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1-10-06 教学设计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本次习作的题目是“一个的人,”横线上所要求补充的词语正是反映的“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习作提示”说明了“一件事”和人的“思想品质”的关系:人的思想品质往往在所做工的事中表现出来。告诉学生可以选择一件事来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例文《储蓄罐空了》点明了文章的内容,如果按题目点明中心思想的要求,题目《储蓄罐空了》

  可以改为《一个尊敬长辈的人》。当然,学生也可以以具体事情为题完成本次习作。

  二、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2学习例文,感受《储蓄罐空了》一文中蕾蕾孝敬长辈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思想品质和所做事情的关系。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与所做事情的关系,学会通过一件事反映照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对所写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准确选择一件事,比较具体地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四、 教学准备:

  让学生在自己熟的人中选一个较有特点的人物,想一想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件事感受到的?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内容和写作方法。

  2学习例文,感受主人公蕾蕾孝敬长辈的思想品质,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与所做事情之间的关系,选好材料开始作文。

  (二)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习作任务。

  2、指导学习课文,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内容和写作方法。

  (1) 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半命题作文,写一个人。一个怎样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2) 阅读“习作提示”部分,说说我们可以怎样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特点。

  (3) 阅读例文《储蓄罐空了》,思考:文章写谁?储蓄罐为什么会空的?这件事说明什么?

  (4) 填空:《储蓄罐空了》这篇文章写()为了(),把自己节省了来的七()。这件事写出了她是一个()的人。因此,《储蓄罐空了》这个题目可以改成了《一个的人》。

  3、回忆本册学过的课文,哪此课文是通过事情写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其中哪些课文是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的?反映了他们什么品质特点?是通过什么事情来表现的?

  4、确定本次习作自己要写的人及人物品质,选择好一件事。

  (1) 交流各自要写的人,他们的特点,并说说准备通过哪件事来表现。师生共同评议所选的事,与要反映的人物品质是否相符?

  (2) 读习作提示最后一段,划出句子:“注意选择好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一件事,并且把事情写完整,写具体。”想一想,我们怎们选择好一件事例呢?

  ① 选择的事例最能反映这个人的思想品质。如《晏子使楚》……

  ② 选择的事例经过部分比较具体(比较容易写具体)。如《月光曲》……

  ③ 在事情的经过部分,人物的言行比较具体。本册第三单元习作已经提出将人物的言行写具体的要求。如《忆铁人》《“私塾先生”》

  (3) 讨论:把一件事写清楚要注意什么?

  ① 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② 注意把经过部分写具体。

  5、学生根据要写的人物的特点把题目补充完整。《一个的人》。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列提纲,开始作文。教师巡回视察,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讲评部分学生作文,具体指导通过写一件事,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

  第2课时

  (一)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习作情况。

  2、指名几位学生读读自己作文中记叙具体、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思想品质的部分。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选择读叙不够具体,或所记事例不能有效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片断,师生共同评改,并提出改进意见。

  4、学生修改,完成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很久以前,地球大旱,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却把自己千辛万苦为生病的母亲找来的水分给小狗、过路人喝。由此,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最后变成金罐,并从金罐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七颗星星的故事。表现了小姑娘那真诚助人,尊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 8 个生字,理解“焦渴、干涸、干枯、喜出望外、一瞬间”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昨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小姑娘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钻石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己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钻石的图片。钻石美吗?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代表了纯洁、高尚的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以钻石为题的文章——七颗钻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读词语。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找同学读词语。重点讲解“唾沫”。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词语)

  2.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集体正音。

  4. 指导读错的字音,学生练习快速熟读课文。

  相信这回同学们再去读课文,会读得更加通顺和流利了,去试试看。

  三、有感情朗读,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们,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吧。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 体会环境的恶劣

  当时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旱灾)再说一次,发生了什么?(大旱灾)你能不能读出这种大旱灾呢?旱到什么样子?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当时大地干旱的程度?(所有、都)我们来看看图片。

  学生自己练习,再指名来朗读。

  人和动物都怎么样了?(焦渴而死)“焦渴是什么意思”(非常干渴)在文中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天特别的旱;说明了人们很需要水)如此严重的旱情,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自练,齐读。

