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2021-02-26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理想的风筝教案设计(请指点)。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玩耍,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

  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

  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

  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

  “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

  关心学生:

  (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不住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

  (4)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5)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6)出示课件:

  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②填写:

  (提问同学的、关心同学的)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想起来,(关心鼓励同学的样子)依旧那么清晰、亲切。

  (7)这件事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这样一位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叫我们如何不去思念他。(出示课件: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然而.刘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四、学习第四件事

  出示自学提示:

  朗读读,想:课文哪些地方深深的打动了?

  学生自己写:把打动你的情景在书上画出来,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1)放风筝(出示课件:他的腿自然不便于跑动,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2)故意撒手……(出示课件:略)(对命运的抗争,对困难的挑战,他觉得自豪、幸福.

  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过渡:。……

  (3)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时我深深感动这样自强不息的刘老师叫不我们怎么不敬佩,不思念。(出示课件:课文最后一段)

  五、处理11、12自然段:

  1、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2、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那么活泼少年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

  六、总结

  刘老师理想的风筝,已经放入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带着对刘老师无限的爱戴与思念。其读最后一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

  课前欣赏

  播放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歌,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想到的是放飞风筝的快乐,而作家苏叔阳,每当看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时,不由自主就会想起他敬爱的刘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质疑

  (一)回忆略读方法

  意图:1、树立自学信心。

  2、激活知识储备。

  过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同学们运用常用的学习方法,自己就可以读懂课文,说说你都积累了哪些学习课文的方法呢?(学生汇报)

  师梳理并制定学习这篇课文所运用的方法——“给自己提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都是读书的好方法,阅读这篇文章,咱们主要运用“给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件出示:“阅读方法提示:给自己提问题”

  (二)初读质疑

  意图:1、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继续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快速捕捉文章重点做铺垫。

  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捕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

  (2)学生汇报。例:1、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看到风筝就想起刘老师?

  3、刘老师的哪些事让学生们难忘呢?

  4、题目为何是“理想”的风筝呢?

  5、作者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二者有何关系?

  (3)师梳理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只要解决了“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便不攻自破了。)

  三、自读探究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要求先认真读文章做批注,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四、品读体验

  (一)阅读交流

  意图:

  抓住重点语句,借助想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师生接读等)体会刘老师热爱工作、生活的完美品质。

  过程:

  我们一起谈谈到底是哪些事,将近过去三十年了,还让作者记忆犹新。

  工作方面:

  1、学生自由谈“板书、讲课、提问”三方面给作者和自己留下的印象或体会。

  2、品读“写板书”。课件出示指名读——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学生为老师担心,同时也被老师认真的态度所感动)——配乐指名读——

  师小结:我们怎能忘记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刘老师,还毅然地站立在三尺讲台上,认真地板书每一个字,慷慨激昂地讲每一堂课,视生如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读读那激动人心地旋转和跳跃吧。齐读。

  生活方面:

  刘老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足以让我们为之感动了,然而,更让我们难以置信的是,他居然——(放风筝)

  1、找到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指名读,并谈体会。

  3、配乐指名读。

  4、师生合作读(刘老师残疾了,可他没有灰心丧志,他甚至比正常人还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我们仿佛看到了:操场上刘老师笑着,学生接读“叫着”,拄着拐杖,学生接读“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二)情感升华,畅谈感悟

  意图:

  升华学生的情感,留时间让学生回味,思考。

  过程:

  1、出示配乐图片,学生回味思考。

  刘老师就象像一首激情澎湃的诗,也像一曲催人奋进的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那灿烂的笑容吧。课件播放音乐图片。

  2、学生畅谈感悟。

  师总结:

  风筝带着刘老师的理想和追求越飞越高,刘老师顽强、执着、热情的完美品质在作者和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放飞了理想的风筝。

  五、拓展延伸

  意图:

  1、回忆学习方法,梳理学习过程;

  2、拓展阅读,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过程:

  (一)领悟写法

  “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个问题,让我们了解到他工作上认真负责、生活中乐观向上的完美品质。正是这样的品质才让学生难以忘怀,才使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作者是运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刘老师的呢?

