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盼》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盼》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4、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袖、筒、篷、缩”等12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最盼望的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盼》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最盼望的是什么?
4、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袖筒斗篷收缩疯狂瓦蓝,甩开叫嚷酱油炖肉嘴唇蹦跳楼梯
(重点指导生字“缩、嚷”为平舌音,“甩、唇”为翘舌音;前鼻音“瓦”等;后鼻音“筒、蓬、况、疯、酱、蹦”。)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袖筒、斗篷叫嚷、嘴唇注意读准“袖、蓬、嚷、唇”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闷(mèn mē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的天气真是闷热。
②读一读:闷(mēn)热的蒸汽车间里工作的时间长了,总有头昏胸闷(mèn)的感觉。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斗篷: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形如斗,故称斗篷。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痱子: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
逗引:用惹人的言行,逗弄对方。
葱葱茏茏:(草木)青翠茂盛。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能让人信服。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再写(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写(“我”如愿以偿的事)。
四、学习“会写字”
袖蓬缩疯瓦甩嚷酱炖唇蹦梯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袖、缩、嚷、炖、蹦、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蓬、酱”,上下结构,“疯、唇”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袖、嘻、嚷”和上下结构的字“酱”,学生练写。
袖:左右结构,“衤”是两点,要注意。
嚷: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下部是衣字底。
酱:上下结构,上部笔顺是:点、提、竖,下部中间有一短横。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非常希望能够穿上雨衣的迫切心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袖筒斗篷收缩情况疯狂瓦蓝笑嘻嘻
甩开叫嚷油锅酱油嘴唇蹦跳
2、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二、品读释疑
1、出示: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1)这一段话对新雨衣的样子写得很具体,有什么作用呢?
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件新雨衣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埋下伏笔。
(2)“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换成“雨衣上还有两只袖筒”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长着”表现出作者对这件新雨衣充满了好奇,这两只袖筒好像是从雨衣里生发出来的,活生生的,非常新鲜,非常可爱,更显得不同一般。
(3)“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呢?试着写一写。
2、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画出相关语句。
作者选取许多事例来表达“盼”的心情。
(1)特别喜欢新雨衣。
(2)“我”白天夜晚都特别关注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盼着变天。
(3)放学后,终于下雨了,兴冲冲回到家的“我”又要找各种理由想借出去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
(4)晚饭后张望窗外,开始盼雨停,雨停后看到窗外的景色,还是觉得雨滴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更好看。
(2)上学时,下雨啦的狂喜,穿雨衣的理直气壮。
3、“我”得到这样一件新雨衣,是多么盼着穿上它呀!作者又是如何来描述“我”的盼望这一心理活动的呢?请画出有关句子,举出两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mǎ)瑙(nǎo)还好看。”
(3)“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4)“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我认为最生动的是后面两句,因为富有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同身受。
4、“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思考: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为什么放慢了脚步?
我盼望变天已经盼了很久了,风是来了,雨会来吗,我放慢脚步,“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放慢脚步希望看到雨滴,盼望雨滴洒落下来,表现了一种急切的情绪。
5、“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nāng)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思考:这句中的省略号是什么作用,去掉好吗,为什么?
不好。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语意不连贯。刚进门的“我”是想出去的,又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这里的省略号运用巧妙,体现“我”此时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能去掉。
三、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你们悟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呢?(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3、方法指导:选择不同事例体现中心意思,作者将自己“盼”的情感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选择不同的`事例,将中心意思贯穿在人、事、物的具体表现中,将视觉、触觉、听觉统一起来,引人入胜。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亲近大自然的心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借助形象化的不同心理体验,表达中心意思
本文作者在描写盼望下雨时,成功的将不同的心理体验形象化,具体体现“盼”的心情。因为抓住把自己想的、感受的、着急的、担心的不同心情生动地写出来,凸显出中心意思。
2、举一例: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这段文字写出作者盼望雨停,希望明天再下的心路轨迹,细腻生动。
3、练一练:
你最近学会了什么游戏?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怎样的心理?认真想一想后写一写,注意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示例:
“跳长绳?我可不会呀!”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妈呀,我哪会跳呀?怎么办,怎么办?
