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1-07-21 教学设计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的不同形态结构特点,从而理解鸟类的多样性。

  2.了解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区当前鸟类资源的现状,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鸟类。

  3.学习观察鸟类,保护鸟类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觉保护鸟类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鸟类的多样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和解决当今环保等难题的世界性问题,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观点是生物教师在自己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鸟类多样性是学习、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典型材料,是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观点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教材,并注意收集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材料,丰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

  然而,尤其在城区,很多地方鸟类活动少,而且它们远离人群,学生难以真切、全面地观察、了解鸟类,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使之又成为难点。

  本节选择了鸟类中猛禽的代表猫头鹰、鸣禽的代表大山雀、游禽的代表野鸭、走禽的代表鸵鸟、涉禽的代表丹顶鹤展开学习,是较全面了解鸟类多样性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看录像、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参观百鸟园、组织野外观鸟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去亲近鸟、观察鸟、研究鸟,在此基础上,开展关于鸟类多样性中一些问题的讨论,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千百万年来,人类与鸟类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鸟类卓越的飞翔能力、艳丽的色彩、动听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为,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科学的启示。

  我国鸟类资源丰富,鸟类种数在世界上居于第4位。巴西有20xx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有1253种。

  本节课是用更大的视角研究不同种类的鸟类。

  1.对几类生态类群鸟类代表的研究

  本节课前,组织学生参观百鸟园、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有条件的学校组织野外观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参观前,教师应准备观察报告,以指导学生在参观中的观察活动。进行野外观鸟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野外观鸟方法。

  本节课在课前观察的基础上,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鸟类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注意各生态类群鸟类的喙和足的特点。课前还可以播映几种典型鸟类的录像。

  2.保护和招引益鸟

  研究鸟是为了保护鸟、利用鸟,在学习益鸟的保护和招引一节之前,教师应尽可能掌握本地区鸟类资源的现状、本地区当前保护鸟类的措施等资料,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调查,与本地区鸟类专家座谈,查找有关的鸟类资料等。

  课上师生共同讨论保护鸟类的若干问题,如本地区鸟类资源现状,本地区为保护鸟类做了什么工作?还应做哪些工作等。

  最后可以组织全班写一个给全校或给附近社区居民的倡议书,进一步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动员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小资料

  野外观鸟

  观鸟前的准备

  一架筒望远镜(6×——10×),有条件还可准备一架高倍望远镜(20×左右);一本本地区的鸟类图鉴;一个小笔记本和铅笔。

  衣服、鞋帽要得体,穿着舒适便于活动,要穿长衣、长裤和高帮鞋。另外,在自然界观鸟时,穿戴的颜色应与环境相适应,特别是不要穿戴红、黄、橙、粉红和白色的衣帽,因为大多数鸟类对这样鲜亮的颜色非常敏感,不愿靠近,这就影响了观鸟的效果。

  观鸟的时间

  应与鸟类的活动规律相适应。从一天看,多数鸟类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比较活跃,鸣叫、取食等活动频繁,所以一天中最佳观鸟时间在清晨和傍晚。

  在不同的季节里,秋季和春季能看到更多种类和更大数量的鸟,因为在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是许多候鸟迁徙所经过的路线。留鸟在一年四季中都可观察;观察当地的夏候鸟就应在夏季观察,冬候鸟则应在冬季。

  观鸟地点

  每种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应各自所需的环境条件。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就会观察到下同种类的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住所附近、学校、工作单位及城市公园都可以观察到鸟。

  你如果想观察雁、鸭和鹭类等游禽和涉禽,就应选择到湿地去,也就是到海滨、滩涂、湖泊、河流、沼泽、稻田等环境中去观察。

  若要观察林鸟就要到林区去,特别是山地林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和植被类型的不同,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鸟。

  观鸟的方式

  一般在野外观鸟,有行进中观鸟和静止在某一地点观鸟两种方式。

  鸟类的野外识别

  1.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

  (1)身体的大小和形状 包括体长、体重、形体特点等。

  (2)嘴和后肢的形态 许多鸟类的嘴型有明显的特征,如鹤、鹳、鹭、啄木鸟等,嘴长而直;戴胜、太阳鸟等的嘴长而弯曲;夜鹰、雨燕、家燕类等的嘴型扁而阔等。后肢的形态对于鉴别鸟类也十分重要,但在野外观察时往往受到限制。

  (3)翅型和尾型 翅大致分为尖形、圆形、方形等类型;尾的形态可分为平尾、圆尾、凸尾、尖尾、凹尾、叉尾等

  (4)羽色 首先要注意鸟体的主要颜色,然后尽量快速准确地注意头、颈、尾、翅、胸、腹、腰等部位的颜色,并注意抓住一两点最突出的特征。

  2.根据行为特征识别鸟类

  (1)根据飞翔与停落时的姿态(如图)。

  (2)根据叫声;