  1、同位讨论作者运用什么写法

  2、汇报

  3、小结: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怎么能不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作者抓住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细节刻画,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可敬的刘老师。正是这样的描写,打动了我们,震撼了我们。

  (二)阅读:《吾家有弟未长成》、《一件珍贵的衬衫》

  请同学们运用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来阅读材料,看看作者是怎样抓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的呢?

  (三)自读交流

  (四)汇报交流

  材料一《吾家有弟未长成》

  a、谈人物特点(读这篇文章时你是否给自己提出问题了?例: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小弟弟?)

  b、谈作者写法

  c、读具体描写典型事例的句子

  材料二《一件珍贵的衬衫》

  谈作者抓住什么事,来反映周总理的?

  (五)练习写作

  今天我们所读得文章都是运用抓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吗?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

  (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子)及10个新词。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文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板书:2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25)

  1、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汇报学生字情况)。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再读探究

  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4。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5。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风筝时释放出来的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以及对我的影响。

  三、布置作业:一般生:抄写生字词(10)

  优秀生:查阅资料,深入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5)

  1、师板书;风筝2。师再板书“理想的”

  3、师让生看课题提问(板书大“?”)

  4、生一提:为什么要加上“理想的”?

  5、生二提:理想的风筝什么样?

  6、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都不错,老师也有问题,不过先不告诉你,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你们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25)

  1.师:本文讲了谁?刘老师

  2.师:他的样子怎样?在第五自然段(师让生齐读)

  3.课件:师出示这一文段,并设问:从外貌上,你觉得

  刘老师怎样?

  生:忠厚生:慈祥

  4.师提示:刘老师还有一个使一看就忘不了、与平常人

  不一样的特征是什么?

  生:残疾(生再齐读这一段。)

  5.师:课文还写了刘老师的什么事?

  生:玩风筝生:讲课

  6.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细读揣摩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7.班上汇报。

  ⑴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⑵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件: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⑶课件: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三、对课文进行总结(10)

  1.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最好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课件:刘老师是个()的人

  3、生讨论

  4、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答案。

  生一:我认为刘老师是个坚强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二:我认为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三:我认为刘老师是个顽强的人,因为课文中这样写道“……”

  5、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从这篇课文学到什么表达方法。课件文字

  生二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借物喻人。

  生三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通过外貌来写品德。

  生四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写好某个人主要通过事来表达。

  五、学过这篇文章后,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5)

  一般生:熟读课文,找自己喜欢段落背诵

  优秀生:(1)写法上的启示。

  (2)你想对刘老师说什么?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5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回忆老师的话)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问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以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同时,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要让读书有所目的,有所要求。)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

  三、检查自读,了解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朗读能体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的生命的句子。这样,无形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写刘老师的三件事并板书。[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读书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

  正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无时不刻的鼓励着作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刘老师。

  4出示课件

  5指名读,齐读。(读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巩固: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从一点入手:

  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先对刘老师的形象有所感悟。在初读课文上,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指名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再进行一些指导,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篇课文有深情的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朗读的,而也就是在这不断反复读书中,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作者对老师尊敬,佩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事先对景山的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充分。开场时,不够灵活的把握,导致,课堂不是很活跃。同时,还犯下了一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点赶堂了。这点,黄慧娟老师说得好:课堂应该讲究简单,过程简单、思路简单、教法简单。简单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简单中锻炼学生的思维。问题过多,过杂,只会适得其反。我铭记于心。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相关文章:

1.《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2.《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4.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5.《理想的风筝》的教学设计

6.理想的风筝的教学设计

7.理想的风筝教学课件设计

8.关于《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上一篇:《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下一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