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4-08-28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整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的知识,建构简单知识网格图。

  2、历经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再现知识

  1、谈话引入

  问: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教室里面有吗?你还在哪里见过?

  生: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3、梳理知识,主体内化

  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

  学生先交流,后汇报

  结合知识网格图,集体完成。

  二、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一)基础练习

  整理完学过的知识,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法官?

  1、聪明小法官

  (用手势来表示对错)

  你们真了不起!很能明辨是非。最近呀,廖老师想布置一块迎新春的展板,你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才复习的知识和廖老师一起设计这块展板呢?(能)好,我们开始吧!

  2、首先,我们给这块展板的四周镶上花边,展板的长是28分米,宽是15分米,那么至少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出示课件)

  求花边的长指的是什么?怎么求?学生独立完成。

  3、你们真是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是什么年吗?是的,我们在展板上贴上一幅年画好不好?如果给它镶上一个边框,会更美哦!它是一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那么这个边框需要多长呢?

  小结:我们刚才镶花边,上边框都是求什么?(周长)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可以用它们的公式来求。如果给出周长,让你求边的长度,你们会吗?廖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二)拓展练习

  4、为了展示你们的风采,廖老师想布置一个手工区。现在,廖老师这有一条花带总长24分米,如果要布置手工区的长为7分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分米呢?

  请大家齐读题目,问题是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怎么求?

  廖老师觉得班的同学真聪明,真喜欢你们。

  5、手工展示台做好了,春节也快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起了红红的'(灯笼),我们一起在展板上装上灯笼吧,(出示PPT)灯笼的平面图是一个不规则图形,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谁上来指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小组合作讨论。

  (三)综合练习

  同学们,我们给展板写个主题吧?定什么好呢?(出示PPT)(欢度春节),这四个字你们想怎么布置?

  6、用四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能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展板布置的差不多了,廖老师相信你们还有更妙的点子来设计这块展板,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可以课后再布置。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布置好这么美丽的展板,很不简单。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勤观察、多思考,做一个探索者,你会发现数学中有无穷的奥秘。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里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A、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小朋友的猜想到底是对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同桌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意见。

  (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把长方形对折、用三角尺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上下两条相对的边、左右两条相对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课件演示)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用直角三角尺比一比)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B、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你能将手中的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板书: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也相等。

  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课件演示)

  三、应用拓展:

  在钉子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画出的图形为什么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回答后再次电脑演示)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拼摆图形。

  小组合作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并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有哪些拼法。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能想到几种拼法?

  动手测量。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展示部分学生的图形后,然后全班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的图形,并回答它的长宽或边长各是多少。

  师生总结,共同评价。提问: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实际测量、拼图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一根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图形

  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他们的特征

  2、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请学生来描一描。

  3、如果现在老师在三角形的里面填上几条线,它的周长改变了吗?

  (没有)追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周长没变?

  4、周长——围成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围成三角形的边有没有变?还是几条?(3条)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老师想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两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你首先要怎么做?(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师标出:

  2厘米

  4厘米 2厘米

  (3)现在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了吗?

  (4)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p66第1、2题。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5厘米

  20厘米 10厘米

  三、实际应用

  1、p66第3题。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着操场的边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2、p66第4题。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了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四、操作题

  1、p66第5题。下面3张书签的周围围上了金线,先估计一下哪张书签用的金线最长,再想办法量出每张书签大约用了多少厘米的金线。

  (1)交流估计方法

  (2)同桌合作测量金线的长度

  1、p67第6题。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和你的同桌合作拼一拼,算一算。

  不同的拼法,得到的图形的周长也不一样。

  你能把你的想法画一画吗?

  2、做个小小设计师

  p67第7题。明华小学准备建一个周长是20米的花圃,下面的方格纸上已经设计了一个。你能设计出不同的花圃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如果老师现在要求,要设计成正方形的话,应该怎么设计?

  (4)如果要设计成长方形,你有几种方案?

