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教学设计

2021-05-22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金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子》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3.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以上三个教学目标都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真金”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见过金子吗?对它有什么了解?(可从金子的颜色、硬度、作用等来说)出示PPT: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金子。

  2.教师:金子非常珍贵,它是财富的象征,成千上万的人都想得到它,甚至不惜一切去寻找金子。同学们通过预习,应该都知道萨文河畔也出现了这样一群淘金者,因为他们听说那儿有金子。今天,我们就跟随故事主人公去萨文河畔找一找,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金子。

  (板书课题:金子)让学生齐读课题:金子。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注意在长句上画停顿,标好自然段序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1)教师:这是一个关于谁的故事?(彼得·弗雷特)。

  (2)教师:为了更好地读准这个小故事,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些生字词。(PPT上出示)(先个别读,再齐读,最后找学生领读)

  不甘心默默挖掘埋头苦干

  倾盆大雨若有所悟培育花苗

  实现梦想无不骄傲找到真金

  (3)重点解释:蜂拥而至。教师:“蜂拥而至”是什么意思?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PPT出示图片蜂群、人群)

  过渡:有些词语呀,本身就在描述一幅画面,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个词所描绘的画面,这样才能把词读好,读得有感情。

  再如:倾盆大雨。当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

  4.教师:拦路虎扫清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分节朗读课文。

  教师制定七位学生分别朗读这7段。其他学生注意听有没有读错。

  5.教师:课文讲了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尽可能用刚才学过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个故事。

  6.全班再次齐读词串。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引导质疑

  1.教师: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复习以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PPT上出示学生写的的生字)请小朋友们自己观察一下投影上大家写的字,看看写的对吗?写的规范吗?

  2.教师:词语是个宝,尤其是四字词语。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来读一读以下一些四字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倾盆大雨埋头苦干)

  3.

  (1)教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桌交流一下: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实现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生回答。PPT上出示“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再这块土地里。”)

  (2)教师:彼得是怎样找到真金的?带着问题,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金子》(板书课题:金子)

  二、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的短语和句子,并做上批注。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到2段,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令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当学生找出了彼得埋头苦干的那句句子,教师相机说:大家自由朗读一下,并想一想彼得当时挖金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板书:希望——失望)

  点名让学生朗读,集体齐读。朗读时注意要把彼得当时想把整片土地翻出来的心情读出来,注意句中短语“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

  2.教师:快速浏览3到4段,彼得发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发现了坑坑洼洼的地方……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教师:词语是幅画,看到这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彼得又是怎样想的呢?一起来看看(PPT出示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找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短语。

  当学生说出(若有所悟),教师:“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没有醒悟前,彼得是怎样想的?现在醒悟了,那么在他面前呈现出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体会省略号的作用。(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思考、想象,体味其情其意;鼓励学生上台朗读)

  3.

  (1)教师:除了“想”,想要成功还要必须要去“做”,(出示PPT第6段)请同学们快速找出那个精华短语(全部精力)。(出示挂图)

  (2)教师:彼得是怎样花费全部精力的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发挥想象力来描述一下。(可从如何不怕辛苦平整土地,如何精心选择花苗,如何日夜照顾鲜花,如何四处奔波销售鲜花,鲜花是怎样五彩缤纷、美丽娇艳几个方面来来描述)

  (3)教师:谁来把第6段朗读一下,把彼得培育的美丽的鲜花带到教室里来。

  4.