  2. 体会小姑娘前后的心情

  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是故事中的人或动物,你最需要什么 ? (水)是啊,水对活着的人是多么地重要呀!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小姑娘找水真不容易,谁能读出她的不容易?(哪也找不着,累的倒在地上睡着了)你读得不错;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小姑娘的筋疲力尽,就像她这样自己练一练。

  当她一觉醒来发生了什么?出现了怎样的水啊?想象一下,这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当小姑娘看到罐子中的水时,她会觉得什么?(惊喜、惊讶)这可是意味着生命的水啊,看到这水,小姑娘的心情会怎样呀?(喜出望外)谁能读出小姑娘的惊讶与喜出望外呢?相机抓住“竟”字引导体会用词。小狗怎么样的叫着?(哀哀地叫着)为什么哀哀地叫着?说明什么?(被小姑娘踩到了,渴得没有力气了)很痛苦啊!

  让我们自己再练习读读这一段,体会小姑娘心情的变化。

  指名完整读这一段。

  3. 感受水罐的变化和女孩的爱心

  水罐掉在地上水洒了吗?水罐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呢?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水没洒,但当小姑娘把水让给小狗喝的时候,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罐变成了银的)对!水罐变成了银的!多么神奇的变化,你能读出来吗?谁来读!

  当小姑娘把水给母亲的时候,母亲说什么了?当时她的母亲怎么了?(生病了)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身体虚弱、疼爱自己的女儿、善良的母亲)你能读出一个病重身体虚弱,而又善良的母亲的话语吗?就在母亲把水罐递给小姑娘的一瞬间又怎么了?(水罐变成了金的!)我们一起来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此时此刻,小姑娘怎么了?谁来读?指名读。小姑娘太渴了他真想喝水,我们一起来读——“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小姑娘又把水让给了谁?这时水罐又再一次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我们找同学把这一段水罐连续发生的三次变化读给大家听一听。

  奇迹再一次的发生,那七颗钻石怎么样?我们一起来。

  4. 感受文章的情感

  同学们,我们再来回想小姑娘行动和水罐的变化。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还是满满的—银水罐—金水罐—跳出了七颗大钻石、巨大的水流—七颗星星 )

  是小姑娘的爱心使空水罐变得满满的,还从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跳出了七颗巨大的钻石。这七颗钻石代表了什么?(感动、关爱、希望、善良、生命、真诚、赞赏)。

  就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赞赏、带着对每一种爱的向往,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吧。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

  四、归纳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很久以前,地球大旱,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却把自己千辛万苦为生病的母亲找来的水分给小狗、过路人喝。由此,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最后变成金罐,并从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七颗星星的故事。

  写作顺序是什么 ?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事情的起因是?过程是?结果是?

  解决学生的问题

  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

  五、续写童话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我们也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完善这篇童话。同学们可以选取这样几个方面:

  1、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梦见了。

  2、 从水罐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 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

  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 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⑵ 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围绕一天,通过对具体的事例的描述,展示了人们珍惜时间,在一天里做出的成绩,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的关爱。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读文体会: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检查,读勾画出的生字、新词,相互帮助。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情况。绿荫如盖 佩佳 羞愧 馋涎欲滴 翻耕砌墙游 手好闲 麦茬地。

  4、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准确、更流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精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二)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

  1、“游手好闲”

  ①、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②、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 坐 吃 嬉戏

  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④、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二、拓展升华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吗?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课后利用资料办一期班报。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热爱学习,就必须使教师教的过程及学生学习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乐于学、主动学。在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着一个趣字,在整节课中采用了许多趣味性的手段,力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导入片断】

  一、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二、玩游戏辨认小动物。

  1、猜谜语。

  ⑴有个动物最狡猾,尖尖小嘴长尾巴。(学生猜狐狸,教师贴上狐狸的卡通画。)

  ⑵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学生猜松鼠,教师贴画。)

  2、形体表演。

  ⑴教师左右手各伸出一根手指,放在头部两侧,模仿兔子耳朵,学生猜对后,把兔子图画贴在黑板上。

  ⑵教师手搭凉棚,模仿猴子形象,学生猜对后,把猴子图画贴在黑板上。

  3、说说这些小动物的特点,说得好的教师奖给礼物动物卡通图画。

  三、导入语:这四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评析】

  导入部分新颖有趣,生动活泼,既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动物及其特点,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准备。

