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2025-01-14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负荆请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语言、神情、动作,认识人物特点,了解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的品质,及廉颇知错能改、以大局为重的品质。

  2、通过《史记》、《将相和》、词串、《公仪休拒收礼物》、《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课内外资料的整合,帮助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故事的内涵。

  3、在把握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的自主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为学习语文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

  1、韩勃不明白蔺相如“怕”廉颇的原因。

  2、人物特点的理解。

  课前准备:

  个人博客。

  一、揭题导入,了解剧本。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一起读课题。(读板书:负荆请罪)

  2、师:请同学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的结构,想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有什么不一样?

  交流总结:《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而文章是多幕剧。有两幕。

  二、明确方法,初读剧本。

  1、师:剧本的阅读有讲究的。[出示《负荆请罪》]开头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方括号里介绍的舞台布景、人物活动等,应以浏览与默读为主,不能出声朗读。而小括号里的语气、神情、动作等是帮助有感情地读出人物语言服务的,也不能读出声来。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快速阅读剧本。想一想,这两幕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请大家再快速阅读第二幕,看看从哪到哪,是直接写了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事。

  (复制,发送到留言栏里)

  三、品味语言,了解特点。

  1、师:剧本是用来表演的。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人物:(板书:蔺相如、廉颇、韩勃),主要人物是(蔺相如、廉颇)。这节课,我们先来演一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这一部分,想想你最想演谁?

  生自主阅读,交流。

  2、说说你为什么想演他。

  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知错能改、顾全大局。

  3、出示词串,辨析运用。

  [师总结:许多诗词,积累时我们并一定理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们就慢慢领悟了,多阅读、多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4、请大家带着你们独到的理解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从哪里可以具体看出你准备饰演的这个人物具有这些特点。

  5、品读交流。

  表现廉颇特点的语言行为:

  (1)负荆请罪、身为大将军。

  (2)跪、抽、不肯起来。

  (3)重点品味:老迈昏庸。

  如果说他是老迈昏庸的,表现在哪?(快速阅读第一幕,交流处处侮辱、为难蔺相如)

  如果说他并不老迈昏庸,从哪里看出来?(经人提醒

  明白。出示廉颇的话,指导学生读好。并恰当地加上提示语)

  别人是怎么提醒他的?交流后,引读第一幕中的蔺相如的话。

  总结:这一文一武、一将一相,是秦国不敢侵犯赵国的保障。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护国啊!

  表现蔺相如特点的语言行为:

  (1)第一幕中的蔺相如的话。不难看出其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

  出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与蔺相如的话进行对比。

  (2)出示韩勃的话:“我真不明白……”你明白吗?快速浏览《将相和》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板书上再补上相关的词语:机智勇敢、有勇有谋、足智多谋等]

  6、人物了解。

  师:一位著名的演员说过:“一个演员要演好一个人物,必须深入研究这个人物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直到能够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演出人物的灵魂。”你们了解这两个人物的情况吗?请快速查阅你想了解的人物的资料,把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上传到人物介绍里,进行补充,让人物的资源更为丰富。(生操作),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交流。

  生介绍。

  师: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你们觉得在表演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四、分角色朗读。

  1、师: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2、指名读。

  3、引导学生评议。

  4、再指名读。

  五、课外拓展

  1、相信同学们演好这个剧本不成问题了。对于韩勃这个人物,只要也像研究蔺相如和廉颇一样去解读,一定会演好。

  2、这个故事就出自于《史记》,出自于司马迁用了整整13年,几乎耗尽毕生心血、用生命写成的《史记》,这段故事在《史记》中是这样的记载的。

  3、浏览,试着小声地读一读。

  4、这小小的片段里就蕴含着这样生动、启发人的故事,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又是何等的震人心魄啊。(点出链接《史记》)

  六、课后作业

  1、一节课只能为你打开一个窗口,希望你们透过这个窗口,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

  2、选择作业:

  选择一:点击欣赏京剧《将相和》,并在博克里写一写自己对人物的认识或自己的感受。

  选择二:点击课后作业,可以在作业本上完成,可以在网上直接提交。

  (1)看到蔺相如,想到哪些词语:

  看到廉颇,想到哪些词语:

  (2)背诵并默写词串。

  (3)自由合作,表演话剧,下节课比赛。

  (4)建议读一读《史记》。

  (推荐理由:以文本为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适度的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丰满对人物的认识。)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初读了剧本,我们知道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学习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随机板书:一心为国。

