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2024-07-31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1

  教材简析

  《示儿》(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学会“祭、乃”两个生字;理解诗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2、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作业练习卡、板书设计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随意背诵一首古诗让学生猜题、作者及朝代。师:同学们,古诗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背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它就是陆游的《示儿》。

  1、板书课题:15课 示儿(全班齐读课题)

  2、渲染氛围,听配乐诗朗诵(课件展示),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知道《示儿》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么,你对陆游有多少了解呢?请你把收集到的关于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师课件展示补充资料及陆游图像。

  二、学习这首古诗

  1、学习巩固“祭、乃”两个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注意节奏、语速、声音的高低等)。

  3、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愿意把它读懂吗?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么,还应该怎样学习呢?

  说说以往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要求?提示学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文。

  4、再读这首诗,初步领会诗意,并思考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

  (1)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学习

  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画圈、思考。咱们古人所说的很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或许也有一定的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

  6、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说得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是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国。“同”是统一。“九洲同”是指全国统一。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从“但悲不见九洲同”这句诗中尼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诗人唯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

  7、自读自悟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指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5)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祀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虽然死了,还希望听到统一祖国的消息。

  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答)

  三、 总结全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陆游临终时对儿子们嘱咐的动人悲壮的场景吧(课件展示当时情景)!

  1、现在你理解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洲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祀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同学们,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朗读他的这首爱国诗篇吧!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

  (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遗恨 不见九州同

  示儿

  遗愿王师北定

  教学后记: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一、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时局动荡,金人南侵,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诗人陆游无比悲愤。直至他临终时,已经85岁高龄了,但“北定中原”、“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仍有增无减。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胜利和祖国的统一,对光复中原,洗雪国耻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诗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四、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对本诗的最后两句,应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朗读此句时,在重音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家祭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朗读时,“无忘”要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背诵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对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古诗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三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话爱国

  师:古往今来,爱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许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着心中的爱国情。抗金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铿锵有力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著名歌手张明敏身在异乡,用歌声唱出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篇,歌曲?(生交流),导入古诗《示儿》。

  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律,解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人们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看屏幕解诗题。)那陆游写了什么?

  1.生自读,抽读,师指导读,读出节奏。

  2.师:通过初读,你从陆游的遗嘱中大概读出了他想告诉儿子什么?(生交流初读感知。)

  师:读诗,仅读出大概意思还是不够的,诗中又孕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反复品读,感悟诗情。

  三、走进历史,抓住诗眼,悟诗情

  1.找诗眼。

  师:找找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生交流)板书: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诗人悲什么?(生说)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谈看法)

  师:元——原来、本来,诗人本来就知道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诗人心中哪些东西是空的?(生说。)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生交流)

  师:面对死诗人都如此豁达,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回答)师:从哪知道的?(生齐第二句。)九州------全国,同-----统一。

  师:当时诗人的国家遭遇了怎样的磨难?

  (生说,然后读大屏幕上的资料,了解历史上的宋朝。)

  师:读了这段历史,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板书:外敌侵,祖国分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②二探“悲”

  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时的诗人又在做什么?

  出示陆游的生平简介,了解诗人。出示其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读,抽题。

  师范读前句,(生谈一谈这是一幅怎样的山河?)

  师:“三万里”“五千仞岳”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

  师: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诗人为何而悲了吗?

  (生谈感受)板书:山河破

  生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师: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师配乐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这样被踏在了敌人的铁骑下,老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生说)板书:遗民泪

  师: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历史资料,古诗《题临安邸》。(生自己读。)

  师:游人:这里指谁?他们在干什么?(生交流。)

  师:哪个字体现了他们那种不忧国患,醉生梦死的生活?(生说)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泪尽”,一边是“寻欢作乐”你的心情怎样?从中你又感受到诗人为什么还悲?(生交流)板书:朝臣昏骄奢淫

  带着理解再读诗句。

  3.悟“盼”情

  诗人就是带着这么多的悲伤离开人世的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师:尽管金兵入侵恨,尽管山河破碎痛,尽管遗民泪尽哀,尽管昏君无能愤,但是作者还是充满无限的期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此时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答。板书:盼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板书:爱

