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1-09-23 教学设计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习作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2、 围绕“秋天的景物”,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观察、表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初步养成习作后有自己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走进秋天,欣赏秋天的美景

  1、 导入秋天。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老师说诗句,请你们猜猜这些诗句分别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色的?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

  你还能说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或词语吗?

  2、 感受秋天。

  (1)让我们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给我们带来的美景。(师幻灯片展示)

  图1:盈盈的秋水从大山中奔窜出来,跳动着明快活泼的音符,唱着秋的赞歌。

  图2:田野里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南瓜成熟了,他们懒洋洋躺在那里享受着太阳浴。

  图3:那缤纷的落叶像是一条花被子,给大地妈妈添上了一件神秘的彩装。

  图4:夕阳西下,游人醉了,西湖也醉了。

  图5:秋风给落叶带上翅膀,乐得蛐蛐唱,蚱蜢跳。

  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秋天是一首歌,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古人说:“万美之中秋为最”。

  (2)同学们,你们也收集了一些秋天的图片,让我们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欣赏一下吧,试一试给图配一句话。

  (3)选代表交流,听的同学记下他用上的好词,好句。

  二、合理安排,描绘图中的秋天。

  这么美的图片用一句话来形容,内容似乎太少了。老师发现xx同学画的秋天特别美,我们来欣赏一下吧,画面中有哪些景物呢?

  碰到图中有许多景物的时候,一一介绍显得有些罗嗦,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写作的要求进行有选择的描述。

  这么多的景物你打算按什么顺序来介绍?

  我们可以根据画面从近及远,也可以从远到近地来介绍。

  三、 精心构思,谱写秋天的弦律。

  从刚才的讨论中,老师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好!我们开始用文字描绘出美丽的秋景。写作时请同学们注意:首先要安排好写作的顺序,大家还要注意用上你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用好标点符号。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交流、同学互改、配图展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

  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三 教学时间:3课时

  四 教学准备:课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3.读通句子。4.了解课文大意。5.重点教学第一自然段。6.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教学过程

   1、揭题,

  2、简介鸬鹚。

  1)课件呈现课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 21鸬鹚。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

  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似?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5、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窄 抹 柔 喉 拣 抛 痕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

  4)课文写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

  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

  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

  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 )

  3)小结: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小湖的平静和美丽?(湖面、渔人、鸬鹚)

  4)朗读指导。

  怎样读出静、读出美,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评价。 齐读。

  5)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么把它记住呢?根据你的经验给同学们出出好主意?

  8、作业 :背出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7自然段,(2、抓住重点词语“一抹”、“恢复”,(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感受渔民捕鱼的乐趣。

  2、教学过程

  (1)复习: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说说听了以后总的感觉是什么?

  (3)导入 新课,

  (4)学习课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用哪些词语来把“一抹”代替?

  3、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这些词语?这是第一个研究问题。请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

  4、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师随机点拨,得出好在“一抹”写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

  5、练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6、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接着请同学们研究第二个问题: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7、交流:抹出了鸬鹚下水、粼粼波纹、鱼儿多多、渔人忙碌、心情愉悦、奖赏鸬鹚。

  8、指导练读2—5自然段。

  9、交流:把你认为读得最好或最喜爱读的语句读给大家听——齐读。

  10、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这时候湖面又怎么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与前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理解“恢复”)

  3)渔人

  4)鸬鹚

  12、练读6、7自然段,体会文章的照应美。

  13、小结: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捕鱼前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些都写出了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这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14、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熟读全文。

  3、完成书面作业 。

  教学过程

  1、齐读全文。

  2、总结全文。

  3、背诵第一自然段。

  4、默写第一自然段。

  5、指导用“恢复”造句。

  6、完成其他作业 。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抓"步态"感受高傲

  1、感受文本:

  ⑴自由读,感受步态的高傲:鹅走来了,《白鹅》教学设计。自由读第4自然段:有没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态。

