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故事教学设计

2021-08-11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争论故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

  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俩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文具盒里的争论》、《冰箱里的争论》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2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课堂上的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对矛盾上。故事学完了,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和“学生懂得什么道理”这本身本无谁优谁劣之分,两者可以兼得,既问“感想”又问“道理”,在感想中学生谈出道理最好,如牵不出“道理”也可顺势深究一下。但从教师的争论中,要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倾向。主张问“道理”的,是从文本出发,从落后课程评价出发,他们是在围绕教材教,围绕考试教。主张问“感想”的,他们不仅是教材忠实的“消费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教材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对矛盾。多少年来“教师一直教教材”、“学生学教材”、“主管部门考教材”,“教材”成了教师教学的唯一,也成了教师思想的“枷锁”。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程设计、实施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不休,还找路过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主要写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的感想。这部分借文中的学生之口说理,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并产生共鸣,从而深入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能自主读出对话中的争论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测生字词:

  同学们,今天咱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默写课文中的词。

  (1)第一个,争论的近义词,注意,必须是课文中的。(争辩)

  (2)文中的哥哥看到大雁想要煮着吃,那弟弟呢?——一个字,默下来。(烤)

  (3)因为他觉得这样吃,皮香肉嫩,默写——皮香肉嫩。(皮香肉嫩)

  (4)故事讲完了,同学们纷纷说了感想,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请默写第四个词。(聚精会神)

  (5)还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最后默写——赞许,注意上面两个先字的不同写法。

  一学生在小黑板上默写并出示:(争辩烤皮香肉嫩聚精会神赞许)另一学生批改。其余学生自己批改。全对的,给自己画一个☆;如果有错字,请圈出来,在旁边订正一遍。

  设计意图:有效地复习了第一课时比较难写的生字,为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今天这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品读感悟

  (一)走进故事,感受“争论”

  兄弟俩争论得怎样呢?翻开书本大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激烈谁也不让谁)

  那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激烈了呢?不要急,大家再静下心来默读这段话,同学们可以去关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标点符号,拿出笔来圈圈画画。

  提示任务:默读第三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它们兄弟俩争论得很激烈。

  2、自主学习

  3、交流共享

  预设一:抓反问句读出争论的激烈

  哦,你关注到了标点符号。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句话,这是一个————反问句,知道弟弟说的是什么意思吗?(出示句子: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出示: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味道了。

  那如果把课文里的句子改成这一句,意思有没有变?好不好?(反问句争论的味道浓。)

  是啊,反问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争论的味道更浓。真是小标点,大学问,谁来读?(指名读,点评,齐读)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这样的反问句还有很多,赶快找一找。出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齐读,读出争论的味道。

  小结:用了这些反问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兄弟俩的互不相让。在我们平时习作时,也可以用反问句表示强烈的感情。还有哪儿也能看出兄弟俩争得很激烈呢?

  预设二,抓提示语读出争论的激烈

  (我从“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感受到了争论的激烈。)你关注到了文中的提示语,真了不起。“不以为然”,文中是指?

  哥哥认为弟弟不对,一定有他的理由,知道哥哥心里怎么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回合的争论。

  出示第一回合的争论:齐读

  你从哪里感受到哥哥心里很想要煮着吃?吃过哪些煮的东西?味儿怎么样?学生交流。

  怪不得哥哥一心想把大雁煮着吃呢。指名读,点评。评点:煮的大雁汤鲜味美,哥哥多么向往啊!齐读。

  而弟弟呢,非要烤着吃。

  自己读读弟弟的话,从哪儿体会到弟弟非得用火烤呢?交流:a:只有才点击分别出示

  只有,那就表示——认为烤是让大雁好吃唯一的办法。很坚定。指名读,点评,齐读。

  ③在第一回合的争论中,兄弟俩摆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你们看,第一回合没有提示语,大家还算是心平气和的,可第二回合啊,争论升级了,哥哥听了弟弟的话不以为然,所以他大声争辩,反对得强烈,谁来读一读?点评。

  弟弟听了哥哥的话,也很不服气,指名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有了提示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争论变得更激烈了。同学们在写人物对话时,如果能添加合适的提示语,对话也就会更生动。

  预设三:抓课文插图,再现争论的场面。

  刚才,同学们抓住了反问句和人物的提示语,感受到了兄弟俩争论得很激烈。其实,我们在说话时,还会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呢。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你们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看看他们争论的样子,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指名交流。

  教师引:瞧,兄弟俩争论得多激烈呀!他们——唾沫横飞,面红耳赤,指手画脚,怒目圆睁,真是——互不相让

  小组内一个做哥哥,一个做弟弟,一个做旁白,一个做导演,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表情来争一争,辩一辩。

  哪一组愿意来争论一回?点评。

  哪一组再来挑战?

  太精彩了,老师也想加入了,不过我还缺少个搭档,谁愿意跟我合作?跟我合作是要增加难度的。请注意,我可能按照书中的句子读,也可能是自己的话,你们这颗机灵的小脑袋得跟着我来。我做哥哥,咱们开始——

  师:大雁煮了好吃。

  生:

  师:煮了好吃。

  生:

  师:我就要煮着吃

  生:

  师:煮。

  生:

  师:煮、煮、煮

  生:

  师:停,再争下去可要下课了,看来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真是“争论不休”。(板书)一起读好这个词语。(争论不休)

  4、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读读第4小节。指名说。

  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小节中也有一句话解释了这个词。指名说。

  5、当他俩都很满意了,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这个结果是它们想要的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预设:任何事情最关键的是要去做。光说不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机会是不等人的,是一闪而过的。说还永远不如做啊。

  当机会来临时,应该立刻抓住他。)

  (随机追问:笨在哪里?抓住什么时机?浪费了什么时间等)

  板书:抓住时机马上行动(二)感悟道理,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很有趣,盛老师的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也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齐读?

  2、同学们各抒己见,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能给“赞许”换个词吗?

  (赞同、赞赏、赞成)

  3、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呢?(觉得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

  那盛老师赞许的仅仅是同学们的观点吗?(就这四个同学发言了吗?你可以从这个省略号中去寻找答案。)

  还赞许了同学们都积极思考。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

  4、学到这里,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盛老师为什么不讲完故事直接讲道理?

  (从文中找找有关盛老师的词语,笑了笑聚精会神赞许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循循善诱尊重学生和蔼可亲,印象深刻、易于接受)

  第2至4小节为什么只有前引号?(盛老师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按说是应该把整个故事用一个引号引起来的。但是,故事的篇幅相对较长,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故事,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几个自然段。这样就在故事的每一个自然段开头都用上前引号,而后引号则在最后故事结束的时候用上,中间段落不用后引号了。)

  5、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有关争论的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永远不要作无谓的争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一起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学会思考和感悟。让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既是加深理解,又增强了感受。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中得到自我提升,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四、作业

  1、绘声绘色地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假如同学们说的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兄弟两的耳朵里,有一次,又有大雁飞过,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大家发挥想像,写下来。

  板书

  25争论的故事

  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抓住时机

  马上行动

【争论故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2.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3.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4.《争论的故事》教师教学设计

5.《争论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6.语文《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7.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

8.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11篇

上一篇:圆柱的体积 教学设计 下一篇:《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