  这里有一幅对联,说的就是他们的事情,读:廉颇扬威盛气凌人,相如忍辱顾全大局,将相不和。

  2、小结过渡:廉颇和蔺相如是水火不容、誓不两立,那么后来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合力卫国的亲密朋友的呢?这堂课我们就来读读剧本的第二幕,说好剧本第二幕的台词。

  二、角色品读

  1、通读第二幕:学习第一幕时,我们体会到了读好剧本说好台词的两个要求:一是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一是要注意方括号背景的提示,小括号动作、神情的提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现在请大家运用这样的方法读好剧本的第二幕,说好第二幕的台词。

  2、指导朗读第一个片断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 勃 (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 什么事?

  韩 勃 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 勃 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 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 勃 是!

  教学思路:

  (1)过渡:这是第二幕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断,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试着用朗读表现出这种变化。

  (2)请两位同学说一说这个片断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你能不能听出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的变化。

  要求:人物的姓名、方括号和小括号里的内容都不读,直接说台词。(下同)

  (3)品读韩勃的台词

  引导:

  你觉得韩勃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

  点拨要点:

  ①大人!大人!

  第一层:韩勃看到廉颇上门了,心里会怎样想?(上门寻事,点:读书如果能注意前后联系起来看,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想到了这些,韩勃能不紧张吗?谁再来说说这句话?

  第二层:联系方括号中韩勃匆匆,老师描述:韩勃说这句话时,是急匆匆地,也可能是一路小跑了,他一边跑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谁会喊?

  ②廉将军来了!

  还在紧张之中。

  ③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紧张之中还有什么?

  ④是

  (韩勃这句话怎么读呢?我们等说好了蔺相如的话再来看)

  韩勃能领会蔺相如的意图吗?(联系第一幕,多元解读,肯定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方法)根据学生的理解,给这句话加提示语。

  (4)品读蔺相如的台词

  引导:

  你觉得蔺相如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

  点拨要点:

  ①什么事?

  其一:联系蔺相如的身份说:蔺相如是文人,慢条斯理。

  其二:联系蔺相如的经历说:想当年,完璧归赵、渑池相会,面对凶残的秦王,蔺相如生死不顾,勇斗秦王,那是何等的壮烈,现如今,一个门客的紧张他会放在心上吗?

  ②(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看脸上有没有奇怪的表情,同座位互读互看脸上有没有奇怪的表情。

  ③快请廉将军进来!

  蔺相如知道廉颇来干什么吗?态度怎样?为什么要热情主动?

  设难:我有点想不通,在这之前,廉颇是三番五次地挡道,还侮辱蔺相如,蔺相如这么做不是太没有骨气了吗?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好好羞辱廉颇一番呢?

  从这句台词可以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一心为国,心胸宽广)随机板书:宽容大度,点蔺相如宽容大度是为了什么?为国而宽容大度,为国家而热情迎接廉颇。

  (5)总结读书要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应该能体会到,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不仅要注意小括号、方括号里面背景、动作、神情的提示,还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注意说话人的经历,体会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如果没有动作、神情的提示,你还可以补充出动作、神情的提示。

  (6)自由练读。

  (7)男女生分角色读。

  3、运用学法品学剧本后面内容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读好了这个片断,读好剧本后面的内容就容易了。下面请大家运用读好剧本说好台词的方法,读读剧本后面的内容,说说后面的台词,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练读句子。

  引导语: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呢?能告诉我们吗?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一是体会自责、悔恨的心理,强调狠狠、抽。

  二是介绍荆条是古代刑具,体会真诚:廉颇说这句话的动作是怎样的?(提示看背景介绍)跪。还有接下来蔺相如一再地请他起来他都不肯起来。

  机动:从这句台词中,你能想到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错能改、爽直磊落)板书:知错能改,点廉颇知错能改是为了什么?为国改错,为国向蔺相如请罪。

  廉颇的这种真诚的认错行为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负荆请罪。

  ③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一是自责、悔恨;二是骂人,哪些词是在骂自己 (机动:由此,你体会到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三是动作低头。

  廉颇对蔺相如说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向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样做?