轮到我们小组了,我不情愿地被拉出了教室。我本想躲在最后,可却被挤到了第一个位子。“通通通”,心都要蹦出来了。眨眼的功夫,轮到我跳了。只见长绳一圈一圈的甩着,怎么跳进去呀?慢点行不行?再慢点好吗?我站在绳前,看着啪啪打着地面的绳子,再看看同学像小猴子一样自由蹦跳,哼!管他三七二十一,豁出去了。“一,二,三”终于我鼓足了勇气,学着别人的样子,冲向前方,对准绳子,往上一跳,嘿,跳过去了。一次又一次,我跳过了绳子,战胜了胆小。
哈哈,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
六、课堂小结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学会了心理描写等体现人物品质……)
师:希望你能把这种阅读方法用到今后的课文中;写作方法用到你的作文中,你一定会写出优美的文章来;你也是个善良的孩子。课下大家可以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在自主学习本上写一写。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忙碌的早晨》。
板书设计
原因:新雨衣淡绿色透明、长着袖筒
盼变天
盼外出
盼雨停——
盼雨点打在新雨衣上
结果:雨点在雨衣上、跳跃
课文《盼》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学习作者描写心理活动的技巧。
2.把握课文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2.揣摩作者在叙事时的内心活动,体会文章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2.揣摩作者在叙事时的内心活动,体会文章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我”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谁能再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
2.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第二部分
1.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分析第3自然段。
(1)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写“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几天都是晴天。)
(2)感悟重点句子。
出示: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这句中两个“安安静静”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
(3)指名朗读。
3.师小结。
(二)研读第三部分
师过渡:接下来,课文又通过哪些事来写“盼”的?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4-17自然段,思考:
(1)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段突出“盼”?
(2)在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不同的心情?
2.交流。
(1)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段突出“盼”?
(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场景的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盼”。)
(2)重点句段分析。
A.雨前场景的描写: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段既是对雨前的场景描写,中间又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
问题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拟人化的手法,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问题2: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穿插着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我”对雨天的喜爱。)
问题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动作描写的句子,说说作用是什么?
B.人物语言描写:师:指名分角色朗读第4--17自然段。
师:找出“我”的语言反复研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的话中能看出“我”多么盼望穿上雨衣到街上去啊!甚至于向妈妈撒谎,从中可见“我”渴盼的心情。
C.雨中场景的描写:指导学生朗读
师:这段是对雨中的场景描写,中间同样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
问题1:作者为什么说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
问题2: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想想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体会到了:“我”担心今天雨下得太大会导致明天不下雨。从侧面烘托出“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D.雨后场景的描写:指导学生朗读
问题1: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场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出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
问题2:“我”的心理描写说明了什么?(“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烘托出了“我”对雨天穿雨衣的渴盼。)
(3)师梳理小结: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了雨停后的宁静。这三处的描写都烘托出了“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三)研读第四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18至21自然段。
2.思考: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3.交流。
4.汇报。心理描写:
A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B.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这句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惊喜,和“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写出了“我”终于可以穿上新雨衣的激动心情。)
5.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四、回归整体,归纳写作特点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
2.阅读这篇课文,你在写作特点上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发言,师梳理归纳: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蓄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2)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
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3)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
3.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蕾蕾的心情和作者匠心独运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把本课生字词书写美观。
2.把本课改写成小课本剧。
板书设计
16.盼
雨前场景 开心
雨中场景 担心
雨后场景 宁静
“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
课文《盼》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疏通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盼》
“盼”字是什么意思,从目从分→眼睛黑白分明→直勾勾地看,眼巴巴地看→内心的渴望→每一个“盼”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
2、那么本文的小主人公蕾蕾,她“盼”的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梳理全文
1.自由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学习指导。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3.小组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提示:每个事例概括时都要有“盼”)
4.指名回答,提炼板书:晴天盼下雨,下雨盼出门,出门盼雨停
5.画心电图。尝试结合“我”的情感变化,给“我”画一个心电图。
[设计意图: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和心理两方面描写来衬托“盼”的`,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就是从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从而也帮助了学生解答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
三、品读课文悟写法
(一)品读第1、2自然段
1.同学们发现了吗?无论是盼下雨还是盼出门,蕾蕾盼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生:穿上雨衣到外面走)
师:对,你道出了她的心声,那我们就去看看蕾蕾那件新雨衣吧。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把这两个自然段表达什么中心意思?(生:我得到一件新雨衣,我很喜欢它。)
师:如果让你把这两段浓缩成一个词,会是什么?(喜欢)
3、作者是怎么写出“喜欢”的呢?
学生交流:
预设1:关于雨衣
(A:颜色:淡绿色、透明B:款式:长着两只袖筒C:包装:扁扁的盒子)真好看!
B:生:怎么?竟然看出我得到雨衣感觉很新奇
师:这件雨衣的款式跟以前斗篷式的不一样,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我把这两个字换一换,你读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1)比较: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雨衣上竟然还有两只袖筒。
师:感受到了一种新奇,是吗?越是把雨衣写得漂亮,写得赞,就越是让我们感受到蕾蕾对它的喜欢。原来,喜欢一件事物,还可以这样写。
预设:2: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点评:蕾蕾的心理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新雨衣的喜欢。
预设3:立刻抖开动作
点评:立刻抖开师因为——喜欢。是呀,迫不及待地穿上啦!
