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1-06-22 教学设计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2、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题复习

  一首美丽的诗好像是一座魅力无穷的喷泉,不断地涌出智慧和快乐的泉水。从《快乐的节日》这首诗歌里首先冒出的是这些快乐而调皮的小泡泡,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字词,四个小组开火车认读,看哪列小火车开得既通畅又稳当。吹由祝贺希羽丰祖国敬度老地师 敢乐快祝贺 希望 祖国 自由 羽毛 丰满 勇敢 敬爱 度过欢快 老师 理想 歌唱 流淌 开放 鲜艳

  二、找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找四个同学起来开火车用快乐的语气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想一想: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快乐?师总结:小鸟、风儿的热情,小溪、花儿的祝贺,祖国妈妈的温暖都让欢度“六·一”的小朋友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

  三、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一)第一节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找同学起来读。

  2、让学生初步感知比喻句。师问:在这里作者说小朋友们像什么?(春天)还像什么?(花儿)为什么说小朋友像春天、像花儿呢?(小朋友穿着美丽的衣裳,戴着鲜艳的红领巾。)

  3、让学生理解鲜艳的意思。师问:我们除了说鲜艳的红领巾外,还说鲜艳的什么?(鲜艳的衣服、鲜艳的花儿……)

  4、教师通过渲染图画的美来体会小朋友过节时的欢乐心情,教案《《快乐的节日》教案》。请同学看,小朋友们穿着五彩的衣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来到了花园里,来到了草地上,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他们,这真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用一个词来形容。(美丽,幸福、快乐……)身在画中游的小朋友心情怎样?(高兴)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的时候,要读出画中的美,读出小朋友心中的喜,要读出诗情画意。

  5、找两个学生分别起来读,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评价。

  6、找声音动听的女同学齐读这一小节。

  (二)第二节

  1、过渡:在快乐的“六·一”儿童节里,流淌的小溪,摇摆的花儿也高兴地跑来了,它们是来做什么的呢?找同学读这一小节。(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小节)2、花儿、小溪来做什么?(祝贺)它们怎么向小朋友祝贺了?(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3、师:是我们让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丽,是我们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我们应该感到怎样?(骄傲、自豪)

  4、找同学用自豪、高兴的语气读这一小节。

  (三) 第三节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节,过渡:你知道是谁让我们拥有了快乐的“六·一”,幸福的生活吗?我看谁善于从课文中找答案。(祖国)对!是祖国妈妈,是我们的祖国,(板书祖国)。

  2、师问:我们祖国妈妈的名字叫什么?(中国)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大家一起大声说,我们祖国妈妈的名字叫什么?(中国!)

  2、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现四张图片,教师随机讲解。

  (1)这是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

  (2)万里长城在我们祖国妈妈的身上蜿蜒盘旋。

  (3)第29届奥运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胜利召开。

  (4)祖国妈妈放飞了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们之所以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因为我们身后由强大的祖国。

  3、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一小节?找一生起来朗读这一节。

  4、师:“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丰满”是说小鸟身上的羽毛长得怎样?(长、密)

  5、这一节主要讲了小朋友们远大的什么?(理想)你有什么样的理想?你想怎样报答给了你幸福生活的祖国妈妈?

  6、师小结: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努力,长大后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7、再找同学带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充满激情地朗读这一节。

  8、找声音洪亮的男同学齐读这一小节。

  9、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咱们一年级五班的五十个同学像天使一样插着理想的翅膀,在空中越飞越高。

  (四)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四小节)让我们带着自己远大的理想声情并茂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注意脸上的表情,高兴起来,笑起来。

  、男女同学展开朗读比赛

  1、老师从男女同学中各找四个同学有声有色地读课文给大家听,要读出诗的节奏,做到抑扬顿挫;要读出感情,要用自豪、高兴的语气去读。

  2、让我们一起鼓掌为女同学喝彩,因为女同学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

  、四个小组展开朗读比赛。(共计两轮比赛)

  1、每组读一小节,比赛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听得认真仔细,二是读得声情并茂。同学们要用心去读,用心去记,比赛结束后,老师希望你能背诵诗歌中的某一个小节。

  2、第一轮的比赛结束了,你记住了多少?第二轮的比赛马上开始了,赶紧想办法把诗歌的内容存进你的脑子里。

  3、比赛的结果是四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凝神聚力地去读,像四匹小马驹一样齐头并进。

