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春》教学设计1
一、课前准备
1运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提示:可以朗读有关“春”的美文片断、诗,也可展示自己找到的图片或是自己画的画,还可以唱有关“春”的歌曲,跳表现“春”的美好的舞蹈。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学习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抒情性课文;能够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准备,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初步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导入中的自由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通过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4)通过讨论,思考,回答,让学生体会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文中的作用。
(5)通过写法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让学生体会到文中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的这幅画,你们能告诉我,画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春天)对,是春天。我很喜爱春天,把这幅画推荐给你们欣赏。同学们,现在谁想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表达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学生各显其能,教师给学生的表现以恰当的表扬)。今天,我们来学习《春》这篇课文,看看朱自清先生是如果用他的笔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
(二)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分组朗读:(每四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要求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2朗读展示:让学生自愿举手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指导并恰当鼓励。
3教师范读学生没有读到的段落。
(三)简析课文,明确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形式:探究
1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指导。
(要点:草,花,风,雨,人;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3你最喜爱哪几个句子或哪个段落?原因是什么?你能仿照它造几个句子或写一段话吗?
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回答。
注:对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予以肯定和鼓励,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语气要委婉。
(四)探讨写作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
作者朱自清把春天描绘得这么美,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导。
(要点:因为作者善于用自己的眼睛看(视觉),用耳朵听(听觉),用鼻子闻(嗅觉),用触觉感受,用心感受,大胆而合理地想象。)
2教师读自己所写的文章片断——《校园里的春天》。
五、布置作业
1、写作:用恰当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春、夏、秋、冬都可)
2、积累:(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或句子。(2)把朱自清的生平及作品做成知识小卡片。
六、结束此课
师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如有同学愿上讲台伴舞更好。
《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中的真情以及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运用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真情为文的写作观。
2、引导学生感念朱自清先生对于祖国语言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朱自清在新文化运动后为创作白话文学的典范作出的历史贡献。
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
1、力求从朱自清写作的初衷──为中学生学习白话文提供范本入手,研究在白话文学兴起初期,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语言修辞、感悟生活、付诸真情上的探索和提供的范式。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一画面一所得,从不同画面中体会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他为创作典范的白话文学的匠心。
2、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以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
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大概更多的是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今天我们来了解你不知道的国文教师──朱自清。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为《中学生》杂志和开明出版社的教材提供的大量语文学习的文本,比如《春》《背影》等,主张真挚的情感、美好的语言,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供了现代白话文学的优美典范!对我们今天的母语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设计意图】
此导入以新视角切入,增强学术性,以国文教师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体会作品的用意绝不是堆砌华丽的辞藻。引导学生体会今天所读到的白话文学,典范美丽的语言,有朱自清先生的心血。
(二)感知学习
关于写景:
1、播放《春》朗诵视频,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
2、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春”的美表现在几个方面?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喜爱”与“赞美”之情的地方,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春──喜爱)
【设计意图】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领悟力。
(三)内容探究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他的每篇散文都有实验的目的,怎么抒情、怎么叙事、怎么创作,核心是创造一个现代的中国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
下面我们就从结构方式、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细细揣摩,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结构。
【设计意图】
学习情景交融的递进式结构。
2、体会并学习精美的语言表达。
(1)精读课文,在文中描写的几幅春之图中,你最喜欢哪幅画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生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以春花图、春风图为例引导学生。)
讨论后以“春花图”的选材引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注重一毫一厘,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时之细,都不轻轻放过,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是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朱自清
(2)“春花图”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通感,写春花气味的香甜。
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3)讨论:在“春花图”中,作者与众不同地观察体现在哪些景物、哪些词语中?
景物:流连花下的蜜蜂与欢乐。
词语:“闹”。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不仅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且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花的繁多、香甜。
景物:野花映衬的阳光与春风。
词语:“眨”。
写野花:这里运用比喻写出了野花遍地都是,在春天的阳光下晶莹发亮、轻轻摆动,格外招人喜爱。野花是杂样的,又“散在草丛中”,星星点点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和煦的微风中不断地闪烁。正因为野花有这些特点,才和星星的闪烁、眼睛的眨动有了极为相似之处。
“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之美。“眨呀眨的”显然是因有了徐徐微风,野花才会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此处也为下一段春风的描写作铺垫。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有如下要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观察其细微的不同,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
(4)春花和春草,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春风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会如何写呢?作者又是如何去写呢?