预设4:我一边想,一遍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师:你为什么穿上雨衣在屋里走来走去呀?
预设5: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生:“赶忙”“凉冰冰”看出,现在已经热得不得了了,还穿着这件雨衣,可见非常喜欢。
4.小结:大家真了不起,这两个自然段里虽然没有出现“喜欢”这个词,却句句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浓浓的“喜欢”。极喜欢又没出现喜欢这个词,作者真是高明。那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引导学生读书并尝试解决问题,并学会在阅读中研究文本,从简明、朴实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拓展练笔
1让我们来挑战“完成初试身手第一题。”语文书翻到76页第一题。
3.交流。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戏迷爷爷”来写的。
4.下面我们挑战稍微有点难度的,“选词小练笔”
请你选择一个词,围绕它写一个小片段,但不能出现这个词哦。
5.展示交流
6.总结: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写文章要围绕中心意思,要描写具体。蕾蕾盼的是新雨衣,老师盼的是大家学有收获,学以致用,下节课,我们继续体会蕾蕾的盼。
板书设计:盼
课文《盼》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4. 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回味。
2.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核心问题:作者如何围绕一个“盼”字展开描写,表现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铁凝的图像。)
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
研读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种雨衣的喜爱?
2.交流。
(1) 雨衣样子的介绍。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
(2) “我”对雨衣的喜爱。
(3) “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a.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b.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了吗?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紧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师:“我”对雨衣的喜爱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动作描写。)师:“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说明了什么?
小结:这段文字写出了雨衣的样子,以及“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我”对雨天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书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总结感悟
板书设计:
16盼
铁凝
雨衣的样子颜色、样式
“我”对雨衣的喜爱动作描写
课文《盼》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结合环境描写感受文中“我”盼望的心情。
2、学习文中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会作者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字,这个字念盼,说文解字中解释,盼的本意是,所以他的会意字是一个眼睛分黑白两面,后来引申为盼望。再看他的书写,这是它的篆书的写法,特点是直线较多,形体匀称,这是它隶书的写法,特点是字形宽扁,横画长,竖画短。这是楷书的写法,特点是很平竖直,方方正正。所以我们练字的时候就要写楷书。谁能把这个字方方正正的写在黑板上呢,好,你请。这个同学写的非常好,注意了横平竖直,需要注意的就是它的书写结构。平时练字或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的结构。
师:盼的意思是盼望,那什么是盼望?
生:盼望就是期待,就是对一个东西的得到期待。
师:你用词语解释词语,我觉得这是一种理解词义的方法。非常好。老师理解的盼望就是在等待得到一件美好的事物或要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时的心理感应。所以盼望注重的是心理的感受或者心情的变化。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课文《盼》。今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我最盼望的是什么,又有怎么的心理变化。
二、课文探究:
我为什么盼望变天?天是如何变化的?我的心情是再怎样的?
多媒体出示:我开始盼着变天。
(一)为什么盼着变天?
1、同学们快速阅读1.2段,思考我为什么盼着变天?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盼望早点穿上新雨衣。
2、那这是件什么样的雨衣?
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通过淡绿,透明等词可以看出这件雨衣是漂亮的。“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奇特的,还有神奇的功能,我十分喜欢。
3、除了雨衣本身的漂亮外,还有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十分喜欢新雨衣的?
(1)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动作描写,立刻抖开、就,穿,表现了我迫不及待的'兴奋心情。)
(2)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衬衫让汗水浸湿了。
这是几个动词。看出我对雨衣十分的喜欢,迫不及待的想穿上。那这个同学又告诉我们一种方法,找关键词就要找能表达人物心情的动词。记住这种方法了么?
(二)天气是怎样变化的?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看看从中读出我怎样的心情?小组交流交流,五分钟后来说一说。回报的时候要按照天气先后变化的过程来交流。先读出相关的句子,再结合关键词来分析。
1、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分析: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瓦蓝瓦蓝,写出了白天天气万里无云,艳阳高照的样子;满天星斗,写出了晚间天气星辰密布,表达了我对天气的关注,写出了我有新雨衣但是没有机会穿的失望,沮丧。
我们能把这句话改一改么,把白天和晚间晴朗的天气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示范句:一连好多天,白天天蓝如洗,像一汪清澈的湖水,蓝的一尘不染。夜晚满天的星斗拥挤在一起,使劲的瞪着眼睛,他们是在看牛郎织女的相会么。
2、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的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分析:“沙啦啦的喧闹,嘻嘻地笑”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小杨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风了,天气开始变化,我以为雨将要来时的兴奋、激动。(一切景语皆情语)
3、雨来了,从这句话,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的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分析:通过吃过晚饭后,雨还在不停的下说明雨下的时间长,通过嗒嗒嗒和敲着鼓点这两个关键词,可以看出雨下的不是滂沱大雨,也不是星星小雨。和适合穿雨衣的雨天。我的心情是盼望着穿新雨衣出门。)
(1)雨点逗引我出去,从文中看雨开始下了,但我出去了没有?