  长方形的周长=2个“长+宽”=20米 长 宽

  “长+宽”=10米 9米 1米

  8米 2米

  7米 3米

  6米 4米

  3、思考题:右图是由6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今天我们有学习了一种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移一移,补一补)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2——4题。

  板书设计:

  练习六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直角 相同点:4条边、4个直角

  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直角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或(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或边长×4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教材上练习的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拓展,注意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当然,仅局限于这些练习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安排了一些补充题,这些补充题,同样注重了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其表面现象上,本节课的教学将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本课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集体交流、比较分析概括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把操作、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手、脑、口结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学生操作与探究学习的最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学习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发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掌握利用周长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空间关系,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

  二、目标解析

  教材给定两个完全一样(长是宽的两倍)的长方形拼成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小学数学的图形和几何的特点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因此,画一画、拼一拼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图形的特点、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既回顾了单元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积累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掌握利用周长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关系,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两个长4 cm、宽3 cm的长方形,两个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

  五、教学过程

  (一)数图形游戏导入新课

  出示图形:要求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数图形的游戏,旨在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还暗藏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的知识点,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回顾整理,巩固图形的特征

  1.导入: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

  板书: 平面图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2.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画一画

  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 cm正方形。

  (三)动手操作感受图形周长的变化

  1.说一说

  (1)什么是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请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算一算

  (1)分别求出画在点子图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

  (2)板书算式:长方形周长=(6+3)×2=18(cm),正方形周长=6×4=24(cm)。

  3.摆一摆或画一画

  (1)拿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长4 cm、宽3 cm的长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也可以画一画)

  要求:

  ①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②分别算出它们的周长。

  课件出示:

  (2)拿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新的四边形。(也可以画一画)

  要求:

  ①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②分别算出它们的周长;

  ③比较后思考周长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出示:

  小结:用两个长方形拼,可以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当长是宽的2倍时,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横着拼时,新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了两个宽的长度;竖着拼时,新的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了两个长的长度。

  【设计意图】单独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但对于拼组后的周长计算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这个设计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拼成图形的周长并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简单相加。

  (四)综合运用,实践提炼

  1.课件出示教材p113第11题

  (1)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大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2)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p113第12题

  (1)用绳子演示捆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彩带的长度等于盒子两个长、两个宽、四个高及打结的长度和。

  (2)再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3.出示一张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手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剩下长方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张A4纸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7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教材编写特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为此,不论实验教材还是传统教材都是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图形的学习。但新课标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具体安排这块学习内容时,却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①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感知整体——深入剖析、特征建构——分析应用。如分阶段安排:一年级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年级再深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探索;

  ②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机联系,同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强化对比感知。如:本册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课时学习两种图形特征。二者同时学习,不仅需要解决特征认识问题,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整理与建构。这也是符合及时强化的学习心理要求的。

  这种变化及安排蕴含着如下几方面意图:

  ①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质量。同一堂课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特征,能够给学生一种整体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及时区分其各异特点,而完善其认知结构。

  ②关注教学思考,教学思想的渗入教育。本节课看似研究两种图形的特征及关系,但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探索认识,要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学习方法,体验一种实验、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学习方法迁移(策略),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培养。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我的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要在充分把握教材设计意图基础上,考虑如下问题:

  (1)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即学生现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知水平何在?因为,学生已接触并初步认识长、正方形。虽说第一次学习目标定位是辨认两种图形,关注整体把握。但现实学生已把握到什么程度?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边、角关系)了解多少?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环节安排中考虑要素之一。

  (2)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强化数学学习能力(方法)训练与培养?施用“动手实验,合作探索”学习方式,是对本课的组织要求之一。要强化实践探索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这就对教学设计的策略选择要求颇高。

  (3)如何突破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认知?有关二者的特征认识,显然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理清二者关系,提升知识结构水平?这应该是本课教学设计中的精心之笔、倾力之作。

  二、学生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于演示的特点化难为易,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试一试,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三、练一练,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说一说,

  总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沙滩上,积木走过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判断它的.形状。认一认并进行分类。

  2、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板书课题。

  1、动手操作,探究边、角的特征。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每位学生准备牙签和火柴)

  (2)学生投影演示所拼图形,说出拼摆之前是怎样想的?选小棒有什么要求?

  在介绍中,通过对话出示“对边”介绍“长”、“宽”、“边长”。

  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的对边 ,正方形的四条边 。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角的特征。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验证对相同角是什么角的猜测。做好发现记录。

  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 个角,都是 角。

  2、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

  ①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彩色长方形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②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③想一想:

  为什么一会儿是长方形,一会儿是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长方形了呢?(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要求:画得精细,位置摆放适中,设计美观。

  ① 按要求画。

  画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② 剪下来,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③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④ 试试剩下的部分至少还能折出几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吗?

