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2022-08-10 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在别里科夫身上发生的事。

  2、能够说出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有所启示,摒弃守旧、保守,学会与时俱进。

  二、教学重难点

  赏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并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通过漫画呈现一个装在套子里、全副武装、只露出眼睛的人。让学生谈一谈看完图片里的人有哪些想法,老师总结并告诉学生这个漫画就是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小说人物?为什么他是装在套子里的呢?一起来学习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事?

  (决定结婚、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与科瓦连科争吵、摔下楼梯)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别里科夫身上发生的事,你们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呢,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找出文中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描写,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归纳并总结他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没主见——决定结婚——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古板、保守、守旧——漫画、自行车事件——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嘴唇发抖

  按部就班——争吵事件——您、报告校长谈话内容

  虚伪——摔下楼梯——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2、刚刚分析的内容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角度来凸显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方法?(人物对比、讽刺)

  3、对于这样一个守旧的人,大家猜猜他的结局会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所以作者讽刺的`并不是他一个人,而是通过他来反应当时的社会,讽刺当时的社会大背景)

  (四)巩固拓展

  1、你身边有没有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

  2、从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结局,你有哪些启示?

  (五)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小结

  作业:通过本节课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项链》里的人物形象。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他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同时富于幽默感;善于用不多和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二、忆旧入新:

  提问:初中时我们学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什么小说?(联系前后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讨论,明确: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其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的警官,他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三、由标题设问引入探讨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

  1、“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找课文的主要人物,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讨论,明确:一个普通的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一个辖制了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城市十五年的一个普通人。)

  2、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讨论,明确:生活上的套子:衣着打扮方面,生活用具、习惯方面。

  思想上的套子:凡是政府规定禁止什么,他无条件拥护;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就闷闷不乐。

  职业上的套子:教古代语言,躲避现实生活。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一、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二、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设想:

  一、在讲课时,必须讲清时代前景,让学生真正理解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有条件的课余介绍一些俄国同时代作家的相关作品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思考。

  二、要引导学生从别里科夫这个可笑怪诞的外表逐步深入认识其可憎的内心,透过可笑的行为举止认识人物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从“笑──思──悟”的过程来引导。切不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笑上。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初中时我们学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什么小说?(点拨: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其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的警官)他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1、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2、自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圈点勾画,思考:

  ①契诃夫创作小说的时代背景;

  ②别里科夫的特点及其社会意义;

  ③契诃夫小说的总特点和本文写作特点。

  3、列出课文情节提纲。

  二、研习新课

  1、解题和介绍创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学生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4段)。

  (二)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5段至倒数第3段)。

  (三)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两段)。

  3、自读与讨论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划出关键语句,并加上简批。

  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讨论归纳:(板书)

  提问: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

  明确: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

  提问: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明确: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提问: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

  ,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4、自读与讨论第二部分。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思考:第二部分有几个相关情节?

  明确:在别里科夫恋爱过程中,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一命呜呼这样几个相关情节。

  提问: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讨论归纳:(可预先设计板书表格)这一部分描写的特点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刻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变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这荒唐的别里科夫的逻辑说明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再如,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点。

  提问: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

  提问: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讨论归纳: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尼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5、自读与讨论最后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提问: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提问: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6、讨论课文中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结合课文中的实例来讨论讽刺手法的运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这和前面《守财奴》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大家找一两个例子作说明。

  三、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对照本课教学目的,再回到前面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加深理解,每一位同学作简短的自我学习小结。

  教师点拨要点:

  ①别里科夫形象及其时代意义(主要内容见预习提示)。

  ②讽刺手法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③简短的篇幅里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平凡的故事里表现了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四、拓展作业

  1、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描述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的“套子”,学习使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表现生活。

  2、课外选读读本上或其他文学刊物上两篇反映生活现实的微型小说,并作简要的评注。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

  【设计意图】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案。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采用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力求创新,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和重点:

  1、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2、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准确深入地把握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难点突破: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兴趣盎然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提要】

  一、简介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

  二、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讨论合作,写出调查报告并交流。

  三、写出“结案报告”并交流。

  四、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和它的现实意义。

  【设计实施】

  一、简介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

  [意图]明确学习内容,识记必要的文学常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操作]

  1、关于作者契诃夫:他的成就、作品、小说风格和创作特点。

  2、写作背景(略)

  二、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讨论、合作,写出调查报告。

  [意图]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在合作互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民主讨论中积极创新,从而为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打好基础,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案》。

  [操作]

  1、板书: 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

  2、导语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03年春天,沙中高二153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调查涉及四个选题:案发背景、现场勘查、 本人档案资料、有关人士采访 。要求:6人一组,讨论决定其中的一个选题。然后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1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宣读。

  3、学生讨论、合作。

  4、各小组宣读调查报告,师适时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

  三、写出结案报告并交流

  [意图]这一步是把前面的氛围推向高潮,是对课文理解的理性总结,是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前奏。

  [操作]