  六、背诵课文

  1、找四个同学背诵课文,每人背一小节。

  2、全班同学齐背课文。

  、欣赏歌曲《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诗歌,它象歌一样美妙动听,唱出了小朋友心中的快乐。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给它谱上曲子,就成了好听的歌曲,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欣赏由《快乐的节日》改写的歌曲(出示动画flash歌曲)。请同学们起立,拍起你的小手,唱起来,跳起来,载歌载舞,我们同庆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写“词”、“识”、“求”三个字。

  2、学习课文二至六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句,进一步体会霍金爱问、会问的特点,并从中文学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识记生字字形,观察并写好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霍金从小就善于动脑,爱问为什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也象霍金那样,爱动脑筋,多提问题。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生字词,写好“词”、“识”、“求”三个字。

  2、学习课文二至六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霍金是个从小善于动脑,爱问、会问的孩子。

  教学难点:

  体会霍金霍金爱问、会问的特点,并从文中学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教学准备:

  CAI,词语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初步体会霍金爱问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生字词

  1、回顾霍金爱问的特点,齐读课题。

  2、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二、 品读课文2至5自然段,感悟体验

  1、弄清霍金问了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2至5自然段,思考:霍金问了些什么?

  (2)生答,相机出示句子。

  (3)指导学生读好两个问句。

  2、了解霍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的问题。

  (1)思考:霍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呢?

  (2)生答,引导学习第二和第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① 理解“摆弄”一词。

  ② 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③ 体会霍金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真是会问。

  第四自然段

  ① 指导朗读句子

  ② 体会霍金能在书本中发现问题,真是会问。

  3、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解答霍金的问题的。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妈妈的“慈爱”。

  (2)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话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弄清爸爸说了几句话,分别告诉了霍金什么。

  (2)重点学习第二句话。

  ①理解“必须”一词。

  ②指导读句子。

  ③引导学生从爸爸的话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4、分角色朗读2至5自然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霍金听了爸爸的话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并指导读第一句。

  3、想象此时的霍金会想些什么。

  4、指导学生读好第二句话,读出霍金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拓展升华

  1、读课文第一句。

  2、师简介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3、再读课文最后一句。

  4、学生交流学文后的收获。

  五、指导写字

  1、识字游戏。

  2、出示“词”、“识”、“求”三个字。

  3、指名说记字方法。

  4、师指导书写。

  5、学生练写生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A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红橘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教学难点

  能学着本文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红橘的文章,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红橘是怎样的?

  师出示课题:家乡的红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自读课文,把红色音节的字音读准,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注意:翘舌音:畅、束

  平舌音:素

  前鼻音:嫩

  后鼻音:竞

  多音字:骨(骨气、花骨朵)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一共几段?

  (2)谁来说说课文的几段各讲了什么?

  学生汇报:

  第一段: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第二段:春天时,橘子树叶长得很茂盛。

  第三段:四五月时,橘子花开了,花香醉人。

  第四段:秋天,橘子树上结满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枝头。

  第五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第六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什么?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钩。

  3师范写“骨”字。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9个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红橘的可爱

  1出示第1段,自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家乡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

  2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段,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第2段写了春天时,橘树叶长得很茂盛)师板书:橘树叶。

  作者用哪些词来写橘子树的叶子可爱?把它们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学生汇报:茂盛、四季常青、闪着绿油油的光)

  理解“茂盛”的意思。

  4指导朗读、背诵。

  那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在阳光下闪光,多美呀!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自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试背。

  5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生: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师板书:橘子花。

  6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学生汇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绽放、醉倒)

  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7指导朗读、背诵。

  (1)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2)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8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师板书:青色的橘子。

  9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学生汇报:肥实、压弯了枝头、又酸又涩)

  理解:肥实。

  10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11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请生自读第5段。师板书:成熟的果实。

  1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颜色:红色金黄色的瓤

  形状: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13指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自背、抽背、引背、齐背)

  14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板书:让人喜爱。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下边就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完成课文第2题,读一读。

  出示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再写()的青色果子,最后写()的成熟的果子。

  2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四、作业

  1模仿第5段写一种水果,注意要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附:板书设计

  8

  家乡的红橘

  春天橘叶:茂盛、闪着绿油油的光

  四五月橘子花:竞相开放

  秋天青色果实:压弯枝头

  十一月果子成熟了:像小灯笼让人喜爱

  (朋晓琼)