精读春风图,讨论后以春风图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要充分调动人的一切感觉,从多种角度描写景物。
朱自清先生教给我们恰切运用修辞,调动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暖、轻柔和清新的特点。
“母亲的手、鸟儿、繁花嫩叶、清风流水、牧童短笛”一系列清新婉约的意象,明媚了作者的心情,“高兴、卖弄”歌喉的岂止是小小的鸟儿,还有可爱的人儿,还有整个绚烂的春光,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有气息有温度,让人感受春风的神韵,画面美妙动人,秀雅温婉,意境清新明媚。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这样的描写叫人怎能不爱春风,陷入浓浓的春色中,又怎能不爱上如此细腻婉丽的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母语。
【设计意图】
学习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运用通感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学会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欣赏、热爱甚至陶醉。
(四)作品风格
如此典范的作品,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需要一颗温柔的心灵。同时需要优美典雅的语言积累,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和他人获得美的感悟。
1、“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朱自清先生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情景交融。
2、准确地运用词语写出景物的特征。如文中的“钻”“逼”,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和春雨沐浴后的“青”直送眼前的特点。
3、有层次的描写景物,运用动静交错、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方法写景。
一幅春花图从树上写到地上、从实景写到想象等。
4、大量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拓展阅读
赏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部散文作品《白马湖》,进一步揣摩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
【设计意图】
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六)布置作业
1、从推荐阅读篇目《冬天》《白马湖》《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任选一段你最喜欢的优美语言抄写下来,并从用词、修辞、诗画意境、真情实感等方面自选一个角度,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200字)
2、观看纪录片《大师──朱自清》。
【设计意图】
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参考书目:李广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
杨振声《朱自清研究资料》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
老作
《春》教学设计3
一、设计指导思想
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在《春》一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清新优美的特点。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重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审查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提高阅读质量,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全面性、生动性。
3、情感目标:
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②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笔头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清晰化,并总结阅读方法和思路。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对散文已有一定的阅读和感悟能力,但用笔头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清晰化,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机指导学生审查他们的阅读成果、思维成果,总结归纳阅读的方法和思路。
六、教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成果展示法、交流讨论法、点拨法和读写结合法进行教学。
1、成果展示法
七年级学生阅读这样的散文应有一定的阅读体验,那么怎样使学生的思维成果变得清晰化呢?这就要求学生能用笔头展示出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才有利于抓住学生阅读思维中的弱点。
2、交流讨论法
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是不同的,要让阅读成果显得更丰厚,还得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广泛地阅读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才会显得更为广阔。
3、点拨法
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有限,作为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点拨指导,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清晰,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同时也能及时地总结出阅读方法和思路。
4、读写结合法:
新课程明确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仿写题,以加深学生对描写景物方法的理解。
七、媒体选择
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在《春》一课中,运用了Powerpoint技术,并将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图片应用于课件中,使人身临春之中,体味春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出示课题《春》)
2、了解作者(课件展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等。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写景的成功之处。
③团结合作,审查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
二、听读课文,扫清障碍,体会读法
1、你弄清下列字词了吗?完成学案一。
酝酿(yùnniàng)婉转(wǎnzhuǎn)应和(yìnghè)
薄烟(báo)黄晕(yùn)抖擞(sǒu)
2、归纳朗读技巧:
本课在朗读方面应用舒缓、轻快的声调来朗读,重点读出对春来临的喜悦之感,同时应注意重音处理,比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偷偷”和“钻”就应该处理为重音,这样可以表达出作者对春草长出的惊喜和喜爱之情。
3、指名几名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片断,注意运用朗读技巧。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思考讨论:文章围绕“春”写了哪几幅图景,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请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完成学案二。
3、展示阅读成果,共同交流修正。
4、师生共同归纳明确:
(一)盼春(1)(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二)绘春(2---7)(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三)赞春(8---10)
四、品读课文,感悟美点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同时也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请同学们品味本文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品味,把你的想法在课本相应段落与句子旁边作上圈点批注。
1、我认为最佳的段落。
2、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3、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4、我认为最好的词语。
5、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6、我认为最清晰的层次。
教师准备: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儿相映衬;再次,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接下来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五、学习习作
刚才我们的同学在语言的花园里尽情地耕耘着,品味着,品出了很多精美的词语,感受到了作者笔下优美的春天。那么,我想问问,朱自清先生把春天描绘得这么美,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讨论,回答。)
老师准备:
1、作者热爱春天,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
2、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春天描写得形象生动。
3、作者对春天的景物观察得特别细致,动用了多种感官,抓住了景物最主要的特点。
六、作业:相信你也能写!
(如若课堂时间不够,可随机调整为课外作业。)
仿照《春》的写法,在“夏”、“秋”、“冬”三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季节进行某一类景物的片断描写,注意可以用到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官。
七、课外作业:
1、完成好片断仿写训练,并在课余时间交流。
2、背诵本文,进行语言积累。
3、课外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感受其语言魅力。
《春》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描绘祖国春光那诗的'抒情笔调和优美语言,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赏析“绘春”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
学会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四、教具准备:
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暖花开,大自然呈现出一派喜人的生机,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也变得富有活力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美文。
传授新课:
(一)主要写了什么?分几个部分来写?(指名答)
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二)赏析第二部分
1、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2、指名读第二段,问: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的?
3、师范读第三段,问:这一节写什么?(春草)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草的可爱?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
4、女生齐读春花图。问:这一段抓住春花的哪些特点来写?
5、指名读春风图。
师:朱自清先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把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朱自清先生调动了哪一些感官?请你具体举例分析。(分组讨论)。
6、男生读“春雨图”。作者在写春雨时主要抓住什么来写?除了写雨外,这一段还写了人的活动,有什么作用?作者的写作顺序怎样?
