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2023-03-12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难点:诗所配画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东坡曾称赞画家、诗人为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当你读一首好诗,眼前,常常会浮现动人的画面。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诗的意境。也就是诗中有画。画家和诗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出难忘的意境。

  二、欣赏感知

  这是明代画家画得苏东坡题诗图。画中描绘了诗人苏东坡与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鸡宝寺,在竹上题诗。“一首诗”这就是诗人和画家的情怀。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这就是苏东坡抄写的李白诗的书法作品。这是苏东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怀古》的图,刻印在明代的书籍中。

  这是近代画家傅抱石画的《赤壁图》,这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这首词的意境。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杨柳岸,晓风残月,知己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清代画家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别样的一番风景,这也是这首词的词意图。这是词特有的离别气氛烘托表现的非常充分。

  这是近代画家陆俨少画得唐诗千秋雪,文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傅抱石画得松下问童子。

  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画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苍的柳叶带着浓浓的雨意。把诗中离别的气氛表现了出来。

  三、教师示范

  同学们,郑板桥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这也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竹石图大家都念过,今天,老师就用他的.竹石图来画一张画。

  同学们,请看,板桥的竹石图画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

  四、学生操作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唐诗或者是宋词来画一张诗意画。

  好诗总是充满了画意,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同学们各自将自己对诗的感受表现在了纸上。看这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又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刚才,同学们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画入了画中。真是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欣赏画家们的作品,参考其中一幅,画出自己的同题诗意画。

  2、一百个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一百幅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一个人对诗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将画出怎样的同题诗意画来呢?

  3、苏东坡曾经称赞集诗人、画家于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小窍门:在未干或已干的墨块上,加上有一定覆盖力的颜色,会产生对比鲜明的墨色效果。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的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太少了,我认为这可能是学生一下子想不出的缘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收集故事的工作,或者是翻阅以前的语文书,或者是网上查找等。还有一部分不了解古诗的含义。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来表现。提款有些不美观,学生可以从欣赏中了解几种提款的形式,教师提醒学生落款是要字迹端正。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导、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古诗配画的作品吧。教师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诗配画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课本、内容学习

  在学生看完范例后,教师出示课题《古诗配画》,然后提问: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

  2、这些文件应用了Word软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16~19页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要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需要用到“竖排文本框”、“插入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了如何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知识,并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接着,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过教师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图画的操作流程,并归纳。

  3、理解内容、讨论分析。

  学生归纳完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讨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识,如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如果你来做的话,你会采取哪些步骤进行修改,使整个过程显得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再次,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大家通过想象和讨论所设计的内容,并选出一人,准备让他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后,从学生中选出两个设计比较好的例子,上讲台的教师机处实时制作(多媒体平台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完善,提出意见。当每个学生操作完成后,让下面的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好的,好在哪里,稍逊的,需要怎样改进。

  4、发挥想象、设计内容

  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提示自己设计作品。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技能目标:设置图片格式,调整不同的"环绕方式"

  情感目标:欣赏古诗配画,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

  课时:二课时

  课前小研究:把学过的古诗输入空白文档中,并进行排版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出示各种配图古诗作品

  师: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

  学生欣赏各种配图古诗作品,让学生观察图文内容、色彩搭配情况、位置排布情况等,对照诗意,研究一下所配的画不是符合诗意,让学生思考回答如果自己来配画将怎样处理?从学生回答中,教师作针对性的评述,多从鼓励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激发学生给古诗配画的兴趣。

  二、学一学

  1、找工具

  2、试一试:把课前小研究中的古诗配上合适的图画,编辑成你喜欢的效果

  3、找一找:根据你对诗的情景和意境原理解,确定关键字到网上搜图片,并选合适的图片保存。

  4、做一做:

  教师演示如何插入图片,学生练习操作。

  5.图形缩放

  教师演示:单击要进行缩放的图形,用鼠标拖动图形控制柄直至需要的尺寸大小后释放鼠标。此外图形缩放还有精确缩放的方法:单击要进行缩放的图形,选择“格式——图片”,在出现的“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选择该对话框的“大小”按钮,在“缩放”栏内输入缩放比例,最后单击“确定”即可。