  (痛改前非、弃旧图新、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改头换面、改过自新)

  ④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 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讨论蔺相如的笑法。(机动)(文人身份:蔺相如用您,廉颇用你)

  蔺相如此时的`心情如何?高兴什么?(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想)

  蔺相如的心思是什么?你想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含有国字的成语有哪些?(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大公无私、赤胆忠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忧国忧民)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

  另外随机点拨:迎笑,扔急切,别提原谅,明白由衷赞美等。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使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现得更加鲜明,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课堂上,我们没有时间对每一句台词来进行讨论,但是我相信,有了刚才的学习,大家再来读剧本,一定能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5、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老师做韩勃,或者根据学生的愿望,自定角色参与朗读。)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内容(机动)

  师:读了剧本的第二幕,说了剧本第二幕的台词,相信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能不能请你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关联词语。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第二幕中的廉颇和蔺相如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廉颇和蔺相如是两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一起读读。

  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

  (3)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四、拓展延伸

  1、编写对联

  这是邯郸市回车巷的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回车避让廉颇的历史故事。邯郸市市政府想重新整修这个碑亭,还想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现在上联已经有了,下联还没想好。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 )

  对联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活动,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比试,一定要分出个高低。

  2、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板书

  廉 颇 知错能改

  负荆请罪 一心为国

  蔺相如 宽容大度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3、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剧本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剧本?你知道关于剧本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我国古代人物的现代剧本——

  二、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请罪”怎样解释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了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三、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解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3、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3)结果怎样?

  4、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来。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阅读老师发放的打印材料(人教版教材中的《将相和》一文),再和剧本相互印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二、精读剧本,理清人物特点,把握人物性格

  1、默读课文,想一想:

  剧本中所描写的三个人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品质?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大家讨论。

  板书:

  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韩 勃:冲动

  廉 颇:知错就改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2)为什么说廉颇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示。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

  三、精读剧本第一幕

  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排演话剧

  1、分组练习。

  2、学生表演。

  六、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爱国、顾全大局

  韩 勃:冲动

  廉 颇: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负荆请罪》,“荆”后鼻音。

  生:读题。

  师:说的是谁向谁请罪?

  生:廉颇向蔺相如请罪。

  师:学习剧本台词很重要哦,潜台词,戏剧冲突,把握住了剧本冲突就把握住了戏剧。

  二、精读第一幕。

  1、请快速浏览课文第一幕,试着找出这一幕中的戏剧冲突。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生:在讨论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的车子,韩勃说怕。

  师:他自己认为怕不怕。

  生:不怕。

  这就是第一幕的主要的戏剧冲突,韩勃说怕,蔺相如自己说不怕,那么到底是怕还是不怕,再读,勾画主要句子。

  生:蔺相如不怕,因为在渑池之会的时候,唇枪舌剑,针锋相对。

  生读。

  师: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怎么厉害?

  生:兵多将广。

  城池很多。

  霸气十足。

  师: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来说一说蔺相如的这句台词。

  生说。

  还有什么地方看出蔺相如不怕廉颇?

  生:前面说……后面说文有,武有,要是,就会来侵犯。

  师:可是韩勃却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韩勃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看到蔺相如给廉颇让路。

  生:大人好几天不敢上朝,这也说明了韩勃认为蔺相如怕廉颇。

  出示这句台词:

  生读。

  师:怕到什么程度了?门也不出了,朝也不上了。

  一起读。

  师:韩勃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了?

  生:方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

  师:注意到了没有?怎样避让的?——有意。

  生读。

  师:还从哪里?

  生:上卿比大将军的职位高,师:你来读这句台词。

  生读。

  师:上卿,不是老百姓,再来读。

  生读。

  师:职位比廉将军高,为什么这么怕他呢?一起读。

  师:廉颇一再挡蔺相如的道,目的是什么?

  生:羞辱,侮辱。

  师:舞台提示,难怪……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生气了。

  生再读。

  师:还有谁也生气的,一起读。

  生齐读。

  俩生一起对话读。

  师:这位韩勃非常高气愤,蔺相如是语重心长。

  师:蔺相如想到了什么,才会说:和为贵。

  生:如果自己和廉颇闹翻了,就会……

  生:一个开裂的房屋是站不住的,所以……

  师:还会想什么?

  生:闹翻了,赵国会怎样呢?

  师:想一想,会怎样呢?

  生:秦王会乘机侵犯我国。

  师:如果“和”呢?

  生:武有……文有……秦王就会害怕赵国的实力,不敢来侵犯。

  师:看来蔺相如虽然不怕廉颇,但也有怕的,怕什么?