  1、每个学生写出本案“结案报告”。

  2、交流所写内容

  3、教师小结

  别里科夫之死既属于他杀的范畴,又属于自杀的范畴。一方面,从别里科夫日常穿着与习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是极为保守的,仅仅是看到华连卡兄妹骑自行车,他便无法接受,而华连卡并无恶意的笑就足以让他想不开,以至郁郁而死,因此,思想的保守和顽固,是促使别里科夫自杀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正是这种极端保守顽固的思想杀死了他。另一方面,别里科夫的死亦属他杀。华连卡的一笑是别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说,原因却是沙皇统治者采取的高压政策,可悲的是,别里科夫本人甘当统治者的鹰犬,心灵僵化死亡,这才是杀害别里科夫的罪魁祸首。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出最终裁定:可怜的`沙俄人民应当奋起推翻沙皇的残酷统治,从根本上解除人们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应该张开开放之眼,明眼看世,摒弃一切腐朽的旧制度,让思想重现生机。

  四、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和它的现实意义。

  [意图]教学至此学生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已经把握得相当完整准确,教师水到渠成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操作]

  1、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要注意到别里科夫性格的复杂性:“一切装在套子里”是可恶,可憎的,是沙皇统治的维护者,同时,他结婚的悲喜剧表明了他是可悲,可怜的,是沙皇专治的受害者。而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典型性就在于他代表了生活在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害怕变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可恶、可憎、可悲可怜的知识分子形象。

  2、领悟小说主题。“推翻沙皇的残酷统治,从根本上解除僵化陈腐的思想,要让生活有新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而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的语言更深化了这一主题。

  3、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或那样的“套子”?如果有,套子是什么样的?“套中人”又是怎样的形象?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名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传统教学往往按故事的时间顺序用两课时的时间从头讲到尾,这种教法费时多且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学中,一个好的课堂切入点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可打破小说时间顺序,设置情景,从别里科夫的葬礼切入,设置悬念,然后抽丝剥茧,层层分析,最后再回到葬礼,首尾圆合。

  [教学目标]

  1、总结别里科夫人物性格,分析全城人害怕别里科夫的原因,体悟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提高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2、在与别里科夫的对比中分析华连卡姐弟的作用在诵读品味的过程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穿过时光的云烟,我们看到,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国,有一场葬礼正在举行奇怪的是,送葬的人们的悲伤好像是装出来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让我们走进《装在套子里的人》,从这场葬礼说起吧!

  二、初步感知,挖掘深层含义

  1 切入:这场葬礼首先出现在课文倒数第三段,我们读一读。

  (学生齐读倒数第三段)

  师:这是谁的葬礼?人们称他作什么?

  明确: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 人们为什么叫他“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的表现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学生回答):

  (1)穿着: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

  用具、出行:晴天带雨伞,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马车也要支起车篷。

  ——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封闭。

  (2)居家:卧室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睡觉则用被子蒙住脑袋。

  ——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胆小多疑。

  (3)引导学生齐读第一段结尾和第二段,列举别里科夫思想方面的表现:歌颂过去官方禁止的才觉得一清二楚违背法令的就闷闷不乐。

  ——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怀旧,极力维护旧秩序。

  (4)请几个学生读别里科夫的标志性言语: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要求读出他可笑的担忧心情。

  3 (1)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

  明确:“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

  (2)他是校长吗?不是;他是市长吗?也不是;他只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可是他为什么能辖制全城“足足十五年”呢?

  补充背景: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密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明确:别里科夫之所以能辖制全城,是因为他的背后有强大的沙皇统治作为后盾,受沙皇政府的毒害,他的言行与思想都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他自觉维护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三、继续探究,总结普遍意义

  1、不过,幸运的是,别里科夫终于死了,大家有什么感觉?

  明确:“大快人心”,大家从心里感到自由。

  2、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

  3、如果我们略去沙皇统治这一背景,文中的“套子”给人哪些启示?

  明确:一个别里科夫死了,可还有更多的别里科夫活着这个人不只是活在19世纪,他还活在21世纪甚至还会活在下一个世纪他也不只是活在俄罗斯,还有可能活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其实,在现实中,“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大步向前。

  四、品味语言,分析华连卡姐弟的作用

  1、难道当时那个社会就没有一点亮色了吗?(学生答:有)对还有华连卡姐弟下面分角色诵读相应的段落。

  (1)品读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语言请两个男生分别读:“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请两个女生分别读:“我们先走一步!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问: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精神面貌?

  明确:别里科夫恼怒,老气横秋,性情孤僻;而华连卡愉快,朝气蓬勃,活泼开朗二人形成鲜明对比。

  (2)品读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的对话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二人的对话部分,并请朗读者谈朗读感受。

  问:在这段对话中,二人在思想性格等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能总结出来并找出关键句给大家读读吗?

  明确:守旧思想和新思想的对比如:别里科夫:“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适宜的”“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柯瓦连科:“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虚伪阴险和光明磊落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柯瓦连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背地里进谗言的人”“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2、全城的人都怕别里可夫,为什么华连卡姐弟不怕?