我们分角色朗读一遍,仔细体会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总结:我大步跑回家盼望穿雨衣,心情是急切的。妈妈让我听英语讲座,愿望实现不了,我的心情失落的。我盼望借打酱油去穿新雨衣,但妈妈已经把酱油买回来了,我有失望了。我撒谎说爸爸要吃肉盼着去买酱油穿雨衣,被妈妈问的无话可说,心情满是既失望又羞愧。
4、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又滴到我的嘴唇上。
分析:我找的关键词是甜丝丝的雨点,雨是没有味道的,她之所以觉得甜是第二天依然下着雨,她又有穿雨衣的机会,所以我感到今天的雨特别的甜,可以看出她的心情兴奋不已,激动,喜悦,是甜的。
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所以我穿着新雨衣,融进了雨里。
5、他们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分析:我所盼望的终于实现了,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希望与失望中,我的愿望得意实现。愿望实现后的心情是美的。透过滴答,滴答滴答的细雨,我们看到了一个身穿淡绿色,透明的雨衣的孩子在快乐的跳着,透过滴答,滴答滴答的细雨,我们看到了一段单纯的可爱的美丽的童年往事,透过滴答,滴答滴答的细雨,我们发现了生活着简单而美丽的心愿的实现。
这种美是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是我们在品析优美语言中渐渐感悟到的。同学们,这就是语文,这就是学语文。就是透过美丽的语言文字我们去发现作者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和情感。
总结:文章我们分析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
天气的变化晴朗起风雨点下雨雨停又下雨
心情的变化着急欣喜兴奋失望愉快无比喜悦
补充: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3、衬托人物心理;
4、象征和暗示;
5、交代人物的活动场所;
6、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三、概括文章内容;
课文我们分析完了,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妈妈送给“我”一件雨衣,然后“我”开始盼着下雨穿雨衣的过程和心理变化,最终在雨天穿上雨衣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表现出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盼望。
四、分析人物形象
我认为文中的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是个懂事而又天真烂漫的孩子。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的时候,运用了许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来分析作者的人物形象。
那我们再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1):语言描写。
1、“可是……可是还差半个小时呀”我嘟囔着。结合上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她不想听英语讲座,想穿心雨衣出去。
嘟囔换成嚷嚷,我嚷嚷着,你看出一个怎样的形象?
嚷嚷看出这个孩子很没有礼貌,再换个词,我气愤的说到。
分析:因为妈妈没有让他去玩,而是让他听英语讲座,他感到气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听话而且还和父母顶撞的孩子。
总结:是一个嘟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懂事。一个恰当的词语的运用就会让人产生别样的情怀。
2:“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分析:利用关键词来理解文意,很好。两个特别连用也表现了儿童的可爱。
为了刻画孩子的可爱,作者运用儿童的语言,连用两个特别,并用央求的语气来表现。我们要学会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2、)心理描写。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的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新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可是……可是还差半个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分析:这些句子都是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盼着雨天的来临,有盼着在雨天穿雨衣出去外是的心理情感。这种心理描写的作用就是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富和饱满。那我们看一下作者是如何进行心理描写的,用的是什么方法?
想和心想这是心理活动的标志词。用标志词直接来点明,这是心理活动。第二种方法就是没标志词,用反应心理变化的词语来提示。
我们要学会运用心理的标志词或反映心理变化的词语来描写心理活动。
五、课堂小结:
盼望就是在等待得到一件美好的事物或要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时的心理感应。这节课我们所有语言的品析都指向了文中的“盼”字。一个孩子得到了一件新雨衣,就盼望着下雨穿上新雨衣,这是它心中美好的期待。在经历了盼而不得,盼而又盼,盼而终得的变化时,自己的心情,或者心理感应也在随之跌宕起伏,最终愿望实现而获得了一种美妙快乐的心情和体验。
我们的心情也在读和分析课文语言中随之起伏变化。
六、布置作业:
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让自己十分盼望的事情,请写一写自己当时的心情吧。试着用我们学到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盼》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
(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
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课文《盼》教学设计 7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上课前,我先采访一个同学。(指名一生)
师:今天听写过关,你没有过关,当你拿到自己的试卷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
生:不可思议!(师板书)
师:为什么?