  (1)过渡:教师:彼得已经不再失望,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与其说是一场大雨使得他留了下来,还不如说是信心和希望使他留了下来呢!现在他花了全部精力的进行培育花苗,五年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发出了一句感叹——

  (2)PPT再次出示那句话“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再这块土地里。”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彼得成功后的词语“无不骄傲”,什么叫无不骄傲。思考彼得从这块土地里究竟获得了什么?“真金”是什么。

  (3)教师:大家齐声朗读彼得的这句感叹,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彼得的无不骄傲,注意表现出彼得兴奋的感情。

  5.(1)教师:通过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明白了什么?你怎样才能获得成功?(让各种小宇宙爆发出超能量吧!)学生畅谈感受。

  (2)教师总结:其实,彼得找到的真金并不是真正的金子,而是发财致富的办法。从中我们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同时,当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要懂得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你生活的道路才会更宽阔。

  三、作业布置

  1.将这个故事将给爸妈听。

  2.观察校园或附近的花园,想象彼得的花园,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金子

  彼得:第一部分:希望——失望

  第二部分:失望——希望

  第三部分:获得成功

  教材分析:

  《金子》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记叙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和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按时间顺序分为三部分,内容简明,情节曲折,意蕴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教学时应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适当想象,加深体验和感悟。

  《金子》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人们常常用金子比喻什么?

  3、 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关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3、齐读生字词。

  4、 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了解课文梗概。

  1、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他的什么事?

  2、讨论:彼得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3、齐读课文。

  四、 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五、 课后练习:练习朗读课文、书写写字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

  3、 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彼得实现了梦想?

  二、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1、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到三自然段,想一想萨文河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结果怎么样?

  2、 交流回答。

  ① 想象一下“蜂拥而至”是怎样的场面,结果怎样?

  ② 指导朗读这一段。

  ③ 彼得离去了吗?为什么?

  ④ 读出彼得由不甘心到失望的感情。

  ⑤ 师述:彼得也准备离开这个地方。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四至六自然段,思考:彼得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2、交流。

  ① 彼得发现了什么?

  ② 什么叫“若有所悟”?彼得悟到了什么?

  ③ 朗读这句话。

  ④ 想像彼得用全部精力培育花苗的过程。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朗读这一段。

  2、说说彼得找到的真金是什么?

  五、拓展练习: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金子》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彼得·弗雷特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真金的曲折过程。

  2、教育学生向彼得·弗雷特学习,培养自己靠诚实、勤劳获得成功的高尚品质,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

  3、理解“金子”的含义,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金子》这篇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新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金子》这篇课文。板书:金子

  3、看到“金子”这个词,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4、是的,找到金子,是许多人的梦想,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谁来说说,在萨文河畔发生了什么事?

  什么叫蜂拥而至?从字面上理解。(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从这个词你能想象出此时萨文河畔是怎样的景象?

  这么多人都赶来了,他们心里会想什么?

  (对,他们一心就想着找到金子,得到财富。)

  3、他们怀着这样的希望,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一无所获”什么意思? “扫兴”什么意思?

  (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4、来得时候高高兴兴,走得时候却是垂头丧气,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一段?指名读。

  齐读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三、学习2、3小节

  1、我们课文的主要人物彼得,也是这些淘金者中的一个。他有没有扫兴离去?他为什么不走? (他不甘心落空,留了下来。)

  2、什么叫不甘心?为什么不甘心?(不轻易放弃)

  3、他不甘心,留下来做了什么?

  4、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他很努力?(默默挖掘、埋头苦干、翻遍)

  5、一个月过去了,彼得还在默默的挖掘着;两个月过去了,彼得还在埋头苦干;他整整坚持了?结果怎样呢?

  “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是什么意思?

  6、虽然彼得比其他的淘金者付出了更多的劳动,结果还是感到非常失望。谁来读读这一小节?

  7、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体会一下彼得付出的辛劳和随之而来的深深的失望。

  四、学习4-6自然段

  1、过渡:尽管彼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淘金如同****一样,更多的时候要靠运气,六个月后,彼得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彼得离开了吗?他不但没有离开,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成功的秘诀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自读4-6小节,想一想,彼得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做记号。

  2、彼得为什么没有离开?如果你是彼得,坚持了六个月一无所获,准备放弃离开时,又下了一场大雨,心情会怎样?

  可是彼得却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

  理解: “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三天三夜的大雨,让彼得买下的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土地变得平整、松软,还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这时的彼得一定是眼前一亮,十分欣喜,谁来读读这句话?

