巩团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重点突破: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演短剧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分析、总结秦统一的原因和作用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从而加深理解统一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突出作用和秦统一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及其评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难点突破: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中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初一的学生思维认识比较片面和局限,因而利用多个名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把历史事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和认识的方法。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这个学科,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更不具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策略】
教法:历史五步情趣法教学。(这里面穿插问题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直观体验法、搜集信息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演讲式提问
秦国在秦孝公死去之后,主持变法的商鞅被守旧势力车裂而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说你们的理由。商鞅为变法而流血牺牲这件事给了你们哪些启示?商鞅为变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变法使泰国迅速强大,为后来赢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事法导入屏幕展示:电影《英雄》片段。学生介绍《英雄》的故事简介。
电影《英雄》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秦王赢政、荆轲却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战国末年,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渴望统一。秦王赢政顺应民意,率领秦国大军一举灭掉了东方六国,完成了对国家的统一。今天,就让我们翻开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最壮烈的画卷,来看看当年秦王扫六合的风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王扫六合》。
屏幕展示:秦王扫六合(教师解释什么是“六合”以及本句的意思)。
主动探究与巧妙点拨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①秦统一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战国后期即公元前260年秦赵起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史称什么战争?③假如你是秦王赢政,你在攻打六国的时候会先打什么样的国家呢?当时秦王赢政采取的策略又是什么呢?③秦灭六国的前后时间是多少?秦王赢政建立的朝代称什么?都城在哪?
我们先看看当年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怎样的(屏幕展示地图,学生对照地图)。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其顺序和秦的对外策略“远交近攻”是一致的。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目睹秦王扫平六国、威震诸侯的风采。让学生看一组珍贵的历史图片(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
兵马俑威武整齐的队形,使我们不难想象当年秦王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踏平诸侯的壮丽图景。唐朝诗人李白在诗中非常豪迈地歌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泰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超群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它和万里长城一样,不仅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是秦给世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动脑筋:①秦王赢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③想一想,秦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秦统一后,摆在赢政面前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如何治理国家,巩固国家的统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赢政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预习教材第57~59页的内容,探究如下问题:①秦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②秦朝疆域的四至。
屏幕展示图片:①秦朝为巩国统一采取的措施。②秦朝疆域的四至。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对照屏幕分别点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秦朝的疆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总的来说,对巩固国家统一、防止地方割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制度毕竟是为了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因此它从创立的那时起就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一面。然而,在秦朝那个时代,它还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的,因此我们还是应当肯定它。这种制度从秦朝创立一直维持到清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朝廷之上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让学生表演历史小短剧《秦朝的一次宫廷会议》。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让学生讲讲焚书坑儒的故事。
北筑长城: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战国时期他们生活在秦、赵、燕的北方,秦统一后,他们也不在秦朝境内。早在秦、赵、燕时,为防止匈奴骑兵南下,就曾修建了各自的长城,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把秦、赵、燕的长城连起来,修筑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评价长城的修建:抵御了匈奴的入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结晶。今天,古老的长城已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
讲开发南疆时,要讲清岭南地区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秦朝的疆域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主要部分。
巩固拓展
走近史料:
①l964年,毛泽东评价泰始皇及焚书坑儒:“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骂他就是两条:杀了四百六十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②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桑弘羊的论箸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迹。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杨秦始皇。
③郭沫若:"书籍被焚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遣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上述材料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谈谈:①你怎样看焚书坑儒?②如何评价秦始皇?③谈谈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选一人发言,教师适当给予点拔。
结束语:秦始皇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他自身个性的残暴专政,再加上他的继任者秦二世比其父的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幻想的子孙统治万世的梦想不仅没有实现,而且他创立的秦王朝反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有关秦朝灭亡的历史,我们将在下节课去学习。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
【教师反思】
存在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的点拨还是多点,占用了学生不少时间。原因是一些问题我总怕学生不明白,不自觉地就想点拨,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方面我还有待提高。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图示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从史实和史料中感知历史;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初步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焚书坑儒
教法学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直观教学,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学习。采用直观图示法、材料分析法、设问导思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歌,结合李白的诗歌《秦王扫六合》,导入课题。《秦王扫六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0课。同学忙把书打到p56
讲授新课:
一、秦完成统一
【过渡】从歌曲中我们感受到是秦王是一位霸气十足的帝王,谈谈你心中的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解题:“秦王、扫、六合”突出本课主题“统一”,并让学生谈心中的秦始皇印象,对秦始皇有个大致定位。
【过渡】正是他承担起结束战国割据纷争的历史重任。大家回忆一下战国七雄都是谁?前230—前221年,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灭掉六国。记住灭六国的顺序了吗?老师教你一招“谐音记忆法”
2、秦灭六国:通过“战国七雄”图片,在空间概念上再次了解七雄的地理位置,然后通过动态图片,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并用谐音记忆法帮助学生掌握秦灭六国的顺序,同时激发兴趣。
【过渡】这样秦完成了灭六国的统一大业,(板书:完成统一秦)
下面大家看书p56,关于秦统一的几个知识点一起回答,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意义中强调“第一个统一的”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国家”是国家性质。
3、秦完成统一:通过幻灯片展示相关要素,便于学生在教材做好标记,重点强调和分析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过渡】那么“秦为什么能灭六国完成统一?”首先想“秦国”凭什么能完成统一?再想“秦王”凭什么能完成统一?最后想民心民意怎样?