生:我昨天晚上很认真复习,今天早上还复习,写的时候也很努力呀,怎么会没有过呢?
师:那拿到卷子之后呢?
生:确实有几个字一不留神写错了!
师:这个时候心情如何?
生:失望,还带点沮丧,也还有点担心。(师板书)
师:担心什么?
生:担心不过关有很多作业。你不是说不过关要连续过四次吗?
师:可是后来因为你的态度很认真,我又说你只用回家过关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你的心情又如何?
生:兴奋、高兴。(师板书)
师:我的采访到这里就结束了。看看我写在黑板上的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词?(生:心理。)是的,都是描写人的心理的词语。我们可以看看,一件简单的事情,却有着这么多的心理活动。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文章,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师揭题,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心理体验引出心理描写词语,为接下来习作时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做好铺垫。】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盼”
(学生打开课本,默读课文)
师: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样的心情?
生:盼。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课题就是这个。
生:课文中有很多。我开始盼着变天”。(然后就找不到了,有些尴尬)
师:不是说有很多吗?怎么只有这么一句呢?
生:还有……还有的没有直接说,但可以看得出来“盼”的。书上有这么一句话:“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说“盼”,但可以感觉到她在盼下雨。
师:嗯,也算是吧。(装着很勉强的样子)还有吗?
生:还有就是她明明回到了家,外面下雨,她却找很多理由要出门,这也算盼吧?
师:大家说说,这算盼吗?
生:算。她盼着下雨,终于盼到了。
师:嗯,我们先想想,她到底盼的是什么?盼下雨吗?
生:不是的,是盼着穿雨衣!
师:雨衣穿就穿呗,为什么还需要盼下雨?
生:(学生大笑)下雨天才可以穿雨衣呀!
师:原来问题在这里,盼的是穿雨衣。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
生:“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原来是这样,结果如何?
生:愿望实现。
师:那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讲的是一个女孩因为妈妈给了她一件新雨衣,于是盼着下雨可以穿雨衣,盼来盼去,终于实现了穿雨衣的愿望的事。
【点评:课文围绕一件雨衣写了几个事例:试穿雨衣挨骂;放学回家天下雨,妈妈不让“我”穿雨衣出门,这是个重点事例;终于穿上雨衣上学了,盼望终于实现了。因为文章要突显“盼”这个中心意思,因此最后穿雨衣上学没有作为重点,而是将“放学回家下雨妈妈不让我穿雨衣出门”这个事例作为重点,这样更能突出“盼”这个中心。课后练习中有“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可见编者也认为不是写一件事,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比较典型的起因、经过、结果非常清晰的一件事有较大的区别。】
师:说的确实就是这么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生活中发生的频率高不高?
生:经常呀。
师:你们碰到过?
生:嗯,不光是这个呢!我老爸老妈比这里面的过分多了!
师:啊?
生:我老爸老妈经常是过生日的时候送我一个我喜欢的东西,可是,总是要附加一个条件,让我达到了才可以玩这个东西。
师:是吗?还有谁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大都举手)没有想到呀,原来都有这样的经历呀!说说吧,那个时候是什么心情?
生:开始是高兴,后来就是有点失望。
师:还有吗?怎么选择呢?不要这个东西了?
生:不行,我得想办法拿到这个东西。
师:有没有谁想过放弃的?
(没有学生说放弃)
师:我们试着写写那个时候的心情吧。(学生书写片段)
【点评:引导学生以课文中的事件为例展开联想,从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中选择习作材料。老师问“还有谁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大都举起手来,可见教师这段联系学生生活寻找习作材料的指导非常成功,巧妙地消解了学生缺少习作材料的难点。】
三、对比阅读,深入感知
师:刚刚我们写了自己的心情片段,谁来念念?
生:我就写了一句话:太好了!我要认真努力,尽快得到它!
生:当我看到那梦寐以求的手机,不知道有多激动,怀疑自己在做梦,那种心情简直无法形容!“但是——”妈妈的这一声,把我拉回到现实,我最怕的“但是”出现了,唉,那滋味,凉到底了!
师:看来大家的心情一瞬间
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我只想同情你们一分钟,不过后来你们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
生:没有实现!
师:这个差别有点大呀。很容易实现吗?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没有那么容易呀,老师!经过好多次失败,到最后他们看我努力了就给我了。
生: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也努力了,不过努力了两次,我就放弃了。
【点评:按照本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事例——学生选择好材料以后,最好先讨论一下自己想要表达什
么中心,然后根据表达的中心,思考事情中哪些部分应该作为重点写具体。跳过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马上要求动笔写自己的心情,似乎不太合适。】
师:刚刚我们读了文章,也总结了主要内容,我记得那个同学说“盼来盼去,才实现愿望”。文章中的作者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盼来盼去”说明了什么?
