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1、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主要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丰富练习方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分数乘法既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分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所学内容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46+46+46=15+15+15=
用乘法可以怎样表示?
2、引出课题。
20(5)+20(5)+20(5)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20(5)+20(5)+20(5)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20(5))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20(5)×3)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11(2),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11(2)×3=)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8(3)×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稍复杂的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5页的例1,从内容安排上看,这一课时是本册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七课时,在这一节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进一步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对于方程这部分内容在本学段有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4、能解简单的方程。
学情分析
这节课使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代替数、解简易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稍复杂方程的教学是前期知识的深化,是前期所学知识是实际应用,是本单元的重点,也说难点。解方程虽然学生学过,但这种解题思路和以往大不相同,这种思路和过去运算思路刚好相反,大多数同学那一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教学上还要应用等式原理来解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这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式,要把未知量看做已知的,与其他已知量放到一起分析、列等式。在此我准备让学生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力目标:会列形如ax=c或ax—b=c的方程,并会正确地解答。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形如ax=c的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3
一、设计内容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102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画面。
出示田园风光图。
提问:这幅图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画面可以分成哪几个场景?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有苹果园、养蜂场、养兔场、养猪场、耕地和学生过河6个场景。
提问:你看到图中的方向标了吗?根据方向标你能说出6个场景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汇报。
提问:如果把田园分成两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说一说田园的西半部分和东半部分各有什么关系吗?
指名回答。
2、分块解决问题。
(1)苹果园。
提问:观察苹果园的画面和文字,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问题吗?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说说解题的方法。
提问:根据苹果园每行有8棵苹果树这一事实,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人提问题,全班学生解答。
(2)养蜂场
谈话:在离苹果园不远的地方,蜜蜂们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人人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谈话:根据从图上看到的蜂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同组的学生列式解答。
(3)养兔场
谈话:美丽的田园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兔子,你从图上看到养了哪些兔子?
小组内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看哪一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多。
小组代表在班内汇报提出的问题,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如何解决。
(4)养猪场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场景,提问:从养猪场的场景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一人提问题,本组内其他学生回答。
小组代表说出本组计算的结果,指定其他组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耕地
提问:观察耕地图,说说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
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答。例如,学生可以这样想:耕一块地用了8分钟,耕7块地用了56分钟,56分钟不满一小时,所以1小时能把7块地耕完。
向本班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法。
(6)学生过河
谈话:观察图画,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猜一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在小组内说一说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你能说一说怎样乘坐最合适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用图表示。
3、总结。
(1)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
(2)讲述:同学们在游览田园风光中,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以后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综合运用了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公开课教学设计
3.猫公开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