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2024-10-21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厘米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学案导案

  知识梳理

  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

  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

  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

  基础练习

  二、新知探究

  (1)观察尺子

  (2)认识、感受1厘米(cm)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

  三、知识运用

  看课件做题

  四、总结

  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检测

  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

  二、 20厘米—5厘米=厘米

  10厘米—3厘米=厘米

  8厘米+6厘米=厘米

  3厘米+4厘米=厘米

  当堂检测

  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2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苏教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量,也为认识米用米量做下铺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与同桌合作的意识,并能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

  二、说教法:

  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说学法:

  本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因此在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

  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你喜欢哪种量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动手量长度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发展了思维。学生获得了自我探索和成功的体验。自学用厘米画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同桌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在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四、游戏活动、发展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量、画的本领后,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着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例如,通过比较小明和爸爸从家走到学校的步数,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步数不同,进而引出测量需要统一的标准。

  观察尺子,认识厘米。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认识刻度线、刻度0以及厘米(cm)这一长度单位。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通过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找出周围1厘米长的物体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尝试测量,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测量方法。

  实践应用。让学生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铅笔、文具盒等,并记录下来。

  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复习一年级时学习的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引出测量长度的需要。

  体会标准统一的必要性。通过讲述古人测量长度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构建1厘米的长度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1厘米长的小棒、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强调测量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实践应用。让学生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同时,让学生尝试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体会标准统一的必要性、构建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测量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环节,使学生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如课桌、铅笔盒等,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教师出示厘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认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同时,教师指出刻度0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找出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通过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尺子上找出其他1厘米的长度、找出周围1厘米长的物体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如何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强调测量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注意测量时的细节问题,如尺子要放平、物体要贴近尺子等。

  实践应用。让学生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比较估测结果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测量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环节,使学生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同时,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吗?那么,我们用什么来测量长度呢?”引出尺子的话题。

  观察尺子。教师出示尺子,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并指出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字母“cm”表示。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师让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并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如指甲盖、铅笔芯等。

  学习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强调测量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测量技巧,如测量时要垂直放置尺子、避免尺子歪斜等。

  实践操作。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绘制指定长度的线段,以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导入、观察尺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测量方法以及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并测量物体的长度。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提出疑问: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要走一百步,小明的爸爸却只要六十步,这可能吗?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铅笔、文具盒或手来量课桌的长度,并讨论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引入厘米概念:

  介绍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也可以写作cm。

  指出尺子上0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让学生比划并记住1厘米的长度。

  深化理解:

  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1厘米长度。

  找出周围1厘米长的物体。

  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5厘米等的长度。

  总结:

  通过对不同长度的寻找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长度的直观感受。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和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

  用童话故事开头,引出扶手长度的测量问题。

  让学生用桌上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并汇报结果。

  讨论为什么同样长的扶手会量出不同的结果。

  认识直尺:

  让学生拿出直尺,观察并讨论在直尺上发现了什么。

  介绍尺子的结构和0刻度的'含义。

  认识厘米:

  指出尺子上的厘米标志CM,并介绍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几厘米等的长度。

  实践操作: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或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或几厘米。

  估计并测量蓝色纸条的长度,介绍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结:

  强调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尺子,并用厘米作为单位。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和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

  讲述一个小故事:裁缝师傅和徒弟用拃作为单位量衣长,结果衣服做短了。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

  拿出刻度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尺子的结构和特点。

  介绍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指出尺子上0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实践操作:

  让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并记住它。

  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1厘米长度,并讨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计并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如课本、文具盒等。

  巩固练习:

  给出一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判断应该使用哪个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总结:

  强调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并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和估测练习,以提高测量能力。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04-14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05-26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6-07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03-24

《厘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06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30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11-09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4-08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4-20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