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积与容积》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积与容积》的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体积与容积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量杯、水槽、苹果、红薯、土豆、正方体方块、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乌鸦喝水》的片断。
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空间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把这个(苹果)放入这一满杯水中会怎样?为什么?苹果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为什么会溢出来?”“溢出来的水与放入杯里的苹果有什么关系?”
二、教授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揭示体积意义。
那谁能说一说这个土豆和红薯谁占的空间大吗?你能一眼看出谁大谁小吗?有什么办法比较出他们到底是谁大?(实验)。
主要让学生说出物体放入量杯后,水面所发生的变化,并说出为什么?
请大家观再察比较一下2个杯子水面,你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呢?上升的水与瓶子里的土豆或红薯有关系吗?”
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各自占的空间是不一样的。事实上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课桌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本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数学上像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苹果的体积,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土豆的体积……
问:你认为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就可以说红薯的体积比土豆的体积大。
引发说理:我们每个同学有没有体积?你认为谁的体积最大?为什么?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体积,下面的3个物体,你能根据他们的体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吗?
可乐瓶,茶叶盒,墨水瓶。
可乐瓶可以用来作什么?茶叶盒呢?
象这样可以用来盛放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板书
如果可乐瓶装满了水,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这个茶叶盒所能容纳茶叶的多少就是它的容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墨水瓶的容积?
你能从生活中也这样说说吗?也就是说只有什么才有容积呢?
谁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请同学们看这里,烧杯装半杯水,我说现在水的体积就是这个烧杯的容积,你同意吗?为什么?
那这三个容器它们谁的容积最大?谁的容积最小呢?
你还能找出生活中的2个容器来比较一下它们容积的大小吗?
3、比较教材的2个容器(或者2个矿泉水瓶子)
它们谁的容积大,谁的小?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4、老师还有一个题目想挑战一下吗?
保温杯子(体积较大但容量较小)和矿泉水瓶子的例子
“杯子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吗?”讨论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学生讨论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容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吗?
生:容积的测量应该用容器的里面进行,体积的测量应该从容器的外面进行。
三、基础练习。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4、“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体积与容积》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在观察中操作活动中,发展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练习
1、求图形的。体积
请学生看书上的图然后回答: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知识未判断。
3、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一块橡皮约10
一本词典约900
一个文具盒约0.35
一个用品约0.6
学生打开书,观察第1题的两个长方体和1个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指否回答否,再让学生计算
学生先找一找,再让学生交流思考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
学生先说一说计算方法,
然后进行计算。
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表面积和体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5、让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两个图形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让学生独立在课堂本上完成第2、6、8、9、10题。
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
第一个图形:4×3×1=12cm;
第二个图形的体积的策略可以多样化,可以移下面两个侧面,从而转化为一个长方体。
通过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要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把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本课的重点是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积的概念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变直观,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1)认识体积
1、初步感受空间。
师:老师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铅笔盒占空间吗?桌子呢?凳子呢?还有什么东西占空间?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占空间?在水里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板书:空间。
2、空间也有大小。
师: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桌子与凳子呢?板书:大小
3、体积的概念。
4、比较体积大小。
香蕉和鸡蛋。
老师叫一位学生上台,问:“你有体积吗?老师有体积吗?谁的体积大?”请这位同学变换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说明了什么?”(物体的位置变化了,但体积不变)
师:“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把橡皮泥捏成球体,同时问:“它这时是什么形状?(球体)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形状)说明了什么?(物体的形状变化了,但体积不变。)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吗?(生:妈妈把一团面擀成一个薄饼。生:奶奶把一个黄瓜切成了一片片的。)
(2)认识容积
1、出示:饮料瓶,水杯,茶叶罐。
师:请迅速给这三个物体按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认识容器。
师: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1:装饮料、学生:2盛水,学生3:装茶叶)教师:容纳东西(板书:容纳东西)
师:还有什么能用来装东西?
师:像脸盆、油桶、水杯这些能容纳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
板书:容器
3、感受物体容积。
4、出示容积概念
(四)复习巩固,升华主题
1、出示课件。谁搭的体积大?
2、出示课件。那一个的体积大?
3、出示课件。
(五)总结评价
师: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体积与容积》的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