  这是一种执着不变的信念,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爱,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带着这分情,让我们一起用心吟诵,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读出来。生齐读。

  四、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品佳句

  岁月的跌宕,这位老人没有忘记受苦受难的人民,没有忘记饱经忧患的祖国。还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也用自己的笔杆,用自己的行动来寄托自己的未抒的胸怀。你还知道这个时期的爱国人士?出示爱国诗句。

  历史已去,但爱国情道不尽,让我们在读史中背点诗,在学诗中读点史,做到诗史结合。最后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大声吟诵这些诗句。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4

  一、 教学内容:

  教科版第五册 35页。

  二、 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

  《示儿》教学设计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

  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儿》视频。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我们应该抓住哪个字来读? 你从中读出什么?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想象,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想象……如果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导读《示儿》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5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学流程:

  一、《示儿》一诗引路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3、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炼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填空训练。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恨是()。

  作者的遗愿是()。

  作者的遗嘱是()。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二、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一)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时属北庭都护府。此泛指边疆。

  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大的山。

  (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

  (三)简介:

  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写的,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三、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陆游生平简介:(详见资料)

  四、世人评价陆游,纪念陆游。

  1、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2、陆游遗址(图片与文字结合,详见资料)

  3、学生编集电脑小报。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学生在情境中以陆游子孙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话;联系今天祖国还没统一,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1、音乐《悲魂曲》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题临安邸》诗文背景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二)读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示儿》,把这首诗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诗读顺口、读清爽。

  2、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出节奏。

  3、师生合作读,老师后三字,学生前四字。反之亦然。

  4、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三)再读《示儿》,理解诗意。

  1、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味道,更要去体会诗句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假如现在老师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

  2、谁来用“悲”字组词。

  3、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4、我们知道,作者面对生死大限极其豁达,他告诉儿子: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再无牵挂。然而,即使豁达如斯的出游,也仍然难以斩断最后一根情丝。

  5、师过渡:诗人能对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在即将离开这个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的世界时,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留恋,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他什么都放得下,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望眼欲穿的遗民。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老师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1、学生自由读诗,用心去读,注意诗的节奏,体会诗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

  2、读着这样的诗句,此时此刻,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展开想象,闭上眼睛,伴着音乐,用心感受那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把感觉到的画面用笔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4、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军队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这一盼就是……

  5、百姓盼啊,望啊,等啊,一等就是65年,整整65年啊,同学们,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忍受多少的折磨啊——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承受多少的苦痛啊——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流下多少的血泪啊——

  6、此时,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份心情呢?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7、学生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过渡: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靠谁呢?(王师)那些受苦受难、欲哭无泪的百姓需要谁去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呢?(王师)可此时的王师在做什么呢?老师出示《题临安邸》。

  8、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读诗,理解诗意并思考:这时的王权在做什么?

  9、学生个别谈对诗的理解。

  10、老师出示当时的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

  11、就知道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读到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12,学生个别质问王权:西湖歌舞几时休?

  13、一起指着鼻子骂醒这群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14、带着这份愤怒读好:但悲不见九州同。

  15、生命即将结束,作者始终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

  生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过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放不下这件事。因此,他告诉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并且一再叮嘱,一再叮嘱,一再叮嘱……

  生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

  (五)教师小结,升华感情。

  陆游去了,他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儿子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声音了,一切的一切都伴着陆游长眠于地下,唯独留下一腔遗恨和满怀“悲”意的《示儿》。

  学生再读《示儿》,升华感情。

  诗人的一腔遗恨化作不死的精气充盈天地,诗人的满怀信念,激励着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民族、为正义前赴后继,九死而不悔。一个民族总会有兴亡,总会有盛衰,然而只要这个民族的主体精神不灭,这个民族就不可战胜。陆游身后66年,南宋终于灭亡,我们不知道陆游的后人该怎样去告慰先人,中国历史有太多的无法源说,然而即使八百余年后,当我们再读陆游的《示儿》,却仍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先人对神圣事业的坚定信念、超越生死的精神意志和不畏牺牲的壮怀激烈。

