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2021-03-29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并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揣摩萨沙和妈对话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并有不甘于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行动,获得启迪,有不甘于弱小并能主动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萨沙三次内心变化,层层引领学生“不甘于弱小自觉保护弱小”的情感思维发展。

  教学准备:

  课件光盘、幻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1、3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引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来进行反义词对对子游戏活动。(如:高对矮、强大对弱小等。)

  对对子游戏,既是对学生三年级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又能唤起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本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导入新课引出“强大”和“弱小”作情感铺垫,这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学得开心,积极性非常高。

  2、讨论 :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人是强有力的,哪些人是弱小的?(生答)

  你愿意当强有力的人还是愿意当弱小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这样导入新课,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经产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丰富学生对“强有力的人和弱小的人”的感知。看似还未正式进入新课内容,实质上已经在学习新知了,这是拉近了文本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也为第二个问题奠定了不当弱小者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

  二、整体把握。

  1、看课件,听故事,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板书人和物)

  看课件、听故事。这种既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形象生动的视频,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兴趣盎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读后交流人物和发生的故事,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为后文的系统感知课文服务,突出了年级段的训练重点。

  2、大声读课文1-2节,思考:读了课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2

  设计背景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教学这篇文章时,宜以“我”为主线,一方面关注“我”的行为、言语,一方面关注“我”的心理、情感,借助读、议、说、写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并真正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美的乐趣。

  设计理念

  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说:“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的确,语文课应该追求简单,纯朴,老师要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地学。

  设计流程

  一、想想问问————与学生对话

  1、关于我(教师)

  ①同学们认识我吗?(认识)

  ②都知道我什么?(交流)

  2、关于“我”(萨沙)

  ①大家认识这个“我”(萨沙)吗?

  ②想知道些什么?(讨论)

  3、学生分组交流

  4、揭题:今天来学习一篇写萨沙的文章,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

  5、想想问问

  ①打算怎么读课题?(突出“我”、“最”或者“弱小”)

  ②初读课题,有哪些疑问?(如:还有比我更弱小的吗?谁以为我是最弱小的?什么是最弱小的?)

  6、自读文章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伊始,巧妙结合课题,以“我”入手,由表及里。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又自然引入语文教学的主题;既注重课堂说话的训练,又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既是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与通道,又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构建。在揭示教学课题后,学生紧紧围绕课题质疑、讨论,这同样也是语文课堂自主性的很好体现。如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变得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表现。第二,从这样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语文资源和语文的实践无处不在。细想之下,整个教学过程不就是一次有益的口语交际吗?而这样的交际又是在师生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的。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孩子们学习的自信与勇气,我们不难触摸到孩子们丰富的思维,甚至可以激活孩子们对于语文学习沉睡着的心灵。]

  二、读读议议————与文本对话

  1、我的一家(自由读第一小节)

  ①我们一家人:父亲、母亲、拖利亚、萨沙(我)。

  ②我(萨沙)是最小的一员。

  2、我的活动(细读第二小节)

  ①到森林去。(突出森林的美好)

  ②我们一家人的快乐:母亲与孩子们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草地上读书。

  3、我的言语(听读第三至第八小节)

  ①听课文录音,感知萨沙与妈妈的对话。

  ②读读画画,画出我(萨沙)说的话。

  ③研读妈妈与萨沙的对话,能从这些话语里读出什么?

  “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妈妈对我的关心与爱)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希望与妈妈一样拥有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拥有与妈妈一般的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④组织讨论,议议萨沙和妈妈各自的想法。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一方面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这里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之中,要通过反复阅读,通过精细讨论,体悟出萨沙三次说话的不同心境。]

  三、说说写写————与心灵对话

  1、我(萨沙)的精神世界(研读第七、八两小节)

  ①不解——雨衣为何让来让去;

  ②不满——也有着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③自豪——实践着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爱。

  2、创设情境(说一说)

  ①分别说说当时我(萨沙)心里的想法;

  ②我(萨沙)会对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说些什么;

  ③通过这件事情,我(萨沙)会对他熟悉的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3、“我”(学生)的精神世界(回读全篇课文)

  ①你想对萨沙说些什么;

  ②你打算对萨沙的妈妈或者其他人说什么吗;

  4、创设情境(写一写)

  ①相信文章中的萨沙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萨沙,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②谁是最弱小的呢?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或者是碰到过这样的场景吗?请以“最弱小者的呼唤”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不仅因为语文本身就浸润着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精神,更因为语文学科所独特的“文”性之所在,母语文化,人文情怀,文道合一。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不但要重视文章中萨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风貌,还要着重学习者(学生)通过学习内化的情感、精神。这里主要借助于说话、写作的方法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说话是为了积淀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而习作则是倾吐学生心中积蓄的情感。如此,不但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锻炼了学生习作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形成,活跃思维的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渐渐形成。]

  {总述:《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在设计时一方面强调关注文本,既注重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又突出文章情感思路的揣摩;一方面力求走进学生心灵,既引领学生与鲜活的文字对话,又为学生与作者、时空对话构建平台,既有与文本本身的有声交流,又有与自己心灵的无声倾诉。这两者的体现都借助于和谐、自然的对话形式,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力求体现简单的原则,简简单单地教,简简单单地学。}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