  2、给小动物排队。

  36个小动物要举行广播操比赛,它们要排一个整齐的队形,给他们一个建议吧。在方格纸中画下来。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认识?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已经有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用积木走路留下的痕迹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心理放松、自由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进行拼摆活动,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去回顾、思考长方形、正方形边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对长方形长、短边有初步认知。为此,应及时引导学生建立长、宽的概念。

  二年级小朋友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是一种探究意识、习惯方法的培养。此时老师不可太放,任由学生去探。为此,我为学生明确指出探究主题及方法揭示。目的是为促成学生探索行为及行为习惯培养。

  生动活泼又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情趣。

  通过折一折、想一想,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通过给小动物排队这个实践活动进一步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动脑、动手中主动运用所发现的知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发展。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三角尺人手一副、长方形、正方形纸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 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他是谁” 的游戏。

  教师描述某生的外貌特征,学生猜。

  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生答(略)

  小结:对呀,这就是他的特征,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2、 揭题: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

  以游戏的形式轻松自然地导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况投入到整堂课中,同时对“特征”有了客观形象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呢?

  (学生举例)

  演示:如果把刚才找到的物体,沿着边画下来,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电脑出示长方形)

  (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测:

  小朋友,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长方形,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可能猜测:四个角都是直角;横着的边相等,竖着的边也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思考、猜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2、验证:

  大家是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分别板书:边、角)那小朋友猜测的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对不对呢?还需要动手去验证一下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生交流:折、量、比……

  操作要求:下面就请小朋友利用老师发给大家的长方形纸,同桌合作,动手验证。(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汇报:

  你们找到了长方形的哪些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

  量的`同学用折的方法,折的同学用量的方法再次验证。

  相机介绍:对边。

  4、小朋友,现在你知道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小结。教师完成板书:(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5、小结:我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是(学生紧接着一起说)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不断地体验中感悟出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1、小朋友自己动手研究出了长方形的特征,(课件演示一个长方形逐渐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有什么特征吗?

  生可能猜测:四条边的长度相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2、自主验证:

  师:现在你们想像刚才那样,自己动手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小组交流。

  3、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学生交流汇报。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发现了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小结。教师完成板书:(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2、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3、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4、出示例题3。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生独立完成P79页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习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第三段: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流程四、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师:现在你们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吗?小明沿着篮球场的边走一圈,小红沿着草坪的边走一圈,如果他们走得一样快,谁先走完呢?为什么?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4、5题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3、师:用4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周长又是多少呢?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流程九、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还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1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认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小组一起讨论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后面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和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等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从心理特征和族状况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动手实践测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丰富学生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的设计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本课教学力求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运用故事情境教学法、引探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教学法等方法为学生找寻良好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测量、交流、总结等教学活动,并以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探索、发散思维,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本节课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侧重于过程性电影票的落实。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课件)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灰太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设计意图: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喜羊羊和灰太狼赛跑的故事进行导入,既直观形象又易理解,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进行提出问题:谁的跑道长呢?从而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个课题。故事的最后设置悬念,告诉学生学习了本节课就能揭开谜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导入环节让学生从玩中切入问题,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

  (2)(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

  6+4+6+4=20(米)即:周长=长+宽+长+宽

  62+42=20(米)即:周长=长2+宽2

  (6+4)2=20(米)即:周长=(长+宽)2

  老师通过提问,上面三种方法中,同学们最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在谈感受中优化算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引导学生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得出两种计算方法

  ①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②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20(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主动与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动态,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正方形周长的这两种方法,从而改进改进教学方法。另外,由结果可知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呼应导入)问: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对长方形来说:长和宽;对正方形来说: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逆向思维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3、巩固新知,应用于生活

  ①做练习十第1题的第(1)、(2)小题,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周长。

  ②(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5+3)2=16(分米)

  ③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长:1+1=2周长:(2+1)2=6(厘米)

  ④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周长是56米,水池的长是18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562—18=10(米)(设计意图:练习巩固新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练习的难度层层递进,解决生活问题。)

  4、巧设总结

  争谈收获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反思和疏理,为牢固建构知识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产生思想的源头。)

  5、作业设置:教材练习十1,2题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简洁有效,重点突出,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极其鲜明深刻的印象。基于这一理念,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方法16+4+6+4=20(米)方法15+5+5+5=20(米)长+宽+长+宽=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方法262+42=20(米)方法254=20(米)长2+宽2=周长边长4=周长方法3(6+4)2=20(米)(长+宽)2=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3.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学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感性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交流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感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到底它们身上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主体探索,合作研究。

  1.讨论交流。

  (1)你们已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2)你能分别指指它们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吗?(指名完成)

  2.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1)你能说说长方形四条边的长短关系吗?