  ⑵学生交流:

  ①师:我听见了鸭、鹅…

  指名分别读──评"鸭小姐""鹅先生"的朗读。

  ②师:写高傲的鹅为什么写"鸭"?(引出"对比"的写法。)

  ③出示词语,进行理解:急速局促不安从容大模大样

  2、视频突破"净角"难点:

  ⑴有不明白的吗?(净角)谁知道?(课件出示)指名说感受。

  ⑵师:丰老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读体会对比写法:谁能通过朗读表现鹅步态的从容、大模大样,那股傲气?

  4、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二、抓"吃相"体味高傲

  1、默读感受:"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这回请你默读第5、6、7自然段,为什么使我们发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吗?(划出重要的词句,把感受写在旁边,教案《《白鹅》教学设计》。)

  2、自由交流:

  ⑴指名说。板书: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体现在哪儿呢?

  ⑵品读句子,说感受:

  ①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师:真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会变通啊!令人发笑。

  师: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

  ②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因为它太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高傲吧!)

  ③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师:喜欢"鹅老爷"这个词吗?(太形象了,它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总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3、小结,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MSN(中国)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足字旁、口字旁、言字旁和提手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下课后都在哪里活动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一第四课(贴注音课题),拼读

  课题,个别读,正音,师领读题。

  二、看图学词、认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操场上看一看!

  1.出示挂图,师指图:瞧,操场上的小朋友玩得可开心了!(出示卡片:___在____。)谁能用这个句子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小朋友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引出词语,小老师领读,齐读,再在挂图上贴词卡。

  2.指导看图,认读生字和词语。

  ①小朋友,你喜欢什么活动?谁能用这个句子说一说?(我喜欢 。)拔河,齐读,做动作,说说还能拔什么?

  ②你还喜欢什么活动?跑步(读)除了跑步,还能说什么步?(猜字谜)

  ③你还喜欢什么活动?拍皮球,齐读,做动作。记拍=( )+ ( )

  ④你还喜欢什么活动?踢足球(读)。除了足球,你还知道什么球?你还知道什么活动以外的球?

  ⑤你还喜欢什么活动?打篮球,排球,乒乓球都叫做打球(齐读)你还知道打什么?生活中还有打什么?

  ⑥操场上还有什么活动?跳高(齐读)给高说个词(组词、说句子)

  师:还有哪些和跳有关的运动或词语?跳远---(贴词卡跳远、跳绳)

  ⑦分类,读词。

  A、师:你发现了没有这些活动有的要用(手),有的要用(足)。哪些用手(脚)?书空提手旁。区别足和足字旁,书写足字旁(认撇和捺)。

  B、还有哪些带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

  3.按顺序说:

  ①同学们在操场上_____。

  ②小黑板: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____,有的在____,有的在____,有的在____,有的在____,还有的在____,多开心啊!

  4.分组读词(不拼)师指图。

  5.猜词;生做动作,师抽词,一生猜;齐读跳高。

  6.读生字,开火车,抢读

  7.打开书读词(高兴的语气)。

  8.巩固识字:发球认字。

  三、写字

  四、小结,拓展识字

  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活动,学会了写八、入。你想到操场上干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参加体育活动?(强身健体)

  2、小朋友在操场上开展的活动只是一部分,其实还有许多活动,知道还有哪些活动吗?(说词,示词卡,拼读,做动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并能用语言描述化简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口答

  (1)6m减去5m的差;

  (2)8b减去5的差;

  (3)7x的4倍;

  (4)5x与2x的和再加上3。

  小结: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用乘法分配律化简

  出示情境:小胖和小丁丁到书店里购买练习本,练习本每本x元,小胖买了3本,小丁丁买了2本。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1、解决问题一: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交流、反馈:3x+2x;(3+2)x 师:你能将式子3x+2x用更简单的结果表示吗?为什么是5x?(3个x加上2个x就是5个x。)