  学生练习:

  6.图形环绕方式

  设置图形环绕方式是为了调整图片在Word文档中的相对位置。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提示,尝试设置不同的环绕方式,仔细观察不同的'效果。在Word中插入或粘贴的图片环绕方式默认为“嵌入型”,在这种环绕方式下图片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拖动移位,插入图片需要将版式调整为“四周型”再进行处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默认设置改成“四周型”,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选择“工具→选项”,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编辑”选项卡,单击“图片插入/粘贴方式”下拉列表,从中选择“四周型”,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第二课时

  一、画中写古诗

  学生在以前的活动中已经掌握了在图片中添加文字的方法,在本课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将古诗添加在画中,与画融为一体。方法是选择“视图——工具栏——绘图”调出绘图工具栏,选择其中的“矩形”工具,在插入的图片上要添加古诗的位置拖动鼠标,画出矩形,右击矩形,选择“添加文字”,就可以把古诗添加上去。对于矩形图形格式的设置,第十八课将详细介绍,教师在本课可适当点拨。

  二、拓展练习

  思考:用我们学习到的方法可以设置什么东西?引导学生说出:邮票,书签,电子板报等

  学生练习我的设计我决定(要求美化作品,图文并茂)

  学生欣赏,互评与自评

  板书:古诗配画

  课后作业:为要过生日的家人或朋友做一张生日贺卡。

  课堂反馈:教师组织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解释所选古诗的含义,选取该图画的原因,以及图画在哪些方面表达了古诗的哪些意境。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预设)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四、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五、三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

  人物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学流程:

  一、《示儿》一诗引路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3、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炼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填空训练。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恨是()。

  作者的遗愿是()。

  作者的遗嘱是()。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二、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一)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时属北庭都护府。此泛指边疆。

  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大的山。

  (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

  (三)简介:

  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写的,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三、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陆游生平简介:(详见资料)

  四、世人评价陆游,纪念陆游。

  1、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2、陆游遗址(图片与文字结合,详见资料)

  3、学生编集电脑小报。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述: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观察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见过雨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么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很多。在民间谚语中,有“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的说法。对于农田来讲。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2.介绍《春雨》: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春雨》。

  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3.看看题目:你们知道,诗中写了什么?

  (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原题中感受到这个雨是好雨是及时雨,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那诗人是怎样写的呢?春雨能带来什么呢?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

  三、精读《春雨》

  1.学生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春天的雨怎样?(春天的雨是好雨) 板书:好

  3.这春雨好在哪儿?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重点理解“知”。 时节:时令,季节。 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②“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潜:与大雨、暴雨的'哗哗啦啦不同,潜是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随风而来。

  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春天花草树木复苏了。成活了生长了,默默无私奉献着自己

  4.总结。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

  5.指导朗读、背诵。教师范读,强调节奏。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7.拓展欣赏: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后面的又是怎么写是春雨的呢?请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课件示《春夜喜雨》。

  8.补充阅读《春雨的色彩》。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 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说一说,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2.想象春天的美景。说话练习

  (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3、 过渡: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4.解题。那么,春晓的“晓”是什么意思呢?请翻开字典查一查。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简介孟浩然。

  三、自学古诗。

  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能背这首古诗,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的意思。

  2.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就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3.请同学们开始自学,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试着把诗句讲下来。

  4.学生自学古诗。

  四、交流学习情况。

  1.字词理解。

  晓:早晨,天刚刚亮。

  啼:鸣叫。

  觉:多音字,强调两种读音的组词。理解意思:感觉、知道。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觉中已经天亮了,这时耳边到处能听到鸟儿啼叫的声音,朦胧中记起昨天也也夜里下雨声和刮风的声音,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花瓣凋谢了,落到地上。

  3.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五、总结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2.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吟诵有关春天的诗句。

  六、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1、 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2、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3、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情入境。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诗人们曾写过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歌颂春天的诗。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默读,注意会认字的读音。