  生:他怕廉颇继续纠缠,他自己会沉不住气。

  生:怕不和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师:说来说去,还是怕不和,会对赵国造成危害。

  师:理解了蔺相如,这两次笑,把他藏在心里的话说出来。

  生:韩勃,干嘛这么生气,没有必要的。

  生:我并不是怕他,如果我跟他闹翻了,那么赵国的安危就会很让人担心。

  生:不就是给廉将军让个车子吗?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师:如果剧本一开始就把这些都写出来,第一幕还能演下去吗?层层推进,推向高潮,再来读第一幕,你会更有想法。

  4、生分角色读第一幕。

  三、课堂小结:

  因为和为贵,所以一让再让,因为认识到了和为贵,所以,廉颇来负荆请罪。那么廉颇是怎样负荆请罪的?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和为贵)。

  今天我上的是《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是一篇剧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我想,编者为什么没有人教版的《将相和》,而改成剧本,无非是让学生接触一下这种新体裁。所以,教学中,我把了解剧本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又是话剧,全文主要是人物对话,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这又联系到习作教学了。

  课时,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在理解课文阶段,我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蔺相如真的怕廉颇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廉颇为什么有转变?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说明已大致理解文意了。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阶段,我提醒学生注意圆括号里的提示语。

  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思考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

  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不能什么都讲,这样不但时间不够,而且教师也讲得很累,应选择一个重点,组织学生训练,使学有所获。教学中,我觉得只有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是很糟糕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教师也不知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学就会显得盲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5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 jing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读一读。(强调后鼻音:荆、卿 前鼻音:蔺)

  2、把生字带入课文中,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注意纠正)随机请同学来读课文。先请一个学生来读,接下来我会请听得最认真的学生接着朗读。

  二、初读

  1、通过预习,大家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它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随机请学生发言)

  ①开头写明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战国时代。

  地点:蔺相如的府邸。

  人物

  蔺相如:赵国的上卿。

  廉颇:赵国的大将军。

  韩勃:蔺相如的门客。

  读一读,结合课前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对:府邸、上卿门客的理解。老师相机介绍蔺相如、廉颇。

  ②分幕

  a 哪一幕具体讲了“负荆请罪”的过程。学生回答:第二幕。

  b 自己读读第二幕,能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吗?

  负荆请罪字典中的理解: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

  大家知道荆条吗?长着很长的刺,刺上又分出小刺,秋天结果,象豆角一样,扁扁的。荆条在古代是一种刑具。使用粗荆条拧成,到隋朝时定为法定刑,以此击打部位是背、臀和腿。

  文中是谁背着荆条去请罪啊?是廉颇。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读第一幕(负荆请罪的原因,什么原因)

  ③人物表情、动作

  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情况(交待事情发生的背景) 为什么韩勃会有这样一系列的变化呢?

  a气愤地

  那些词可以看出非常气愤的。(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b不满地

  为什么这样怕事?

  出示: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出示成语:毫不惧怕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寸步不让

  请把这些词语放到“想当年”中去理解,从想当年中,你想到了哪些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请学生来表演渑池之会的片断。

  运用这些词来说说你体会到什么?秦王与蔺相如是唇枪舌剑,蔺相如是寸步不让,毫不惧怕。

  如何读好?指名来读。提示:想当年还有什么样的情绪在里面?自豪的

  指名再来读一读。

  c不解地

  指明读,不明白什么?

  d若有所悟

  如何理解?(好像有所领悟)一起来读读。

  三、精读

  过渡:特点

  语言对话刻画人物

  对,本课最多呈现的就是对话描写

  1、让我们一起仔细地读读剧本触摸人物,走进故事走进蔺相如、廉颇。

  出示:蔺相如是个()的人

  廉颇是个()的人

  读读课文,填一填。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要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从文章的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蔺相如

  ①深明大义 道理,什么道理?

  从蔺相如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分角色朗读

  ②宽容大度从课文中哪里体会到的?

  2、指板书:

  蔺相如:宽容大度礼让廉颇

  廉 颇:幡然悔悟负荆请罪 ,为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做到这样呢?因为他们都是很爱国的。板书: 一心为国(横批)

  3、发现了吗,不知不觉中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你们也来试试。

  一幅幅精彩绝妙的对联,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折射出同学们一朵朵智慧的火花,让我们在走进了廉颇、蔺相如之后,再去演一演,课后准备准备好吗?让我们期待下一节的精彩!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势力,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2. 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

  (2)“和”是什么意思?

