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
2、了解作者特殊的经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魅力。
3、理解文章所传达给我们的人文精神,并时时提醒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真正用心灵去阅读一个人用心灵写就的文字。
2、理解文字背后的美丽,并能为之长久的感动着。
教学方法:
游戏、聊天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游戏导入:
找一位同学站到讲台中央,要求其宣誓直到完成游戏才睁开眼睛,然后让其闭着眼睛从讲台走到位置上。
完成这些动作,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身临盲人的生活之境,感受到眼睛之于人的重要意义。)
二、介绍海伦凯勒:
1、马克吐温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但是更让我钦佩的是海伦凯勒,她的精神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她的名著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2、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3、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曾断言,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学上最重大的贡献之一。
4、海伦凯勒被人们称为“精神楷模”。
三、走进海伦凯勒:
1、海伦凯勒是个什么样的人?(主干问题,其余是看学生怎么答,随机牵引出的)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也许会说,她乐观、坚强、追求光明……
2、接着他们的回答,会一点点地提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说”“从文本及海伦凯勒的故事里看出这个特点吗”……
3、她的这些品质是受谁的影响呢?(细细品读莎莉文老师“善良、温厚”“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等句子,再联系海伦身上的品质。)
4、三天的故事的都是想象来的,文字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预先准备的资料,适时使用:《再塑生命的人》之“杯子与水”片断
一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佳句示例:海伦在这一天中,不仅对那沸腾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赞叹,而且“看到微笑,我感到欣慰;看到果断,我感到骄傲;看到疾苦,我产生怜悯”。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
这样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充分显示了一位残疾人的博爱襟怀和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她渴望一种平凡的生活,从这位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
四、铭记海伦凯勒:
1、她给我们的生活以怎样的提醒?(第二个主干问题)
由学生自由谈谈从海伦身上或这篇文章里所受到的启示。联系他们的自身生活进行一些相关提问,主要让学生把文本的人文精神内化成自己的素养或对待生活的一种正确的态度。
(预设的相关方面:热爱大自然,对人类美好的大自然、人类美好生活保持高度热情,对美好的未来的人生之路的执着追求,对光明的渴望,对生命的珍视,对美的追求……)
(提示:象海伦那样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颗炽热、求索的心。
一颗坦诚、真挚的心。
一颗朴素、博爱的心。
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
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
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
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
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
一颗追寻人类美和崇高精神的心。
五、延续海伦凯勒的故事:
1、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她坚韧不拔,自我超脱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导人类迈向光明的未来。而只要这种精神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记所说:“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不会忘记!”
2、介绍今年12月份到中国来巡回演讲的无四肢的残疾人尼克胡哲,播放相关视频。“我告诉人们跌倒了要学会爬起来,并始终爱自己。
我从出生就和别人不一样,但这没有阻止我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且我很幸福。——尼克胡哲”
(当记者问他假如他有四肢的话,他最想干什么时,尼克回答)“牵着爱人的手,一直慢慢地走”(但他又说)“我虽然不能握住妻子的手,但我可以握住她的心。”
六、记住: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珍视你的拥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的定位就是从大语文角度,上成一篇人文精神欣赏课。我知道学生的基础不太好,而且自信心不足,所以,我就打算上课一定多表扬他们,让他们多展示自己的风采。我只预设了两个问题,其他一切看学情。但结果大出我意料:
一、学生对海伦凯勒的认识非常深刻。
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非常独到。
三、学生展现出来的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种自卑。尽管他们成绩可能不突出,但他们在告诉我:他们一样有自信和生活的热情,他们关注美也懂得欣赏生活的美。
这堂课给我的思考是,我们没有真正走入或去欣赏他人的世界,每一个人,不管他是卑微的、平凡的、抑或是高贵的、伟大的,他们的生命有着自身的精彩,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动人。我们应该成为世界的倾听者,关注他人,也关照自己的内心。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在与残疾作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极乐观精神。
2.学习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
3.领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世人的强烈和殷切的希望。
教学重点
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领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精彩的句段,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2.作者独特的表达;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发送信息的重要工具。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读了海伦凯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你肯定会有所体味。你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
二、品读探究
(一)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
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
第三天,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
(二)研习新课,品读探究:
1.海伦凯勒为什么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明确:海伦凯勒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智慧及关爱,尤其是麦西夫人人,靠着“温柔和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和任务”,并给海伦打开了外部世界,海伦对她是充满感激而尊敬之情的。麦西夫人来到海伦凯勒家的第一天,作者就认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作者说:“她是来对我启示世间的事理,她是为了爱我才来的。”海伦凯勒的奇迹可以说是由她和自己的教师共同创造的。
2.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怎样认识海伦凯勒心中的“奇观”?
明确:在节选部分中,有多处提到了“有视力的人”。这中间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是关爱的。
3.“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怎样理解这段话?这表现了海伦凯勒怎样的精神、情怀?
明确:作者在游览整个城市时,要到花园大街去,到贫民区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一个盲、聋、哑残疾人,本应让世人来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他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
4.“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我周围”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明确:作者没有感到恐惧和失落。作者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对拥有三天的光明很满足。
5.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明确:海伦凯勒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是绝境中创造的。“绝处逢生”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最后一眼要看戏剧正说明她充满了乐观的情怀。坚强不屈是海伦非凡生命的一个基点,而乐观向上的品质,更是她创造奇迹的源泉和亮点。
作者虽写了“假如”中的三天时间,但却展示了自己最突出的精神品质。联系到第一天她最想看到自己教师的愿望,可以认为,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里充满着真挚友爱和乐观的情怀。
6.“假如”是一种假想,从海伦凯勒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明确:尽管她的描述和现实生活不尽一致,比如,对阳光的描写等都有些想像的色彩,但并不影响读者的介入和共鸣。特别是作者丰富的想像,更让人感受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那种无法体验的渴望,不可遏止的追求,甚至“假想”的内容有了出入,更会让人产生特殊的感动。
三、小结升华
(一)总结全文
海伦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这三天的光明旅程的?
明确:她用一颗火热的心,她一直都在用心地生活,一直都在用心地感知,是真情的流露。爱生活、自然、人,渴求光明、交流,追求崇高、美好,坚强、勇敢、向上。
人的一生中,必然面对各种生命的考验。人生的无常,各种的遭遇不断地历练着我们。而能成就自己不因挫折打击陷入困顿的,惟有那颗平静、坚强、乐观、进取的心,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海伦凯勒一样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用阳光般的心情,去面对每个充满希望的日子。
(二)写作特点
1.真实的内容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这本书作为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它具有传记文学最宝贵的特点,那就是内容真实。整部作品从头至尾没有一处虚构、夸张的成分,描写地都是真实的事迹,朴素的感情。但是,在这些平常事中却体现出了一些伟大的精神:作者自己和莎莉文老师两个人都是残疾人,但她们俩一个不懈努力,一个默默奉献。她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格、人格却是完美无缺的,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2.丰富的想象
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事实上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动。所谓活动,纯属虚构,但作者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却多次写了。从丰富的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
3.朴素、真挚的语言
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设计许多机巧,运用许多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与热切、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既与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又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无须用太多的写作技巧,她的故事、她发自内心的召唤,已经具有这种力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本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朴素美。
四、作业布置
1.课外收集励志例子。
2.海伦凯勒说:“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设计模板】相关文章:
8.假如给我光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