  2、学生圈出会认字,看拼音读一读。

  3、教师出示识字卡片,学生读,再分别组词。

  4、学生自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了解诗意。

  1、板题,说说题意。

  2、学习第一句。

  (1)、试着把第一句的意思讲给同桌听,教师巡视。

  (2)、指名说一说。

  (3)、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大家讨论。

  (4)、春天的早晨多美好啊!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句。

  (5)、背诵第一句。

  3、学习第二句。

  (1)、学生自读第二句,把这句话的意思讲给同桌听。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3)、指名读,要读出语气。

  (4)、大家评议。

  (5)、背诵第二句,背诵全诗。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四、学习会写字。

  1、读识字卡片,口头组词。

  2、看看会写字,把难写难记的字提出来。

  3、书空练习。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读《村居》。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能初步用自己的话讲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和朗读。

  1、指名背诵《春晓》。

  2、指名读《村居》。

  二、自学古诗,教师指导。

  1、自学古诗,学习本诗中5个会认字。

  2、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三、小组学习,交流学习体会。

  提示:

  1、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2、说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3、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教师巡视。

  四、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五、想像。

  读完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六、巩固生字。

  1、读识字卡片,口头组词。

  2、看看会写字,把难写难记的字提出来,讨论识记方法。

  3、书空练习。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七、拓展活动。

  1、朗读古诗比赛。

  2、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交流。

  3、合作给古诗配画。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三、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板书: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教案点评:

  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探究活动

  【边塞诗派】

  唐朝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他们的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青海湖。

  长云:连绵不断的浮云。

  穿:磨破

  金甲:金属制的战服。

  破:打破。

  终:始终。

  还:回家。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

  何须:何必要。

  怨:吹奏哀怨的乐曲。

  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

  度:越过。

  请你自己再找一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与大家交流一下,背一背。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认读、书写的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同学们喜欢古诗吗?那我们来开一个古诗的交流会,怎么样?你喜欢哪首古诗就马上站起来背,由你开始!(学生背)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看来咱们班同学平日里特别注意积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教师板书)请同学们跟我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诗

  同学们,我们知道敬亭山是一个山名,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内容来说一说独坐敬亭山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坐,对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对坐在敬亭山)

  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对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首古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谁能来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声音真响亮!那现在我们同学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好多读几遍。开始吧!

  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诗热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古诗,那肯定读得也不错。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流利!谁愿意像他一样来读一读?还有谁想读?咱们班的男子汉来读一读?不愧为男子汉,读的声音就是响亮!女同学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三、朗读古诗

  1、录音听读:

  同学们读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想)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件录音)谁能说一说播音员读得和你有什么区别?(学生说:有感情、有拖音、字读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那我们就小声地随着播音员一起来读一读?(学生看大屏幕读)刚才我们是随着播音员一起读,你能单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吗?(能)我们先来练习练习。谁想读?还有谁?想读得我们就站起来一起读!

  你读得已经很有味道了!

  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只小黄鹂!

  老师认为你就是我们班的小播音员!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大!

  2、读中领悟:

  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怎么样?在同学的桌面上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字条,你们小组能不能通过合作把它组成一首完整的诗,粘贴在这张白纸上。第一个先完成的小组就可以到台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检查一下他们的答案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小组合作的力量多大呀!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不仅答案正确,而且还粘贴的工整、美观。让我们掌声鼓励这些小组的同学。在座的同学和他们的答案一样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我们同学都这么棒,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行吗?那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教师范读。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说一说,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相应板画。

  同学们说得这么好,那你想不想随着优美的音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谁来读?你也来试一试?老师认为你也是我们班的小播音员,你读得这么好,肯定小组读得也不错,小组起来读一读?

  四、理解诗句

  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读得过程中对诗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对照着图片(课件扫描)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古诗的?(学生交流)在这首古诗中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看来你对这首诗理解很深。

  同学们,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当时景色?(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教师播放课件。一边讲解:同学们我们就是诗人李白,让我们带着孤独、寂寞的心情,独自坐在敬亭山的对面吧!一群群的鸟儿都全部飞走了,就连一片白云也飘然而去;诗人静静的看着这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望着诗人,怎么看也不厌倦。)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不能带着与诗人同样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来地感情地读一读。(读得形式多样)