  (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

  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 全班交流:

  (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

  (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

  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和”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

  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

  2. 标注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3. 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4. 全班共同学习

  (1)“颇”读pō,不读pó;

  (2)书写“璧”时,注意下面是“玉”,不是“土”

  (3)书写“辞”时,注意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舌”略窄稍小,右边的“辛”略宽稍大。

  (4)胆怯:胆小。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负荆请罪:表示认错赔礼。

  5. 摘抄三个词语

  无价之宝理直气壮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

  二、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1. 学习完璧归赵

  (1)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

  经过: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

  结果: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

  (2)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②带着问题深入阅读

  ③在什么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

  理解“战国”“和氏壁”“说愿意拿15个城池换这个宝玉”“为难”。

  ④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

  理解“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如果”“理屈”。

  ⑤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

  ⑥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

  三、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1. 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4.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四、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1.提出有价值问题。

  2.阅读,思考以下问题:

  ① 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

  ② 渑池会见时,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

  ③ 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引导讨论,着重体会重点词句,明确当时情况;针锋相对;事情结果及原因。

  总结:蔺相如进一步发扬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的精神及机智勇敢的品质战胜了秦王;廉颇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双方配合一致。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五、自学第三段。

  1、把这一段分成三层,理出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和好的,促使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蔺相如和廉颇的行动和表现有哪些感人之处?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六、总结。

  1、迅速浏览全文,思考:

  (1)把三个故事连起来看,前一个故事的结果与后一个故事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具体说一说。

  (2)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2、评价人物,着重认识二人的品质。

  蔺相如和廉颇各自表现的品质是什么?共有的品质是什么?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

  第三课时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板书设计:

  将相和

  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两个人物: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廉颇—知过改过主动认错

  共有品质: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利益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7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广博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和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抵触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考虑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誊写词语、朗读课文。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5、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的习作方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2、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练习仿写。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阅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剧本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性格特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剧本是《负荆请罪》,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理解“负”和“荆”的意思。

  2、围绕课题质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生字,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评价指导。 (2)学生复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读准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上卿 府邸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宽容大度 负荆请罪

  3、检查朗读课文。

  (1)开火车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难读的地方指导学生多读几遍。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1、品读负荆请罪的原因。抓住韩勃和蔺相如的对话,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蔺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1)默读第一幕,抓住括号里的词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说说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讨论交流,说说蔺相如的哪些言行令人敬佩。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会怎么样?”

  (3)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4)指导朗读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读负荆请罪的经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精神。

  (1)过渡:蔺相如顾全大局,一心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的品质令人敬佩,就连心高气傲的廉颇在明白了蔺相如的一番苦心后也满怀愧疚,前去蔺府请罪。那么,他是怎样请罪的?蔺相如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蔺府去欣赏那感人的一幕。

  (2)默读第二幕,边读边标出描写廉颇负荆请罪时语言、动作、神态的词。

  (3)理解“负荆请罪”,结合标画的词语说说廉颇是怎样负荆请罪的。(图文结合)从这里你感受廉颇是怎样一个人?

  引导学生抓住“跪下来”、“抽我一顿”、“实在对不住”、等词让学生感受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4)想象廉颇负荆请罪的景象,练习感情朗读,读出廉颇的真诚。

  (5)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再次默读课文第二幕,标出描写蔺相如表现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引导学生抓住“连忙仍”、“伸手扶”、“快请起”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联系上下文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6)最后的结果怎样? (和好如初,齐心协力共同保卫赵国。)读读句子,想象当时情景,练习感情朗读。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幕。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四、课堂总结。

  1、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课堂总结与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勇于认错 顾全大局 知错就改 宽容大度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生字词。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9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的意思和来源。

  2、学会阅读剧本第一幕,能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能够把剧本第一幕编排成小话剧。

  3、通过对剧本语言的新工艺阅读口味,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关于演戏的话题。

  由学校的艺术教育谈到学生看过的文艺节目,由文艺节目谈到小品《彩排》,(让学生过把瘾),然后让学生简单评价一下小品中的演员,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

  老师顺势再谈谈如何才能演好小品,出示:一、走进剧本:认真读剧本,吃透剧本情节;二、走进人物:认真揣摩剧本的人物,剧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自己不再是现实中的自己,而是剧本的人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不想向老师那样在舞台上东西走一回?(想)那好,就让我们今天就过把戏瘾。在看剧本之前,老师首先为同学们带来非常好看的动画片,看完后,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把故事情节复述出来。

  一、导入课题

  1、让学生观看成语故事片《负荆请罪》,看完后让学生说说故事情节。

  2、猜一猜,今天老师打算让演员们演什么戏?(负荆请罪)