  学生再读《示儿》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2、试想:当陆游后人得知南宋终于灭亡时,在家里举行祭祀的时候会怎样告诉陆游?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7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诗写作的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列的爱国情感。

  2、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理解陆游临终前最牵挂得事。

  3、能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默写这首诗。

  4、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教学步骤:

  一、引入,揭题

  1、播放《七子之歌》。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听到这熟悉而又优美的旋律,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学生发言:澳门回归,普天同庆,百年屈辱,今日昭雪,祖国强盛,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毕生心愿。

  2、可是在七百多年前,一位八十六岁高龄的.重病垂危的老人,在临终前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投影此诗,板书课题《示儿》。

  二、介绍作者,初步朗读

  1、临死前写这样一首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介绍以下这首诗的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投影陆游画像。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投影此诗)指名读,正音纠错。

  三、指导理解诗意,体悟情感

  1、你认为这首诗有哪些重点字、词?你如何理解?(生质疑解难)

  2、听老师朗诵这首诗,也许对你的理解有帮助。

  3、自己读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思,读懂哪句说哪句。

  4、生质疑解疑谈体会:(投影陆游躺在病榻上叮嘱儿子的图片)

  (1)在诗人心中,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2)你认为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才能如此牵挂祖国统一大业,以至死不瞑目?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此时假如你是陆游,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读出来呢?同桌互相研读、指名读,体会诗情。

  6、背诵,默写。

  四、激情、拓展

  1、播放《七子之歌》。师引导:七百多年前,大诗人陆游盼祖国统一死不瞑目,如今,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举国为之欢庆。可是,还有一个海外游子——台湾至今还未回到祖国怀抱。这使无数炎黄子孙朝思暮想、翘首期盼。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对台湾亲人的呼唤,写下我们盼望祖国统一的一片赤诚之心。

  2、配乐,生写诗,交流。

  3、课外拓展,情境描写。创造性的又切合实际地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怎样回答的情景,把它写具体,也可分角色表演(语文活动课上进行)。

  五、下课铃声即将响起,可我们的心早已飞到了宝岛台湾。听,国歌声响起,全体起立,让我们高唱国歌,牢记肩负的重任,盼祖国早日统一,祝祖国永远强盛。

  点评

  本课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确有所得。

  1、牢牢把握思想主线,高唱爱国主旋律。本课结合实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在由本诗引申到台湾还未统一时,让学生写诗表达盼归之情,学生情动而词发,使学生情感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结束时,国歌声响起,使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感情得到了升华。

  2、教材处理独到,课堂教学流程清晰,一环扣一环,有阶梯性,突出了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3、注意了语文知识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即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对音乐和诗的感悟能力,质疑解难、自学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8

  一、 教学内容:

  二、 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3、4个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

  教者评价正确与否。

  (2)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3、4个学生答)

  2、(课件展示)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揭题

  1、解题

  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

  生:(“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三、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2 课件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诗中去吧。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并两人为一小组说说诗句的意思。

  3、(口号)全班一起来读——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读一遍。

  师: 我们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而且尽可能读出诗的韵味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段视频。

  4、欣赏视频朗读。

  4 个人读诗,学生评价。(有收获吗?谁也来一展诗情?谁比他更富有深情)

  ?)

  5、师范读: 老师见到同学们读得那么富有感情,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也来评一评。(生评)

  粗通诗意,6汇报交流:说诗句。(我们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了,现在我们进入对诗意的学习,一个同学说一行诗)

  (三)深入学习诗意:

  1、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生:财产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国家被别人侵略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激情补充:当时国土分裂靖康之变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目很长,齐读,指名读诗

  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

  这是何等的气魄!。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悲痛、痛心、痛恨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生;农民很悲伤

  师配乐(悲伤)旁白: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

  生: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

  生:

  生:娃娃的哭喊声,饿死

  生:翘首盼望王师

  生: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

  生: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遗民眼尽哀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三生读,齐读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怎么没有一个统治者来

  生: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齐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寻欢作乐

  生:他们在游山玩水

  生:过着奢侈的生活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男女生对比读这两首诗

  师:他们在汴州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那诗人为什么还悲?