  (2).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请你观察并大胆预测一下长方形的两条长的长短有什么关系?两条宽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也是相对的,也叫做对边。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呢?

  3.研究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边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 如何验证呢?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现在请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

  (2)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其实不但我们验证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验证,证明所有的长方形都具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5.“拉一拉”游戏。

  (拉成长方形)这是什么形?为什么是长方形?

  (拉成梯形)这是长方形吗?为什么不是?怎样做就变成长方形了?请你来试一试。

  (拉成长方形)怎样把它变成正方形呢?谁能来试一试?

  (拉成正方形)怎样把它变成长方形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三、分层练习,实践应用:

  (1)选一选(课件展示)。

  (2)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吗?

  (分层要求:可以在方格中画,也可以在空白的作业纸中画)

  (3)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课后4人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组长记录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是由哪几号图形拼成的?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五、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做了哪些活动?

  2.你有什么收获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4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周长的比较。课本8990页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周长与面积。

  重点难点:

  面积、周长的区分及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周长。

  检查、订正上节课的作业。

  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让学生说说石膏线的意思。

  问: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房间要用多长的石膏线?房间要浦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师:求石膏线有多长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生:求长方形周长=长2+宽2

  师:求铺多少木地板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生:求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你自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合作交流: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对于有错误的同学,共同找出它们的.错误。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三方面进行区分。

  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2两个问题分别求什么?第2问要引导学生,先求什么?(面积)

  自主练习3是一道实际应用题,首先让学生明确动物的围墙指的哪些边?两个问号分别求的是什么?

  自主练习4是几个形状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比较周长是否相等。先让学生猜想,再计算验证。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体会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进行扩展练习: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算算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作业:自主练习1

  板书设计:

  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教后反思:

  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了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对面积和周长大部分同学能够区分开,并能正确计算,对学习较差的同学,课后多给予辅导。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5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本节课始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体现了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

  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4、本人在这节课教学中,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中,学生喜欢用4条边的和求周长,不习惯用(长+宽)×2=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听课老师也认为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我也不十分强调采用这公式,这就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难点

  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五、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知识点复习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

  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

  板书:(6+3)x2=18.

  【设计意图】

  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领悟求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为后面的课堂顺利进行铺好道路。

  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1、剪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运用上述长方形剪一剪,再计算图形的周长。

  ①剪掉一个长方形后,计算图形周长。

  学生观察动画:剪掉一个长方形,思考:周长怎么变?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边的平移。

  ②继续剪掉一个长方形,计算图形周长。

  此时,周长又是怎么变的?为什么?

  发现:是啊,虽然它们是不规则图形,但都可以通过边的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

  板书:不规则→转化

  规则

  ③在”边“上剪掉一个正方形,观察图形的周长变化

  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思考:周长还会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多了2条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平移,并用红色标出多的2条边。

  2、剪去一个三角形或梯形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周长会怎么变?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梯形,周长又会怎么变?此时,同学们看一看就知道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图形周长变短;剪去一个梯形后,图形周长变长。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长6宽3这个长方形的素材价值,在不断的变化中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由角上剪到边上,学生在原图与剪后图形的每次对比思考中,发现周长变与不变的原因,感悟到周长与图形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初步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静态图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

  剪掉长方形或正方形到剪掉三角形或梯形,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认识到周长不变是有条件的。

  学生的认识在图形的一次次变化中逐步深入,渐渐体会到研究数学需要多角度思考。

  二、拼组图形的'周长

  刚才是一个图形,如果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来拼,会拼出怎样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整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会拼出什么新的图形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只有极少部分孩子会拼出如上不规则图形的某一种。上图5种拼组情况突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同时也鼓励了学生要敢想敢做。

  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图形

  观察上述拼组图形,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

  全班反馈交流上图中图形A、B的周长,即拼成大长方形、大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时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结合图形介绍,

  方法①:图A(6+6+3)x2=30,图B

  6x4=24。理由:将图A看成大长方形,”6+6“是该长方形的长,3是该长方形的宽。将图B看成大正方形,”3+3“即6是该正方形的边长。或将图B看成特殊的长方形得到(6+6)?2=24。

  引导学生根据重合边的不同将图A看成按宽边拼,图B看成按长边拼。

  方法②:总周长减去重合边长。

  引导:一个长方形18,两个长方形拼的不就是2个18,为什么结果不是36?

