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勇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勇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吕、厘、刷、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前思:
本课是一篇有关生命主题的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单单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更有效。因此在本设计中,我重点引领学生读懂课文中描写花的三个场面,理解作者心情的变化,品悟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感悟到花的勇气在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而生命力的力量在于勇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朗读,升华情感,感悟生命的意味。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2、预习作业
(1)一读课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二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3)三读课文,思考课前导读中提出的问题:
a、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b、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怦然一震”
(4)四读课文,想一想花的勇气是什么?你还知道种子、梅花、小草等其他的勇气是什么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板书:“花”,同学们看到花,你脑海中会浮现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2、花带给人的感觉总是美好的,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家一起走进素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去感受那——花的勇气。
3、齐读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检测
1、赢在新起点:小吕、泛滥、厘米、观看、铺满、齐刷刷
2、词语乐园:()()一震改()换()
傲()挺()明亮()()
3、玩转导读思考题:
a、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b、短短的几天时间,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怦然一震”?
三、初读课文,梳理画面
1、默读课文思考:在四月的维也纳作者在同一片草地上,先后看到了哪三幅不同的画面?请划下描写三幅画面的词语或句子。
三个画面——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
2、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景象,作者看到了花的勇气。让我们也来细细地读读课文,欣赏这三幅画面,去发现花的勇气。
四、品读欣赏,由景及情
1、欣赏画面一“没有花的绿地”,感受失望之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没有花的绿地,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我”喜欢这样的景象吗?
引导品味“寂寞”。
出示相关语段。
引导:同学们非常棒,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还能感受到这份心情呢?
重点引导品味“泛滥”:多得成灾令人讨厌。
小结:虽不见“失望”两字,但“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段的开头写道: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指导朗读,读出失望之情。
2、欣赏画面二“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感受喜悦之情。
《勇气》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单单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更有效。本设计中,教师尝试通过有效的引导,引领学生读懂课文中描写花的三个场面,理解作者心情的变化,品悟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以此来带动朗读,升华情感,感悟生命的意味。
教学目标:
1、能读准课文中四个生字 “吕、厘、刷、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乏味、泛滥、傲然挺立、拔地而起”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中描写花的几个场面,读懂作者的心情变化。
3、通过有感情朗读,品味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
4、在链接和拓展中升华情感,感受作家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看到“勇气”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
思考作者先后看到了哪些景象,想到了花有怎样的勇气?
三、交流:
1、如果你刚才认真读了课文,你一定也看到了作者先后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象。
三个画面——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
2、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景象,作者看到了花的勇气。让我们也来细细地读读课文,欣赏这三幅画面,去发现花的勇气。
四、品读:
1、欣赏画面一“没有花的绿地”,感受失望之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没有花的绿地,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我”喜欢这样的景象吗?
引导品味“寂寞”。
出示相关语段。
引导:同学们很有本领,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还能感受到这份心情呢?
重点引导品味“泛滥”:多得成灾令人讨厌。
小结:虽不见“失望”两字,但“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段的开头写道: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指导朗读,读出失望之情。
2、欣赏画面二“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感受喜悦之情。
引导过渡:没有花的绿地令“我”失望,现在我看到了千万朵小花藏身在草地中。课文是怎么写这片景象的?
随机出示语段。
引导:读一读,你能否从写花的景象中读懂“我”的心情与感受?
交流。
读中悟写,写中悟读: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 , ,
!
3、欣赏画面三“花的原野”,感受喜悦、惊奇之情。
过渡:连续几天的冷雨凉风,使我担心看不到遍地花开的美景,心中不免有点——遗憾。临行那天,我却看到了雨中花的原野,请你自己读一读,看看能否读懂作者的心情,你从哪几个词中读懂了,就在哪几个词下加上点?待会直接读给大家听?
出示“花的原野”语段,
引导体会喜悦、惊奇,指导朗读。
重点引导品味“改天换地”、“傲然挺立”。
4、回顾朗读三段描写。
5、小结过渡:几天里,没有花的绿地成了花的原野,使作者看到花的勇气,你看到了吗,请你读读最后一段,谁能说说花有怎样的勇气?
出示语段。
引导体会“拔地而起”。
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五、提升:
1、板书: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在冷雨中傲然挺立,明亮十足,神气十足。
说一说:还让你想起了哪些生命的勇气?请你也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2、写一写:我们又该有怎么样的勇气?用上“生命、勇气、冷风冷雨、傲然挺立”写几句话。
3、诵一诵:冷风冷雨中拔地而地的小花让作者想起了生命的意味,这不能只是眼前一亮,更是心头的怦然一震。
六、拓展: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定格的只是维也纳四月的画面,只是春天的一个画面,三、五月间的画面同样迷人、诗意、浪漫、震撼,你看:
转天醒来时,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冯骥才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去细细品味。
附原文: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个未作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是她外在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绝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在那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的画面。
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山上热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间朴素的乡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这样一整夜就像睡在大森林里。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的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濛。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格外吝啬。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的凉丝丝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乍露,给人无限期望。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无论多么富有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的出的画面——
几个姑娘站在河边,她们站在一起向着河口那边伸脖颈,眯缝着眼,撅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河面上吹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的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地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访问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个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是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的下边藏了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花草下边,好像只要一用劲,就可以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面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突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场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去,推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什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画!”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一样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突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 ——勇气!