  B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

  2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红橘。

  2向其他人了解红橘的特点,生长情况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家乡有哪些水果呢?你最喜欢哪些水果?水果的品种繁多,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红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测生字、词语(用大屏幕展示生字、词)。

  师:看,生字想和大家交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从课文中跳出来了,让我们去打打招呼吧。

  (1)齐读生字、词语。

  (2)抽生读,注意读准后鼻音(竞jìnɡ),前鼻音(嫩nèn),平舌音(素sù),翘舌音(畅chànɡ)。

  (3)同桌互相考考。

  (4)老师也想考考大家,老师随便指读(去掉拼音读)。多音字(骨),形近字(辩、辨、辫、瓣)(竟、竞)。

  3快速读完全文。

  想:作者为什么写家乡的红橘?

  生:因为家乡的红橘十分可爱。

  生:从最后一段,我知道,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所以,要写家乡的红橘。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家乡的红橘的可爱的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带着这些问题,快速浏览全文。

  2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的。按生长过程来写的。

  生:抓住红橘的叶子、花骨朵、果实来写的。

  3读第2段。

  思考:

  春天来了,红橘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四季常青、绿油油)。

  经过风霜考验是什么意思?(经过风吹霜打)。经过风吹霜打后更加茂盛,是多么坚强啊!

  让我们想象一下:绿得发亮的叶子是那么坚定有力地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多美啊!捧起书来边读边想象。

  4读第3段。

  (1)思考:花骨朵有什么特点?勾画出写花骨朵特点的词。

  米粒大小洁白形状像茉莉一簇簇指甲那样大香气

  (2)想一想: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写的?

  (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香味)

  师: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描写多么细腻。

  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抽生读,评价。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真的看到那洁白、朴素的花骨朵,仿佛真的闻到了那醉人的香味。

  5读第4~5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果实的?

  开始是青色的果子又酸又涩,果实成熟了,像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读这个句子,体会这句话表达了几层意思:

  生:写出了颜色是红的。

  生:写出了形状像“小灯笼”。

  生:写出了数量多“一盏盏”。

  生:写出了果实的可爱。

  师:对,你看作者观察多细,想象多美啊!在写这些丰硕的果实时,用了“有的……有的……有的……”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师:红橘不但样子可爱,而且味道甜美,令人舒畅,让我们仔细读读。

  师:闭上眼睛,想象橘园丰收的景象。然后请你描述你想象中的情景。

  师:作者从颜色、大小、数量、味道写了果实的可爱。

  6小结。

  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地方让人喜爱?

  四、拓展延伸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抓住形状、颜色、味道把它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家乡的红橘

  (喜爱)

  叶

  花骨朵

  果实

  (郭春利)

  C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红橘,搜集红橘的特点。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一红橘)孩子们,这是什么?看到它,你想说些什么呢?(颜色、形状、味道、产地……)

  2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介绍家乡红橘的文章(揭示课文题目),一起去看看在作者眼里红橘又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整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和不理解的问题。思考每段写了些什么。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3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4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

  三、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家乡的红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大家介绍红橘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2每个季节的红橘都有它的可爱之处,再读读课文,找出家乡的红橘让人喜爱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交流自学情况。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课件展示红橘的生长过程,学生再次朗读品味,体会红橘的可爱。

  5是啊,家乡的红橘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

  (齐读末段)

  6外地客人来到我们家乡,你准备向客人怎样介绍家乡的红橘。先说给同桌听,再向全班介绍。

  四、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1积累运用。师:家乡的红橘可真惹人喜爱呀!为了表现红橘的可爱,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快把它找出来欣赏吧!请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抄完后读给同桌听,然后选一两个词说几句话,相互评议。提醒学生要学会运用。

  2指导背诵。师:多可爱的红橘,多美的课文啊!让它们都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吧!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先多读几遍,再借助刚才积累的词句练习背诵,然后展示课件画面,学生看画面自己选择试背相关内容。

  五、拓展实践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思考它有哪些特点(颜色、形状、味道等)。选择相同水果的同学分为一组,讨论它的可爱之处,相互补充介绍,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9家乡的红橘春叶