  【识字片断】

  1、自主学习,读文识字。(学生借助插图读课文,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

  2、学习生字。

  ⑴出示课件,师生共玩射门游戏。(课件演示:远处有一球门,近处是标有生字的一个个足球,认对了生字,球就会射入远处的球门。)

  ⑵趣味游戏开火车,进一步学习生字。

  3、巩固生字,分小组讨论,然后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识记生字。

  ⑴识记酸字。(教师讲杨梅这种水果或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学生想起杨梅的味道,嘴里酸酸的,眉头皱起来接着,请几位学生上台品尝糖果,同学们认真观察两种神情的不同,加深印象。)

  ⑵识记串字。(字谜:两口上下排,竹签插起来)

  (其余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相机指导,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二、写字。

  1、课件演示。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这个写字的简单课件由PowerPoint和Photoshop

  7.0这两款软件配合制作。通过不断地点击,屏幕上就开始显示

  酸、葡、萄、狐等生字一笔一画的书写过程。先是宋体字,接着是隶书和行书(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认识汉字的各种字体,了解笔顺规则,激发写字的兴趣。

  2、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示范生字写法。(教师写好后,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结构布局是否合理、美观,书写笔顺是否正确等等。)

  3、指名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评析】

  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玩识字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效果显著。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办求识用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直观形象及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识字,增强了识记效果,如识记酸、串等字。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电脑,动态地演示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规则,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书法艺术的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另外,教师改变了过去高高在上、一贯正确的做法,创设了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场景,把自己写字时出现的问题变成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

  2、初步认识近义词。

  3、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积累语言。

  4、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反义词识字。

  【教学难点】

  认识近义词,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1、收集风景名胜地区的资料。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2、师范读,生注意听老师的读音。

  3、师生互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认记生字,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字,检验认字情况。

  6、给生字找朋友:

  退──腿险──脸读──卖反──饭间──简

  7、“我说你说”──师生对说反义词:

  ⑴说教材里的词:

  补充:好──坏新──旧上──下高──矮

  明──暗开──关来──去前──后

  多──少重──轻

  ⑵生生对说反义词。

  二、学习“日积月累”──我会选

  1、学生自读词语,看能否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

  ⑴老师站在脚室的中央。

  ⑵老师站在教室的中心。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样?说明了什么?

  (中心与中央意思相近,是近义词。)

  3、选词配对,在读一读。

  4、扩展:你还能说出一些近义词吗?

  三、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对反义词比赛:师与生对。比一比看谁对得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连线:

  ①找近义词②找反义词

  美丽著名正简单

  特别漂亮复杂反

  中心非常买关

  有名中央安全卖

  愉快快乐开危险

  二、学习“读读说说”

  1、出示“!”与“。”,讲解感叹句与陈述句。

  2、读句子,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

  ⑴前是感叹句,后是陈述句。

  ⑵因为“花坛真漂亮“,所以“我要把他拍下来”。

  4、方照例句说句子:

  北京真________啊!我多么想________。

  5、 仿照例句完成第三句。

  6、 同桌互相仿说句子。

  三、学习“我会读”

  1、学生自读诗歌。

  2、小组互读,比一比看谁最先背诵。

  3、小组交流: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四、展示台(交流课外识字的途迳)

  1、展示课外识字成果。

  2、展示自己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

  3、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第三课时

  一、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1、展示自己收集的风景名胜资料,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己关心的风景名胜。

  2、在展示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组成“旅游团”。

  二、分组交流

  学生自由选择下列交流方式:

  1、 “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

  2、各小组推选出来的“导游”互相交换到别组带队。

  四、总结

  1、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

  2、评出“最受欢迎的‘导游’”,“最受欢迎的‘游客’”等。注意转变角度,思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与考数40人及格数40,其中成绩较好的有; 杨嘉欣 杨 荷 成绩比较差的有:陈昌裕 曾庆渊 林 鑫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

  1、答题不够规范,部分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

  2、填空、选择部分做得较好,拓展部分问题较多。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第一题,考察知识点为XX的意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审题不清。解题方法:①确定关键词;