  思考:重合的边在哪里?要怎么办?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x2-3x2=30

  追问:为什么减掉3x2?有几条边重合?

  小结方法: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用2个长方形的周长,减去重合掉的2条宽。

  你会用上述这种巧妙的方法计算图B的周长吗?

  生说师板书:18x2-6x2=24

  追问:为什么减去的部分和图A的不一样呢?

  发现:看来减去多少要看重合掉的长度。

  小结: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的图形时,既可以用原来的知识将拼成的图形看成大长方形、正方形计算,也可以用新方法,即原来长方形周长的和,减去重合部分的长度。

  板书:组合图形的周长=总周长-重合的边长

  【设计意图】

  由规则图形入手,运用整体的眼光将拼组后的图形看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动态眼光观察静态的拼组图形,对比原图与新图,发现周长变化的原因,找到重合部分,从而初步感悟体会更为一般的周长计算方法,为下一个环节计算不规则拼组图形的周长做好充分铺垫。

  2个长方形拼成不规则图形

  剩下的5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给它们分分类。

  1按宽边拼

  预设:①和④是一类,①旋转后就能得到④。

  引导:分别与图A、图B比较,哪一幅图与①④存在联系?联系在哪?

  发现:①④与图A一样,重合的部分都是两条宽。

  寻找:观察,还有哪幅图也是按这样的方式拼的?

  预设:②

  教师带领学生指一指①②④中重合的部分,直观感受这些不同形状的拼图有着相同的重合部分。

  列示计算:18x2-2x3=30(板书)。

  2按长边拼

  ③⑤是将长边的部分重合在了一起,它们与图B一样吗?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预设:与图B不一样。

  列式:③为18x2-4x2=28,

  ⑤为18x2-2x2=32。

  追问:3个图都是按长边拼的,为什么周长不一样?

  预设:虽然3幅图都是按长边拼,但③⑤重合的是长边的一部分,图B重合的是整条长边。可见,重合的越多,周长越短。

  结论:重合掉的越多,减去的越多,周长就越短。当长边完全重合时,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

  借上一环节的伏笔,学生能从5个看似没有规律的拼组图形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按宽边拼,或按长边拼。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从无序思维逐渐过渡到有序思维,通过主动探究,分析比较,逐步抽象概括出求拼组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其中学、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变与不变中收获重合部分与周长的关系,课堂在这一层层的变化中显得丰富而深刻,充满浓厚的数学味。

  三、综合练习

  ①运用上述结论,思考为什么1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最短的。

  生结合图形解释:这些都隐藏在图形内部,都不算作这个图形的周长,重合的部分越多,那么露在外面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把20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设计意图】

  很多学生知道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问及为什么拼成正方形周长就会最短时,很少有孩子能讲透,此时重现这个经典题目,学生不仅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了一层。

  四、总结收获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你有什么是印象最深的?

  【设计意图】

  本课冲破复习课的一般框架,尽情发挥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素材价值,在不断的裁剪与拼组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并非翻炒已有知识,复习课也充满新意。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7

  教学内容: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8页例4、例5的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后安排的一节练习课,“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由长度到面积的过渡,是空间图形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实例,认识图形的面积,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和简单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趣味性较强,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与周长的计算混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怎样使用公式,常会出现无从入手,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因此本节练习课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设计的,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能正确运用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解决长、正方形面积计算问题与解决周长的问题的区别。

  3.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加深对解决长、正方形面积计算问题与解决周长的问题的区别。

  教法与学法:

  先学后教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与学具:卡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我们的黑板是什么形状?它的面积=( )×( ),正方形是特殊的( ),它的面积=( )×( )

  2.激趣导入,揭题明标。

  【设计思想: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回忆,并让学生进一步理清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还加深了对面积公式的记忆。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老师的讲桌面是一个长方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教室前门的面积是2平方米,宽为1米,长是多少米?

  学习要求:

  (1)读一读,想一想。

  ①玻璃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求这块玻璃的面积?

