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优秀教学设计

2022-07-18 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猫》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猫》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材解读】

  《猫》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作者是老舍先生。这篇课文以朴实而生动的文笔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情真挚,文风亲切自然,语言平实,毫无雕琢,读后令人难忘。

  《猫》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选编《猫》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以猫为背景的课题猫),喜欢这种小动物吗?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好吗?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一说喜欢猫的理由。)

  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猫,他除了喜欢猫之外,还有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写文章。于是,他专门为猫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写得太好了,就被编入了我们的教材,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猫》。

  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过渡:之前老师布置大家用“五步读书法”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效果。

  三、梳理框架,重点学习1——3自然段。

  过渡:老舍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凡大作家写文章最讲究的一点就是选取适合的材料。老舍先生写《猫》也是这样,他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两种猫来写,一是成年的大猫,一是未满月的小猫。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哪里写的是成年大猫,哪里写的是未满月的小猫。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大猫(1—3);小猫(4)

  师:下面,我们就重点通过1——3自然段的学习,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体会其蕴含于字里行间对猫的感情。

  (一)学生分自然朗读课文。(教师借机点拨,指导投入感情读书。)

  (二)再读课文,划出中心句。

  师:1——3自然段是围绕一句话展开写,同学再默读速想:1—3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的?

  (猫的性格的确有些古怪。)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下来吧。像这样根据了一段或几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叫什么句?(中心句)

  过渡:1——3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猫的性格的确有些古怪来写的。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出了猫哪些古怪的性格?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并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1、指生读“老实”句。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作者用了一种方法,让我们觉得这猫真的是太老实了?(学习作者用“事例”写猫的方法,真实可信。)请同学们用线画下举例子的句子。(师在大屏幕上涂红)

  2、请大家再看一看“贪玩”“尽职”的句子里,哪是举的例子?(指生回答)也画下来。(师在大屏幕上涂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运用两个关联词:任凭……也……非……不可……

  3、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猫的特点的句子,生读:举事例句。

  小结:这种举事例的方法,有什么好处?(真实可信,内容具体。)

  过渡:第一自然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那么二、三自然段又写了猫哪些古怪的性格呢?

  (四)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画下最能表现猫性格古怪的句子。

  交流汇报。

  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高兴”句子。

  1、老舍先生从哪两个方面写了猫高兴时的表现?(动作叫声)让学生圈出写猫动作的词:蹭、伸、跳、踩。

  2、从这几个词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猫?(调皮、淘气、捣乱)这么调皮这么淘气,还给老舍先生捣乱,老舍先生为什么还喜欢它呢?(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如子的感情。)

  3、猫的叫声连用了四个词,还有一个特殊的描写声音的词——“咕噜咕噜”,只有在什么情况下,猫才会有这种“咕噜咕噜”的声音?

  4、淘气

  哪些地方写猫的淘气,找出关键句。还有从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体会到:a、什么东西都玩

  b、玩起来不怕率跟头,也不怕撞疼

  c、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耍个没完

  小猫:淘气枝折花落

  四、小结:

  在这一段中,老舍先生直接用事实说话,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猫古怪特点。而且,老舍先生用了极富变换的动词、拟声词、恰当的关联词把猫的调皮、好动、可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我们感受了他的语言魅力。有人这样评价老舍的语言:(大屏幕出示)一、用字,活中求变;二、句式,长短相间;三、修辞,真切自然;四、语言,传神有味。

  五、拓展作业。

  老舍先生的爱好非常广泛,除了爱养猫外,还爱打拳、唱戏、说相声、养花等等。尤其是对花的喜爱非同一般,为此还写了一篇《养花》的文章。请大家认真阅读,重点标画:体现老舍先生爱花的句子。

  《猫》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段,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

  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猫即胆小,又勇猛。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的耳中会是丰富多腔的?(展开讨论,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

  猫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性格古怪、胆小,勇猛

  《猫》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谱记歌词的方法熟悉歌词,并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2.自然、愉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3.能大胆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复习《猫捉老鼠》的游戏。

  2.老师:“小朋友扮演的小猫真棒,一下子捉到了好几只小老鼠。现在请小朋友来看看郑老师带来的这只猫(师出示挂图),这只猫长得怎么样?它会是捉鼠的能手吗?”

  3.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并说出小猫怪在哪里?

