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1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第2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 探索新知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教学挂图。
3、小黑板两块或文字投影片四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教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当众介绍小兴安岭的景色,要求举止大方,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⑵检查“闯关”。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同桌互读,小组内轮读,班级抽读。
抄写生字、生词。
统计已“闯关”的人数。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学生在小组内过关。每人从“春、夏、秋、冬”四段中抽读一段,组员互相评议。不能过关的可再读。
四、课后作业
1、认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想想该怎样介绍,可先在父母面前练一练。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2、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1、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⑴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⑵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2、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条理性强、用语精确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赵州桥”资料、图片,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古代建筑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如:长城、颐和园、故宫、河南少林寺等)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座古代的桥梁建筑—-赵州桥。(板书:赵州桥)注意“州”的写法。 让我们听着这首歌走近赵州桥。(放河北的民歌小放牛)
二、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三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一起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分享文中词语(看图片)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爪”的读法,前爪、爪子。
3.(出示图片)探究:
(1)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用横线画出来。
(2)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用波浪线画出来。
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找学生回答。
(板书:世界文明、雄伟、坚固、美观)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问: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呢 让学生回答。
2.资料提供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为什么叫安济桥 (出示图片)与学生交流“济”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找一找能感受出赵州桥雄伟的句子。学生读,与教室比较让学生实际感受赵州桥的长、宽和跨度,来体会赵州桥的雄伟。这里用到了什么 (板书:数字)
2.让学生找出能感受赵州桥坚固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语段: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指名读,正音
(2)这段中有没有你不懂的词语
理解“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前人没有这样做过。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里的“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呢 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就是这样的设计,使赵州桥非常坚固。
这句话中每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无法将任何一个删除。(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同学们,仔细地看看这座桥,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赵州桥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
(5)课文是怎么介绍这种设计的作用的
①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②课文的这一句话清楚地介绍了“这种设计”的作用。作者用什么词把几个作用连接在一起 (既……又……)
③“既……又……”是一组关联词语,它能把有关联的两方面内容连接起来。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
感受“坚固”
(1)师:一种建筑物能在世上存留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赵州桥却存留了1400多年。想像一下,这1400多年的岁月里,赵州桥会经历哪些磨难
(2)交流想象
总结:据统计,这1400多年,它经历了10次大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1963年的特大洪水已经淹到拱桥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人们担心拱桥会毁,然而它依然安稳地横卧在洨河上。赵州桥如此坚固,这都得归功于它巧妙的设计啊!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叹桥的坚固,还在感叹什么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怀着对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2.课文从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十分美观 (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明美观。)
3.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1)学生的回答: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这些都是“龙”的图案,再读一读这几幅精美的画面,相信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更多。
理解:“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2)这么美的石栏让我们来作出评价语: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______,构思_______,雕刻技术_______,堪称______,让人_________(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真实__________(好到语言都无法形容)。
(3)能工巧匠们把龙雕刻活了,作者把石龙写活了,你能把这些文字读活了吗 读一读桥上这些精美的图案。
(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4.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而第三自然段写了桥的“美观”。文中哪句话把“坚固”和“美观”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请大家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认识过渡句,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五)赞美劳动人民
1.(指板书:赵州桥历史悠久b、赵州桥雄伟坚固c、赵州桥造型美观,同学们,我们把着三段话连在一起,变成一段话。请把这一段话跟课文最后一段联系起来读一读,你读懂了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读:所以,我们在赞叹赵州桥的巧妙设计和精致美观时,在赞美李春的了不起时,我们更应该赞美和感谢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就没有赵州桥。让我们自豪地说(读第四自然段);赵州桥,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的石板和条石筑成的,不如说是一个个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让我们自豪地对全国人民说(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骄傲地对全世界说(读第四自然段)。
2. 同学们,凡是游览过赵州桥的人,无不赞不绝口,“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的名句。此时此刻,面对雄伟坚固,奇巧精美的赵州桥,你想怎么夸它 (指名说)
(六)总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雄伟坚固和美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化石记载着生物进化的历史,说出各种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观察化石的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物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的趋势进行推测。
2、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结论。
3、认同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中难点:生物进化的顺序
一、前置补偿: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起源可分为那几个阶段?