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感到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色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被我找到了。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关注语言特色,重视语言实践。——评王昌杰老师执教的《花的勇气》
上午听了王昌杰老师执教的《花的勇气》一课,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热爱生命”专题里的一篇略读课文。记得叶圣陶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从叶老的话,我们可以看出略读教学的要求与精读教学的要求是不同的,略读教学要求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也就是说抓典型的学。王昌杰老师在本节课中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重在学法写法的引导,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去习得。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环节中。
一、重视课文学法的引导
课文三个画面都在写景中融入作者的心情,读懂作者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为理解文章主旨打下基础。作为略读课文,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品读第一画面时,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语,如“寂寞、泛滥、乏味。”从而理解作者的心情。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了这一读文的方法,在第二、三个画面的学习中多了一份自主。不过,在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第二、三幅画面学习中不只停留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展开学习写法尝试运用,使学习走向纵深。
二、重视抓住重点进行引导
在高段教学中,如果不分主次地对字词进行细碎地分析,就会显得芜杂,破坏了课文的整体脉络,削弱篇章教学。在本节课中,王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领着学生去聚焦文本中最典型的词句去理解和感悟。在自主感悟作者心情的这个总体的基础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切入最有特色的词语进行细致的品味,比如第一个画面中的“寂寞、乏味、泛滥”三个词语,第三个画面中的“傲然挺立”和“改天换地”,通过对它们进行多角度的理解、比较、品味,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直观感受,体会句子中深刻的含义,然后再回归到整个段落的朗读练习。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对文本感悟的一种提升,我们说是一种有效的感悟,也是教师一种有效的引导。
从整体来说,王老师在课前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地把握了教材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科学、准确。引导的策略设计和过程基本丰满、到位。当然,在上午,我们也看到王老师实际地操作中存在着一些缺憾。比如在学生的回答出“深藏不露”偏离引导目标时,王老师没有作出迅速地判断进行评价和引导,而是重复学生的回答或者不了了之;在引导过程中游离于原定目标,显得迂回过多,我们说这不是有效的引导。相信在一次次的教学尝试和实践锤炼中,王老师的课中引导会更科学更有效。
《勇气》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本设计中教师引导抓文章的三个不同景象,体会作者从“失望”到“惊喜、兴奋”的变化过程,并抓住重点语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感悟到花的勇气在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而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朗读,以此来带动朗读,升华情感,感悟生命。
教学目标:
1、能读准课文中四个生字“吕、厘、刷、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乏味、泛滥、傲然挺立、拔地而起”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中描写花的几个场面,读懂作者的心情变化。
3、通过有感情朗读,品味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
4、在链接和拓展中升华情感,感受作家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言为心声(都说语言是内心的表达,那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去触摸一些词语,寻找一下感觉。)
师板书:勇气。什么是勇气?举个例子说说?
勇往直前的气魄,敢想敢做毫不畏惧的气概。
小结:看来,就这简单的一个字,一个词,都能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思考。
再补充课题——《花的勇气》。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了题目,你在想什么?
花怎么会有勇气?它的勇气到底是什么?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冯冀才老先生开始维也纳之旅,去细细品读这花的勇气。补充课题——《花的勇气》。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课文
翻开书91页,自个儿去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在四月的维也纳,作者先后看到了哪些景象?
2、检查自学情况
课堂上最动听的是同学们的读书声。看,课文中难读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
自由读——指名读
吕 泛滥 厘米 齐刷刷 震撼
明媚 怦然一震
3、作者的维也纳之旅,先后看到了哪些景象?
(板书)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
的确,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景象,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这三幅画面,触摸作者的情感,去发现花的勇气。
三、品读欣赏,由景及情。
1.欣赏画面一“没有花的绿地”,感受失望之情。
出示: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自由读第一段。读一读,面对这一片没有花的绿地,“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词语写出了作者的失望?
引导品味“寂寞”(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花花草草也知道寂寞与热闹吗?是“我”寂寞了,失望了。)
同学们很有本领,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
重点引导品味“泛滥”。泛滥字形分析,本来指江河湖海的水溢出发大水,说洪水泛滥。 比喻事物过多,流行的无法节制。(“绿色到处泛滥”就是说“绿色——”。多得让人?体会“泛滥”指多得成灾令人讨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小结:一个词语不仅只是一种意思,更是一份感情。“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
指导朗读,读出失望之情。(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2.欣赏画面二“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感受惊喜之情。
出示: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读
静静地读,脑中只有这一段话,读着读着,映入你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花)
(1)“白的、黄的、紫的”就是说颜色——很多,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简简单单的三个词给我们的却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简洁却不简单啊。 (指导读)
(2)简简单单的词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花儿的色彩、样子,呈现出如此优美的画面,把它们都组合在一起时,还能感觉到什么呢?指名读,感悟惊奇
小结:课文中的一个个短短的词语,就像一朵朵小花一样跃入我们的眼帘,没用一个词语表示心情,却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表达出一种眼前一亮的惊喜!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读出这花开的景象能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也读出来。
3、感悟遗憾与震撼
引:同学们,词语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就不是简单的两个字,而是有了生命,鲜活无比;有了温度,能让我们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默读第三——第五自然段,哪些词语有感情、有温度,能让我们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请你拿起笔做个记号。
学生默读学习。圈划
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
是啊,冷雨伴着凉风,我们都不想出门,更何况是那些娇嫩的小花呢?它们也许已经( ),也许已经( ),也许已经( )……我就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这次看不到这些小花了,真有点遗憾。
4.欣赏画面三“花的原野”,感受兴奋之情。
我真带着遗憾走的吗?
出示: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学生聚焦最有温度最有情感的词进行交流。(预测:冒,改天换地、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重点引导品味“改天换地”:
(1)冒,可以换哪些词?(钻 挤 露 ……)那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强大、很有气势)冒的结果呢?(读句子)
(2)“改天换地”是不是说天地都改变了?改变的是什么?联系整句读一读。回顾画面的不同。(出示三个段落)。
刚见草地, 只是绿色连着绿色 ,
拨开草看, 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
离开之前, 看不到草地上的花 ,
雨中去看, 一片花的`原野 。
(3)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改变的仅仅是眼前的画面吗?学生自读。
刚见草地, 只是绿色连着绿色 ,感到____失望_ ;
拨开草看, 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感到____惊喜__;
离开之前, 看不到草地上的花 ,感到____遗憾__;
雨中去看, 一片花的原野 ,感到___惊奇 。
整个心灵整个心情,从失望到惊喜,又从怕见不着花的遗憾到无比的兴奋。
因为曾失望、吃惊、遗憾,所以这一片花的原野更作者激动不已。
欣赏画面配乐范读——全体配乐读。
四、扣词想象,二解“勇气”
师:几天里,没有花的绿地成了花的原野,让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出示最后段)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发现花的勇气了吗?(出示: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你发现哪一个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最能表达这份勇气?