  (眼睛太小,小爪太少,小腿太短,胡子太翘,没有牙齿)

  4.老师:“这只奇怪的猫是谁画的呢?你们听完老师唱一首歌就明白了。”

  二、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并学唱歌曲

  1.幼儿初步感受旋律,安静听老师把歌曲清唱一遍。

  2.老师带领幼儿熟悉歌词。

  3.老师边指示图谱边演唱

  4.老师带领幼儿看图谱学唱歌曲,并进一步提高演唱的要求,在演唱中加入。

  三、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地想像动作,尽情表现歌曲。

  2.幼儿自由结伴表演。

  活动反思:

  本首歌曲诙谐幽默,老鼠绘画的猫搞笑特征明显,根据形象的图谱幼儿一下就掌握了歌词内容。在滑音的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

  《猫》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作品的诙谐情趣。

  2、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作品的诙谐情趣。

  2、难点: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8--12页《面包房里的猫》

  活动过程:

  1、越变越大的莫格

  有一只猫,他的名字叫莫格,莫格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主阅读,启发幼儿重点观察莫格的体型变化。

  2、故事《面包房里的猫》

  倾听故事

  幼儿讨论:你觉得小猫变大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3、莫格的新故事。

  变大的莫格还会遇到那些事?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莫格变大以后发生的事情。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猫》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漫画,生动地描述图片的内容。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两猫相争》。

  2、学习包《语言讲述活动两猫相争》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今天森林里开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猫兄弟俩去哪里了?

  二、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讲述。

  1、感知讲述对象并自由讲述。

  2、丰富词汇: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集体讲述。

  4、幼儿个别讲述。

  三、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结合图片取名。

  四、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五、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续编图片的故事。

  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过于具体,让幼儿少了想像的空间,这样就缺少锻炼幼儿的想像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幼儿提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更加简练。活动中,教师引导恰当,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迁移经验。

  《猫》优秀教学设计 篇6

  设计意图:

  动物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用形象的“老鼠”,“猫”来贯穿整个活动,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快乐。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猫捉老鼠”的旋律,能有节奏的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2、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能有节奏的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三、活动准备:

  猫头饰三个、老鼠头饰若干、《猫捉老鼠》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律动《欢迎你来我家》,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表示对客人老师的欢迎。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游戏中老鼠的音乐,引导幼儿有节奏模仿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2、欣赏音乐游戏中猫的音乐,模仿猫走路的动作。

  3、提问:这是谁和谁在玩游戏?讲解老鼠跑、吃米、睡觉等动作要领。

  4、尝试第一次音乐游戏。(带头饰)张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当小老鼠,某老师当猫?咱们跟着音乐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5、被猫抓到的小朋友当猫,进行第二次音乐游戏。

  6、第三次音乐游戏,幼儿自己随音乐表演。

  三、结束部分:

  随音乐《跟着我来》,自然结束活动。

  《猫》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2.通过变向躲闪跑、跑与钻等动作配合活动,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猫头饰或脸谱。

  2.轻快的音乐、手铃。

  活动过程

  1.请6位幼儿轮流戴上猫头饰或脸谱,扮演猫勇士,说说自己有什么本领可以捉到老鼠。

  2.与幼儿玩“猫捉老鼠”游戏:6位幼儿两人一组,在地上对坐,手拉手举起来做出三个“洞”。音乐响起,另外6位幼儿扮演小老鼠自由走动,当教师摇动手铃,一位戴上猫头饰的幼儿便出来捉老鼠,6只小老鼠便要立即跑回“洞”去。

  3.请幼儿轮流扮演小老鼠和猫勇士玩游戏。

  4.游戏活动之后,幼儿分享对活动的感受。

  活动评价

  能理解游戏规则,并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人数、活动场地或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等条件不同,灵活掌握猫、鼠、“洞”的数量,调整活动的难度。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猫医生要去哪里?怎样才能过河?”进行完整、连贯的讲述。

  2.引导幼儿根据各种动物的自身特点编出合理情节。

  3.通过“联想法、排除法”启发幼儿围绕重点进行感知、理解、表述。

  活动准备:

  “猫医生过河”挂图,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1.这是哪里?有谁?

  ——穿插故事(一)

  猫医生为什么要过河?

  二、解决问题

  1.带着问题想一想,小动物会怎么帮助猫医生过河呢?(二)

  2.引申:猫医生急着要过河,那个方法可以又快又安全的到达对岸呢?(分组讨论)

  三、复述故事

  1.连贯的讲述故事

  2.为故事起个名字

  四、课后延伸

  如果猫医生想请你帮忙,你会怎么帮助猫医生呢?

【《猫》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猫》优秀的教学设计12-22

《猫》优秀教学设计07-31

猫优秀教学设计01-31

《猫》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05

《猫》的优秀教学设计10-01

猫的优秀教学设计10-24

《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07-21

《猫》优秀教学设计参考07-08

语文《猫》优秀教学设计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