生:实现了,但没那么容易!
生:她盼了很久,一直没有下雨,终于有一次下雨了,但她却在家里,没有穿成。可当她不那么盼着的时候,雨却下来了。
师:是这样吗?课文中是如何写的?
(生读课文第4~15自然段)
师:嗯,这一部分写了她是多么地盼望下雨,盼望穿上雨衣。作者在这里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我们再来读一读。
(学生再读)
师:有哪些描写手法?
生:有动作的描写,比如“放慢了脚步”“又伸手试了试”“仰起头”这些词。
生:有语言描写。
生:好像还有心理描写,写了她的心理活动。书上有这么一句
话:“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这些都可以找得出来。只是这些描写都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
生(齐说):盼。
师:除了写了这件事例,还写别的.事例了吗?
生:还有的。
师:那我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还写了什么事例。
(生再读课文)
师:还有别的事例吗?
生:没法出门,只好盼雨停。
生:还有终于等到出门,下雨
了,可以穿雨衣出门。
【点评:写具体是小学生习作的难点,因此教师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写具体的方法,很有针对性。然而只是认识课文中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里活动等描写手法,教学效果非常有限。不如将这个环节的指导延后,在学生动笔写作以后,结合学生写的具体事例讨论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展开具体描写,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写具体的方法。】
师:是呀,还有这些事例,这个“盼”可真不容易,真的就是那位同学说的“盼来盼去”。一个“盼来盼去”,有着这样的经历,写了这么几件事例。我们再来想想,你们为了获得那渴望的东西,也去努力了,努力了几次?
生:三次。
生:五次。
师:我们可不能这样简单说次数。再仔细想想,这篇文章分别写了“下雨了,盼出门”“没法出门,盼雨停”“终于下雨,穿雨衣出门”这些事例(教师板书:事例),你也得具体说说你努力的每一次的内容。
生:我为了得到手机,必须要按时完成作业,我还要在家里扫
地,更痛苦的是我要清扫自己的房间。
生:我为了拿到那套贴纸,不能再喝饮料,不能吃麦当劳了。
师:哈哈,原来是这样呀!最后成功了吗?
生:开始时是失败的,因为做不到呀!
师:我们不妨将这种痛苦的历程写出来,写具体一点。怎么写具体呢?有没有办法?
生:我觉得我可以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还可以用心理描写,总之,可以学书上的方法。
师:你还真是贪多,不过试试也无妨。我们先将自己的努力过程简单地写在本子上。
(学生试写)
【点评:“我为了得到手机,必须要按时完成作业,我还要在家里扫地,更痛苦的是我要清扫自己的房间。”“我为了拿到那套贴纸,我不能再喝饮料,不能吃麦当劳了。”第一个学生选了三个素材,第二个学生选了2个事例。素材选得不错,但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将这些素材展开来,写成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这是学生写好这篇习作的重点,也是许多学生习作的难点。这个问题教师关注到了,并且让学生当场动笔写,可惜的是只要求学生“简单地写在本子上”,并且动笔以后也没有让学生当场交流。建议教师压缩前面的指导时间,将这个环节作为这次习作的重点,以学生提出的素材为例,比如“按时完成作业,我还要在家里扫地,更痛苦的是我要清扫自己的房间”,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围绕中心将这些事例写具体。结合课堂生成的实例进行指导会更加有效。】
四、回归主旨,引导习作
师:大概都写完了吧?我们还是再来看这篇课文,题目是什么?对,“盼”。作者紧紧围绕这个“盼”写了这些事例,用这些事例来体现这个“盼”。刚刚我们也发现了,除了题目中的“盼”,课文中只出现了一次“盼”,但却用不同的描写方法体现了这个“盼”字。可是我们自己的文章呢?似乎还少了一个这样的字作为题目,你需要仔细想想,你的文章用哪个字来作为题目呢?
师:如果你没有想好,我可以提供一些,你可以选一个,也可以受这些字的启发,自己想一个。
(出示单元习作中的提示)
甜乐泪暖悔望
迷妙变忙寻让生:我选择“乐”,因为我最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手机。
师:好了,孩子们,既然大家已经选择好了,也选择了自己要写具体的方法,那么你们就试着写写吧。下节课,我们就可以品一品我们自己的文章了,也可以跟《盼》来比试一下,谁的水平高!