  ③要求教室前门的长,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

  (2)算一算,说一说。

  ①试着列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②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思想:本环节为基本训练,让学生通过想、算、说等活动自主完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题1直接进行图形面积的计算,巩固面积计算公式;题2在巩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等量关系的传递性;题3进一步巩固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三、活动探究

  在卡纸上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并从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①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②剩下的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画一画,剪一剪。

  小组合作在卡纸上按要求画一个长方形,并从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2.想一想,填一填。

  ①剪下的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②正方形的周长=( )×4,面积=( )×( )

  ③正方形被剪下后剩下的部分是一个(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3.算一算,展一展。

  正方形的周长:4×4=16厘米

  正方形的面积:4×4=16平方厘米

  剩下的面积:方法一:6×4-4×4=8平方厘米

  方法二:4×(6-4)=8平方厘米

  4.比一比,议一议。

  计算长、正方形面积和计算它们的周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本环节综合考查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借助几何直观让学生感知图形的特征,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观念。然后通过学生的想一想、填一填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算一算、展一展,训练熟练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实践运用;最后安排比一比、议一议活动,进一步区别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安排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四、巩固练习

  1.学校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气排球场的'长是15米,宽是7米。

  ①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个场地是多少平方米?

  ②气排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它比篮球场少了多少平方米?

  2.为了庆祝元旦,做好文艺汇演的准备工作,学校要在操场的中央搭建一个边长是9米的舞台。

  ①这个舞台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在舞台的四周围一圈花边,花边长多少米?

  【设计思想:本环节从学生天天参与运动的操场导入,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运动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做一做,说一说,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并且再次训练了学生对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习的?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思想:通过进一步归纳梳理,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既强化了本节内容的知识要点,架构知识的结构,又加深了对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记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

  六、应用拓展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是长的一半,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设计思想:此环节的练习设计具有发展性,目的是让学生在铺地砖和菜地等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实际意义。】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8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82页例1、例2和相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准备]

  转盘零件(每组一个);运动照片8张(每组一个);小长方形(每人一个);磁性黑板和磁铁(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课前:联系游戏,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徐老师,徐老师最近喜欢上一款游戏,你玩过吗?

  生:玩过

  师:对的,这是俄罗斯方块。徐老师早上玩了一会,你们仔细观察,我是怎么玩的。(学生看)

  师:是呀,不同的方块会往下降,我们要把底部的一行填满,就能得分。

  师:不管是移动还是转动,都是一种运动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运动!

  一、认知感悟,学习新知。

  (一)分类平移和旋转

  1. 观察动画,初步感受两种运动方式。

  师:(PPT出示图)全体起立,老师带来一组动画,仔细观察下列物体是怎样运动的,用你手势表示出来。

  (全体起立,准备表示物体运动,提醒学生用动作,不发出声音。)老师观察学情。

  2. 分类。

  师:非常棒,刚刚你们用手势表示了这些物体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既然说不一样,那就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

  任务一(生读):

  按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上黑板贴)

  预设一(产生不同的分法)

  预设二(只有一种分法)

  (二)认识平移

  1.再次感受平移,找到平移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左边这些物体,再来用手势体会下这些物体的运动?(学生和老师再次手势体会)

  师:我们用透明直尺做平直轨道,(边讲解边演示)为什么用直尺的边做运动的轨道呢?对,这条边是一条直直的线,让我们来演示一下这几种物体的运动。用蓝色的长方形表示这几种物体,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做。

  师:虽然运动的方向不同,但都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手势带一下),像这样的运动在数学上就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或你知道平移有什么特点吗?

  生:沿直线运动【板书:沿直线运动】(请2位学生说一说)

  2.生活中平移的例子

  师:小朋友们,在平时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平移现象?(身边没有出现的例子,比如学校大门的运动,等要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一下,你能想到它的运动吗?)

  (推桌子的运动是平移,开关窗户时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屏幕上字幕显示的.方式是平移,学校大门的运动是平移……)如果是教室里的平移,说一说沿着哪条直线运动?

  3.体验平移

  (1)出示任务二:移一移。

  师:我们了解了平移的特点,接下来再来体验一下平移的过程。

  先跟着老师做准备工作,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放在桌面,再拿出长方形纸片放在数学书的左上角。我们一起来看要求。

  (2)交流方法。

  学生投影操作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看清他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个同学是怎样平移的?

