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看一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看一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老师以前给你们照过好多可爱又有趣的照片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也为老师照几张照片,可以吗?”学生为老师照相,当老师站在学生当中时叫停,请坐在老师不同方向的学生说说照出的相片是什么样子的。
师:“为什么他们给老师照出的照片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不做评判。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小组观察活动
教师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第一次观察活动:观察玩具
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到的都一样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回忆自己小组同学汇报的情况,用一句话说一说?”
让各个小组汇报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各个小组同学的观察结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观察活动:观察带把的水杯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各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观察的结果。
2.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问题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再次探讨课前相片为什么照出来是不一样的问题。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帮助小霞和小宇解决问题。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1、2题。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4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和组内的同伴讨论。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看一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请学生上台来当模特,给同学们展示正面、后面、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 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小熊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
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同一方向观察。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
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 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四、 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1.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说出来。
2.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五.课堂小结
回忆下,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补评: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从前面看 从后面看 从侧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反思
整节课开展从观察实物—观察挂图—再观察实物这一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物体可以从前面、侧面、后面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经历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了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物体,放手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时是一样的,有时是不一样的。开放的学生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教学探究和合作研究的乐趣。
由此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新课程教学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看一看》教学设计3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本课是由“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用小棒拼摆图形”两部分内容组成,利用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加深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
教学中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玩具,将“看”和“摆”两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思想,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并尽量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先让孩子们在我的要求下拼摆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角等。接下来摆基本图形的组合:用9根小棒摆5个三角形、11根小棒摆5个三角形、7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等。最后让二人小组合作自由拼摆,巡视时发现学生的表现要比想象中好。二人小组摆的有声有色,只听一号同学说:我们来摆2个六边形看看用几根小棒?一会儿,二号:那我问你20根小棒可以摆( )个五角星?。看来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是提高了。
课件都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道理。
《看一看》教学设计4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我上了这节课后觉得,学生在活动课上能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操作、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践等学习能力。
一、观察物体。
我预先通知学生准备上课用的材料,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前面、后面、侧面)观察自己和伙伴准备的玩具,并且边指边说你观察到哪些面。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初步向学生渗透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玩活动角。
(学生都买了活动尺)我就让学生边玩边回忆对角有哪些认识?(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画角(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引导学生同桌、小组里充分的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三、摆图形。
这个活动,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问“你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很快知道了答案,接着,我又问“摆3个正方形,你用几根小棒?”学生也很快知道了答案。但是,我又问“你能用更少的小棒摆出3个正方形吗?”这时的学生都犯难了,在苦苦地思索着,于是,我提示说:“能不能把3个正方形拼起来摆?”话一说完,就有学生又开始埋头在自己的桌上摆起小棒来。只过了一会儿,张思文就举手说:“我知道最少用几根小棒了。”然后,我让他给大家讲讲。接着,我又让学生摆三角形、五边形、长方形等图形,并让他们说说最多用几根,最少用几根。学生通过具体的“摆”,使学生巩固了对所学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看一看》教学设计5
上孔完小 张淑娟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储钱罐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 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是我们班的哪位同 学,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后面拍摄的。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到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
方体的面,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一个学生汇报看到什么时说错了,另一个学生很敏锐地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气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了, 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对学生得到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看一看》教学设计6
(一)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淘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1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看到的图象,从而引入新知。)
(二)学习新知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前面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交换位置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见课本第26页“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同学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纸箱,所有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一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几个面?为什么?(a、一个面……b、两个面……c、三个面……)
(4)亲自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学生活动)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答案就在书上的第26页,但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课件出示长方体纸箱: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就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你猜,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教科书第29页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拍照片?老师来做个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景呢?……
(四)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呢?
《看一看》教学设计7
●活动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和操作活动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往往是同一过程”。平时,我班幼儿在听录音机里的故事时,听过各种人物的声音和有关动物的叫声,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这次重点培养幼儿听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尝试运用听、看等感官探究问题。
2.培养幼儿初步分辨不同声音并进行对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
门铃若干(小狗、小鸡、小鸭),外观一样的彩色房子模型四个(其中一个是干扰)。
●活动过程
1.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感知声音的不同。
师:今天有几只小动物来看咱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了。你们快来看一看,都有哪几只小动物来了?
幼:小狗、小鸡、小鸭。
师:小动物可喜欢小朋友了,它们特别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快来和小动物们做游戏吧。但是玩完游戏后要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幼:小动物能响。
师:小动物都能发出响声,它们的声音一样吗?
幼:小狗是“沙沙”的。
幼:小鸡是“咣当咣当”的。
幼:小鸭是“叮当叮当”的。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门铃声音,用操作尝试的方法分辨不同的声音。
师:三只小动物是特别好的好朋友,它们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建了三栋一模一样的房子。可是房子一模一样。小动物们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是自己的家。于是他们的妈妈就想了个办法,把每座房子都装上门铃,每家门铃的声音都不一样,每只小动物身上都带着一个和自己家门铃声音一样的门铃,这样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了。现在,你们赶紧猜一猜,这几座房子都是谁的家。
幼儿晃动手中的小动物,将小动物身上的声音与各房子的门铃声相对应。幼儿猜出门铃声后,教师播放与之相对应的小动物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晃动小动物。
3.听声音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鸡、小鸭、小狗已经和小朋友们玩了很长时间游戏了,他们的妈妈想让自己的宝宝回家休息一会儿。现在,请小朋友听到门铃声后将动物宝宝送回家,可千万别送错家哟。
动物妈妈晃动门铃叫小动物回家,幼儿送小动物回家,教师个别指导。
4.巩固幼儿经验,再次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动物们可喜欢小朋友了,他们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动物再领回来,每个小朋友领一只小狗、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强调“一只”)
教师引导幼儿领小动物。
师:刚才动物妈妈趁小朋友领小动物的时候,悄悄地搬家了。还好,动物妈妈在搬家的时候把它们的门铃也一起带着了,咱们再来听听搬家后小动物家的门铃声音吧。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再送它们回家吧。
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送动物回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互相纠正。如,这里怎么又有小狗又有小鸡呢?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间房子到底是谁的家。晃动门铃,引导幼儿将声音进行对比。
●活动延伸
科学活动:门铃声音从哪来。
引导幼儿将门铃拆开,感受制作材料,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看一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看一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