【点评:结合学生自己选好的材料确定题目,让学生理解这篇习作除了“盼”,还可以确定其他的题目,打开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命题水平。这堂课结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性很高。】
课文《盼》教学设计 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本事,感受“代替”的重要作用。
2、养成遇事动脑思考,灵活应变的思维品质。
[活动准备]
磁带,小铁桶、皮球、盒子、书本等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谈话:宝贝们,今日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放音乐《郊游》师幼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郊游时捡到一个小铁桶,谈话:咦,这是什么呀?是用来干什么的?(装油漆的'噢,原先是人们用完油漆后剩下的,那你们想一想,我们能够用这个小桶做什么呢?)(当水桶、板凳、垃圾桶、鱼缸等让幼儿自由想象发言,教师小结。)
3、谈话: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好方法,对了,刚才我听说开心班的小朋友在郊游时也遇到了几个难题,不如我们先去帮一帮他们吧?
出示图片
(1)郊游时捡到了很多柴火,把它们分成两堆,可是仅有一根绳子,想把绳子分成两段,可是没带刀子,怎样把绳子割成两段呢(用瓦片、玻璃片、砖头等)
(2)有了柴火,饭一会就做好了,可是又遇到新的难题了:没有筷子,怎样吃面条呢?(竹签,树枝等)
(3)吃完饭了,搭个帐篷休息一会儿吧,困难又来了:没有锤子,怎样钉钉子呢?(让幼儿仔细观察,多动脑,发挥想象,多想办法。)
4、刚才我们帮了开心班的小朋友,他们可高兴了,还说多谢你们呢,你们高兴吗?走,我们之后去郊游吧。听音乐,做律动继续去郊游。
5、音乐止,问:孩子们,你们累吗?休息一会吧?可是没有板凳怎样办呢?找个东西来代替它吧?让幼儿自我在活动室找东西代替。
6、交谈:你用什么代替了板凳?
7、孩子们,休息好了,我们之后去玩吧,出活动室,结束。
课文《盼》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
(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的部分,体会这两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盼》教学反思
《盼》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赶忙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助助“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课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语句中蕴含的“我”的情感,引导学生明白:写人记事类文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人物的感情很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文章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
二、成功之处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走进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另外,这篇课文以“盼”为题目,文中始终围着“盼”这条线索写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悟个别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理,从而引起共鸣。
三、不足之处
在这一课里,虽然抓住了“盼”这个线索,但是在板书上体现不明显。板书没有一条明确的线索穿起来,所以略显凌乱,不能使学生一目了然。也不能使学生在回顾这一课时,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效果稍微欠缺。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以“盼”为线索,把“我”盼下雨不下雨时的着急、失望的心情,和终于下雨时穿上雨衣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串起来在板书上列出来,引导学生前后对比,这样更能突出“盼”这个题目的含义,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文《盼》教学设计 10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伟大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才使香港、澳门顺利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对于迟迟未归的台湾,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从内心呼唤台湾的回归。
二、关于主题的说明:
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内心也开始慢慢观察、洞悉这个世界,并开始逐步树立自己的世界观。而对于自己祖国母亲的热爱是个人世界观中最崇高的表现。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只有主权完整,才能更欣欣向荣。所以我提出这个主题,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五十六个民族团团圆圆,我们的祖国母亲才会更加繁荣昌盛,从而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盼望台湾回归的迫切心愿。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台湾回归的形势。
2、国旗2面,录音机1台,伴奏带。
3、准备道具:大型地图1张,衣服、漂流瓶、千纸鹤、回归宣传画1幅、头饰。
四、活动过程:(课堂实录)
(一)宣布开始
三(3)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齐唱《大中国》
师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正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东方的雄鸡正引吭高歌。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
生1:我的名字叫北京,我是祖国妈妈的心脏,瞧!我离妈妈多近呀!
生2:我的名字叫上海,上海是国际著名的大都市,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美丽!
生3:我的名字叫西藏,我是祖国妈妈站得最高的孩子!
生4:我的名字叫云南。
生5:我的名字叫四川。
生6:我的名字叫黑龙江。
生7:我的名字叫海南。
生8:我的名字叫福建,我跟台湾岛遥遥相对。
传来歌声:《香港,你可知道》
(香港)(生9):知道,知道,一百多年来,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我的妈妈,多少个晚上,我在梦中惊醒:我要回到妈妈的怀抱!现在我终于又回到了妈妈的身边,穿上妈妈给我做的新衣服(取出红旗),我是多么高兴呀!妈妈,现在我回到你的身边,进步多大呀!录相《香港巨变》
传来歌声:《七子之歌》
生10:我的名字叫澳门,和香港哥哥一样,一百多年前,我被葡萄牙人掳走,我是多么不情愿呀!多少次他们用鞭子抽打我,我也只能忍气吞声!每天晚上,我都会梦见亲爱的妈妈,梦见妈妈那甜甜的笑容,可当我伸手抚摸时,只留下那冷冷的被子。现在,我又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再也不被别人欺负了,妈妈,我好开心呀!