引导体会“拔地而起”:我们以前知道什么拔地而起?是啊,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拔地而起,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朵朵小花又怎能拔地而起,值得我们去仰望吗?(我被那份力量与勇气深深地折服了)
同学们,作者是用这个“拔地而起”来表达自己的那份“震撼与敬佩”的心情。
因为有勇气,小花们挤出草丛,齐刷刷地( );因为有勇气,小花们敢于在冷雨中( ),因为有勇气,小花们让寂寞的绿地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 )。
指导读最后一段,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五、拓展写话,三解“勇气”。
1.写一写。出示: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师:这就是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感受着花的勇气,是否让你想起了种子的勇气、飞蛾的勇气、松树的勇气,以及其他一些生命的勇气?请同学们用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词语,写下简洁的一句话。
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种子的勇气——( )
(飞蛾)的勇气——( )
(梅花)的勇气——( )
( )的勇气——( )
2.诵一诵。师:是的,同学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请记住,只要你拥有勇气,就拥有希望。这就是生命的意味。看到的是冷风冷雨中拨地而地的小花,想到的是生命的意味。这不能只是眼前一亮,更是心头的怦然一震。让我们读出内心深深的震撼吧。齐读最后段。
六、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师:《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定格的只是维也纳四月的画面,只是春天的一个画面,三、五月间的画面同样迷人、诗意、浪漫、震撼,你看:
转天醒来时,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师: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冯骥才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去细细品味带着温度的词语,欣赏带着生命思考的画面。
《勇气》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理解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勇气。2.学习讲述故事。3.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颀长(qi)熹微(xi)寥寥可数liao呜咽(ye)
2.解释下面的生词。
()拘谨:(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2)颀长:身量高。
(3)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孔:很(4)熹微:目光微明。
(5)悉意:全心全意。(6)寥寥可数:形容非常少。
二、导入
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
三、正课
1.提问:美国伞兵讲的故事从课文的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
讨论并归纳: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到倒数第五自然段结束。
2.提问:课文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交代故事的叙述者和主人公之———美国年轻伞兵的外貌、功勋。
3.提问:课文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课文最后四段写作者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4.提问:阅读课文,说一说,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
讨论并归纳:
1)开头: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伞兵,美国年轻伞兵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敌占区着陆。
(2)发展:年轻伞兵遇到德国人的追捕,一个法国女人救了他,被德国人发现,她的丈夫被德国人打死。年轻伞兵跑进了树林。德国人继续追捕他,他又一次来到这个法国女人的房子。这个法国女人又一次掩护了他。
3)结束:美国年轻伞兵获救。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5.请试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6.提问: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的故事与课文原故事作比较,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1)从叙事角度看:以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一个法国女人两次掩护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亲人的故事。歌颂的主要对象是这个法国女人。而原文则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歌颂的对象不仅有法国女人,还有美国伞兵。
(2)从表达效果看:以美国伞兵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而原文则能从更广泛的视野,叙述美国伞兵所无法看到、听到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7.提问:课后练习一、l。
讨论并归纳:当美国伞兵第一次来到农家门前请求给予掩护时,法国女人回答说:“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认为美国人是盟军,是来法国赶走德国人,解放他们的。理所当然得到法国人的保护。当美国伞兵第二次来到农家门前请求给予掩护时,法国女人再一次收留了他,并说:“哦,当然啦。快!”法国女人并没有因为第一次掩护了美国伞兵而牺牲了自己的丈夫而感到后侮,还是一如既往地掩护美国伞兵。法国女人为了和平,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不惜牺牲,包括自己亲人及自己的生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8.提问:课后练习一、2。
讨论并归纳:我认为作者更重的是法国女人的勇气。青年伞兵的勇气是拼命的勇气,但是法国女人的勇气是一种为了捍卫和平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的勇气。这种勇气更值得人们的尊敬和赞颂。
9.提问:课后练习一、3。
讨论并归纳:“有福气”是说明这位法国女人值得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敬重。她的信仰是捍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她懂得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必须付出代价甚至宝贵的生命。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牺牲。
四、小结
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法国女人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赞美了为了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的勇气。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
《勇气》教学设计5
【教材解读及设计理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是一篇有关生命主题的略读课文。本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富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
针对以上特点,我重点抓文本中呈现的在同一片草地上,作者先后看到的三幅不同的画面,着力让学生体会词语里蕴含的情感色彩,体会作者从“失望”到“惊喜、兴奋”的变化过程,并抓住重点语段,组织学生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和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花的勇气在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而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朗读,升华情感,感悟生命这个主题。
【教学目标】
1 能读准课文中四个生字 “吕、厘、刷、滥”。
2 通过学习课文中描写花的几个场面,读懂作者的心情变化。
3 品味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
4 在链接和拓展中升华情感,感受作家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 一读课文,正确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 二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3 三读课文,思考课前导读中提出的问题:
a 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b 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4 四读课文,想一想花的勇气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一解“勇气”
1 板书课题,据题质疑。
2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寻花的勇气。
二 预习汇报,粗知课文大意。
1勇闯生词关。开火车轮读生词。
2朗读展示台。读喜欢的段落
3 玩转导读思考题
围绕以下两点,交流预习收获。
a 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b 短短几天时间,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学法小结。
(1)学法小结:利用课前导读思考题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2)小结:作者就是这样,以情感变化为线索,为我们讲述了他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自学环节就应该渗透对以往学法的温习和操练,如自学生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利用课前导读迅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充分预习后,课上可节省出较多的时间给学生实践本单元的应掌握的阅读技能。)
三 赏读,学法实践。
1 寻找画面取美名:
默读课文,思考:
a 在四月的维也纳,作者在同一片草地上,先后看到了哪三幅不同的画面?划下描写三幅画面的句子。
b 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给这三幅画面取个名字。
(1)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2)小结: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幅画面,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去探寻花的勇气。
(设计意图:1 给画面取名字是概括能力的训练,延续了上单元的阅读训练点;2 寻找三个画面是让学生遴选出本课重点段,方便学生实践本单元的阅读训练点,体现“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的原则。)
2 欣赏画面一:“寂寞的绿地”,感受失望之情同时,体会词语里的感情色彩。
a 课件出示图片,默读相关段落,选出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品味。
b 相机引导品味“寂寞” “泛滥”等词。
c 小结:一个词不仅表达一个意思,还传递出一份情感。
d 指导朗读。
3 自主学习,感受词语的感情色彩,触摸作者的心情。
a 学法小结。
b默读其他两个画面,看看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一亮?请划下来,透过它们你感受到了什么?