4、师生分析讨论“秦为什么能灭六国完成统一?”,通过相关的新旧知识,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秦统一六国的条件理解得更加具体。
【过渡】统一后的秦朝疆域已经相当于现在版图的五分之一。但秦皇不满足,野心勃勃的他继续南推北进,开疆拓土,使秦朝的疆域更加广阔,大家看书p59回答秦朝疆域的四至?这时秦朝的版图已接近今天版图的三分之一,在辽阔的疆域里,生活着各族人民,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秦朝疆域:展示动态幻灯片“秦朝的疆域”,让学生结合教材配合教师的方位提示,说出疆域四至,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和记忆知识。
二、秦巩固统一
【过渡】面对这么庞大的秦帝国,该如何进行治理呢?作为一国之君,秦始皇首先想到的是强化自己的权利,为此他创立一整套什么制度?这项制度的具体内容有三点,请同学们看书归纳?)
1、政治:具体措施的相关要素,学生回答后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运用图示逐次演示,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过渡】中央的事处理好了,又有困难摆在眼前,全国各地的奏折纷至沓来,咱们看一段材料:
2、经济文化:
1)经济: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学生先阅读教材了解具体措施;再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然后师生分析:“秦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意义。”
2)文化:通过图片展示,重点强调小篆是全国规范文字,指导学生看阅读文字了解和回答:“秦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最后综合分析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共同作用。
【过渡】咱们再看两段材料:
3、思想: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通过材料分析法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材料中分析历史,得出结论。再通过讨论“你怎样看待焚书坑儒?,引导学生从动机、手段、后果等角度分析,化难为易就容易理解了。
【过渡】在秦的北方“匈奴族”不断进犯,杀人掠地,秦皇采取了什么策略?
4、军事(民族关系):“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的相关措施,并通过图示了解秦长城的起止点以及灵渠等空间概念。
5、讨论探究:“评价秦始皇”,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通过图示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归纳,并理解其内在的相互联系。
四、巩固训练:见幻灯片。
五、板书:
完成统一秦
巩固统一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级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进步作用,机房学生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的动力和爱国精神。
二、重点: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难点:
焚书坑儒、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四.教法、学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讨论法、设置情境法。
五、教具:
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导入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提问:荆轲刺秦王成功了吗?
教师总结:没有取得成功,嬴政最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全国。那么是如何统一?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教授新课:
(一)完成统一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秦国灭六国从何时起?那一年结束?
②、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什么国家?定都在哪里?
2、讨论归纳,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能灭掉六国,统一全国?
(师生共同)答:A、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B、统一是历史发展好的趋势,
C、重用人才。
3、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好,结束割据混战局面,完成统一,人民生活安定。
(二)巩固统一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王完成统一,如何巩固?)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让学生表演历史小品《朝会》(资料为后面附)
②教师用图表展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挂图《巩固及措施》
总结: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从地方把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是中
央集权,从中央集权到君主手中,是君主专制。
2、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过渡:在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之后,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① 《故事会》(楚人卖“母”)(教师讲述)
师: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总结哪些问题?
生(在教师指导下)答:货币、度量衡、文字不统一,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巩固。
②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
货币: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铜钱)
统一度量衡
(过渡:除此之外,还有在思想方面采取措施??)
3、焚书坑儒
师:秦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师:最后达到这目的了吗?有什么影响?