  上课前,老师来跟你们做一个对对子游戏。

  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

  2、指名读课题。

  3、师总结: 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魅力,那你们想知道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吗?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过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吧!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请同学们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再快速地读课文,边看边想:课文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句子,教师相机出示:

  ⑴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⑵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4、指导读。

  5、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6、而萨沙是怎么做的呢?(教师相机出示: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7、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同桌讨论一下。

  ⑴父母的行动影响了萨沙。出示: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⑵妈妈的话激励了他。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⑶萨沙不甘心做一个弱小的人。

  8、在课文当中有妈妈与萨沙的三次对话,这就是萨沙三次所说的话,谁来试着读一读。

  指导读,出示:“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由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9、想来把萨沙与妈妈的话来读一读吗?(分角色朗读)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古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⑴同桌交流。

  ⑵指名说

  2、遐想三四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⑴每个人拿出纸,把想象到的出下来。

  ⑵交流。

  3、小结:

  时光往往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五、作业

  完成想像,同学之间交流。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一、讲述故事导入

  1、检查预习

  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请在书上把有关内容画出来)谁能把自学要求读一下?(指名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要求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要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谁能读得又准又响亮?

  弱小 旷地 掀起 几滴 娇嫩

  纤弱 托利亚

  (1)指名读,老师随时正音

  (2)这些词中的那些字音还要特别注意呢?“旷地”的“旷”读第三声

  (3)谁能把这些词读一读呢?指名读(随便指)

  (4)齐读两遍,好,最后我们连起来把这些词读两遍。

  (5)大家读的真好,现在我把拼音去掉,谁能读好它?(指名)

  (6)生字词学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讨论学习课文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重新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自然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部分

  1、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 讨论:

  时间:假日

  地点:森林

  天气:闷热

  人物:一家人

  3、 小结。

  五、指导写字

  1、“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

  2、“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 钢笔描红。

  2、 抄写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5

  教材解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萨沙的家人在雨中传递雨衣的动人故事,萨沙由家人的行动懂得了保护弱小的道理,并将父母传递给他的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文章语言浅显,情感含蓄,道理明晰,易于让学生读文、悟情、明理。

  设计理念:

  1、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获得启迪与熏陶,产生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课件(雨前和雨中蔷薇花的图片;课文段落以及句段练习)

  教法学法:

  1、鼓励个性化朗读。教学中充分认可学生的独特感受,相机评价不同读法所表达的语意上的细微区别,帮助学生逐步准确把握语言,积累语言。

  2、评价激励。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的评价充满着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与期待。不管是教师语言、动作还是一个小小的表情,都着力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投入、学得愉快。

  3、链接生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曾经是如何做的,如何扬弃优点和不足,借此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认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问难

  1、师生以不同的逻辑重音方式读课题,并讨论表意方面的细微区别,指导学生细腻地感受语言,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教师相机梳理。问题:①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②“我”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③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整体阅读,引导对比

  1、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小年纪的萨沙怎么会想到要去保护蔷薇的呢?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蔷薇的两句话,画出来。

  3、指名读并出示描写“娇艳的蔷薇”的句子。——“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朗读说说蔷薇花带给自己的感受。

  结合课文描写的画面拓展词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眼前的蔷薇花?进一步指导朗读,体会蔷薇花的娇艳可人。

  4、让学生读出描写雨中蔷薇花的句子并出示。——“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重点指导“滂沱”、“纤弱”两个词语的读音,并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这时的蔷薇花娇嫩、纤弱,非常需要他人的关爱。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与前一句对比朗读,借助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

  5、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蔷薇花难以抵挡,找出文中描写雨大的句子,读一读。

  三、读读议议,突破难点

  1、想一想,雨中只有一件雨衣,萨沙的家人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读课文,并尝试从课文中质疑。①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②爸爸妈妈为什么没有把雨衣给托利亚?③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妈妈为什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2、出示3~6小节,借助于文字和图画讨论一家人的做法。父母亲和托利亚认为应该把雨衣让给最弱小的萨沙,由行为分析其背后的本质———家人传递雨衣就是在传递关爱。从他们的行动中体会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引读中心句:看样子萨沙的家人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向萨沙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

  4、引导学习萨沙和妈妈说的两个反问句,设计句式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帮助正确理解句意——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指导朗读,并体会萨沙不愿意做最弱小的人。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指导朗读,并体会妈妈话语中隐含的鼓励和期盼。

  5、分角色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6、过渡并出示萨莎护花的句子,齐读。

  萨沙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定会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可惜作者却没有详细地写下来,你能在这些空白的地方加上合适的词语吗?——“萨莎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掀起雨衣, 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学生填词后,或说明理由,或有感情地填词朗读。

  7、带着自豪的语气读萨沙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与残疾人、陌生人之间,与小动物、花草树木之间的关心帮助的事例。

  2、让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用一句话来谈体会或收获,把最想说的话写在事先准备的书签上并全班交流。

  3、结语:希望大家珍藏好书签,也珍藏好一份保护弱小的爱心,每天都能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相关文章:

1.《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2.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4.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5.《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6.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通用15篇)

7.《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8.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上一篇:《理想》教学设计 下一篇: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