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海拾贝》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_____
类别诗歌的题目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点评〗
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作者推荐理由
推荐人:____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
〖点评〗
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
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3
本组说明: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屈原《离骚》、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庐山瀑布》、李清照《声声慢》、马致远《秋思》……
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艰苦思乡
《春夜喜雨》及时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
《天净沙.秋》清肃美丽
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在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首古诗词。我们将重点学习其中的四篇。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进行提前赏析,并填写了《同步阅读纪录卡》,请在小组内开始交流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3.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二)学生汇报
1.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诗歌特点:
a、凝练的语言
b、和谐的音韵
c、鲜明的节奏
d、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板书)
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硕鼠》控诉
《竹枝词》有“晴”
《赋得古原草送别》惜别
《采桑子》知愁
名句分享与精彩赏析
通过提前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中定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他们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
1.《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问题:何为“乐土”?当时的农民为什么要去寻找“乐土”?他们又能找到理想中的“乐土”吗?
理解:a、“三岁贯女”: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多年,贪得无厌。“逝”简短、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寻找乐土只是空想罢了。
b、“鼠”、“黍”、“顾”、“女”、“土”押押韵u韵,让我们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2.《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小结:“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只用了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来了,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3.《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a、学生谈谈理解,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的场景图,说说自己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愫。
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把你的同桌当做即将离别的朋友,对他吟诵这首诗。
4.《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理解。
b、全文贯穿一个“愁”字,运用对比手法,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传递的意味。
c、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生自由交流。
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你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凝练的语言
和谐的音韵
鲜明的节奏
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设计者简介:
罗瑞,女,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学校体验课堂研究组成员。追寻“温暖心灵,熏陶情感、启迪智慧”的教育境界。热爱阅读,品味书香,更爱和孩子们一起行走在阅读之路上,在语文的天地里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呼吸、奔跑、成长,一起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海的浩瀚,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搜集、整理、诵读、欣赏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回忆积累的诗歌,从中受到启发,选择专题。
3、制定适合实际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中要安排好搜集和欣赏诗歌、给诗歌分类、举行诗歌朗诵回的活动时间,确定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分工。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阅读材料中古诗词的意思。
2、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表格。
教学重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板书设计:
内容
写景诗、送别诗、爱国诗……
发展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地域
中国诗外国诗
诗海拾贝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走近诗歌,激发探究诗歌的兴趣
1、谈话: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我国的古典诗词是历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历经岁月淘洗,保留下来的语言的精华,直到今天这些作品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表达。
当我们欣赏美如画卷的西湖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望着从高高的悬崖上直挂下来的瀑布时,就会情不自禁吟诵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当我们回忆起浓浓的母爱时,就会自然的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可以说,没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就没有当代汉语的多姿多彩。
4、揭题: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都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学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诗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单元课文《轻叩诗歌的大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拾贝壳!揭题:诗海拾贝
第二板块:浏览材料,初探诗歌门路
1、自由浏览“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100—10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里的6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吧。
2.你对哪首诗歌感兴趣?了解到哪些相关的知识?
3、交流,师相机指点
《诗经·采薇》
关于诗经。
(1)时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2)诗作:《诗经》收集了305篇诗歌,你还知道《诗经》其它的诗歌吗?
《关雎》(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句式:《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4)小结:《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对中华语言文学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课外可找些其中的作品来诵读。
《春夜喜雨》
(1)关于诗人。
a、《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
作品:你还知道杜甫写的其他诗篇吗?
“诗圣”: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b、被称为“诗仙”的是谁?李白写了哪些诗?
d、诗魔: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所以人称“诗魔”。
e、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
f、拓展:唐代的诗人特别多。除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维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诗人?诗人多,他们的诗各有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
(2)关于唐诗的知识。
《春夜喜雨》是五言律诗。
a、律诗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句五言称五言律诗。
每句七言称七言律诗。
b、绝句的诗句字数也整齐划一,通常的绝句规定每首4句,每句五言绝句,每句七言称七言绝句。在唐代谁擅长写哪一格式的诗?去查找查找。
(3)小结: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唐代的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保存下来的作品有五万多首。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的世界
(1)词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标题。
拓展:你知道哪些词牌名?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称为词谱。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几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2)词人。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
辛弃疾风格多样豪放雄奇,第一次将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带入词中来。
b、苏轼:说道辛弃疾,马上会想到宋代另一个词人苏轼,世人习惯将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作为“豪放词风”的词风定格在了“豪壮”上,而辛弃疾的词风定格在了“悲壮
c、拓展: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词人?
(3)小结: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词有词牌,同一词牌的作品也多,同学可选择一两个词牌进行实践活动,:”宋代有爱国词人,他们用行动演绎了精彩的人生,同时也用奇妙的文字,抒写他们的“壮怀激烈”。同学还可选择爱国词人,进行实践活动。
《天净沙·秋》
(1)曲名:《天净沙·秋》“天净沙”曲牌名,秋是标题
a、数量:400多。你知道哪些?
(2)曲人:
a、《天净沙·秋》作者是白朴。
b、元曲四大名家。(关、郑、白、马)白朴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元曲被称为四大名家。
(3)名曲。秋景。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白朴应被推为“秋意之圣”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
(4)小结:诗、词、曲是诗歌发展顶峰。词、曲可唱。
l《太阳的话》
(1)诗人:艾青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艾青的太阳诗很多,有《太阳》《黎明》《向太阳》《给太阳》《太阳的话》
拓展:你知道哪些现代诗人?郭沫若……
l《白桦》
《白桦》
(1)作者是俄国叶赛宁,是首外国诗
a、叶赛宁: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杰出的俄罗斯诗人。被称为“天才的乡村歌手”,叶赛宁的诗歌是扎根于乡村田园的,抒写了大量歌颂俄罗斯乡村生活和大地优美景色的诗。
b、拓展:外国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小结
a.发展。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b.内容:这些诗都是描写景物的。
c.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其他内容的诗?
小结: 诗歌真是浩如烟海,从发展变化看,有最早的——。内容分为——地域分——,还有形式分—— 诗人灿如繁星。——海里的美丽的贝壳实在太多了,请拾取你喜欢的一两个贝壳来研究。
第三板块:确定实践主题、
1、你最想去探究什么问题?(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思考一下,呆会儿汇报你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
2、学生交流主题。
3、评议
第四板块:制定活动计划
1、请同学们研究的主题写到纸上。
2、课后研究同一主题的同学组合小组
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时:
a、根据主题给小组命名
b、阅读教材“活动建议”:看看可开展那些活动?下节课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总结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歌世界 “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让我们在成长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⑴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
(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⑵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⑵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5.诗海拾贝作文
6.诗海拾贝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