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捏橡皮泥》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捏橡皮泥》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捏橡皮泥》本是课本上所没有的内容,但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的一堂活动课。它也和《吹泡泡》的课型基本相似,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与同学玩当中学会他人的长处,发掘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融入了各种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知不觉地走进学习氛围,主动参与活动。学生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动手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玩、喜欢活动、喜欢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因此让学生捏橡皮,学生的热情是很高的,而且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挺适合的。
2、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事物形态。了解了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且他们也已经具备了想象思维的能力了。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改革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手脚,主动参与学习、展示真实的自我感受。最好是通过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周围的游戏活动来带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本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这个想法,我又采用了多种学科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活动课形式,以辅助语文教学,使其更形象、更富有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自己捏出一些图案,增强动手能力。
2、能用上“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
3、能通过联想,说说你捏出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或者可以干什么?开拓思维,让想象插上翅膀。
4、在活动中,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课前准备:
录音磁带、投影片。
捏好的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猜一猜,这盒子里是些什么东西?
2、教师出示一些捏好的橡皮泥图案,让学生观看。
3、看了这些图案,你想知道什么?
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①它是怎么捏出来的?
②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它可以干什么?[激趣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本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机会。]
二、游戏练习说话:
1、教师指定一种图案让学生捏(冰糖葫芦)
2、学生自由游戏,活动开始伴有活泼轻快的音乐,当音乐声停止活动就结束。一边说一边捏,要求用上“我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下也—相同)
[播放音乐,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潜在的激情,调控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做到收放自如,不留痕迹,使过渡自然]
3、抽几位学生上台一边捏一边说。
4、句式训练。
我先把橡皮泥分成一块一块,大小差不多的小块
接着把每块橡皮泥揉成()的
最后我用牙签把它们()地穿起来
[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最后归于语言文字上的统一规范,但在统一中追求个性化]
5、这样捏出来的橡皮泥是怎样的呢?
你看,()的()被我捏出来了。
6、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捏橡皮泥。要求一边说一边做(伴音乐)
[活动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游戏中,动手活动中增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三、自由活动(捏橡皮泥)(伴音乐)
1、你还能捏出其他东西吗?
用上:我捏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可以干什么,它在干什么。
2、活动开始,四人小组合作。
[在低段学生中,渗透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发挥学生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给学生留下自由空间]
四、说话训练:
1、学生自由回答以上问题。
2、根据句式说话:
(1)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有()、有()。
(2)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的()、有()的()、有()的()。
[语言文字的统一规范,同样追求个性化,并通过“我们组的同学”这几个字贯穿与加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整体练习说话:
把上面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话,四人小组讨论自由说,指名说。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层层深入,由浅到深,在学生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每个环节中都以“活动——自由说话——句式说话”的线索进行教学]
六、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捏的图案画下来,并写出你是怎么捏的,然后利用想象,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捏橡皮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捏橡皮泥作文活动,让学生知道描写活动要准确使用动词。
2、让学生明白,要说清活动过程,不仅要说清动作先后顺序,还要说清每个动作的结果。
3、指导学生把活动写生动,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动作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布置大家练习捏橡皮泥,捏过的同学举一下手。老师还要求大家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留意一下,我们都用上了哪些动作,留意过吗?那谁来说说,你都用上了哪些动作?
二、指导描述
1、说准确
大家真不简单,说了这么多的动词。不过,要是让你看着别人捏橡皮泥,你能准确地说出他做了哪些动作吗?好,徐老师来捏样东西,看大家能不能把我的动作说准确。(学生说时辨别动词)
小结:大家基本都说对了,其实有的动作还是很容易混淆的,如:切——刻——划,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相信大家都能把动作说准确。
2、说清楚
不过,光把动作说准确了,这还不够,还要把动作说具体,说完整,才能把捏橡波泥的过程说清楚,谁愿意到前面来捏一捏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边捏,一边把捏的过程说清楚。
(1)你想捏个什么?
(2)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并板书表示动作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接着……最后……),如:老师给你加个字好不好?我先……这样听起来更有条理。
如学生“再”字反复重复:A、“再”重复了,我发现你的问题了!你每个动作前都加了先、再这样的词,其实几个连贯的动作可以合用一个词B、你可以换一个词吗?
(3)引导学生把每个动作的结果说清楚了,才显得具体。
小结:我对……的介绍很满意,他把捏橡皮泥的过程动作说得准确而又完整,用上先、再这些词后,又显得很有条理,真不简单,来,“优秀口才奖”颁给你!