  (3)根据生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鸟类保护名单(草案)

  一类保护鸟:白鹳、黑鹳、朱鹳、彩鹮、黑鹮、白鹮、中华沙秋鸭、白肩雕、白尾海雕、褐马鸡、棕尾虹雉、绿尾虹雉、白尾梢虹雉、蓝鹇、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黑头角雉、赤颈鹤、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黑颈鹤、棕颈无盔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

  二类保护鸟:白额雁、红胸黑雁、白琵鹭、鸳鸯、天鹅、瘤鸭、白冠长尾雉、红胸角雉、红腹角雉、小杓鹬、小青脚鹬、松鸡、铜鸡(白腹锦鸡)、金鸡(红腹锦鸡)、蓝马鸡、棕头鸥、遗鸥、白鹇、绿孔雀、孔雀雉、高山雪鸡、蓑羽鹤、蓝翅八色鸫、黑琴鸡、花尾楱鸡、血雉、勺鸡、灰鹤、大鸨、小鸨、鹦鹉(国内所有种)、猛禽(国内隼形目、鸮形目所有种)。

  世界各国已选定的国鸟

  澳大利亚-琴鸟、奥地利-家燕、比利时-红隼、斯里兰卡-黑尾原鸡、丹麦-云雀、爱沙尼亚-家燕、德国-白鹳、英国-欧亚鸲、危地马拉-凤尾绿咬鹃、冰岛-白隼、印度-蓝孔雀、萨尔瓦多-砺鹬、日本-绿雉、卢森堡-戴胜、荷兰-白琵鹭、挪威-河鸟、南非(阿扎尼亚)-蓝鹤、瑞典-乌鸫、美国-白头海雕、委内瑞拉-拟椋鸟、缅甸-孔雀、毛里求斯-多多鸟、乌干达-皇冠鸟、伊拉克-雄鹰、新西兰-天翼鸟、爱尔兰-砺鹬、墨西哥-长脚鹰、法国-公鸡、巴哈马-红鹤、多米尼加-鹦鹉、巴巴多斯-鹈鹕、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蜂鸟、厄瓜多尔-大秃鹰、智利-山鹰、波兰-雄鹰、赞比亚-雄鹰、津巴布韦-津巴布韦鸟、肯尼亚-雄鹰、阿根廷-棕灶鸟、巴布亚新几内亚-极乐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有效的识字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2.运用字典、生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宽恕”“欣慰”“感触”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犯了错要有勇气承担责任。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小故事或关于里根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名言设疑,导入课题

读名言:“用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怎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责任》(齐读课题——责任)。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自主学习。

  用词语卡片检查认读。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说)

  3.在这件事发生的过程中,小男孩的情感经历了三次变化,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情感变化的词语,这是学习批读的一种方法。(板书:批读)

  (交流,板书:委屈委屈而为难自豪)

  三、自主阅读,边读边批

 1.为什么小男孩的情感会发生这样几次变化呢?请大家用心读课文,借助旁批阅读思考,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疑问简单地批在书上。(板书:读、思)

  2.结合你的批读,在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看看哪些同学最会合作学习。

  四、全班交流,读中悟情

1.小男孩儿为什么感到委屈?

  (1)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无意闯祸、认了错、以为应该得到原谅,而老太太不肯原谅、索赔等词语体会小男孩的委屈。学生在重点词下作符号。

  (2)真是认了错就该得到原谅吗?抽读旁批的问题:小男孩已经向老太太认了错,老太太为什么还不原谅他呢?

  交流体会,小结:有的错误并不是认了错就可以了结的,还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钱物的赔偿,心灵的`不安。

  (3)带着我们的体会读“可是”这句话。

  2.后来小男孩为什么委屈而为难呢?(请看第2段)

  (1)学生交流体会:自己拿不出钱,父亲有钱不能给。

  (2)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父亲对小男孩很严厉?在最能体现父亲严厉的词下作记号。(严肃、借、必须)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相关语句,读出父亲的严厉。抽读。

  (3)对于父亲的做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请把你批下的问题说出来。交流问题,引入讨论:父亲为什么有钱不给、借了必还呢?

  汇报,小结:严是爱,宽是害。父亲这样做是对儿子的一种严厉的爱,一种深沉的爱。

  (4)师生分角色读第3段或同桌练习并抽生表演男孩与父亲的两次对话。

  3.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自豪?