  板书计算过程

  3x+2x =(3+2)x =5x(元)

  答:他们一共要付5x元。

  师:式子3x+2x可以用简单的5x来表示,这就是对含有字母式子的化简,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化简)

  提问:想一想,将3x+2x化简为5x,运用了以前学习的什么运算定律?(用乘法分配律化简)

  小结:以前学习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含有字母的式子。

  2、解决问题二: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师:你能将3x-2x化简吗?(3个x减去2个x是1个x)写出化简过程。

  板书计算过程

  3 x-2x =(3-2)x =x(元)

  答: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x元。

  3、试一试

  化简下列各式

  m+7m 9k-8k 3+4x+3x 15x-9x+6x-6

  (二)用乘法结合律化简

  1、出示:每本练习本x元,如果小胖、小巧、小亚各买了3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同桌交流。

  反馈,结合学生反馈板书

  做法1、

  3x+3x+3x =(3+3+3)x =9x(元)

  做法2、

  33x =(33)x =9x(元)

  小结:将33x化简为9x,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2、试一试

  化简:5x4 34a+6a 三、练习

  1、化简下列各式

  刚才的这些算式哪些能化简,怎么化简?

  6m-5m 8b-5 7x4 5x+2x+3。

  再来两题难一点的

  92x-3x (15m+9)3

  2、判断

  (1)12x+9x3 =21x3 =7x ( )

  (2)42a+7a =8a+7a

  =15a ( )

  (3)3x+4y=7xy ( )

  3、选择题

  长方形的长是3a厘米,宽是2a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A、5a B、6a C、10a D、12a

  4、将一个式子化简后是12x,原式可能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简介】

  本文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描写生命的精美的散文。本文通过描写地下森林的状貌,赞美了地下森林的品格。这些品格主要包括①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②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③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④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木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自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 了解地下森林的地理位置,形成历史等知识。

  ② 作者在文中插入了不少景物描写,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③ 品味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从几个方面概括出地下森林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能力目标:

  ①采用默读的方法理解内容,运用跳读的方法,用审美的眼光审视课文语句。从中提炼词、句、段等修辞内容,用发现阅读法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妙之处。

  ② 从地下森林身上学习一些美好的品德,去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3、情感目标:

  通过作者对地下森林形成历史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顽强忍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守未来光明的重要。

  4、资源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资源的可贵,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5、环境目标:

  体会到森林对环境的重要作用。比如他可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固定风沙等,从而使人们对他更加景仰。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

  2、感受文章主题。

  3、背诵精彩句、段。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主题。

  【教学对象分析】

  因为这篇文章是九年级(下册)的文章,所以他相对 的学生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具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会仔细品读出散文的含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去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准备使用下列方法:

  1、采用多种阅读方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达到对文章学习的目的。

  【教学媒体及资源应用设计】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出课件,运用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恰当运用,以期达到最好效果。

  【教学过程及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森林没有(见过),我们常用哪些词来形容森林呢?(郁郁葱葱,苍劲挺拔)我们还容易想到曹操的《观沧海》中的哪句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还有哪些描写森林面貌的?精神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强调了育人的艰难。

  接着,又发问森林有何作用呢?①防止沙尘暴,调节气候;②防止水土流失;③吸收噪音。

  二、新授课

  1、本文主要是写地下森林的'状貌,那么地下森林与地上森林有何区别?本文又写了地下森林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学生思考,边阅读文章边思考三个问题。

  3、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这向个答案。

  4、老师叫学生回答。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的观点。

  ⑴ 作者先点明了地下森林的奇特。作者发问为什么长在这儿?(长在阴森林,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作者为了寻找它,历经了艰难困苦,用了两个动词爬、穿。

  ⑵ 地下森林的形成是经过了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大风、山泉、鱼鳞松等经过苦心经营,才造就了地下森林。

  ⑶ 在本文中哪些句子赞美了地下森林的品质?