3、说生动
刚才……的介绍已经很完整了,但如果作文就这样写,你们觉得美吗?怎样才能写得更美呢?动动脑筋,看看是不是跟徐老师想的一样。还有吗?(1、动作前加修饰词2、颜色说清3、发挥想象,用上打比方。)
谁再到前面来试一试?
(1)刚才大家的建议有没有记住?
(2)你准备捏什么?这个好像复杂点,你准备分几步来捏?好,开始吧。
(a)相机从修饰词、结果、想象、好词等方面评价
(b)板书: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c)学生补充,修饰词还可以用什么词(轻轻,小心翼翼)。
(d)大家看,感觉怎样?(生动,可爱,栩栩如生)
能再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吗?(开心,得意洋洋)
小结:……不仅说得具体生动有条理,而且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真不简单!来,“优秀口才奖”发给你,掌声送她上位。
三、学生练说
1、自由练
瞧她那高兴劲儿,其它同学也别着急,还有机会,下面就请大家学着……的样子,也捏一捏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边捏,一边说过程,要是能把捏的过程说清楚了,说生动了,还能加上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相信“优秀口才奖”正向你招手呢!开始吧!
投影仪相机展示作品,作品要有有代表性,品种、难易各不相同。
2、全班交流
瞧,多可爱,谁来向大家说说你捏的过程,好不好?
大家仔细听,回忆我们前面讲的要求,看他说得怎样,等会儿我们请人来评价。
指名说(中等、优秀各一人),说完组织评价。
你说得很精彩,大家评得也很有水平,相信你下堂课写的时候,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会写得更有韵味,“优秀口才奖”同样属于你!
四、总结:
橡皮泥咱们也捏了,捏的过程也说了,下节课如果让大家写《捏橡皮泥》这篇作文,有问题吗?很好,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加上开头、结尾就行了。
相信下节课大家一边思考,一边写,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捏橡皮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方式:
集体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
1、实物展示:将部分实物如小碗、杯子等,用泥捏制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播放录像:将正确的搓制泥条方法、泥条搭接方法等制作成录像片段,以便更加生动的帮助学生理解其方法。
3、技术准备:泥条盘筑的小物品、录像片段、ppt课件、泥工刀等。
教学目标:
1、掌握泥捏制的方法,能捏制日常器皿;
2、经历对生活物品的观察、尝试、交流、实践的过程,总结出器皿捏制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对泥条盘制物品这一内容的喜爱。
教学重点:
掌握泥捏制器皿的方法,将器皿做的圆滑。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现场捏制出器皿。教学方法:集体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陶艺泥、泥工刀、作品、课件等。学生准备:陶艺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出示古代人用泥制作的器皿。
2、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用这种方法,来捏制这种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器皿的捏制方法:(1)观察器皿外形特点:
提问1:你们看一看这个器皿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
提问2:我们要盘制一只碗,首先要确定哪一部分大小?应该怎么制作?
(2)尝试制作器皿:
下面大家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器皿。提示:尽量把底部压圆压平。
展示作品:说一说怎样把碗底制作的又平又圆。
(3)交流探究: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提出问题:为什么作品容易干裂?怎样改进?(出示课件)
说明:捏塑前要将泥反复揉搓,这样制作的作品才不容易干裂。
(4)提升总结:
制作器皿的时候分四部,揉、捏、搓、粘。在泥塑前要将泥反复揉搓……
2、再次练习器皿的捏制
提出要求:盘制牢固、造型匀称、圆滑。
巡视指导。
四、评价、交流:
1、展示作品,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2、巩固本课所学:说一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五、知识拓展:
你们看这个花瓶,它的瓶颈部分是越来越细的,你们知道要怎么捏制的吗?课下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一下。
教学总结:
欣赏,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观看花瓶图片,明确本课学习项目,让学生懂得要抓住物品特征进行捏制,了解器皿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相互同学间的互助精神,培养学生自评与互评能力,巩固本课重点知识,激发继续研究学习的兴趣。
《捏橡皮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状,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顺序。
3、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捏泥的揉、捏、搓、粘贴组合等基本技法以及共同完成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刻绘、切挖技巧的巧妙运用。
教学准备:
CAI教学课件、范作、陶泥、切刀、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
教师出示纸盒,学生上台摸一摸。 “你摸到什么了什么形状的东西?”(条、球、饼等)
“这些都是用什么做的?怎样才能把橡皮泥变成这些形状呢?”(板书:搓、揉、捏)
二、试一试。
1、“那么小朋友们都来捏捏。(出示课题:捏泥)看看你能不能用刚才所说的搓、揉、捏将橡皮泥变成不同的形状。”
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
2、学生相互将橡皮泥基本形组合。
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
3、教师示范用基本形组合蝴蝶。
“哇,这只蝴蝶的小伙伴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我们快去看看吧!”.