  (1)生交流体会。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小男孩很辛苦?投影重点句,学生交流体会,并读好这一句。

  (3)想象着小男孩打工挣钱的情境读句子,读出他的艰辛,体会出他的自豪。抽读,范读,齐读。

  (4)理解“欣慰”,想一想:父亲为什么感到欣慰?读父亲的话。

  4.父亲的用意达到了吗?读最后一段,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总统、深有感触)读里根的话,理解“过失”“自己的劳动”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读一读里根的话,把它记在心里,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好处。

  五、回归课题,升华激励

 读了课文,你们明白“责任”是什么了吗?请将你的想法批在课题旁边。

  学生交流对“责任”的认识,老师引导准确表达。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边读边批的方法进行学习,大家对责任有了自己的认识。大家再读课题。让我们牢牢记住里根小时候的故事,牢牢记住“责任”这两个字,希望你们从小做有责任感的人,长大做有出息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活动一:

  根据图让学生观察,发现,谈话引出数字歌里的句子。

  1、孩子们,今天的小河边格外热闹,你瞧来了好多小动物,看看你喜欢什么?给大家说说。(激发学生怀着一种新奇去看图、观察,产生一种想告诉别人的欲望。)

  2、学生纷纷回答,我喜欢这儿的什么动物?

  生说时,师贴出相关句子卡片。如果生回答到具体数量,如七条鱼,三只羊等,马上给予充分肯定、表扬:观察真仔细。如有学生回答到这些动物怎么样,什么样等,如七条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小鸟在空中快乐地飞等,更应及时大力表扬,赞扬他们能用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了,生动形象。

  3、学生说一句,师贴一句,孩子跟读一句,把要求认识的字用红色特别注明,以吸引学生注意。

  活动二:

  把列出的动物按一定顺序排一排,把训练思维与表达相结合训练。

  1、孩子们,你能把图上这些动物按一定顺序排一排吗?(此时孩子非常活跃,有的讨论,有的独立思考。)

  2、学生上台取卡排列,并说说按什么顺序。

  生A:虾、鱼、鸭、小虫、公鸡、羊、马、牛、小鸟。

  按从水中到陆地,再到天上的顺序,也可以倒过来,从天上到地下。

  生B:小鸟、马、羊、牛、鸡、小虫、小鸭、小虾、小鱼。

  按从远到近,也可按从近到远。

  生C:牛、马、羊、鸡、鸭、小鸟、鱼、虾、小虫。

  按数量从少到多来排列,也可以按从多到少的顺序。

  孩子们想象丰富、奇特,积极开动脑筋,老师大力鼓励。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些排列顺序的方法。学生还有许多种排列,让孩子们尽情说。

  3、师念一、二、三学生数到十,师接说,十个数字真有趣,小朋友们念得笑哈哈。(师贴句子)。

  4、看谁最能干,能通顺、流畅地读《数字歌》。

  请生读的时候,其余孩子认真听,纠正字音。

  互评中学读,熟读,读时与图相结合,强调量词的准确性。

  5、练习背诵,形式自由,可一个人背,可小组接龙。形式不定,背得流畅的同学奖励图上的动物。充分调动小朋友背的兴趣。

  活动三:

  巩固认识儿歌中要求认识的字。

  1、孩子们,儿歌中这些红色的字可难认了,有谁会认,请会认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互相认读。

  2、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3、从儿歌中取出这十一个要求认的字,请生上台,给它找家,送它回家,再读一读。

  4、齐背《数字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

  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

  2、交流:

  ⑴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提!”

  (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

  (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

  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

  (第13、15节的两次哭。)

  5、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读

  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

  四、情理交融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指名说。)

  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与学情分析《钓鱼》一文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最后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听写词(词语见教参)

  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不明白的作上标记。

  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集体交流,体会情感

  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

  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

  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

  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设

  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7、父亲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确的引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9、指名读句子。

  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1、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设计意图】要让其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使学生经受一次情感的体验。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读:今天播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向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走好人生之路。【设计意图】结尾用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来导之以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达到了预期目标。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设计意图】摘抄重点语句,牢记于心,进行语文积淀;课后练笔体现学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保罗

  小男孩)整个故事是由什么事物引起的?(一辆新车)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工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二、品读感悟。

  1、上一节课读文章时,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被文章深深感动了。同学们都在用心朗读,用心体会,现在老师希望你们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两遍,试着抓住重点的标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来谈谈你感动的原因,读后可以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小组交流。

  3、大组讨论。

  (1)实物投影第一次保罗错了。

  A 说说感动的原因。(保罗原本以为小男孩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却说:“希望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令保罗惊讶,也令我感动,我感动小男孩,不是想着获取而是想着给予。板书: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B 谁能把这一段话读好,把自己内心的震撼、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分角色读。)

  C 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还有令你们感动的吗?