  生;为了昏君而悲

  (1)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A、课件出示地图,用色块标识沦陷的土地:此时的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情景?

  B、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板书:悲)

  C、体会诗人“悲怆的心境”:

  师:看我这一生立志为国破敌----

  出示:少年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壮年陆游---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老年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面对死亡,坦然自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对国家他却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师读前部分,生接读后面诗句)

  (2) 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觉得诗人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他很爱国,在九泉之下他可以心安了。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A、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C、师:一切都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只盼得——(生读) 3、最后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之切”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之深”。

  诗人胡应麟曾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下

  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来读这二十八字。)

  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的背诵一遍。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无论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 穿越时间,踌越空间,如果陆游泉下有知,看到今天如此团结和谐的国家,他也一定会含笑九泉了。此时的陆游一定想说点什么,同学们能用你最美的语言,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学写诗歌)替陆游说出来吗?

  五、总结全文

  结束语:(播放音乐)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位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什么了吗?它是陆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是对祖国重新统一热切地盼望,是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板书:爱国之情)六、课后作业:

  1、会默写《示儿》

  2、收集有关爱国的诗歌。板书设计: 示 儿

  陆游

  【整体设计意图】:

  1、以读代讲,追求润物无声。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紧紧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教师引读,熟读成诵等形式,体会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情感,促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2、加强诵读指导,追求多元共振。

  对《示儿》这样的诗,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会有不同的诵读,所以在诵读指导上我将尽量追求多元化,反复引读加强记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悟又会有其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们追求这样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华。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构境,因其凝练而形成了许多极富美学张力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是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的。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另外,尽量把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而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直接的对话。

  评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堪称是爱国诗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够准确把握诗的爱国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情”为主线,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品味的淋漓尽致。

  首先,开课的导入,以猜测一个生命将息的老人临终的遗嘱内容为线索,使学生初步体会了诗人临终前心中没有家事唯有国事的情怀,为体会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接着,紧扣“悲”字,让学生去体会诗人临终前无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结。这既是对诗句理解的过程,对语言魅力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学诗,在学语言,也是在领悟情感。同时教者设计的几处感情引读,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来体会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对于诗人的情感学生不是听来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设计的环节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谓水到渠成,如泉眼无声惜细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最后,教者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实为教者的聪明之举,使爱国的情感得到升华,此时“情”已不仅仅局限于《示儿》这一首诗,“情”满于课堂,“情”满于语文,“情”满于悠悠历史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10

  导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拟场景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法:创设情景,以读促讲。

  (二)学法: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畅谈陆游。

  1.(出示课件,激情导入)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想到金兵蹂躏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2.同学们,关于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陆游简介,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关于陆游,我们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倾听他感人的心声,感悟她伟大的人格。(课件出示全诗,齐读诗题目,指明说题目意思。)

  (二)、研读《示儿》,感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初步体会诗人悲凉心境。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诗的前两句。

  (1)借助文中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的前两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并找出诗人悲伤的原因。(板书:悲不见九州同)

  (3)体验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4、指导朗读。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诗人一辈子都在期盼祖国的统一,如今,他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他心中还有那么多的遗憾,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心愿,那你在朗读的时候,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指导学生朗读)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诗的后两句。

  (1)导入:(出示课件)出示诗人临终绝笔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此时的陆游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意境。)

  (2)回忆总结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的后两句。

  (3)汇报交流。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北定中原日)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同学们,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诉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的时候一定要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爱国)

  三、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创设情景(点击进入课件):假如你就是陆游的儿子,看到躺到病榻上生命垂危的父亲,听到父亲发自肺腑的叮咛,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放飞想象,展开讨论并指名说一说。

  3、总结:假如陆游能听到你们的发言,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课外拓展。

  1、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2、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3、根据你对本节课的学习,放飞想象,对该诗进行扩写。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01-30

陆游《示儿》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05-18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02-23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03-15

陆游诗作《示儿》教学设计模板04-23

陆游诗作《示儿》获奖教学设计03-30

陆游诗《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03-31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02-27

陆游《示儿》12-20

示儿陆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