生:影响:控制了人的思想,压制新思想,焚烧古籍,摧残文化。
4、北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让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在此方面的措施)
生1、2、3(讨论总结):在北方,一、北击匈奴,二移民充实边防,三、修筑“万里长城”:在南方,统一南疆,开发经济,修筑灵渠。
课堂总结:
刚才我们就一同回到秦朝,领教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的睿智和霸气,也看到了他在巩固统一时的雄才大略和残暴。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了君主专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是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课后作业:
对秦始皇的评价?(提示“千古一帝”和“暴君”)
七、板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实现统一
1、时间:从公元前236到公元前221年
2、结果:建立了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二)、巩固统一
1、建立封建制度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三)、历史作用:使秦朝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八、课后反思:
反思: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必须注意营造气氛,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形式和注意效果,否则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2、在导入时不够激发学生兴趣,应让学生亲自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3、在与学生对话中的提问还不够精准,教学语言稍快,出现口误现象,应放慢语速,加强提问的技巧;
4、在内容呈现上,板书结构不够合理,内容不够明了;
5、课后作业题目范围过大,不适合学生应有的解答水平。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统一成为历史发展趋势、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秦王嬴政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领域,创建或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或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又刚接触历史。因此,在讲课过程中,适当采用音像、图片资料,并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合作,能够完成与预期的教学任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及其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对焚书坑儒的理解和对秦始皇的评价
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情境教学,体验教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视频《易水送别》,学生观看并小声议论。老师提问学生知不知道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易水送别,荆珂刺秦王”。老师接着讲解,荆珂刺秦没有成功,但秦王嬴政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这是为什么呢、那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秦始皇画像卷轴缓缓打开,同时出现课题。场面宏大,有历史的味道。动画效果很好。
【讲授新课】
一、舍我其谁——成就霸业
1、多媒体展示李白诗歌,这首诗歌展现的是秦国大军进攻赵国的片段,气势雄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与易水送别的悲壮成鲜明对比。接着课件动态显示秦灭六国过程示意图秦依次灭掉六国,并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课件闪烁一个大大的“秦”字,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这一年,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利用动画,直观地演示了秦灭六国的经过,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设问1:考考你:秦为什么能灭六国?教师设问2: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人,你愿意生活在战国时期还是希望生活在统一后的秦朝?通过启发,学生基本概括出秦统一的原因。若能在此说明:秦王扫六合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大义,而荆轲刺秦王,是出于对燕太子丹的感恩,只是小义。这样既呼应了前面的问题,又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设问3:统一大业完成了,秦王还称自己为秦王吗?在此问题,附设一个历史情境剧《朝会》。学生甲饰:秦始皇赢政学生乙饰:李斯学生丙饰:王绾。秦始皇:本王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不比三皇五帝的功劳小了,诸位爱卿,本王应该配一个怎样的称号呢?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德高三皇,功过五帝,那就叫“皇帝”吧!
秦始皇:好!李爱卿建议好,那我就称“始皇帝”,自称为“朕”。以后凡事不分大小皆由朕来决断。秦始皇:朕还需要一些人手帮忙,在中央准备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官职。李斯说:三个职务的分工。李斯:谢皇上!(面向大家)丞相分管行政工作,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事;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协助丞相工作,也兼管监察事务。秦始皇:那我朝地方怎样管理才好呢?
绾:皇上,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离咸阳很远,请求皇上把皇子封到那里做诸侯王吧。李斯:我不同意这种作法。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相互残杀,周天子也没有办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并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秦始皇:好,这种想法正合朕的意图。我们在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今后郡县长官都由朕亲自审批任免。本环节创设了历史情境,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过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战国以来,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各不相同,十分混乱,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的不便,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的巩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专制,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呢?
教师设问4:秦王嬴政要治理刚刚统一起来的一个大国,他又是怎么治理的?附历史情境剧,多媒体出示漫画欣赏:《李令经商记》。教师活动:帮助学生分组,拟定情景剧人物,讲述表演节目的'有关要求。几位同学踊跃上台表演:学生甲演旁白;学生乙演李令。教师:刚才他们的表演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秦朝没有统一的货币、文字和衡量标准,阻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教师: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么做?
学生:统一货币、度量衡。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幻灯片进一步解释说明具体内容。从而了解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本环节利用创设课本剧,说明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重要意义,比直接告诉学生或学生看书得出结论印象深刻得多、直观得多。
二、谁能评说——帝王功业
教师设问:有人说秦始皇是个大英雄,秦始皇就是个完人吗,他没有不足吗?学生讨论分析。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处理,先教学生秦始皇的“功”的一面,后教学生秦始皇“过”的一面,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在教学中运用谈话法,由现象渐渐深入本质,使学生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本环节设置巧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三、独辟蹊径——大国崛起
教师:(课件显示中国地图)绿色部分是什么?(秦朝的疆域。)(课件显示秦朝的疆域)这说明秦时期已经具备了我们疆域的雏形。请同学们指出秦疆域的四至。并请同学们动动手:根据地图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压缩历史信息。让学生手脑结合。
四、历史回味,情感升华
历史使人智慧。学习本课历史后,你有什么认识、收获或问题?教师引导回顾一下今天所学内容,并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总结秦始皇统一后的巩固措施。最后师生我一起感悟秦朝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哪怕再多的政权,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想把中华民族分割开来。由此提升,所以我们都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归大陆。
【板书设计】
一、舍我其谁——成就霸业
二、独辟蹊跷——大国崛起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筑长城,修灵渠
三、谁能评说——帝王功业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容易主观臆断。
教学方法:
1、分组学习法:将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讨论法:学生自主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
教具:
多媒体课件,战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我们课文导入框中的内容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谁能更好的给我们讲一下这个故事呢?好了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秦朝,先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讲授新课
一、秦统一六国
我们前面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
一定还记忆犹新,那么“战国七雄”是指哪七国呢?能不能按地理方位说出这七个国家?