c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4 全班交流自学收获
(设计意图与操作要点:以个人默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放手让自主感悟作者语言的精妙,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情感,体现略读课文的‘教’略学 ‘丰’。但教师应注意适时引导点拨,提升学生对文字与情感的领会能力。)
四 扣词想象,二解“勇气”。
1 花的勇气是什么?
2 理解重点句:“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五、拓展写话,三解“勇气”。
1 感受着花的勇气,是否让你想起了我们在课文中见识到的事物或者人物的勇气?种子的勇气、飞蛾的勇气、安静的勇气,《中彩那天》中父亲的勇气,哈默的勇气?请同学们在课文空白处写几句话,来表达你对勇气的理解。
2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请记住,只要你拥有勇气,就拥有希望。这就是生命的意味。
六 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冯骥才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板书:
花的勇气
副板书: 主板书:
表达意思
词语< 有勇气,生命就……
传递情感
《勇气》教学设计6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其深刻意思,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
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在学生心里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以研读小花这一形象为教学主线,通过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生命意味的独特感悟:坚强不屈、无所畏惧的气魄。然后,推物及人,懂得当遇到生活中的冷风冷雨也要有小花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理解花的勇气。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板书:花)一看到花,你脑子里马上会蹦出哪些描绘花的词语?(颜色、形态)
2、过渡:花带给人的感觉总是美好的。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家、画家冯骥才一起走进素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去感受那《花的勇气》。
3、补完课题:花的勇气。(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打开书第20课,细心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阅读提示语,这提示语中可藏着不少秘密,它会提示你一些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所以不能忽略。
2、自由读课文。提两个温馨提示:①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读完结合提示语,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自读情况:有不会读的字词吗?
(1)(课件出示字词): 乏味 泛滥
满满一层 壮观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 拔地而起 气魄
失望 遗憾 惊奇 怦然一震
A:指名分别读,读出变化来。B:跟读
C:发现后两组词语的特点(写花,写心情),这两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看到,感到。)(课文主要内容)
D:联系这些词语说说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4、过渡:作者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这些变化全因谁引起?小小的花。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 自主研读。
过渡:小小的花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请大家将目光锁定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看到哪几个花的画面?哪个画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 反馈交流:
语段一:
(课件出示):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1)、说: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个画面?(板书:藏)你看(感受)到了什么?(花多、密、辽阔、藏着一股劲···)
(2)、读: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读告诉大家;你猜作者那时的心情怎样,读出来。
过渡:作者还看到哪个画面?
语段二: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神气十足。
(课件出示):
(1)说:刚才那幅画花还是藏着,那这幅画花已冒。(板书:冒)
A、冒出了哪些花?(有···有···) 冒出了几朵,十几朵?(全、千万朵)
(2)读:A、个别指导朗读:你就是千万朵中白的(红的、黄的、纯洁的、娇小的······)那一朵,你来冒(读完先站着)(随机评价:冒得很努力、······)
B、集体指导朗读:才冒这么几朵,作者怎么能说看到一片花的原野呢?不想躲在草下边的一起都冒出来。(随机评价:这才是花的原野。)
(3)感受改天换地:看看这大片大片的花一下子全冒出来,此时的草地还绿色泛滥,绿色连着绿色吗?有了你们,草地变成怎样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跟之前比,这就叫改天换地。(板书:改天换地)
3、过渡:四月的维也纳还是冷风冷雨,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样子, 我的心里不禁产生了疑问。
四、移情说话、升华情感
1、创设语境说话:小花们,你就不怕冷风吹折你的枝干吗?不怕冷雨打掉你的花瓣吗?在温暖的阳光下开放不是更舒服吗?你不怕在冷风冷雨中无人欣赏吗?
2、(随机评价:你是朵勇敢的小花,坚强的小花,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3、你们的气魄让我震撼,也让我明白了(课件出示):
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齐读。
(2)、师问生答,读。
五、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就好比这一朵朵小花,我们也会遇到生活中的冷风冷雨,那时你会怎么做呢?
2、不用回答,带着思考:(课件出示):读读本单元的前面3篇课文,想想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怎样面对生命中的冷风冷雨,写写你对生命的理解。
3、最后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课件出示):愿人人都是一朵傲然挺立的小花!
《勇气》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简单的课件;《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那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4、质疑,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三、披文入情,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1、师:谁来说说文中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
2、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3、师: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提示:文中直接了当地表达的就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失望),因为(只见绿地不见花);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花时,感到(吃惊),因为(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遗憾),因为(仍不见花儿冒出来);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惊奇),因为(看到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怦然一震),因为(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1)师: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难怪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地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想办法进入深刻的体会,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诵读品味、体会。
2、合作学习:下面请大家根据平时的学习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学习伙伴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也可以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补充,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3、感情朗读,交流感悟,情感共鸣。
(1)师:你认为哪些词句含义深刻,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感悟,教师指导朗读。
五、回归全文,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勇气、对人生的认识: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布置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20 《花的勇气》
冯骥才
失望、吃惊、遗憾
惊奇、怦然一震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勇气》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具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教学方法】
情景探索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
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⑴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⑵ 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境
1、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对课文中的小花傲风斗雨的精神一定有所感悟,对生命又有了新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
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花的勇气
初见草地……失望
见到花儿藏着……吃惊
离开前仍不见花儿……遗憾
《勇气》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初步感受作者在这一事件中的心情变化,并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挖掘,领会作者的蕴意和语言的精妙。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生命的意味在于要勇敢面对风风雨雨,小结整个单元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以花为话题,看到花你脑中会闪现哪些词语或诗句?