7、齐读“迎春图”。人们是怎样迎接春天的?
师小结:刚才我们赏析了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观察全面细致,构思精巧,抓住景物特征,情景交融,语言生动优美,更深刻体会了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三)赏析文章第三部分。
1、齐读。
2、问:本节共有几句话?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句,比喻,拟人)
(四)小结本文写作特色。(生讨论后归纳)
1、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绘。
2、精巧的构思,严谨的结构。
3、优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
4、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五)课外拓展: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那机样绚丽多姿,生机勃勃,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家乡的景物,可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如花、草、雨等),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盼春:来了……近了
总绘:春回大地
春草:钻、嫩、绿
春绘春细绘春花:树上——树下
春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
春雨:雨形、雨景
迎春:出来、舒活
颂春:新、美、力
《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
二、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三、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学会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和优美的词句。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写作思路和写景层次的安排
教学方法:
本文宜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二、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思路,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三、对“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由学生注音并领读生字拼音:润嫩眨晕酿巢脆蓑笠
二、导入新课:
(1)用春天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景画面,配上鸟儿清脆的叫声、溪流声加上轻音乐(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去感受春天的美好春天的温暖。
(2)导语:脱下冬装,我们满怀信心走向春天。放眼自然,一派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苏醒了的大自然带着一路欢歌向我们走来。用它特有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绿的世界,花的海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春色中去。
(3)作者简介:(课件)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新诗《毁灭》和诗集《踪迹》的影响很大。1948年6月,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反动势力,拒绝接受“美援”面粉上签名,8月因贫病在北京逝世,他是一个有鼓起的人,他的一些诗和散文表现了对黑暗显示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三、指导学习课文。
1、配乐范读《春》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和语调。
2、让学生自由谈谈听后的感受。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然后让愿意给全班朗诵的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让老师和学生为读的同学点评。
4、提出思考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
盼春(反复)
总括轮廓:“一切”-----山、水、太阳
春草图(景)
春花图(景)
春
(朱自清)绘春春风图(景)
(细致观察)
春雨图(景)
迎春图(人)
赞春(三个新奇的比喻)
5、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把春天草、花、风、雨、人的独特美,表现出来(可以朗读、探究评析、画画、作诗等)交流成果,师生共评
6、评析式教学,教师点拨学习欣赏前三幅幅图,学生学会欣赏
(1)、“春草图”中的“偷偷地”、“钻”两词,形象地描写出初春时节小草在不知不觉中生长出来的情态,同时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的再现出来。
(2)、“春花图”中的“闹”、“飞来飞去”两词,写出了春天百花盛开、蜂蝶忙碌的热闹景象,而且有声响、有动作,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对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的使用。描写顺序(由上至下):花---花下(蜂蝶)---野花。
(3)“春风图”中的“抚摸”一词,写出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亲切、温馨的气氛。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可见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有多深。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试着当堂背诵。
四、课堂巩固练习:
1、生字:润、霞、眨、酿、巢、晕、蓑、笠。
2、释词:欣欣然、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婉转、朗润、润湿。
五、课外作业。
背诵第1-5节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在上一课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春雨图”,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描写的各种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略讲“迎春图”。
二、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季节的特征。
教学步骤:
1、查课外作业:
背诵课文第1-5小节,先由两人背诵,然后全班齐背一次。
2、导语:学了五幅图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现在我们接着学习后面的两幅图,雨图、迎春图。闭上眼,想想田间小路和小河石桥上的行人,披蓑戴笠冒雨耕作的农夫,稀疏地在雨中静默着的村舍。这是一幅多么迷人,浓淡相间的村舍农田山水画啊!
3、别请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各朗诵一幅图的内容,之后让学生自由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学习和欣赏本文。
4、教师引导和点拨。
(1)“春雨图”中的春雨,其特征是一多二细。“可别恼”,很有亲切感,有情趣,写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写春雨展示了春雨的特点,也唤起了读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斜织”,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2)“迎春图”前四幅写景,这幅呢?明确: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成人,从城市写到农村。所有的人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出来迎接春天。“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5、女生:齐读第三部分。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生: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师: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
生: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师: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
教师补充: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突出了“力”。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力”的特性,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6、拓展与小结:
课堂让学生写出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成语、诗、词、对联、谚语、俗语。并进行评析、积累。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临其景,如闻其声,这些写作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让我们挥鞭从此起程。拥抱美好希望!
6、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选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配上“春”的插图。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编一期手抄报。编好后在班上展览、评议。
板书设计:
盼春(反复)
总括轮廓:“一切”-----山、水、太阳
春草图(景)
春花图(景)(由上而下的顺序)
春
(朱自清)绘春春风图(景)
(细致观察)
春雨图(景)
迎春图(人)
赞春(三个新奇的比喻)
尹明江
【《春》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2.春教学设计
3.《春》教学设计
4.春教学设计
5.《春》教学设计
6.《春》 教学设计
7.春教学设计
8.《春》教学设计
9.春_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