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24-10-19 教学设计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

  1.自学生字;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

  2.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治者( )。

  板书: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

  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四、把握重点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然后说一说。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示儿》。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内涵。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复杂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陆游的画像,介绍陆游的生平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陆游在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吗?从而引出课题《示儿》。

  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重点理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等诗句的含义。

  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临终前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最遗憾的是什么?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至死都牵挂着国家的统一,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拓展延伸

  介绍陆游的其他爱国诗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爱国的理解。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的爱国情感。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示儿》,收集其他爱国古诗。

  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题临安邸》。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批判和愤慨之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领悟诗歌的讽刺意味和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南宋时期临安(杭州)繁华景象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热闹与繁华。

  教师提问:在这样的繁华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现实呢?从而引出古诗《题临安邸》。

  初读古诗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如 “临安邸”“西湖歌舞”“直把杭州作汴州” 等。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他对南宋统治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写临安城的繁华和统治者的享乐,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丑恶行径,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讽刺和愤慨。

  拓展延伸

  让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

  比较《示儿》和《题临安邸》在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题临安邸》,写一篇读后感。

  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示儿》。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品味、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南宋时期历史背景的视频,引出诗人陆游。

  提问学生对陆游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古诗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重点理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等诗句的含义。

  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结合诗句和时代背景,体会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教师补充陆游的其他爱国诗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人爱国情感的理解。

  朗读背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进行指导。

  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等。

  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可采用填空、接龙等方式。

  拓展延伸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爱国的理解。

  布置作业:收集其他爱国诗人的诗作,下节课进行交流。

  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

  领悟诗歌讽刺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展示杭州西湖的美丽风光图片,然后播放一段南宋时期临安城繁华热闹的视频。

  提问: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林升却写下了一首不同寻常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题临安邸》。

  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再次朗读,画出诗中的生字词,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描绘的临安城的繁华景象,以及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中诗人对统治者的批判。

  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明白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却在临安城贪图享乐。

  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寻欢作乐感到愤怒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

  深入探究

  分析诗歌的讽刺手法,让学生体会诗人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语言来批判统治者的。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拓展延伸

  介绍其他反映社会现实的古诗,如杜甫的《春望》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

  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

  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呼唤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引出诗人龚自珍。

  介绍龚自珍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古诗

  教师配乐朗读古诗,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中对社会现状的描绘,以及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中诗人对变革的渴望和对人才的期盼。

  体会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师总结:诗人对清朝末年社会的沉闷和腐朽感到悲哀,同时希望通过变革来改变现状,呼唤人才的出现。

  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学生阅读龚自珍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的爱国情感和诗歌的艺术价值。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收集其他爱国古诗。

  • 相关推荐

【古诗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怎样设计古诗教学12-22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03-26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6-11

古诗鉴赏教学设计07-04

古诗《风》教学设计10-24

古诗教学设计思路03-16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03-16

古诗教学游戏设计03-17

古诗《村居》教学设计10-28

古诗出塞教学设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