  生:(投影展示:一位用长边贴着最外边平移,一位用短边贴着最外边平移)。

  师:观察屏幕上同学的平移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3)再次操作。

  师:现在每位小朋友把长方形纸片回到数学书左上角,跟着老师的口令一起平移:先把纸片平移到数学书的右上角,接着平移到右下角,再移动到左下角。(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诀窍)

  (三)认识旋转

  1. 引入旋转。

  师:刚才大家都体验了平移,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类物体的运动(手指)。他们的运动方式是旋转。【板书:旋转】

  他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呢?这次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研究和讨论,完成这张作业单。

  学生汇报作业单,老师相机要求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有不同观点的可以再进行单独的汇报。

  2. 体验旋转

  过渡:这些物体为什么会转起来呢?还有有什么秘密呢?让我们继续来探究。见过转盘吗?老师做了一个像钟面一样的转盘,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转盘是怎样制作的。

  (1)任务三:

  1.组长按照图上的顺序组装转盘,组员仔细观察组装过程。

  2.把做好的转盘平放在组长桌面的正中间。

  3.小组成员轮流在转盘上操作: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A。

  (2)全班展示

  师:刚才我们每组都制作了一个转盘,想象一下,可不可以不用这个螺丝?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没有这个螺丝就装不起来了,散掉了。

  师:也就是说这个螺丝起到了——固定作用。我们起固定作用的这根螺丝叫做这个转盘的——中心,你能上来指一指这个转盘的中心吗?

  师:仔细看这些运动的物体,他们分别围绕哪个中心在转动?

  学生指(按顺序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体验,你知道旋转有什么特点吗?

  生1: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

  生2:有中心

  总结:我们就可以说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就是旋转。【板书: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

  师:那请你们来思考一下,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旋转比较合适呢?(纠正孩子表示旋转的动作,用一只手指表示中心点,另一只手围绕中心点做运动)

  投影出示

  1:钟摆。2:海盗船。

  师追问:像钟摆、海盗船没有转一圈也是旋转,如果海盗船旋转一周,会怎样?

  (四)回顾小结

  小结:我们刚才研究了物体的运动,学习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注意用语准确:……的运动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通过刚才的判断,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问题: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请你仔细观察。

  师:也就是说平移改不会改变树叶的形状和大小。【板书:形状、大小不变】

  3.想想做做第3题。

  小结:在平移旗子的时候,要根据指定的方向,一格一格地数,最后定在哪一格,棋子就落在那一格上面。刚才这位同学移动一格,停顿一次,让人一目了然。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体验中认识了平移和旋转。平移有什么作用?咱们来看一段视频。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1:平移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生2:建筑不会损坏

  师:你看,平移的作用多大。学好数学重要吗?是呀,用好数学可以让我们的而生活更方便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19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概念。

  【复习重点】

  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出示课件)这是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我们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它的长摆,看一下能摆多少个?大家跟着老师数一数(老师演示)

  生:1,2,3,4,5,6 一共可以摆6个。

  师:沿着它的宽摆,我们也一起来摆一摆。

  生:1,2,3,4一共可以摆4个。

  师:那在这个长方形里一共可以摆多少个呢?

  生:24个,一排摆了6个,可以摆4排, 6×4=24(个)

  师:回答的可真好!沿着长可以摆6个,所以它的长就是6厘米,沿着宽可以摆4个,宽就是4厘米。长×宽也是等于24,所以长方形的面积还可以等于?

  生:长×宽

  师:正方形也是我们的熟悉的图形,而且我们知道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等于?

  生: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看几道填空题。

  1. 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最多可以划分为( )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2. 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 )。

  3. 一个长方形长为6厘米,比宽长2厘米,它的面积是( )。

  生1:第一题是2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长摆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宽可以摆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5×4=20(个)

  生2:第二题是25平方分米,正方形的面积是5×5=25(平方分米)。

  生3:第三题是24平方厘米,关键是把宽先求出来:6-2=4(厘米),它的面积是6×4=24(平方厘米)。

  二、画一画

  下面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能画几个?

  生1: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所以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就是要含有12个小正方形,所以可以这样画。(老师出示他的作品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

  生2:还可以这样画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

  师:你画的真好!同时课件出示错误的画法!这种画法可以吗?

  生:不行,因为它不是长方形

  师:那还有其他画法吗?