  ⑷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认真探究。

  ⑸ 请同学们谈一下本文的写作特点。

  ⑹ 小结文章。 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森林的状貌,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容易让学生想到森林的巨大力量,其生命力的顽强,为下面授课做好辅垫。

  用课件展示森林的这几个作用,把同学们带入对森林的景仰之情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用多媒体打出几张图片,地下森林的风貌,地上森林的壮观,人们对他们的呵护,引发思考。

  用课件展示三个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产生的?

  2、本文还展示了地下森林的哪些壮观景色?

  3、本文还赞扬了地下森林的哪些品格?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下森林沉默寡言,不善于炫耀,但他很壮观,经过了逆境的考验,受到了人们的冷漠,不公正,但他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

  用课件打出地壳运动,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样比较形象,生动,使学生容易理解。

  其实这一步是为了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精彩的句子。

  并体会其作用。

  用大屏障展示写作特点。

  【板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

  地下森林的产生原因 地下森林奇特 地下森林的品质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战胜一切困难,不悲伤,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练习设计】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黑黝黝(yǒu) 袅袅(niǎo) 籁籁(sù) 莽莽(mǎng)

  2、第1段先写一般森林的广袤盛大的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先写一般森林的概貌,突出其广袤盛大的特点,以此作为反衬,显出这一片奇特的森林生长在不受阳光照耀,不受清风吹拂的黑暗幽谷的不同寻常。

  3、作者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其用意是什么?

  (使文章更加亲切、感人、感情抒发更充沛)

  【教学过程流程图】

  导入课文→熟读课本→品析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一、教学目标: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以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父亲”那份非同寻常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 小鸟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

  2、是啊,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袋瓜里会迸出那些问题?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读读课文吧!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雾蒙蒙 鸟味 猎人 黎明 一瞬间嗯

  喃喃地说 焐得热腾腾 浓浓的草木气味

  (1)借助拼音,指名领读。重点正音:蒙和腾是后鼻音,瞬是翘舌音,前鼻音。“热腾腾”变为第一声

  (2)去掉拼音了,你们还会读吗?

  (3)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学生自由记字形,再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喃 浓 嗯 味

  换一换的方法:焐---悟,猎----借

  (4)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指导难句子朗读。

  句子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句子2: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句子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读准多音字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转载于:父亲和鸟教学设计)、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读准了词语,而且能把难读的句子读通了,

  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2、交流感受。读完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父亲和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课文中句有一句话已明确告诉我们,快速找一找。

  3、生汇报,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①指名读句子

  ②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吗?下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解决的办法。

  2、指导书写:

  (1)比较“并、喜、重、群”,发现规律;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

  (2)教师范写喜和重,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以上两条写字规律。

  (3)学生临写,再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词语朋友,这些词语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第一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说说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过渡: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呢?这节 课让我们再来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吧。

  二 品读课文 ,感悟情感

  品读之一——体会“父亲的知鸟”之心

  1、 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的知鸟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体现父亲知鸟的句子。

  2 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A、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B、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C、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D、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2)父亲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位鸟类专家!这鸟类专家为什么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谁来读一读?

  出示: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谁知道,父亲在说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呢?

  在“嗯,还有鸟味。”前又会有什么动作或神态呢?说话的声音呢? 你能把父亲的话读出来吗?(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轻一点,别惊动林中的小鸟!

  (3)真的有鸟味吗?出示:“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冬天,我们的小手都快冻僵了,妈妈拿什么为你们焐手的?小鸟们是怎样将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4)父亲还知道什么?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什么时候鸟最快活?你能给快活换个词吗?你什么时候最快活?快活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到林子里感受他们的快乐吧!

  是啊,此时在我们的眼里又多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他们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低飞,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你听,它们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诉说________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7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6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六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10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8篇

6.【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7.【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8.【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

9.【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9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