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1-10-02 教学设计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新课程下如何界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四个具体的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在具体教学时《画线》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和"椭圆"工具这一基础,注重新课程倡导的在教学设计时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线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模仿、迁移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能力与创新:

  通过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了解线的各种形式,并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图形。

  二、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何区别与突破

  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如果把握得准确,在具体教学时会有目的的加以讲解和突破。如《画线》一课中直线工具的使用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有尝试探究的方法即可达到效果。而曲线工具的使用则有别与这几种工具,所以,教学的重点应确定为:曲线工具的使用。而曲线工具中画封闭的曲线相对较难,这里就可把它设置为教学难点。其实它们的区别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对于难点的突破问题,本课中我巧妙地将它设计成小水滴的形状,让学生尝试探索,辅以课本"知识屋"内容介绍,有尝试成功的同学请他当小老师具体操作演示,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教案《例说教学设计》。

  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如何显现?在本课中,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改绷绷》的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直线的几种粗细不同的选项让学生自主尝试,对于曲线工具的使用在尝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总结,教学难点的突破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结束时设计让学生比赛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画出长短、粗细、曲折、虚实等不同的线条,此时教师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线条来,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此而显现。

  本课的作业设计兼顾信息技术的差异,有课例中的洗衣机、实践园中内容,还有自由创作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学设计要善于抓住重难点,教师要统引学生,更要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才可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加法含义,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看图列式。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展台、投影。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铅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2枝黄色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看课件学着试一试。师:一共有几枝铅笔?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 (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2.摆圆片。教师出示幻灯片课件,演示摆桃子的过程。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生:1+3=4。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参照课件演示,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出示),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课件,出示小明一家的图画。)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媒体投影、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来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体会狼的找借口做坏事、不讲道理的本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 听狼和小羊对话的录音,并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媒体投影。

  2、 听后师导入:狼是一种很残忍的动物,吃兔、鹿等,也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板书:狼);羊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吃草,对人没有伤害(板书:小羊)。狼和小羊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和)把课题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录音、看投影,导入形式新颖,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学习要求: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试着理解新词,不懂的做上记号;3、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注重知识的习得。)

  三、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 认读生字、词,汇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强调温是前鼻音, 惊、经、争是后鼻音,碴、争是翘舌音,脏是平舌音。)

  2、 逐段练读课文,重点检查学生字音读得是否正确,文句读得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在汇报、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四、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后,讨论: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是谁先来到小溪边的)

  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⑴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对话,读出狼盛气凌人的语气。师抓住故意找碴儿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什么叫找碴儿?(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板书:故意找碴儿)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儿童朗读课文的兴趣,课前准备头饰,鼓励登台朗读,学生在真实的角色体验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内容。)

  ⑵狼为了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第一次找的碴儿是什么?小羊又是怎样据理驳斥狼的?让学生对照投影,说出狼和小羊所处的位置。抓住狼蛮横无理、故意找碴儿,小羊温和而又据理驳斥的特点来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师板书:申辩 上游 下游)。

  ⑶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从小羊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羊的什么特点?(单纯、善良、温和、聪明)狼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爱憎情感。)

  3、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第二次对话,通过朗读,继续抓住故意找碴儿来理解:狼第一次找碴儿被小羊反驳后不得不承认小羊没有把水弄脏(从就算这样吧可以看出),但狼并不罢休,继续找碴儿。这第二个碴儿是什么呢?小羊又是怎样驳斥的呢?狼为什么不再争辩了?先设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师板书:背地里说坏话 我还没生下来)

  (设计意图:有了第一次师生的合作学习体验,再放手让学生用习得的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⑵抓住气冲冲和一个感叹号、一个问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再抓住喊和一个感叹号引导学生边读第五自然段边感悟可怜的小羊惊讶、害怕、极力申辩的形象,指导朗读:读狼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怒气冲冲的语气。

  4、 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小羊又一次以事实驳斥了狼的借口,狼会到此罢休吗?

  ⑵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第三次对话。

  ⑶讨论:狼为什么不再争辩了?