2、师小结:大家的语言非常丰富!花凭借着它的美丽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得他们对花生出了诸多的赞美之情,我们的冯骥才老先生也非常喜爱花,他不但见识到了花的芬芳迷人,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发现了花的勇气。(板书:花的勇气)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设计意图:导入往往对一节课来说一个基调的定位,鉴于对文本的解读,发现“花”和“人”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原因便在于作者喜爱花才会使得自己的心情跟随着花跌宕起伏,因此,在开始告诉学生作者非常喜爱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
二、借助提示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看到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它会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谁来读读?其他同学划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读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继板书归结为读、思、悟,在梳理问题时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带着哪个问题去思考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2、带着阅读提示的几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
3、反馈解决作者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怦然一震”?(分开请生回答,用上因为···所以····说话完整,比方说:因为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只见大片绿地不见花,所以感到失望。)朗读这四个词语,提示这些词语是描写心情的,根据心情把原因来起来说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4、出示填空,请生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是啊,四月,作者来到维也纳,看到冷风冷雨中的小花时,发生了一系列的心情变化,悟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看来作者真是忧也为花,喜也为花,那这花到底有哪些魔力能牵动着作者的心情变化呢?请同学们找找课文具体描写作者看到花的自然段是哪几个自然段?(2、7自然段)
(设计意图:阅读提示往往给学生自学略读课文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读书有迹可寻,最后简洁归纳为几个字便于学生清楚明白学一篇课文的基本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四年级来说是需要大致了解的,出示课文填空虽然繁琐,但是能够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后教师简单地归纳为一句话的主要内容既为衔接自然过渡,又让学生明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有一个有繁到简,对学生渗透一种有着梯度变化的方法。)
三、聚焦词句品解花语
那我们就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藏在草下的花。请两位同学读,一人读一句。
1、草下探花感受惊喜。
出示句子: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1)请同学们静静地去看这段文字,细细品读这些文字,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反馈随机指导:从哪一些词体会到?(满满一层)藏着白的、黄的、紫的花,藏着花的纯洁、娇小、鲜亮,还藏得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这满满一层的小花藏着在干什么?(蓄积力量)还从哪些词体会到“齐刷刷”、“一使劲儿”,朗读指导,假如你就是作者,看到这么美,这么密,这么辽阔、蓄积着这么多力量的小花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根据反馈板书吃惊或惊讶)
(3)带着吃惊的心情齐读这段文字。
2、原野赏花感受震撼。
过渡:这么多的小花在使劲儿地蓄积着能量,终于那一刻小花的能力蓄积够了,这一刻,小花使劲儿地冒了出来,向人们宣告着生命的力量势不可挡。
出示句子: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1)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一段文字,想象哪些词跳入到你的眼中,让你眼前一亮?(自读自悟“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改天换地”、“全”感受到冒出来的是花的勇气、花的生命力和花的气魄。中间适时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藏着的是小花的生命力的蓄积,唯有蓄积够了,她等待开花的时机到了,它想开就开,谁也阻挡不了它开花的脚步,小花藏着的力量是需要慢慢自己回味品读的,所以采用写感受品读的方式,留给学生一个静思默想的空间。正因为这份力量的存在,尤其是藏在草下的作者才感到吃惊,而这份吃惊编者是没有把它写到阅读提示中的,只有体会到了吃惊的存在,作者的心情的第一次起伏就出来了。正因为这样作者才会期待,最后期待成空的遗憾再到冒出来的又一次心情的激荡——惊奇。所以作者写出来的文字才能让读者体会到冒出来的花是充满生命力与气魄的,因此,采用“读”、“品”“个性化”朗读的方式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通过这样的解读之后,我们才能体会到冒和藏之间是存在很大关系的,因此它让作者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心情变化,这样的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的心。)
3、回味冲突感受情语
a、是花的颜色让天地改变了吗?不是,是作者的心情改变了,引:曾经作者感到那么失望-----生读句子: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引:他甚至开始讨厌四月的维也纳,他说:
(生读)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引:而今是多么的惊奇-----
生读: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b、引:曾经作者惊喜地发现藏在草下的小花:出示句子生读: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c、引:作者想象着冒出来的壮观景象,可是直到快要离开也没有看到花儿冒出来,这真是一种遗憾,可是,就当作者正在遗憾的那一刻,他再一次惊奇地发现:生读: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失望——惊奇,惊喜——惊奇,这样的引读与朗读中,让学生再一次卷进了作者的心情漩涡,在读中不知不觉去文中走了一回,逐渐地他们才会感受到作者那变化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一波三折的,这样课堂的一次小高潮就会出现,这样就为感受拔地而起蓄积了力量,为感受那份拔地而起的钦佩之感准备。)
四、小结全文领悟勇气。
过渡:面对这一片花的原野,这一片生命的原野,让作者心潮澎湃,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是什么让作者有这样的一种震撼呢?(花的勇气),请在课文的最后一段,画出哪一句话最能感受到花的勇气?