三、看一看。
1、蝴蝶引出森林运动会。
2、谜语带出两只动物。
“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是长颈鹿的?”“它还有什么特点呢?”课件示范橡皮泥制作长颈鹿。
“根据谜语,你能说出乌龟的特征吗?”教师示范制作乌龟。
3、“你们看!还有一些小动物听到这个消息也赶来了。”(课件展示范作图片)
四、做一做。
1、“刚才那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个?”
2、“接下来就请你把你喜欢的动物请到我们的赛场上来吧!(出示课题:动物)”
3、布置作业要求。
五、评一评。
学生根据作品做得最像、做得最美来进行评选,教师颁奖。
《捏橡皮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2、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
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课题:通过欣赏古代及当地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对泥塑艺术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泥塑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板书课题——《捏泥人》 (二)讨论:
1、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
2、民间泥塑的形象和色彩分别由哪些特征?
3、通过具体形象想表达哪些情感?
4、说一说“说唱俑”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 (三)讲解: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从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对民间泥塑作进一步讲解。
(四)示范:教师简要地运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示范小泥人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1、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一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
2、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作品最容易出现的是琐碎,在具体指导学生制作时强化整体感,将头部、身体、四肢揉成一团,然后在特征处加强表现和处理。
(2)学生对泥性不够了解,可通过练泥来解决(如干、湿、黏性、延展性等)
四、课堂小结:
(一)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所表现的内涵,是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 (二)教师对每一件展示的作品都加以鼓励。布置作业学生捏小泥人
以上就是美术四年级说课稿捏泥人全部内容供家长参考,祝能够进入是适合的学校!
《捏橡皮泥》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泥塑的历史,了解泥塑作品的工具材料及制作工序,熟悉捏泥人的简单技法并制作一件泥塑作品。
2.学习泥塑作品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泥塑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3.感受泥塑之美,培养对我国泥塑文化的喜爱和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泥塑的发展历史知识,了解捏泥人的简单技法,培养学生立动手能力。
难点:在了解泥塑作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泥塑主要工具材料一套。(橡皮泥代替)
教师:泥塑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课件(包括泥塑欣赏、泥塑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泥塑实物。
一、激发兴趣、认识泥塑
欣赏我国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神佛塑像、惠山泥人“阿福”形象作品,感受中国泥塑历史和泥塑作品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捏泥人的兴趣。
二、了解泥塑,掌握人物特点。
你们以前做过泥塑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看怎么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泥塑人物作品?
(1)多媒体展示泥塑作品的制作过程,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说一说,既然是捏泥人,咱们就要首先知道完整的人物造型都包括哪些关键性的要素?看看自己,看看同学(头,手脚,身子)
(2)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过程。(捏、卷、贴、刻、接等的制作手法)
过渡:学完了这些技术,你想不想尝试制作一件作品?
三,深入探究,感受泥塑。
探究学习捏泥人的制作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感受:团、挖、捏,搓,压的制作手法。
(2)欣赏感受不同手法制作的泥塑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制作方法。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几种制作方法。
小结: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几种制作方法。提示: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学要用支架固定。
四,综合点评,感受成功
1、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自评,小组之间互评,老师点评
小结: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创作的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五、扩展延伸
课下,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泥巴去捏一捏,找来你的家长让他们一起与你来捏一捏。感受泥塑给咱们带来的乐趣。
《捏橡皮泥》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巴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
陶泥、简单的工具、课件、百宝箱、收集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出示百宝箱,找学生探索百宝箱里的秘密。
三、讲授新课:
1、提问: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些可爱的造型是受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
2、教师示范捏泥巴的方法:压、揉、搓、捏
学生分组试一试这些方法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出来。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3、出示各种泥塑图片学生欣赏古今各种更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4、找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泥塑作品,都采用哪些方法制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在自己初步的作品上进行雕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捏一件自己喜欢的小泥塑。
1、要有创新。
2、注意方法。
3、注意作品的功能。(用途)
五、小结:找同学说说你的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并说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捏泥巴
《捏橡皮泥》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常识教案-捏动物 教案。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动物,进一步掌握做泥塑过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 动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 、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 、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幼儿教案《常识教案-捏动物 教案》。
2 、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
三、表现
1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 、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 、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捏橡皮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捏橡皮泥02-21
捏橡皮泥作文03-02
捏橡皮泥作文02-02
捏橡皮泥作文07-21
捏橡皮泥的作文09-03
捏橡皮泥作文05-15
捏橡皮泥周记08-23
捏橡皮泥小学作文06-22
捏橡皮泥玩的日记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