  ⑷狼最后对小羊的态度怎样?又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让学生分组读,读出狼穷凶极恶的语气。师板书:反正都一样)

  5、 拓展延伸:师读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讨论:⑴结果会怎样呢?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像狼一样的坏蛋,我们应怎么做?聪明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谈谈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讨论,学生的爱憎分明,再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为小羊怎样脱险出谋划策,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3个生字:“挂、街、熟、伙、伴、尝、甜、温、冻、脸、该、季”

  (二)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园、因、为、脸、阳、光”6个生字。

  (三)情感目标:

  通过正确书写生字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教学重、难点:

  ? 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为、光”。

  2、初步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同学们跟你们平时见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2、板书课题:《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随着音乐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随着音乐泛读课文。

  3、课件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认读。

  (2)找小老师带读。

  (3)自由练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随机抽读。

  (5)指名扩词、说话练习。

  4、记忆字形。

  (1)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2)自愿回答,奖励生字、笑脸。

  三、 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我”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回答贴太阳图)

  2、你最喜欢哪个太阳?(自由回答)

  3、自己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一段。(自由练读)

  4、喜欢四个不同太阳的同学合作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四、 指导书写。

  1、师范写易错的生字:园、因、为、光。

  2、学生练习生字。

  3、展示学生作品。

  4、评出最佳作品,颁发奖品。

  五、 作业。

  课后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熟。

  附: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红太阳 绿太阳 黄太阳 彩色太阳

  为: 光:

  园: 因: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

  2、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尝试探索课内特别是在独立阅读中如何丰富学生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片填空:()的.冬天。

  2、引入: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看松坊溪的冬天,想去吗?

  3、读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这节课我们就去感受一下松坊溪雪景,好吗?

  二、初读课文,体会美。

  1、理清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雪景。

  (2)先写了(雪中的景色),再写了(雪后)的景色。

  2、初读感悟美。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感受一下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反馈。

  (3)、用不同的句式说一句赞美松坊溪冬天的话。

  3、过渡: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呢?

  三、研读课文,感悟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请你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2、朗读、交流。

  重点点拨:

  (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棉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2)、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3、齐读9-13节

  (二)、研读“雪止了”一层。

  1、师:雪中的松坊溪多美啊,那么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研读。

  2、明确研读任务:

  (1)第14-18自然段总写了(),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写(),再写(),最后写了()。

  (2)16、17两个自然段作者是站在(),先向()看,再向()看,最后向()看。

  (3)我还从()(词、句、或段)体会到了雪后松坊溪的美,因为()。

  3、学生分学习小组研读。

  4、讨论交流。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

  (2)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

  (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要求读出情趣。)

  分两大组比读,比比谁读得有情趣。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

  (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预示春的到来,使人回味无穷。)

  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课文。

  五、读读背背,积累语言。

  自读9-18自然段,下面的三道题目任选一题。

  1、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在座的老师或同学听。

  2、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有感情地背一背。

  3、选择其中一两句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日记本上。

  六、欣赏描写冬天的段落。

  1、简介郭风。

  2、配乐读郭风的诗。

  3、配乐读《雪夜的小山村》

  七、小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松坊溪美丽的雪景,那么课文中其他的段落在写些什么呢?也有这么美吗?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八、布置课外作业。

  任选一题:

  完成时间:一星期

  完成方式: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内容:

  1、收集有关描写冬天的文章或句子,编成文集或小报。

  2、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难点: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倒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夹竹桃,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

  五、精读课文能,领悟夹竹桃的“妙处”。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夹竹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

  3.读了课文,你也喜欢夹竹桃吗?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1.作者在表现夹竹桃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7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天空。

  客人一走进大门,()的是一阵幽香,()的是()似的叶子和()或()似的花朵。

  3.造句:不是……也不是……但是……

  四、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一种植物,用自己话描绘它。

  板书:

  总起:留恋和回忆

  夹竹桃花色:红白相映,奇妙有趣

  花期及幻想:一年三季,一声不响,月光之下

  总结:爱上夹竹桃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2.【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

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8篇

4.【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5.【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9篇

6.【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五篇

7.【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

8.【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9.【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