  生:展示作品(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三、综合应用

  我们再来练习一道:一个正方形池塘,小明绕它走一圈正好是120米,这个池塘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先思考,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求这个池塘的面积的?

  生:这个池塘是一个正方形,根据面积公式=边长×边长,要求它的面积,就要知道它的边长。走一圈正好是120米,这个条件就告诉我们它的周长是120米,所以边长:120÷4=30(米),面积:30×30=900(平方米),答:这个池塘的面积是900平方米。

  四、拓展延伸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有挑战性的题目:一块正方形的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草坪, 周围都是宽2米的小路。算出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确实有困难就和同桌讨论讨论!

  师:讨论好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发现小路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0×20=400(平方米),大正方形的面积不知道。

  生:要求大正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它的边长,我发现大正方形的边长=小正方形的边长+4,即:20+4=24(米),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形,周围都是宽2米的小路,左边是2米,右边也是2米。所以大正方形边长是24米。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解决这个问题

  小路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

  大正方形边长:

  20+2+2=24(米)

  大正方形的面积:

  24×24=576(平方米)

  小正方形的面积:

  20×20=400(平方米)

  576-400=176(平方米)

  答:小路的面积是176平方米。

  师:这个题目中,这条小路不是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我们的解题思路是用整体的面积减部分的面积=小路的面积。那我们能不能把这条小路分割成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呢?(展示学生作品)

  根据学生作品,再求出它的面积。这个问题同学们课后思考?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 边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6-67页。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乐于探究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还缺乏实践经验,需加以引导进行学习,在此之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一是学生理解了乘法意义,二是了解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用面积单位测量一个图形面积的方法。这些为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定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以及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这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探究图形面积的第一节课,也是为今后学习探究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能够运用所学过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灵活的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分析、验证、总结得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复习引入:

  1.复习、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 师:数出下面两个图形面积。(1个小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

  (设计理念:通过用面积单位数出拼成图形面积的大小,激活学生已有的用度量的方法比较面积的经验,为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3.新知初体验: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扎实,再考考大家的眼力,请看大屏幕,师:你们能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数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先摆一摆,再说一说。(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师: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铺一铺。(小组合作学习)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4.揭示课题:

  师:用铺面积单位的方法能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来测量咱们学校篮球场的面积?(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大胆猜测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哪些条件有关?

  生1: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生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板书:长方形面积 长 宽 ?)

  师(质疑):长方形的面积真的与长和宽有关?

  (设计理念:通过用铺面积的单位的方法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让生感受摆一摆,想一想的乐趣,可同时也发现对于大的图形不能用这个方法去操作,引发学习探测点,以此引出课题。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引领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进行验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学生操作进行猜测,记录数据:

  师:声音这么响亮,看来同学们信心十足。先别着急,听清楚要求!

  实验一要求(ppt呈现):

  ①两人一组,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铺摆长方形(图1)

  ②共同填写实验记录表1,并完成“我们的发现”及“我们的猜想”

  (1)我们的发现:

  每排摆了 个小正方形,长是 ;

  一共摆了 排,宽是 ;

  一共用了 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 。

  我的猜想:长方形面积与它的( )有关。

  (2)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用学具摆一摆吧!

  其它组汇报交流。边说边出示课件。

  (3)学生观察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总结:

  师:通过操作,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 (长)和(宽)有关(引导学生说)。我们还进行了大胆的猜想,(长方形面积=长×宽)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共同探讨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让生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概括类推:

  (1)你们的结论: 。

  师:观察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多让学生说)

  生:长×宽=面积

  师: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生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迁移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

  师:你能尝试着概括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生回答,师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理念:通过由长方形逐渐演变成正方形,进一步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由学生观察发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三、巩固反馈:闯关我能行

  第一关: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书第66页的习题。

  第二关:我会应用。

  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这个篮球场占地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第三关:我来挑战。

  马小虎要从一个长30,宽21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最大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设计理念:第一关,完成书上的习题,进行初步练习,让生感知,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关,计算生活中篮球场的面积,让生初步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三关,学生进行自我挑战,先找到最大的正方形,再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起进行了一趟数学家之旅。我们通过自己的猜想,动手验证,概括得出了(手指板书,生: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

  放学后,同学们还可以去测量一下家里客厅、卧室的面积……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课教学设计06-24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05-1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5-3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5-31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07-1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8-27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04-0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4-2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设计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