  夏花

  秋果

  冬喜爱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设计思路:

  《阳光》讲述了小姑娘英子把阳光包起来送给腿脚不便的奶奶的故事,文章简短生动,真实感人,“把阳光包起来”这种做法看起来稚嫩可笑,但恰恰是从这天真的想法、做法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颗真挚的爱心。教学时,应该抓住英子的一言一行,深入体会英子纯真的感情,深切地领悟:英子的一片孝心就像这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一)学会抓住主要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从中受到思想熏陶。

  (三)掌握本课八个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的一片孝心。

  (二)难点:理解“阳光跑到心里”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件导入,进入情境。

  1、课件展示画面: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草地里开满了花儿,芬芳扑鼻,小鸟在天空飞翔。英子来到绿茵茵的草坪上坐下来。

  2、指名说画面内容,谈谈感受。

  3、阳光多么美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阳光》。

  4、围绕阳光,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由读课文,指名说说。

  (二)理解课文,深入体会

  1、英子的想法

  (1)文中哪些段写出了英子的想法,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句子:

  看着这可爱的阳光,英子的心里闪出一个美妙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3)轻声读句子,英子的想法美妙在哪里?为什么?

  (4)“美妙”可以换成别的词吗?

  2、英子的行动

  (1)英子一想到这就马上行动起来,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

  英子把阳光紧紧地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英子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①先出示两个句子,找出不同,再读读句子,去掉“紧紧地”行吗?为什么?

  ②从“紧紧地”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英子做得非常认真。

  学生乙:英子很小心,生怕阳光跑了。

  学生丙:英子特别想把阳光带回去,帮奶奶实现愿望。

  (3)你能把英子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3、事情的结果

  (1)英子满怀希望地把阳光送给奶奶,结果怎样?请A组的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2)阳光不见了,英子简直要哭出声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甲:英子非常伤心,她的礼物不见了。

  学生乙:英子非常失望,把阳光带给奶奶的想法成了泡影。

  学生丙:英子十分着急,真想把阳光给找回来。

  (3)阳光不见了,英子伤心,失望,着急,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习读,再四个同学一组,组内练一练,练好了,老师抽两个组,派代表来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4)小组代表比赛读,评价。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段话要分两种语气读,“可是”前面是英子打开裙子准备把阳光送给奶奶,要高兴地满怀希望地读,“可是”后面再读得着急又难过。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你很会读书,请你读给大家听好吗?

  (以评促读,更加深了对英子一片爱心的理解。)

  4、理解奶奶的话

  (1)课件展示画面:奶奶久久地把英子抱在怀里安慰着英子。

  (2)阳光跑到了你的心里,也跑到了我的心里,这是什么意思?英子心里装的是什么?奶奶心里有什么?

  学生甲:英子心里装的是奶奶,装的是对奶奶的一片孝心。

  学生乙:英子爱奶奶,奶奶心里当然很高兴,像见到阳光一样。

  (3)师:是啊,英子没带回来阳光,却带回来了一片孝心,奶奶能不高兴吗?英子的孝心就是送给奶奶最好的礼物,就像阳光一样可爱。(板书:孝心)

  (三)拓展延伸

  请你帮英子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阳光送到奶奶那里去?

  七.板书设计

  阳光

  孝心

  英子 奶奶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⑴小组交流。

  ⑵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

  ⑶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山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真美!)

  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

  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⑴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⑵指名读,评议。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⑴出示an、ang,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⑵认读生字。(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

  ⑷游戏运西瓜。(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它们的背面都有一个生字)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指名学生朗读,评议。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

  ⑵配乐朗读。

  ⑷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办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做动作。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评议。

  全班齐背。(配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⑴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宽度。

  ⑵指学生说一说再书空。

  ⑷学生书写后展示、评议。

  2、学生观察头、来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⑴教师范写,注意最后两笔,写时要注意。

  ⑵书空、书写、展示、学生评议。

  六、扩展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诗。

  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两个:

  ()()

  ()()

  3、写出诗句,选择加粗字的意思:

  ⑴( ),疑是地上霜。

  疑:①好象();②不信( )

  ⑵举头望明月,( )。

  举:①向上抬();②全()。

  【板书设计】

  6、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B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读中悟情 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八篇

4.【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5篇

5.【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6.【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

7.【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9篇

8.【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9.【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五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