  3、对了,想不想演?敢不敢演?下面我们进入演戏第一关:走进剧本。首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把剧本名子写下来。(指名板书:负荆请罪),顺势请学生教大家读词语(读准荆字音)

  4、过渡: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请罪呢?下面我们首先阅读剧本第二幕。

  二、初读剧本第二幕。

  1、学生默读剧本第二幕,并且用笔划出能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语句。

  2、分组讨论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3、小组派代表发言。

  (1)回答第一个问题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说。

  (2)回答第二个问题。

  4、抢答:通过刚才的讨论,你明白了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请学生将深明大义、宽容大度板书在黑板上。

  5、过渡:为什么说蔺相如是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剧本第一幕。

  三、精读剧本第一幕。

  1、指导剧本朗读方法。

  (1)默读剧本第一幕,注意括号里的词语。

  (2)抢答提问:括号里的词语在剧本中起什么作用?

  (3)老师小结过渡:括号里的'词语除了提示剧本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气外,能不能从中揣摩出说话人的心理呢?

  2、轻声读剧本第一幕,如果你能通过括号里的词语体会出说话人的动作、表情、说话语气、心理等,你就用五角星来表示。

  3、指名把括号里体会得最透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气愤地 不满地 不解地 若有所悟地

  笑笑 依然笑笑 ( )

  4、以剧本与上面的词语为线师生配合表演,边演边指导。

  5、以若有所悟 重点突出人物性格:

  (1)黑板上若有所悟这个词语是谁写的?

  (2)让老师考考你,看你是否真的悟出了什么。

  (3)学生集体表演蔺相如,该学生表演韩勃。

  (4)你真的悟出来了,还有谁悟出来了?请没有悟出来的学生站起来。悟出来的学生再次表演蔺相如,没有悟出的学生表演韩勃。然后请学生说说,明白了什么?

  (5)出示蔺相如说的话: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A:这句话前面没有括号,假如请你为剧本加个括号以提示说话人的动作、表情或语气等,你会加什么词语?(指名说)(认真地)

  B:请学生根据所加的提示语表演。

  C:在这段话中有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你认后果会怎么样呢?(指名说)

  D:你能用恰当的词语的词语来形容蔺相如的精神品格吗?(指名说)

  E:请学生走进蔺相如的内心世界再次表演这段话。

  6、小结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人物内心世界表演了剧本,下面请演员自选搭档表演剧本第一幕,等会儿我们将来一个最后大比拼,正式表演剧本。

  四、排演话剧,总结课文。

  1、学生自由选择搭档排演。

  2、指名表演,师生评点。

  (1)请学生谈谈谈怎样体会蔺相如这个物的。

  (2)请学生切身体会说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过渡:是啊,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确是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

  五、剧本拓展。

  其实这种精神无处不在,我们同学整天生活在一起,也难免会有点小摩擦,这些小摩擦如果处理不好,同样会影响班级整体利益。假如你和同学遇到了小摩擦、小误会,你会怎么做呢?(指名说,教师表扬鼓励)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10

  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 勃 (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 什么事?

  韩 勃 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 勃 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 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 勃 是!

  教学思路: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检查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练习排演小话剧。

  3、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的习作方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的习作方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同桌相互订正。

  2、展示评价学生书写,并复习改进提高。

  3、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战国时代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二、领悟表达方法,仿写。

  1、回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再读课文,看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的知错就改的精神分别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这些描写给你什么启发?

  (2)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感悟写法。

  作者主要通过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特点。

  2、学以致用,完成写话。

  (1)激发兴趣,提出训练要求。

  在描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进行细致地描写,可以使读者对所描写的人物有深入地了解,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仿照这种写法用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

  (2)学生完成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写话,集体评议修改。

  三、排练小话剧。

  1、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先让学生读好剧中人物各自说的话,再琢磨怎样把这些话的感情表达出来。

  2、排演小话剧。让学生自由结合,练习排演,再指名表演。

  四、课堂总结。

  1、交流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说说自己以后怎样运用于习作。

  2、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议总结。

  五、作业:

  阅读历史故事《将相和》。

  六、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勇于认错 顾全大局 知错就改 宽容大度 (语言 动作 神态)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1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是......

  宽恕我

  背荆条扔在一边让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09-23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10-22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07-13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9篇07-04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09-25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06-20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03-07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15篇10-25

《负荆请罪》说课稿02-09

《负荆请罪》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