1、引读句子: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
(哪一个词让你感觉跟特别:拔地而起,一般我们会把拔地而起用在谁身上?比方说山、高楼,那我们就拿山来说吧,他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高大雄伟的。是啊,一个是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个是让我们低头俯视的,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的钦佩之感。那面对这样冷风冷雨中的小花,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其实感悟生命,花只是个托,真正让作者有感悟的是作者看到这一景象心生感触罢了,所以我们得升华学生的情感,安排学生去理解作者钦佩的原因是因为花敢于面对风风雨雨,依旧傲然地展现自己。)
(预备另一种生成用引导:这样的花怎能不使我们心生敬佩呢?因为在作者心中,在我们脑中,我们一定认为,有阳光才是对花儿最好的赏赐,有阳光,花儿才会开得很灿烂,有阳光,花儿在我们眼中才是最美的,可我们却没想到这维也纳的小花在冷风冷雨中也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怪不得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读“小小的花儿············勇气。”)指导朗读,是啊,正因为作者钦佩,所以他这样说道:小小的花儿··········勇气。)
2、这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冯骥才老爷爷看到------句子: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的勇气。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勇气?
出示句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__勇气。
3、小结
什么是勇气?勇气就是在面对冷风冷雨的时候,在面对你未曾想到的困难面前,你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应该不怕困难,去迎接风风雨雨的各种打击,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尽情绽放,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珍惜自己,好好地活着,活得光彩有力,这就是一种勇气!
(设计意图:我们现在的学生的生命是极其脆弱的,抗挫折能力强,我们不能帮助他们什么,但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语文课上适时渗透一颗坚强的种子,让他们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面对今后的风风雨雨时,也能够联想到花都能具有这样的勇气,为什么我不能呢?)
五、板书设计
花的勇气
读
怦然一震
思 惊奇
遗憾
吃惊(惊喜)
失望
悟
《勇气》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作者的心理历程,明白每一次心理变化的缘由。
2、通过研读,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独特用词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鉴赏能力。
3、通过对“拔地而起”这一个词语的感悟,使学生初步感受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勇气,体会作者的震惊和钦佩之情。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回顾学习过的和花有关的词语。
2、结合“拔地而起”质疑。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根据提纲,梳理文章脉络
作者在四月来到维也纳,最初看到草地时,感到( ),因为( );扒开草地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 ),因为( );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因为( );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因为( )。
2、板书:“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提示学生读懂心情变化,理解“拔地而起”。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有两条很明显的线索:一是作者所描绘的关于花的几个画面,还有一个就是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完成提纲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一提纲的设计清晰地展现了作者情感“一波三折”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原因即情随花变,同时为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铺路搭桥,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三、品读欣赏,感悟“拔地而起”。
1、品味“草下藏花”的画面,感受花儿的力量积蓄之美!
a、一品语言
对比句子: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数不胜数!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范读,引导比较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b、二品句式
了解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来描写事物的精妙。
c、三品用意
体会草下的小花们在在积蓄力量,等待拔地而起!
2、品味“花的原野”的画面,感受花儿绽放的生命绚丽之美!
①利用课件,引导孩子感受花儿绽放之美丽
②体会花儿绽放之勇气
从“一下子、顿时”感受到变化快,从“改天换地”“整个世界”感受到变化大)
a、回扣引读:
联系“草下无花”画面,引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板书:冷风冷雨)
b、感悟“拔地而起”
出示句子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风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感悟“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无不充满了作者对小花的敬佩。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品“拔地而起”,理解作者用它来形容花的贴切。
齐读。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中,“草下藏花”和“草下无花”两个画面是教师的精教点。在这里设计这个精讲的环节,引导学生去关注、去联系、去比较,在逐层递进式的感受、体会中,理解作者采用短句式行文的精妙,感受两个画面的联系:厚积——勃发,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提供保证。而对于课文中的 “草上无花”及其它段落,老师则是采用上挂下联的教学方式,点到即止。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四、总结拓展,感悟生命的的意味。
联系本组课文,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丽。
出示字幕:
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的勇气!
在 ,那是 的勇气!
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本组课文的资源,引导学生借助前几篇课文中所形成的对生命的感受,加深对本篇文章中生命的感悟的理解。
五、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出示《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片断,引发阅读期待。
转天醒来时,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设计意图】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联,进行恰当地拓展。本文节选自冯冀才先生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在课的末尾,出示文中的其它片断,引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整篇文章的期待,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力求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
《勇气》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品味语言,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外。
3、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几日我们已颇感到了冬日的寒冷,不过,别着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想到春天,我想此刻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春天的动人画面,也会想到朱自清先生的优美散文《春》。下面,我们不妨随着朱自清先生再去感受一段春的生机。
(展示朱自清先生《春》的配乐朗诵“春花”一段)
同学们,刚才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现了江南之春百花齐放的美景,一定让我们不少的同学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今天,我要带领同学们随着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去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春天,去踏访──四月的维也纳。
(展示课题及作者)
问:维也纳是一座什么城市?
(它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这样一个美丽的音乐之都,它的春天有什么特点呢?冯先生想通过四月的维也纳告诉我们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四月的维也纳。
二、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你认为这篇文章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师归纳并板书:(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
⑴ 欣赏品味语言。
⑵ 领悟文章主旨。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速读课文:
(课件展示)
⑴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⑵ 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你捕捉到了哪些画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⑶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主旨)
2、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
⑴ 本文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由盼花而写到寻花、观花、赏花、赞花,抒写了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的独特的哲理性感受。(引导:突出几幅画面,作者的心情)
⑵ 画面、感情:
画面一:
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里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无花而盼花)
感情:寂寞
画面二:
原来青草的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寻花而见花)
感情:吃惊
藏在青草下边的花儿什么时候才冒出来的呢?(冷风冷雨花难冒 )
感情:遗憾
画面三: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化了,白的、黄的、紫的,在窗上流动。(隔雨窗看花)
感情:不明白
画面四: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它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午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下车赏花)
感情:惊奇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惊奇?(用原文语言回答)
答: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问:课文中又是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答: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归纳:这是作者的“悟理赞花”,感情为之“怦然一震”。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四、品味文章语言
(课件展示)
以上几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美妙的,它美妙在何处呢?文中哪些语言最优美?找出来,体会它的妙处。(组织学生讨论品味的内容,师适当点拨,对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五、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
1、这篇文章,给你感受或启发最深的是什么?
2、说说你所了解的能体现“勇气”的人和事?
3、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勇气,我们可以凭着勇气去做什么?
