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

2022-11-07 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示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示儿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学流程:

  一、《示儿》一诗引路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3、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炼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填空训练。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恨是()。

  作者的遗愿是()。

  作者的遗嘱是()。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二、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一)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时属北庭都护府。此泛指边疆。

  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大的山。

  (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其中一首

  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

  (三)简介:

  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写的,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三、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陆游生平简介:(详见资料)

  四、世人评价陆游,纪念陆游。

  1、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2、陆游遗址(图片与文字结合,详见资料)

  3、学生编集电脑小报。

  示儿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重难点:

  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陆游的《示儿》。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

  生:介绍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出示课件)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1177年(中原沦陷50周年),陆游《关山月》一诗中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中原沦陷65周年),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了诗人一心向往报效祖国,英勇杀敌的情怀。

  三、1193年(中原沦陷66周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对收复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中原沦陷83周年),85岁高龄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下了相当于遗嘱的绝笔《示儿》。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示儿》

  (一)初读诗文,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生:先自读,再齐读。

  师:谁来把这首诗给大家范读一遍。

  生:指名读。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相关释义)。

  课件出示: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但:只。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阿日子。(多媒体出示,结合地图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交流合作,理解诗意。

  师:指名解释。诗里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

  生:“悲”。

  师:为什么“悲”,用原诗回答?

  生:齐答“不见九州同”。

  师:介绍当时局面。出示课件:(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中原,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他们苟且偷安,不思报国,这种状况持续了95年。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

  师:下面谁能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对祖国统一的牵挂。

  生:指名读。后齐读。

  (二)再读诗文,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1、出示“悲凉”的意思:悲哀,凄凉

  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为收复失地而奋斗终生,但临死也不能看到“九州同”。诗人死不瞑目,内心悲凉万分。

  示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况,收集他的爱国诗篇。

  教学设想:注重朗读指导,读出“诗味”,读出“情味”。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交流资料。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歌《示儿》,根据你们的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板书课题)

  2.师:你们说的真不错。这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看的一首诗,“示”,是告诉的意思。你们课前已经收集了诗人的有关资料,谁愿意拿出自己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呢?

  [学生大多会收集到这份资料: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这首诗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3.师相机总结。如这时有学生愿意读收集到的诗歌,注意在“正确”“停顿”方面作些评价,不作高要求,正为下面的初读诗歌奠定基础。

  二、自由朗读,自悟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结合课本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诗。相机评价。

  3.诗歌读了好几遍,诗句意思懂了吗?我们还是采取“由易而入”的学古诗方法,先说出你认为最简单的一句诗的意思,再扩大战果,谁先抢?

  4.相机指点。(大多会先说三四句,再说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点:同学们有说“宋朝”的,有说“南宋”的,这有区别吗?(学生汇报)你的预习真全面啊,你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对,北宋被金兵灭亡,南宋建立后只守着半个江山,那个时候,陆游才两岁,而今,他85岁高龄,从他记事起,盼祖国统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我们一起随着他的心愿读读这句诗吧。

  第四句的指点:诗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这是古今字意的变化。“乃”字该怎么书写?(横折折折钩,撇)

  第一句的指点:诗中的“元”同“原”字,对,是通假字,理解为“原本,本来”。

  第二句的指点:调换语序作比较:只是悲伤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只是为没能看见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语序变换都读得通顺,祖国语言的内涵是丰富的。

  5.指名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6.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读诗。

  7.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临终作诗,没有说别的家常话,这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有了“国”这个大家,才会有我们的小家,作者忧国忧民,短短四句诗,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应麟称此诗是“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

  示儿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家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指导

  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重点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五、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文

  你喜欢古诗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古诗接龙的游戏;背诵六年来所学的诗(课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二)板书课题,感知写作背景

  1、同学们看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幻灯出示作者简介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虏了两位皇帝及皇亲国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权灭亡。1127年农历五月,宋高宗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残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陆游出身书香门弟,幼年时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饱尝流离之苦。他的一生作诗甚多,现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示儿》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遗嘱。

  (三)课件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四步法)

  1、初读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品读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

  3、细读 想想诗人描绘的画面。

  4、研读 由画面的情景你想到些什么?

  (四)合作学习古诗

  1、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并指出“祭”的书写笔顺和“乃”的读音。

  2、品读 小组合作自悟诗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学生汇报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本来就知道的意思。“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指全国的统一。

  诗意: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师:指南宋军队。

  定:是平定,这里指收复。北定:收复北方。

  无:同“勿”,不要的意思。

  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细读

  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所描绘的画面。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4、研读

  联系深化,激发情感。

  ①交流:你从描绘的画面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

  如:对国家未统一的悲愤,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期盼,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表现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等。

  ②在互动交流中,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并背诵。

  (五)拓展

  古代的诗人在临终时都能想着国家的统一,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热情。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为了爱国你准备做哪些?