  ②第二题,判一判。考察知识点为是否理清易混淆的概念。

  第三题,选一选2。重点是对XX的理解。

  第五题,解决问题4。XX情况,对学生有难度,需要帮助。

  (三)其余题目,学生讲评,教师适当补充。

  小结: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从中汲取经验,使知识和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四)跟踪练习

  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避免讲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明“路”后“果”的方法来上好单元评析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文学性很强的儿童诗,全诗四个小节都以提问题的方式抒发小作者看银河的感想.第一节问银河的名字,第二节问小动物,第三节问天气,第四节问是否邀请小朋友去做客.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提问,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愿望。我认为本课的重点不是银河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启发。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但能在富有童趣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生字,而且学习向银河提问,培养喜爱思考、主动发问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提起我们的学习伙伴丁丁,小朋友一定不陌生。昨天晚上丁丁做了一个梦,想知道他梦见什么了吗?请看——【出示多媒体音乐《小白船》】,谁来说一说?(和冬冬乘着飞船遨游太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丁丁在太空中看到了银河,他现在有许多问题想问银河,你们听!【配课文录音】

  2、丁丁把这些问题写成了小诗,你们想读读吗?请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它。多读几遍。读的时候注意两点:一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

  3、检查,展示。【出示生词】

  a/这些词你们会读吗?同桌试着读一读,互相听一听。

  当他读得准确的时候表扬表扬他;

  读得不对时你就帮他纠正纠正。

  b/好,哪位同学得到表扬了?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了?说一说。

  c/齐读

  d/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4、游戏识字:摘星星。如果你摘下一颗星后能迅速读出藏在后面的生字,并且词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语,那么这颗星就送给你。

  5、指名分小节朗读。

  6、评读。

  三、表情朗读,读文感悟

  1、表情朗读。

  (1)边读边想像,带着表情读出自己心中对银河的疑问。

  (2)自由读

  (3)交流:

  师:好现在你最想问的哪那一小节的内容,你就带着表情读那一小节。

  重点指导:

  a/第二小节

  请一生读;读后“田螺”一词变红,(图片理解田螺)指出“硬”的反义词;

  再请两名同学表情读。

  b/第四小节

  一生读;“邀请”变红,理解“邀请”。再表情读。

  2、问题回答。

  逐段提问,学生自主解答。

  四、步入情境,拓展思维

  1、乘坐宇宙飞船去银河看一看。【出示录像】

  2、像丁丁这样子问一问银河

  【出示课文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____?有没有_____?”

  (1)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2)全班交流

  师生总结:银河真是――奇妙!

  3、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再去问问那神秘的银河吧!【配乐读文】

  四、学写字

  1、观察生字“诉”“落”,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生答)

  2、师范写,生临摹。

  3、展示,评价。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播放《小星星》】和老师一起唱,体验本课学习的快乐。

  2、作业【出示】

  (1)像丁丁一样把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比一比,看哪位小诗人写的诗最棒!)

  (2)搜集一些关于星空的资料或描写星空的诗歌。

  教后反思:

  整堂课着重抓住识字,朗读和提问三个训练重点,以看银河,了解银河,问银河为主线。整体把握住了情境的创设,在优美的乐曲和美妙,神奇的背景下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感悟,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转换角色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课堂上,我还注重把说话权教给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堂课地教学,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然,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地艺术。教学中前半部分若能节约一些时间,安排紧凑些,后面的思维扩展部分(向银河提问),时间上会显得充裕些,学生会有更多地机会展示自己,课堂教学会显得更加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陷进

  ↓

  化石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美丽景色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读81页单元导读,思考:

  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

  我国的世界遗产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

  介绍: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天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朗读感知学习前呼后应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美丽。翔这样文章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结构更紧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读文章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美丽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美丽,作者游览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2.作者在游览这些景点时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游览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学生汇报

  总结方法:像这样按照游览顺序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如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

  小结:刚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四、拓展阅读

  师:我们领略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美丽,结尾呼应美丽。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应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2.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课文,你觉得文章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张家界的景色如人间仙境?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遗产名录的景点——颐和园和张家界。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学习了首尾呼应、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丛书上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篇】相关文章:

1.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六篇

2.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9篇

4.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四篇

5.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篇

6.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4篇

7.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9篇

8.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9.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