  从彼得的发现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彼得善于观察)

  教师引读这部分。

  3、彼得不仅善于观察,他还善于思考,那么,面对着这平整、松软的土地,面对着这绿茸茸的小草,彼得又是怎么想的呢?

  课文里有一个词讲的就是彼得的想法,是哪个词?

  “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理解:若、悟

  彼得这时好像明白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心情——但转念一想——

  (他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兴奋)

  这块肥沃的土地,又燃起了彼得心中的希望。他越想越有信心,成功在向彼得招手,谁来读读这一段。

  4、可是,一个光想不做的人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彼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决定留了下来。齐读第6节。

  读了这段,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彼得的花圃里开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花儿开得热热闹闹,可是有谁会想到在不久前这儿还是一片荒凉,坑坑洼洼呢?

  5、彼得留下来做了什么?

  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他会怎么做呢?

  (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挑选上等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鲜花……)

  (①暴风雨来临时②夕阳西下时③天刚蒙蒙亮时④烈日当空时)

  6、小结:(出示图画)花儿的娇艳离不开种花人的辛劳,彼得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会收获这满园的芬芳。

  五、学习第7小节

  1、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难怪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彼得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很骄傲、很自豪)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不无骄傲、“!”)

  他凭什么这么骄傲?只有他,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

  他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彼得这时找到的真金和他开始想要挖的金子一样吗?那时的真金是什么?现在彼得所说的的“真金”指什么?

  (通过自己劳动种出来的鲜花,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换来的收获)

  劳动后得到的收获也是一种真金,它甚至比从地上挖出的金子还要珍贵。

  2、让我们一起用最饱满的热情,最真诚的态度,来体会彼得的心声,齐读这句话。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彼得的骄傲与自豪。

  六、总结

  1、小结:课文学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彼得想来淘金,他的结果是一无所获,非常失望,但是,他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他刻苦努力,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金,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

  2、这些感悟都是你们今天辛苦学习得来的真金。老师这儿也有几句名言警句,推荐给大家: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 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劳动的手能够把石头变成金子,不劳动的手能够把金子变成石头。 ——谚语)

  3、最后,预祝大家做生活中的勤奋者,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金子》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展开恰当的想象,在充满波折的情节中领悟文章的理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板书: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金子》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彼得、弗雷特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板书:梦想。(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富翁,他想发财,他想致富)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课件出示“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

  过渡: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倒流器,把时间定位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去探个究竟,到底是什么事情改变了他的想法,使他留了下来,改变了他的一生。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出示课件(雷雨图),师述: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2、轻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抓住“倾盆大雨”和“三天三夜”体会雨的大、下的时间长。(课件)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读、齐读。

  4、师述:彼得付出了金钱花了心血,却没有找到一丁点儿金子,他已失落到极点,屋漏偏逢连夜雨,连老天爷都要跟他过不去,这场大雨浇得他更沮丧了。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却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有些不一样。

  (课件:小草的图片;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5、指导朗读“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抓住“长出”体现惊讶,抓住“绿茸茸”体会高兴)

  评读、指名读、全班读

  6、师描述:

  同学们瞧,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交流)

  过渡:那我们起来看看彼得他又是怎么想的?(课件)

  7、指导朗读彼得的话。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1)自由读,思考:彼得“若有所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想想这时彼得的心情怎样?你是从那些词句知道的?

  (有心人、聪明人;抓住“一定”、“成功”体会彼得信心十足。)

  个别说体会——指名读——齐读。

  (2)补省略号

  师:(课件出示:……)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号?(省略号)这个表示什么?(表示省略了后面的话)那你能帮作者补上彼得的话吗?