  明确:华连卡姐弟是具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一种新生的进步力量,必然向旧势力斗争

  3、为什么要写华连卡姐弟?

  明确:写华连卡姐弟,是为了反衬别里可夫,进一步揭露他套子式的思想和生活以他爱情和婚事的失败来说明这样的人绝不可能从“套子”里爬出来。

  “恋爱”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过程,特别是他最后被华连卡的弟弟推下楼,最终郁闷而死,这充分表明当时的社会中别里可夫式的人物很多,但终将被送进坟墓,沙皇统治必将灭亡。

  五、迁移延伸,警示后世之人

  让我们再回到葬礼上暮色四合,送葬的人渐渐四散离去我们发现别里科夫的墓碑上还没有墓联和墓志铭为警示后人让我们为别里科夫写一副墓联或一则墓志铭吧!

  学生写作后在班内交流:

  披套而生,何苦;郁闷而终,何必

  在封闭的套子中忧郁而活,在忧郁的套子里无奈而死

  活在过去的套子中躲避现实,死在崭新的精神下大快人心

  装在套子里的人物,躺在坟墓里的时代

  六、小结(师生齐读)

  致别里科夫

  沉重的希腊文压弯你的躯壳,

  愚蠢的沙俄大衣,

  裹住一个没有血肉的灵魂

  权柄的黑伞能遮蔽太阳的光辉么?

  岸然的大盖帽,

  也难掩住伪君子的面影

  你的墨镜全然滤去春天的色彩,

  塞耳的棉花却敌不过飞鸟的齐鸣

  你有嘴,只会念叨残喘的文告,

  而你的双脚,永远永远

  在污泥辙印中踽踽独行

  你活着——是一只口袋,

  妄图将世界塞进你的套子;

  你终于死去——遗憾那一杯黄土没能埋葬你那游荡的幽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理解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

  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难点:用各方面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正音:

  诃hē不念kē削xiāo文中不念xuē丧气sàngqi不念sāngqì

  怂恿sǒngyǒng

  词语补释: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辖制:管束。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忧郁:愁闷。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促狭:爱捉弄人。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

  六神不安:形容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六神”:道教的说法,人的心、肝、肾、脾、肺、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战战兢兢: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无恙:没有灾祸、疾病之类令人忧愁的事。

  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他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九十年代是他创作的盛期。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樱桃园》等。

  写作背景: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十九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正反映了这些人的灵魂。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写他的“套中人”特征。

  第二部分(637自然段)写别里科夫同华连卡婚事的失败,进一步揭露“套中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动。

  第三部分(3840自然段)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现实里的“套中人”还有许多。

  第二课时

  1、小说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

  从两个角度来刻画的:

  ⑴从日常生活的角度:

  衣、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社会影响等方面刻画他守旧愚蠢和对行将灭亡的旧制度的忠实拥护。

  ⑵从爱情的角度:

  是集中的、画龙点睛的刻画,突出他“套子式的论调”的愚昧和反动。面对别里科夫在肖像、行动和思想上的“怪”这一特征的揭示,通贯全篇。

  2、别里科夫是个中学的希腊文教员,为什么“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他的思想的套子,就是指沙皇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落后、保守、顽固的势力。别里科夫对政府的法令是心领神会,忠诚信奉的,这也有力地说明他是忠实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他的思想来源于统治阶级,他“辖制”全城,实际上正说明沙皇思想统治的严密,全城都受着沙皇思想的“辖制”。

  3、别里科夫结婚的喜剧转眼间变成死亡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在结婚这个问题上,课文深刻揭露了别里科夫从未透露过活人感情的灵魂。这个满脑袋是“套子”思想,满口是“套子式论调”,处处是“套子式”举动的角色,教师们怕,校长怕,城里许多人都怕的别里科夫,却怕结婚,这正说明别里科夫是伪善的、腐朽的'、脆弱的,实际上是个丢失了生活权利的人,同时,也说明别里科夫固然可憎,但他毕竟还是专制制度的牺牲品。

  4、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是别里科夫死后不久,为什么“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结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大快人心”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愿望,而不久“恢复旧样子”却是告诉人们愿望和现实还有距离。别里科夫是社会的产物,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就会一切“又恢复旧样子”的。

  5、既然别里科夫能“辖制全城”,为什么他又是那么胆小怕事,一副可怜相呢?别里科夫这个典型形象,是九十年代害怕群众、害怕变革的可怜虫。别里科夫精神是沙皇政府对人民实行思想控制、精神禁锢的工具。他怕这怕那,并“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轨道外的东西”,他还怕自己不能符合沙皇统治的要求,因此,终日是一副可怜相。

  作文参考题:

  1、《谈谈现代别里科夫》

  2、《不要做改革潮流中的“套中人”》

  3、《别里科夫的阴魂不散》

  4、《摒弃现代化建设中的“套子”》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7-2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7-2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5-29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9-24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11-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7-01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4-24

《人教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9-30

关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设计10-02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15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