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虎滩小学数学备课案二 年级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主备人:吴金花)
《秋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秋游》。
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 三、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
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
2、交流:
⑴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提!”
(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
(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
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
(第13、15节的两次哭。)
5、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读
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
四、情理交融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指名说。)
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理解字义。
(2)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除了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演讲辩论
创意说明:
对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深刻认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乃是全文教学的重心和核心。这是一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时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认识邓稼先其人,不但要对比文中所提到的奥本海默,还可以联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科学家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演讲辩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泼的形式来认识人物,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影响和造就。
〖教学步骤
一、熟读全文
二、联读《我的信念》《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课文
三、思考一个问题:科学有无国界?
邓稼先是祖国的好儿女,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科学家离开自己的祖国到国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譬如本文的作者杨振宁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求学及从事科学研究却在法国,这些科学家是否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当《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落后一步到达南极,看到飘扬着的挪威国旗而怏怏不乐地插上自己祖国的国旗的时候,我们几乎能够看见他心中的创痛,而《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中国登山队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为整个人类赢得了挑战自然的胜利果实,《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战者”的遇难成了整个世界共同的悲剧和全人类共同的伤痛。科学到底有没有国界?
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五、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六、教师作结
此次辩论不求“标准答案”,只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客观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态度,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与邓稼先的友情杨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时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邓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课文扩读材料
使用建议:和邓稼先一样,徐悲鸿不仅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们同样的平和谦逊,同样的无私纯正,同样的执著忘我,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对祖国同样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这两位伟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事业领域,却在做人与做事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学时,可将此文提供给学生进行联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方向。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