  (2)实物投影“车开了一段……那些好东西了。”

  A 说说感动的原因。(保罗原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是为了给他有残疾的弟弟一个希望,希望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来去自如,而小男孩要给弟弟买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足以看出小男孩对弟弟的关爱之情。)

  师板书: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B 小男孩说的那一番充满爱心的话真让人感动,谁能念这一段话?

  指名读、挑战读。

  拓展:你觉得小男孩想向弟弟描述的新车是怎样的?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是一群充满爱心的还孩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保罗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说说感动的原因。

  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多媒体展示)。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围成小组互相说一说。

  现在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三、总结深化。

  1、出示名言。

  高尔基曾经对他的孩子说:“给永远比那快乐。”

  (电脑)巴金爷爷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2、读了课文,你向想到了什么呢?拿出纸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学生书写,小组交流,选相互好的,放到投影仪上,大家一块儿读。

  4、师总结:让我们向文中的小男孩学习,共同播撒爱心,赢得自己的幸福、真正的快乐。

  板书:

  20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惊讶 不是获得而是给予

  又借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 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 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交 点的个数,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 =h 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1、 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数y =kx+b (k0)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 =0时,一次函数y =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 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2、 新课讲解

  例题讲解

  我们已经知道,竖直上抛物体的高度h (m )与运动时间t (s )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h =-5t 2+v 0t +h 0表示,其中h 0(m)是抛出时的高度,v 0(m/s )是抛出时的速度.一个小球从地面被以40m/s 速度竖直向上抛起,小球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那么

  (1)h 与t 的关系式是什么?

  (2)小球经过多少秒后落地?你有几种求解方法?

  小组交流,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1)h 与t 的关系式是h =-5 t 2+v 0t +h 0,其中的v 0

  为40m/s,小球从地面抛起,所以h 0=0.把v 0,h 0带入上式即可

  求出h 与t 的关系式h =-5t 2+40t

  (2)小球落地时h为0 ,所以只要令 h =-5t 2+v 0t +h 0中的h=0求出t即可.也就是

  -5t 2+40t=0

  t 2-8t=0

  t(t- 8)=0

  t=0或t=8

  t=0时是小球没抛时的时间,t=8是小球落地时的时间.

  也可以观察图像,从图像上可看到t =8时小球落地.

  议一议

  二次函数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 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1)每个图像与x 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 , x2-2x+1=0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 一元二次方程x2-2x +2=0有根吗?

  (3)二次函数的图像y=ax2+bx+c 与x 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的根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解答如 下:

  (1)二次函数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 的图像与x 轴分别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 2+2x=0有两个根0,-2 ;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或一个根1 ;方程x2-2x +2=0没有实数根

  (3)从图像和讨论知,二次函数y=x2+2x与x 轴有两个交点(0,0),(-2,0) ,方程x2+2x=0有两个根0,-2;

  二次函数y=x2-2x+1的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1,0),方程 x2-2x+1=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或一个根1

  二次函数y=x2-2x +2 的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 方程x2-2x +2=0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小结: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x 轴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焦点.当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时 ,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 =0时自变量x 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基础练习

  1、判断下列各抛物线是否与x轴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

  (1)y=6x2-2x+1 (2)y=-15x2+14x+8 (3)y=x2-4x+4

  2、已知抛物线y=x2-6x+a的顶点在x轴上,则a= ;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a的范围是

  3、已知抛物线y=x2-3x+a+1与x轴最多只有一个交点,则a的范围是 .

  4、已知抛物线y=x2+px+q与x 轴的两个交点为(-2,0),(3,0),则p= ,q= .

  5. 已知抛物线 y=-2(x+1)2+8 ①求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②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6、抛物线y=a x2+bx+c(a0)的图象全部在轴下方的条件是( )

  (A) a0 b2-4ac0(B)a0 b2-4ac0

  (B) (C)a0 b2- 4ac0 (D)a0 b2-4ac0

  想一想

  在本节一开始的小球上抛问题中,何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是60 m?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交流:在式子h =-5t 2+v 0t +h 0中v 0为40m/s, h 0=0,h=60 m,代入上式得

  -5t 2+40t=60

  t 28t+12=0

  t=2或t=6

  因此当小球离开地面2秒和6秒时,高度是6 0 m.

  课堂练习 72页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

  1、若一元二 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是x1、x2, 则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A(x1,0 ), B( x2,0 )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与二次三项式ax2+bx+c及二次函数y=ax2+bx+c这三个二次之间互相转化的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3、二次函数y=ax2+bx+c何时为一元二次方程?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相关文章: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2.【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9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五篇

5.【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6.【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8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

8.【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

9.【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五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