  过渡:此时彼得已经不再失望,更不会沮丧,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他决定留了下来(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二)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师引读:(课件出示: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2、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

  (彼得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挑选上等花苗,日夜照顾花苗)

  (1)同桌交流。

  (2)指名交流。

  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3、课件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4、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5、同学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6、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课件出示;生接)

  7、指导读好这句话: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师:谁愿意当当彼得读读这句话。(抓住“不无骄傲”、“唯一”来体会骄傲)

  评读、齐读

  8、体会真金的含义。

  师:读到这里,你认为彼得口中所说的真金是什么呢?(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要鼓励)

  师小结:老师认为这里的真金不仅仅指用鲜花换来的金钱及财富,更是指一个真理:要想致富,投机取巧,不是最牢靠的办法;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板书:辛勤的劳动)

  四、小结

  1、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师:读到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彼得梦想成为一名富翁,他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你有什么梦想呢?你打算怎样去实现它?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今天,我们乘着时光倒流器,一起了解彼得的命运,一起分享了他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他的成功之道。

  《金子》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能了解“金子”和“真金”的区别,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理解生字新词,指导两个字“甘”(独体字,注意笔顺)“钱”(左右结构,形声字);引发猜想,建构阅读话题,能基本说出本故事的大意,学习课文1、2自然段,初步认识彼得是个执着,坚持的人。

  第二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彼得·弗雷特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真金的曲折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要想成功就得付出辛勤的劳动,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另外,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一步激发情感,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串:

  扫兴 即将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谋生 唯一 埋头苦干 倾盆大雨

  男女分读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来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彼得淘金的过程并不顺利,虽然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但是他还是没找到金子,(板书:淘金 埋头苦干 没找到金子)失望的他是不是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了呢?

  二、学习课文

  1、学习彼得是如何种花的。(课文第6自然段)

  指名读。

  他的花种得怎样?

  让我们一同去看看。(课件出示)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

  他是怎样种出这美丽娇艳的鲜花呢?读文字,找出“全部精力”的词,(板书:全部精力)引导想象:(课件出示)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他先平整土地,然后______,再______。平时,不管是_____,还是_____,他都认真照顾花苗,他经常_______________,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彼得成功了,对着满地的鲜花,你想对他说什么?如果那些曾与他一同淘金的人看见了,又会说什么呢?

  2、学习彼得是怎么想到种花的。(课文第3-5自然段)

  是啊,淘金者们都为自己的离去而后悔,对彼得十分佩服,那彼得又是怎样想到种花的呢?找到有关段落读一读。

  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a 大雨后的土地有什么不同?

  b 彼得“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你看出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3、感受彼得的成功,认识“真金”的意义。(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如他所愿,彼得心想事成,五年后,他成功了。读第7自然段,(出示文字)

  彼得“不无骄傲”他骄傲什么?交流:

  重点理解“唯一”、“真金”。(板书:找到真金)

  有感情朗读。

  4、总结延伸。

  再一次说明“真金”是什么?

  从彼得的经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能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吗?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一句格言,把老师的板书补充完整。

  同学们也有许多美好的梦想,该如何去实现呢?

  三、作业

  向家人讲述这个故事,并说说自己从故事中所受到的启发。

  板书: 22金子

  淘金 埋头苦干 没找到金子

  彼得

  种花 全部精力 找到真金

  教材分析:

  《金子》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语文教材中第22篇课文。课文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诉我们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先从词串引导学生复习,概括文章主要意思,接着我让学生先学习第6自然段,感受鲜花之美,感受彼得为了培育鲜花所付出的辛勤的劳动,在了解彼得何以找到“金子”的过程,感受彼得的骄傲。

  可回顾教学经过,我发现我对“金子”的定义有偏差,仅限于“辛勤劳动、不断努力能取得成功”上,实际上,在这里,“金子”的定义十分的丰富,可以是“另避蹊径的思维方式”、“善于观察的能力”、“辛勤的劳动” ……我的教学突出的仅仅一点,学生的思维也没能发散开,因此当学生们写自己受到的启发时也受到了限定。

  我们老师对文本的阅读要真正的“沉入词语”啊。

【有关《金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1.金子教学设计

2.《金子》教学设计

3.《金子》教学设计

4.《金子》教学设计

5.金子教学设计范例

6.金子优秀教学设计

7.《金子》教学设计范文

8.金子的教学设计

上一篇:《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下一篇:《观潮》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