师归纳:勇气是一种决心,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擦开泪水,咬紧牙关,力争成功;勇气是一种气魄,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藐视一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勇气是一种胆识,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以大无畏的气概,笑对人生。总之,在困难面前,勇气所展示出的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气概和不言放弃,永远自信的人生信仰,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勇气》教学设计12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问你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谁能说说带有“春”字的词语或诗句。(生汇报)一提到“春”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春花烂漫的景象,应该说娇艳的花就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了,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娇艳的花通常是在温暖、舒适的春光中绽放笑脸,展露娇媚的容颜,然而在四月的维也纳,有些小花却有着莫大的勇气,敢在冷风冷雨中绽放。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去感悟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标记
二、自主学习,解决前两个问题。
1、请同学们翻书至91页,请大家默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然后用笔画出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生默读并画出问题)
2、师问:阅读提示中提出了几个问题?(3个)分别是什么?(生汇报,师板书:读、思、悟)
3、请大家自主解决前两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4学生汇报
(1)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2)文章中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些变化呢?这四个词语你在文中找到了吗?作者为什么失望?
a因为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只见绿地不见花,所以感到失望。
b因为作者就要离开维也纳了,他仍然没有看到小花从草地上冒出来,所以感到遗憾。
c因为小花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所以作者感到惊奇。
d因为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所以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
5、这几个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心情)这也就是作者的情感变化,顺着这条情感变化线,作者写成了一
三、品读感悟,解决第三个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者是让你感触很深的语句,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再细细地品味,体会一下。
2、生汇报,朗读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语句。
a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面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这段话都写出了小花的什么?(颜色、样子、数量)这么美的小花,那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吧。(个别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让自己喜欢的语句。(屏幕出示)
b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绿色到处泛滥。
这两句话描写的是什么?(草地)你们觉得这两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寂寞、泛滥)
引导品读“寂寞”
“寂寞”这个词用在句子中好在哪?(拟人手法的运用,表现出草地上没有小花的点缀,显得非常单调。)
师: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难道花花草草也知道寂寞与热闹吗?不是绿地寂寞了,其实是(作者)寂寞了,失望了,我们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
引导品读“泛滥”
师:你们听说过什么泛滥?(洪水泛滥)绿色到处泛滥,你怎么理解?等我们上五年级会学习作家老舍的一
c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师:“傲然挺立”是什么样的?(就是骄傲地站起来),那么这些小花为什么骄傲,凭什么神气十足的?(生答)
3师:几天里,没有花的绿地变成了花的原野,让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此时你们感受到了吗?花的勇气到底是什么?(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你发现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最能表现者份勇气?(拔地而起)
(1)引导体会“拔地而起”
用“拔地而起”这个词形容的一般是什么?(生答)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朵朵小花又怎么能拔地而起,值得我们去仰望呢?(作者是被小花在冷风冷雨中绽放的那份勇气与力量深深地折服了)。
(2)(屏幕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四、升华情感。
1、千万朵小花在冷风冷雨拔地而起,傲然挺立,这就是花的勇气,感受着花的勇气,是否让你想起了种子的勇气、梅花的勇气、松树的勇气,以及其他一些生命的勇气呢?请同学们用最能表达你情感的语句把屏幕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屏幕出示:小花有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梅花有勇气——
松树有勇气——
种子有勇气——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何人何处也体现着这种非凡的勇气呢?(生汇报)
2、同学们当你们为岩缝中茁壮成长的小树喝彩时,当你们为绝境中奋飞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们为双耳失聪而意志坚强的贝多芬感动时,你们对生命,对勇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与感悟呢?那就请同学们结合你对本
3、生汇报
4
五、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花的勇气》这
《勇气》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一、课前交流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主体是什么?
2、是啊,一条丑陋的毛虫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茁壮生长在砖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20课,对于这节课你有哪些了解呢?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来自生命的勇气吧!
二、学法指导
1、齐读课题,文章的课题与19有什么不同?(略读课文)
2、学习略读课,我们平日都用什么方法?
3、读自渎提示,总结问题。
4、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三、自学交流
1、今天我们继续用测试卷的方式来检验大家的自学能力,你们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 基础知识(每答对一个空加5分)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泛滥( làn l à )厘米( l í éi )
2、多音字
p ū( )
铺 p ù( )
第二关 内容理解
1、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答对加10分)
2、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吃惊”──“遗憾”──“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答对一个空加5分)
温馨提示:
刚见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丛,见到躲藏的小花时,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关 内容升华
1、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说出一个加10分)
2、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一下作者内心的感受
(有感情的朗读加10分)
四、全课总结
《勇气》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体会花儿开放带来的惊喜。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和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花儿开放带来的惊喜。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和对生命的感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勇气”,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勇气。
2、补上“花的”。(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份特殊的勇气——花的勇气)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⑵思考: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来说,也可以借助作者情感变化的词来说一说)
(三)品味语言,情感共鸣
过渡: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
1、这些情感变化的词分别在哪些段落?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2、交流——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以及作者用词的精妙、对生命的感悟。
重点抓好最后两段,特别是带点的字词。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花儿(结合前文“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理解并积累)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结合前文“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理解并积累)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结合前文“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理解并积累)。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拓展“白的小花、黄的小花、紫的小花”;“这么多的小花、这么密的小花、这么辽阔的小花!”理解并积累),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怎样的?)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3、作者的“失望、遗憾”只作为铺垫,做“略”处理。而“精”在对花的勇气的震撼和对美好生命的感悟。
4、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有问题的提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并引申至课外。
(四)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和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
《勇气》教学设计15
绘本《勇气》是我一次偶然看书时发现的,当时我就被书的内容与简单明了像诗一样的的语言所感染,看似散淡的叙述、简单的语言,分享了关于勇气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图画书《勇气》中的七幅图,给儿童营造不同的言语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的影子。
2、通过画面唤醒儿童记忆中已经发生却在沉睡的故事,让他们产生写作认同感和言语表达欲。
3、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看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图画书《勇气》中的七幅图,给儿童营造不同的言语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的影子。
教学难点:
知道学生如何把勇气的产生和展现过程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 、感悟勇气是什么?