师:孩子啊!妈妈看见你们又回到我的身边是多么高兴呀!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更开心的日子了!
(由轻到响,传来哭声。)
师:嘘!谁在哭呀?
生:妈妈,是台湾弟弟!
师:让我们一起呼喊台湾弟弟,好吗?
全班呼喊:台湾弟弟,你好吗?
(台湾)边抽泣边说:“亲爱的妈妈,亲爱的哥哥、姐姐,我很想念你们呀!(号啕大哭)妈妈,我多想回到你的怀抱!妈妈,我要回来——(齐)妈妈,我要回来!
师:听着那一声声呼唤母亲的声音,想起离开妈妈五十一年的孩子,妈妈的内心是多么难受啊!回来吧!我亲爱的孩子!
(大陆)回来吧!宝岛台湾!
(香港、澳门)回来吧!亲爱的弟弟!
介绍美丽的台湾:
我的家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妈妈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看那阿里山倒映在日月潭里,景色多美呀!台湾还有我们特有的少数民族——高山族。
(录相《美丽的台湾岛》)
师:是呀!多么美丽富饶的台湾岛啊!然而在五十年前,由于弟弟不懂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妈妈是多么的伤心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祖国妈妈再穷再苦,也是你的妈妈啊!孩子啊!回来吧!我们是多么急切地盼望你的回归呀!
(齐)盼望台湾早日回,盼望台湾早日归!
生1:飘动的白云啊!请你飞到台湾上空,化作丝丝细雨,润泽万物生灵!
师:南飞的大雁啊!请你在台湾上空停一停,捎去亲人声声祝愿,带去妈妈一片真情!
生2:我想做个漂流瓶,让蓝蓝的大海带去我们的思念!
生3:我想折只千纸鹤,(生4)我也想折只千纸鹤,让风儿捎去我们的心!
生5:我写封信给台湾弟弟,让白鸽带给台湾弟弟一片情!
生6:我想上网给台湾弟弟发一个e-mail,让弟弟更多地了解祖国妈妈所取得的成就!
生7:我想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分钱,等弟弟回来那天,我给他买新衣服(取出红旗),我想等弟弟回来,穿上了这漂亮的衣服一定会更精神。……
(台湾)亲爱的妈妈,亲爱的哥哥、姐姐我也很想你们呀!
生1:妈妈,你知道吗?发生地震,我是多么的害怕呀!我想要是有妈妈在身边,那该多好啊!
生2:没有妈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我每天像坐在小船上,动荡不停。妈妈,多想靠在你身边听你讲故事,唱着摇篮曲哄我睡觉呀!
(齐)没有妈妈的孩子像根草!妈妈,我要回到你的怀抱呀!
配乐诗朗诵《想妈的孩子》
(齐)妈妈,我要回来!因为我们身上始终流着中国血,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
歌曲《我的中国心》
(生)妈妈,我要回来!我想不久的将来,等我回来以后,祖国妈妈将更美好!
师:是呀!等你回来的那天,哥哥姐姐给你们做导游,看看祖国大好河山!
生1:我领你到北京,看看故宫,看看雄伟的万里长城!
生2:我领你到内蒙古大草原,那儿骏马奔腾,草原辽阔!
生3:我领你到哈尔滨,我们一起去滑冰!
生4:我领你到青藏高原,看看喜马拉雅山!
生5:我领你到上海,看看奉贤,看看我们的解放路小学,Welcometo our JieFangRoad Primary School。
(齐)亲爱的台湾弟弟,回来吧!我们多么想你呀!
生6:亲爱的哥哥、姐姐,我也很想你们,也想请你们来台湾看看。
生7:我请你们看看阿里山,尝尝阿里山的泉水,多清凉,多甜美啊!
生8:我请你们看看高山族!(录相)
生9:我请你们看看日月潭,像大玉盘似的,多迷人啊!
师:亲爱的孩子,回来吧!哥哥,姐姐正用实际行动欢迎你的回归!(学生讨论回答)
师:亲爱的孩子,回来吧!等你回来的那天,穿上妈妈给你做的新衣服,咱们兄弟姐妹五十六个民族团团圆圆!
师领唱《爱我中华》(学生载歌载舞,表达他们热切的心情。)
(三)在《爱我中华》的歌舞声中活动结束。
- 相关推荐
【课文《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盼教学设计11-02
课文盼教案09-29
课文猫教学设计猫课文的教学设计04-11
课文教学设计01-25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09-29
课文《穷人》教学设计08-21
课文教学设计09-01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06-06
课文《山雨》教学设计09-10
《背课文》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