二、导读提纲:
1、化石证据:阅读课本第7-9页,课本插图5.1-6,5.1-7和5.1-8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②为什么化石能证明生物的进化?
③各个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有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与马的进化有什么关系?
④马的系列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说出你的观点。
2、解剖学证据:阅读课本第9-10页,课本插图5.1-9,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人的上肢骨是哪些骨组成?(要求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出)
②以人的上肢骨为据,其他脊椎动物的前肢骨与之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有功能上有哪些不同?
③通过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分子生物学证据:根据课本11页表讨论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哪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你认为哪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
②通过比较分析10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说出你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1、下面对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代生物的尸体保存到现在就是化石B、形状像生物的石头就是化石
C.现在生物经过处理,过几年就是化石D.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经矿物填充和交换作用形成的
2.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A.越复杂越低等B.越简单越高等C.越复杂越高等D.越简单越低等
3、下面对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简单到复 C.由水生到陆D.由植物到动物
4、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A、化石证据B解剖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D胚胎发育学证据
五、课堂检测:请阅读下面从不同地层里发现的化石的示意图
1、从马的进化过程看,在马的进化过程中,它的前肢的数目是如何变化的?
2、马进化过程中,体形是如何变化的?
4、马的四肢有什么变化?
5、从马的进化过程可以说明生物进化有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创新训练】
通过本文主题,你对生命又有什么新的认识,请说给大家听。
【实践训练】
1、课余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的描写出来。
2、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昆虫。
【主要教法】
直观教学,互动式教学法。
【学法指导】
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绘画,制作出有关蝈蝈的形象,以便学生直观的形象理解,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其他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
蝈 生动
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⑵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研读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师生在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师: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生设疑:
1、蝈蝈的叫声非常的优美,但是蝈蝈的发生器官与人的发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四、课堂练习
1、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研讨与练习1。
五、小结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在课堂中,学生设疑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今后要继续保持着一个环节。
六、作业
1、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2、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3、读一读、写一写。
七、预习指导
1、预习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2、搜集登月的有关资料。
八、课堂回顾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
学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改变身份,引生入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不光来上课,还要向大家推荐我们学校校办工厂的一种书包,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原价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学见面,优惠价40元,怎么样,想买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激发学生购买,引导学生还价!)
(点评:通过教师改变身份,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明白购物讲价的重要性。学生当时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2、因势利导,引出课题。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买的价格不同,问: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同学买的要便宜得多呢?(讨价还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本领。师板书课题,生打开课本。
二、联系生活,获取经验。
1、联系生活。师:刚才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还价的重要性。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还价的机会非常多。同学们,你们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买过东西吗?想一想怎样还价的?
(也可让学生看课本或从刚才的情景中领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说。)
(点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讨价还价经验,运用于课堂之中。)
2、学生发言,介绍经验,教师概括提炼。
3、师:老师把大家介绍的方法总结成了还价宝典,请看大屏幕,指名朗读。
4、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战演习。
三、自由结合,摸拟训练。
1、师: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练习的注意事项,指名朗读。
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把教室当成申泰大市场,把你的课桌当柜台,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看谁最会卖,看谁最会买。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谁演得最好,老师的书包就做为奖品送给他。
(点评:教师再次创设购物情景,使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来训练刚才学到的还价方法。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卖家叫卖,使出看家本领,买家使出浑身解数讨价还价,有买有卖,气氛热烈。)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身份、讲价方法。教师也可让学生把同类商品合到一块儿,分成几个小商店)
四、边演边评,锻炼能力。
1、师:有句俗话叫“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看看到底是卖家精还是买方精。请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表演的同学哪儿演得好,用了什么方法还价。
2、学生分组上台表演,教师相机点拔。(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还价方法,交易情况)
3、学生点评优点及不足,教师应提醒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对点评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点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训练,是师生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听力,注意倾听别人发言,还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注重多元评价,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五、总结评价,归纳方法。
1、同学们,你们认为刚才哪一位同学演得更好?(生不评师评,若有分歧可让学生举手表决。)
2、刚才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呢?你还知道其它方法吗?
3、小结:我们在学习中不光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购物讲价和学生学会生存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六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