(一)、阅读封面
师:(课件出示封面)这是一本图画书的封面,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主人公的身上,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看懂画面内容,并由画内联想到画外)
师:一个人站在跳板山,下面是一片海洋。
生:从表情上来看,他似乎在考虑是不是要跳下去。
师:似乎这个词语用得非常好!你已经由画内联想到了画外了!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他心里在说些什么?
生:跳板好高啊,我很害怕!跳下去会不会被淹死呢?
师:这是在犹豫!
生:如果不跳别人会说我是胆小鬼,可是如果跳下去,我实在太害怕了。
师:确实很矛盾?猜猜看,他到底有没有跳下去?
(询问理由)
师:真了不起,你从封面上竟然读到这么多东西其实,敢从跳台上跳进水里,只是勇气的一种。勇气还有很多种,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二)、看图联想
1、师:(课件)看到这幅图,有些同学会心地笑了,有过这种相似经历的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有没有眼前一亮,突然间让你想到你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自己的感受)
生:妈妈买蛋糕举例。
师:是吃掉还是留下,需要勇气!
生:举例用灾区的钱买书。
师:是勇气成就了你的爱心!
2、第二幅图
师: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幅图,有没有独自一人面对黑暗的经历!
师:这幅图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个缩影,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家,我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实在渴的不行了,心想:管他有没有鬼,也不能在这渴死呀!于是我鼓足勇气下床走向了厨房。(是勇气战胜了你心中的那个“鬼”)
3、第三幅图
师: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在这个特殊的场合,谁有勇气来说一说?
生:举例
师:看来勇气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勇气可以增加我们之间的友谊。
4、出示四幅画
师:下面还有四副图,看看图中哪一种勇气勾起了你的故事?
第三图图:挑战自我,这是最大的勇气
第四幅图:宽容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美德。
第二幅图:忍让自己心爱的物品,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第一幅图:勇气,使我们变得勇敢、富有正义感。
师:勇气还是什么?(课件)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原来,勇气是这样寻常,这样简单,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二、勇气怎样表达
(一)读写过度
一本图画书唤起了大家这么多关于勇气的故事!如果一一画下来,一本《勇气》续集就诞生了。除了用图画,还可以怎样表达自己的勇气呢?知道吗,勇气在作家的笔下也同样精彩!快速浏览下面两个片段,想想分别写的是什么?
1、范文引路
《我要做好孩子》
金铃独自站在树下,用眼角瞄着那只塑料袋。袋里的小蚕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依旧在努力地爬来爬去。金铃心跳如鼓,两手出汗。捡回去吗?捡不捡?这可是别人扔掉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同学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她。可就这么走了吗?让这些蚕宝宝躺在路边被行人踩死?被车轮轧死?或者被顽皮的小孩子们一把捏死?
金铃站在初夏的阳光下,脸被晒得微微发红,鼻尖沁出一颗颗汗珠。她终于飞快地向四周扫了一眼,觉得没人注意她,然后猛地弯下腰,把那只塑料袋一把抓在手里。天哪,但愿不要有人看见,千万不要有人看见!
师: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什么?
师:金玲捡蚕宝宝的勇气是怎样产生的?(板书)——你从中体会了什么?——其实她心里还有一股力量在阻止她捡蚕宝宝,谁来读一读?——捡还是不捡,金铃非常(矛盾)——鼓起勇气,有时需要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板书)将这个过程写具体,文章才会真实、自然,打动读者。
《男生日记》
翻大雪山时,天已快黑了。路越来越险,强巴巴车速减了下来,我悬着一颗心,暗暗祈祷:千万不要出事!千万不要出事!可是,就在这时候出事了!我们的车又爆了一个轮胎。“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这时候,强巴倒是十分镇定。他指挥我和老爸把车推到路边。我们要等辆三菱车来,如果路上有备用胎,看能不能先借给我们的三菱车安上。天色已暗,过山的汽车已经很少了。我基本上绝望了,全身的骨头好像都松塌下来:“我们彻底被困在山上了。”
“站直了,别趴下!”强巴在我后背上猛拍一掌,:“男子汉嘛,没有过不了的山,没有闯不下的关——来,我们唱首歌来鼓鼓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山雨来势凶猛,雨点儿噼噼啪啪打在我们身上,可谁也没有躲进车里去。我张开双臂,仰头向天喊道:“暴风雨,来吧,我们不怕!”
强巴跑到崖边,那里有一棵挺拔的青松。强巴做了个顶天立地的动作,唱的是京戏:“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这时候,我看见盘山公路上有灯光在移动,惊喜地喊道:“有车来了!”
师:这段文字主要写什么?——我和强巴在黑暗和暴雨中是如何展现自己的勇气的?(板书:展现)
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语言和动作。
师:作家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板书),将男子汉在危难时刻的勇气展现得栩栩如生,读来特别痛快。在矛盾的心理活动中鼓起勇气,在果断的动作、热切的语言中展示勇气,这就是作家带给我们的启示。相信大家如果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一定不比作家的逊色。
2、请大家用一个片段将关于自己勇气的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课件提示)
三、勇气分享会
(一)现在,我们举行一个主题为“勇者不惧”的故事分享会。当然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需要勇气,当着这么多老师和同学讲述故事你的故事,你就是勇者,如果故事写得非常精彩,读得声情并茂,你就是勇士。
分享作文——学生自己修改(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们在文中感受勇气,触摸到一颗颗纯真的童心。童年有勇气相伴,就会充满温暖与力量;童年有勇气相随,就会成为一段金色的岁月。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有责任的勇气,才能产生力量;有智慧的勇气,才能震撼心灵;有故事的勇气才能留驻记忆。
师:下去以后请同学们修改自己的片段,完善自己的这篇作文。
【《勇气》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1.《勇气》教学设计
2.《勇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