  学生汇报交流。

  多媒体播放《国歌》学生齐唱

  (六)小结

  同学们学习很主动,我们不仅知道自学古诗的四步法,而且从诗句中展开联想,感悟到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今后我们读书就要注意从内容展开联想。

  (七)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陆游的诗,读一读,再次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示儿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各自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六、默写这首诗。

  (学生互相检查)

  七、预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示儿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着丰富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就古诗引导同学们讨论 )示儿教学实录教案精品

  下面我们学习一首感人至深的诗。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板书题目:示儿)

  二、初感诗句

  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

  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明确目标

  1、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2 、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意及时解难。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 说说诗的意思。

  (2) 你还想说些什么?

  (3) 你能把它读好吗?

  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师: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soft/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 、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尝试背诵

  七、调动思考,开拓思维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示儿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法:

  创设情景,以读促讲。

  (二)学法:

  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畅谈陆游。

  1.(出示课件,激情导入)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想到金兵蹂躏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2.同学们,关于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陆游简介,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关于陆游,我们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倾听他感人的心声,感悟她伟大的人格。(课件出示全诗,齐读诗题目,指明说题目意思。)

  (二)研读《示儿》,感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初步体会诗人悲凉心境。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诗的前两句。

  (1)借助文中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的前两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并找出诗人悲伤的原因。(板书:悲不见九州同)

  (3)体验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4、指导朗读。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诗人一辈子都在期盼祖国的统一,如今,他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他心中还有那么多的遗憾,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心愿,那你在朗读的时候,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指导学生朗读)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诗的后两句。

  (1)导入:(出示课件)出示诗人临终绝笔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此时的陆游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意境。)

  (2)回忆总结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的后两句。

  (3)汇报交流。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北定中原日)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同学们,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诉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的时候一定要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爱国)

  (三)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创设情景(点击进入课件):假如你就是陆游的儿子,看到躺到病榻上生命垂危的父亲,听到父亲发自肺腑的叮咛,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放飞想象,展开讨论并指名说一说。

  3、总结:假如陆游能听到你们的发言,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课外拓展。

  1、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2、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3、根据你对本节课的学习,放飞想象,对该诗进行扩写。

  示儿教学设计 篇8

  导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诗

  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再读全诗

  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

  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

  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拟场景

  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

  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

  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失地

  示儿教学设计 篇9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

  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停顿和重音提示。

  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国。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介绍陆游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课外阅读。

  示儿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背诵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对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古诗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三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话爱国

  师:古往今来,爱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许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着心中的爱国情。抗金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铿锵有力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著名歌手张明敏身在异乡,用歌声唱出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篇,歌曲?(生交流),导入古诗《示儿》。

  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律,解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人们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看屏幕解诗题。)那陆游写了什么?

  1.生自读,抽读,师指导读,读出节奏。

  2.师:通过初读,你从陆游的遗嘱中大概读出了他想告诉儿子什么?(生交流初读感知。)

  师:读诗,仅读出大概意思还是不够的,诗中又孕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反复品读,感悟诗情。

  三、走进历史,抓住诗眼,悟诗情

  1.找诗眼。

  师:找找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生交流)板书: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诗人悲什么?(生说)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谈看法)

  师:元——原来、本来,诗人本来就知道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诗人心中哪些东西是空的?(生说。)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生交流)

  师:面对死诗人都如此豁达,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回答)师:从哪知道的?(生齐第二句。)九州------全国,同-----统一。

  师:当时诗人的国家遭遇了怎样的磨难?

  (生说,然后读大屏幕上的资料,了解历史上的宋朝。)

  师:读了这段历史,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板书:外敌侵,祖国分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②二探“悲”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的诗人又在做什么?

  出示陆游的生平简介,了解诗人。出示其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读,抽题。

  师范读前句,(生谈一谈这是一幅怎样的山河?)

  师:“三万里”“五千仞岳”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

  师: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诗人为何而悲了吗?

  (生谈感受)板书:山河破

  生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师: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师配乐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这样被踏在了敌人的铁骑下,老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生说)板书:遗民泪

  师: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历史资料,古诗《题临安邸》。(生自己读。)

  师:游人:这里指谁?他们在干什么?(生交流。)

  师:哪个字体现了他们那种不忧国患,醉生梦死的生活?(生说)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泪尽”,一边是“寻欢作乐”你的心情怎样?从中你又感受到诗人为什么还悲?(生交流)板书:朝臣昏骄奢淫带着理解再读诗句。

  3.悟“盼”情

  诗人就是带着这么多的悲伤离开人世的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师:尽管金兵入侵恨,尽管山河破碎痛,尽管遗民泪尽哀,尽管昏君无能愤,但是作者还是充满无限的期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此时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答。板书:盼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板书:爱

  这是一种执着不变的信念,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爱,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带着这分情,让我们一起用心吟诵,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读出来。生齐读。

  四、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品佳句

  岁月的跌宕,这位老人没有忘记受苦受难的人民,没有忘记饱经忧患的祖国。还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也用自己的笔杆,用自己的行动来寄托自己的未抒的胸怀。你还知道这个时期的爱国人士?出示爱国诗句。

  历史已去,但爱国情道不尽,让我们在读史中背点诗,在学诗中读点史,做到诗史结合。最后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大声吟诵这些诗句。

【示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示儿》教学设计10-26

示儿教学设计12-22

示儿的教学设计10-24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0-24

《示儿》教学设计11-10

示儿的教学设计精选10-04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09-12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10-11

《示儿》教学设计范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