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目标设定]基于对课文的解读,对本课的目标作如下预设:
1、会读会写田字格内的九个生字。会读绿线内的梭、嬉。
(1)田字格内的九个生字中,穿、柄、伞的读音需要注意。特别是柄字读第三声,后鼻音。
(2)游字的右边要注意不写成反文;眨字的捺脚要挺而下垂,伞、热、戏字可追溯字源去识记,戏字左边的点与戈字的撇要相互避让。
2、通过朗读课后的八个生词能够展开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能够体会到诗歌的景物所营造出的快乐。
[教学思路]
一、激趣齐背
《鲜花和星星》。师:你背了这首诗,你愿意变成夏天的鲜花还是夏天的星星呢?(出示句式:我想变成夏天满地的鲜花我要________________我想变成夏天满天的星星我要__________________)生说,师提示说出感情。
二、读文
1、师配乐范读,提生自学要求:标出小节号、圈出字词。
2、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听过后的感受。
三、入境
(一)赏读一至四自然段
1、出示夏景图: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弯月夏姐姐带着夏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出示句式:她热情地问我:想变点什么?我要变成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学生的要求出示各段内容。
3、随文及时识字。
4、配乐按段朗读课文。
(二)赏读第五自然段
1、我来到了荷塘边,看到了荷叶?荷叶什么样子,划一划。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出示图文,讨论: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3、师生共同演一演:圆圆大大的荷叶上,雨滴_______________,直直举着的荷叶下,小鱼_______________,荷塘边的草丛里,蝈蝈_________________,星星看见了,它_______________,月儿看见了,它_______________,(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其他同学可以根据师生的朗读演一演。)
4、配乐赏读课文第五段。
5、你想对大荷叶说什么?
四、试背
1、分别出示夏景图: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月儿、荷叶,看着画面想象读。
2、去词读。
3、试背。
五、画诗把诗画下来,配上自己的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烧灼 偷袭 间歇 耸立 匍匐 颤巍巍
僵硬 舀水 腋窝 揣在 屏障 肃穆 精疲力竭
二、导入
1、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撒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时的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注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这个南斯拉夫母亲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她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爱和恨是鲜明、深沉的。作品刻画老妇人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战士的爱,让读者感知到这位母亲伟大的内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练笔:
阅读这段文字,设想下段落中的老妇人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一二百字。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只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用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导从老妇人对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四、问题研讨
1、文中的“蜡烛”有何作用?
2、文中多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2、联系课文内容,描写一段老妇人的外貌。
3、预习下一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
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文章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们有一个儿子上初中三年级。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这是一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但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2、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3、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4、投影思考题:
1、复述课文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达到:
⑴ 跨越国界,情同母子,战斗的友谊。
⑵ 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三、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投影思考题:
1、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动的原因。
2、试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
学生默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预期达到:
1、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2、蜡烛的珍贵意义:
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的喜烛一直舍不得用,现在,把它们拿出来点在烈士的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特殊的环境里,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
投影思考题:
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齐读或分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推想。只要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并且用上研读与练习中的字词,300字左右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略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智能小猴玩具,指名上台玩一玩。通过玩耍,感受智能小狗的聪明灵活,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
机器猴是多么有趣啊!机器人会有多么能干呢?你想知道吗?那就请自己读一读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课文:
⑴ 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
⑵ 在课文中找出指定的词语并想办法用相近或相反的词来代替。
4、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比较简短的几句话来说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因为( ),所以需要机器人( );因为( ),所以又想让果园机器人( )。
5、反馈:
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完整。
板书:
聪明能干 自己充电
6、课文中的机器人哪些地方有趣?找到有关的句子勾出来,再反复地读几遍。
7、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
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四、综合拓展
1、交流:
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了,机器人除了为果农采摘果子外,你还想让它们干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⑴ 小组交流。
⑵ 班级交流。
2、总结:
机器人的能干令人赞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令人赞叹,勤劳智慧勇于创造的人类更令人称赞!
五、小练笔
让我们展开想象,想一想将来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它有哪些本领,先说给爸爸妈妈听,再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聪明能干──果园机器人──自己充电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 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 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 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导入2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爷爷和小树。谁来读?注意爷的轻声。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谁?(贴图)
二、整体感知5
1、 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你竖起耳朵仔细听
2、下面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个故事,遇到生字宝宝就把它圈出来,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3.说说课文讲了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什么事?
三、趣味识字(8)
1.那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2组
2.小朋友们真聪明,小树也被你们吸引来了(指名读 同桌互读) 3.记字形:加一加,说话 组词 看图猜字,偏旁识记 4.开火车检查生字。
四、分段指导,读懂课文15
1、谁能读读第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1)你家门口有什么呢?(出示:我家门口有——)
(2)小树呀天天守在我家门口,就像是我的好朋友。天天看到小树心情怎么样?能读出你的高兴吗?指生读。让我们挑起嘴角一起来读吧。齐读。 (3)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树?
(4)——有————。你也能用有说一句话吗?(同桌互相听,检查2.3个)
2、第二自然段
(1)不知不觉冬天到了。(出示:图片及风声)北风呼呼地刮,听着这呼呼的风声,小树小树你感觉怎样?(冷)你想说些什么呢?
(2) 正在小树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谁来了,大家看,他在做什么?怎么做的? 看图说话。
这“暖和的衣裳”是什么呀?(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者草席)当你穿上暖和的衣服不冷了,多高兴啊,当他想到以后可为人们做很多事,更高兴了 ,齐读句子。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