  五、随乐唱诗

  同学们读得太精彩了,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师想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唱一唱,那会怎么样?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来试一试?会唱的同学大声地唱一唱!刚才我们随着音乐唱了这首诗,那你能不能自己来编曲子把这首诗唱一唱呢?自己先来试一试?谁愿意来唱一唱?同学们唱得这么好,我也想唱一唱,行吗?教师唱:《春天在哪里》的曲子、《数鸭子》曲子、《阿门、阿前》的曲子、《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子、《上学歌》曲子

  六、延伸拓展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诗、画诗、唱诗,那你想不想来当个小诗人来作一首诗呢?(想)课件播放:老师这有四幅图画,它们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来作一首诗。开始吧!

  老师找学生到台前来展示一下,你能大声地来读一读你所写的诗吗?(学生读)

  你真棒,真像一个小诗人!

  你写得诗太美了,真让老师大吃一惊!

  看了你的诗,老师仿佛看到秋天就在眼前!

  从你的诗中,让老师感觉到春天真美!

  七、教师小结

  老师相信同学们还会写出更多更好的诗句来。可是这节课的时间到了,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交流或者与爸爸、妈妈一起来写一写。下节课我们就来开一个自编诗的展示会,好不好?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6、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

  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磨 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⑴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引导学生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理解得真不错。

  引导学生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⑵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后记与反馈】

  《敬亭山》这首诗,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寂寞的感情,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望洞庭》诗人则以轻快的笔触,勾出一副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这两首诗我主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对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不深,这也有可能是孩子们搜集资料的不足,对诗人当时情景不是很了解所造成。而我做的也很不够,开学之初,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我没有细细备课,在很仓促的情况下上了这节课,很多问题都是请教同组的老师,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抽出时间来好好备备课,每节课讲求效益,让孩们享受快乐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11

  教师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

  1、齐背《春日》。

  2、“万紫千红”主要指的是什么?(花)我们今天再来学和花有关的两首古诗。首先学习《游园不值》这一首。板书题目。解释“值”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了解诗意,质疑解疑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在小组内交流。

  (1)、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三、入境品读,体味诗情。

  1、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读古诗,谈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诗句领会诗情。

  (1)谈对“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理解。如果没有联系到上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前两句。

  (2)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扫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后两句。学生齐读后两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6)由作者高兴的心情引出“满园春色”。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把满园春色拍成电视片段,每一个同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师的版本:

  牡丹高贵地昂着头,/ 玉兰花谦虚地含着笑。/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黄鹂在枝头上歌唱。

  (7)学生准备版本,然后指名说。

  (8)指导朗读,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3、赏读全诗,诵读全诗。

  (1)范读古诗。把作者由扫兴变为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学习第二首古诗。

  导语:刚才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早已写出了杜甫版的“满园春色”,想看吗?现在来看《江畔独步寻花》。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五、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六、自学本课生字。

  七、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4、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范读,听清生字的读音,听清停顿。

  2、自由读:(1)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地读通诗句。

  (2)借助字典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划上横线准备提问。

  3、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与古诗朗读情况。

  a、检查生字(幻灯片生字):读生字卡片,重点记“鬓”的字音、字形。老师指自己的鬓毛,让学生加深印象。

  b、指名读古诗,评议要求:字音有没有读准?;停顿是否合适?齐读。

  (2)说说你已经理解了古诗中那几个词语的.意思。

  (3)说说哪个词你实在想不明白了?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说一句,幻灯出示一句诗意)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根据老师讲的平仄法试着先让学生弄懂,然后试着读好。

  2、老师教学生诵读。在书上做上停顿的符号。

  3.感情朗读,带着悲喜交加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4.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5.诵读古诗。

  (五)吟唱古诗

  1.跟着老师初步学习吟唱。

  2.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吟诵,体验成就感。

  (六)拓展活动

  1.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30多岁的贺知章离开家乡,80多岁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感触很深。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让学生吟诵。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冬天古诗配画12-09

冬天的古诗配画12-09

爱国古诗配画04-06

夏天的古诗配画04-17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7-30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7-30

关于夏天的古诗配画05-12

关于冬天的古诗配画11-09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04-27

小学白居易古诗暮江吟配画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