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2021-03-14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构建积极参与,多向互动,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安全用电》是在学习过电路、电路计算、家庭电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教材中所谈到的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前面所学知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物理本来就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本节课安全用电贴近生活,学生熟悉,掌握起来较轻松,当然,本节课中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还不能够做出明确的判断,对一些安全标志的认识还比较欠缺,有待教师的引导和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教学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1.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2.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课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幅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图片,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泛泛而谈的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

  1、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过程:

  (1)教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

  2、触电事故的发生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下面的具体做法:

  (1)学生阅读课文,对触电事故有一个初步认识。

  (2)通过媒体的动态效果展示触电的类别的图片(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分析图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群体的思维讨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采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有张有弛。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①图中哪些是低压触电?哪些是高压触电?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架线杆、标志等方面分析)②由图中看出低压触电是接触零线还是火线造成的?低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③由图看出高压触电是接触高压带电体造成的,还是靠近高压带电体造成的?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

  (3)引导学生小结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及发生的原因。

  (三)教师小结:

  (1)触电的原因:

  ①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

  ②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③触电事故是由于过大的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且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通电的时间越长,越危险.

  (2)触电的方式:(触电的四种形式)

  引导学生看课本的第三个问和答.明确家庭带内陆种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10-10,并请学生指出图甲和图乙种电流的回路,然后教师指出触电的两种形式:单线触电(图甲):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经地线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双线触电(图乙):站在绝缘体上的人若同时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另一根线(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 高压电弧触电:因为高压的存在,作用与空气中,将空气击穿使空气带电,如果人靠近就有可能触电身亡;因为高压击穿空气时形成一道类似电弧的光弧,所以又叫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在高压线接触的地面附近,产生了环形的电场。人踩到不同两点电压时引起的触电。

  (3)触电后的急救原则

  学生看课本的第四、第五个问回答.

  1.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

  可触摸触电者。

  2.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的方法:拉、切、挑、 拽、 垫教师适当做示范

  (4)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A:人工呼吸法

  B:心脏挤压法根据图片示范,强调注意事项,

  (5)安全用电的原则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引导出安全用电的原则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6)发生电气火灾时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十个问答.

  知道1. 立即切断电源。2. 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要用水及泡沫灭火器,应该使用干黄沙和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3. 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

  (四)课堂回顾:(师生共同小结)

  (1)触电的原因

  (2)安全电压值

  (3)触电的方式

  (4)触电的急救原则

  (5)触电的急救方法

  (6)安全用电的原则

  (7)电器火灾的解救措施

  (五)作业布置

  回家后找一找看一看家里及周围的人存在的不安全用电的现象,如何解决,尝试写一篇有关安全用电的“安全手册”。

  【板书设计】

  一 触电的形式

  低压触电:1. 单线触电

  2. 双线触电

  触电

  高压触电:1.电弧触电

  2.跨步触电

  二 安全用电的原则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二、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三、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

  四、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五、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1、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活动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

  2、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3

  一、 教材及学情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完三相交流电路之后继续学习安全用电,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电气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安全用电,形成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安全用电常识是电工类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会安全用电是我们教学的目标。

  2、学情分析

  职校生一般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分析理解能力不强,对纯理论的说教不感兴趣,大部分同学不善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但他们乐于接触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多分析,多表达,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掌握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以及常用的安全用电防护措施

  ②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安全用电, 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③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安全用电的常识以及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2)教学难点: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分析

  适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①、讲授法

  对于安全用电常识部分适当扩展内容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教学

  ②、比较分析、发现法

  对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的教学,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原理图,总结归纳二者的不同保护原理,不同适用范围。

  ③、视频演示法

  通过播放保护接地、保护接零视频录像,使同学加深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指导

  让学生课前预习,联系生活,带着问题听讲,通过观看视频录像,对比分析,讨论总结。

  3、教学手段

  多媒体、视频录像

  三、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复习:三相四线制电源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本节教学做铺垫

  导入:首先观看安全用电视频案例,然后联系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听课注意力。来加深学生对安全用电的认识。

  设计意图: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新课

  ⑴、首先从三方面讲授安全用电的内涵:

  科学知识——一切用电人员;

  专业技术——电气工作人员;

  制度——有关单位、部门;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安全用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⑵、然后介绍安全用电常识,此过程注意知识扩展。

  ①、常见的触电方式:单相触电、两相触电

  ②、触电伤害方式:电击、电伤

  ③、人体电流分类:按照人体对电流的生理反应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将电流分为感知电流(1mA)、摆脱电流(16mA)、致命电流(50mA)。(工频电流,成年男性)

  ④、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电流强度、持续时间、电流频率、通过人体的途径、人体状况、人体电阻的大小 ⑤、电流通过人体的什么部位最危险:大脑、心脏

  ⑥、重点强调: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主要由通过人体的电流来决定。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扩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安全用电常识,在用电过程中,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⑶、常用的安全用电防护措施

  ①、正确安装用电设备

  ②、采用各种安全保护用具

  ③、保护接地、保护接零

  回顾三相四线制电源,明确保护接地、接零的概念,观看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原理图,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分析、总结两种保护方式的不同原理和适应范围。

  保护接地原理——并联电路中的小电阻(保护接地电阻)对大电阻(人体电阻)的强分流作用。

  保护接地适用范围:电压小于1000v,电源中线不接地系统。

  保护接零原理——短路电流使熔断器熔断或使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保护接零适用范围:三相四线制中线直接接地系统。

  在同一供电线路上,不允许一部分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另一部分电气设备保护接零。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最后再通过观看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的视频录像,进一步加强认识,从而实现对这一重点又是难点的突破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引导、对比分析、录像演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课堂练习,教学反馈

  投影展示练习题:单相用电器保护接零正确与错误对比;

  同一供电系统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共存;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的练习、总结,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4、小结:通过系统总结,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5、布置作业:通过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本节所学。

  四、板书设计

  本节的概念、原理图以视频的形式给出——电子板书;

  重点文字内容——黑板板书

  设计意图:节约板面,节省时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4

  认识:

  1、对于第三单元的“知识树”来说,本单元“电的本领”的最终归宿就是“如何安全用电”,如何运用的前提是对电的本领的了解。

  2、着眼点是“安全”(危害、如何保证安全)落脚点是“用”是“生活”(怎么做才是安全用电)

  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要点: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准备:

  1、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

  2、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流程:

  查:资料,获得电的危害及用电常识;议:所查到的资料;问:不明白的用电知识;释:集体交流疑惑;拓:运用,记儿歌,做宣传画,到社区宣传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

  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

  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

  同学们讨论:

  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

  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板书:安全用电。

  二、学习新课

  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

  2、教师提问:

  (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①关电源 ②用干布擦)

  (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不 能)

  (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①先切断电源 。 ②在灭火.)

  (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

  (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一定要切断电源)

  (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不能,以防触电。)

  (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

  (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①用木棍。 ②关电源)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安全用电小常识。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

  汇报,教师补充。

  3、评价:

  谈话:在本节课,你感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自己的设计和表现还满意吗?请把自己的评价填在 “星级评价表” 中。

  学生填写“星级评价表”。

  4、拓展: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安全用电宣传员吧!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或者设计一张宣传画,贴到小区的壁报栏里。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5

  初中物理安全用电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能力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安全用电原则.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用对话的形式讲述“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介绍了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电安全的有关事项.

  本节知识学生不仅应该知道,而且,应该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生活中能自觉地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对话形式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习和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教学重点

  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掌握和并能实际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易采用理论和实际相对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也编得较为生动活泼,因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就教材中难于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归纳后有重点地质疑,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和学校用电的实际情况,对照检查有没有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并开展分组讨论.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本节的教学中,尽可能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安全用电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

  (二)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①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裸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

  d.零线与前面接地部分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部分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②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

  ③避免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注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 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①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

  (三)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免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

  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四)安全用电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

  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2.《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3.安全用电的教学设计

4.《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模板

5.《家庭用电》教学设计

6.《安全用电》教案设计

7.物理电功率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8.《节约用电》教学设计

上一篇:“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下一篇:《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