齐楚燕韩赵魏秦,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从北向南分别是赵、魏、韩三个国家
秦灭六国用了多长时间呢,西边的秦国就灭掉了其它六国,统一全国。现在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灭六国而实现统一?
看书、思考、回答
综合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归纳成三点:首先,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其次,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公元前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有才干的人。
请同学们看课文的动脑筋部分,思考一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
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面对这样一个大帝国,他又该如何管理呢?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现在同学们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看课文,找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然后派出代表说出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敬佩。而他自己也洋洋自得,豪不谦虚。原来战国七雄的最高统治者都是称王的,嬴政就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如果还是称王的话,就与自己的功业地位不相称了。结果他怎么办呢?
把古代三皇五帝的“皇”字和“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又希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而自己是第一个皇帝,就自称“始皇帝”。
后来,秦朝没有象秦始皇希望的那样前世万代,但“皇帝”这个称呼却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灭亡。但面对当时那么大一个国家,要管的事情多得不得了,就靠他一个人能搞好国家的管理吗?那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发言:……
综合前面讲的内容,同学们能用一个简图来概括出这套封建制度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极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统一,所以一直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刚才同学的表现非常好,现在哪组同学再来说出其他方面的措施呢?
秦灭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
秦统一六国后,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这叫统一度量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把小篆作为全国使用的规范文字,通行全国。)
通过观察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在思想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焚书坑儒。
3、思想上: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什么要实行焚书坑儒?这又是谁给他出的主意呢?,同学们知道这个焚书令要烧的是什么书吗?焚书之后,秦始皇还不满意,第二年他又借口一批儒生批评他,谣言惑众,将他们抓起来全部活埋了,这两个历史事件,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焚书坑儒了。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7史学家郭沫若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呢?
1、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中华文化。
同学们说的很好,但不管怎么说,秦始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上控制了全国。但是,这还没有让他感到高枕无忧,因为我国的北方和南方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于是,他又将目光盯在了边境上,要消除边境上的隐患。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样巩固边防的。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秦王扫六合》这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我们前面学习的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秦的统一,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秦的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不同时期所例行的诸多方面:如郡县制的推广,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等。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秦的疆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
4、态度与价值观: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进步作用。
三、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作用
四、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五、教学方法:
情景交融
六、教学媒体:
投影地图
七、教学设想:
《秦的统一》是本课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战国七雄的名称,熟悉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这些知识我通过事先准备的《战国七雄图》来完成;然后我就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在这里我把原因细分成几个部分,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学生在比较活跃的气氛中就完成了对秦统一六国原因的探讨,让学生易于掌握;在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时,我把事先准备的练习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边看书边做练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做完后我对此进行评判,并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归纳: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在讲授此内容时我充分发挥投影图片和示意图的功能,引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我在讲授秦的疆域时,学生先结合课本介绍看《秦的疆域》图了解秦疆域的“四至”,再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地理方位知识在黑板上从四个方位画出秦的`疆域,这样既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师:战国七雄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生:齐、楚、燕、韩、赵、魏、秦
展示《战国七雄》图,指出七雄的位置。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发动兼并战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秦灭六国,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统一后建立了什么朝代?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讲授新课:
一建立统一国家:
师
同学们,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其他六国,建立起秦朝,请同学们看书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
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那么秦为何能消灭其他六国完成统一呢?请同学们讨论:
1、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
2、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3、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
观看历史短剧
秦王:“我结束长达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从未有过的丰功伟业,我要好好的纪念,并永传后世,众臣听好,你们要给我立一个从古未有的名号,以显我的功德。”
- 相关推荐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05-06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04-17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01-31
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设计精品01-09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学设计05-24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14篇06-04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13篇03-13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14篇06-04
关于《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10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