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2-06-08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3、复习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上周一直在学习四则运算,主要讲了四则混合运算,不知道你们的掌握情况怎么样?现在我们就来做几道题。

  课件显示:

  (1)24+56-40

  (2)8×7÷2

  (3)2+3+6×5

  (4)72÷9-1×3

  (5)(9+11)×5

  做好评比!

  (二)回顾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然后课件再次显示关于四则运算的概念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四

  则

  混

  合

  运

  算

  没有括号的

  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

  左

  右

  加减乘除混合:

  先乘除,再加减

  有括号的:

  先算括号里面的

  文本框:四则运算

  (三)新授

  1、引入

  (1)快速口算

  排火车进行快速口算

  课件显示:

  (1)100+0=(2)0+56=

  (3)0×78=(4)154-0=

  (5)0÷23=(6)28-28=

  (7)0÷76=(8)235+0=

  (9)99-0=(10)49-49=

  (11)0×29=(12)9×0=

  (13)35-35=

  (2)举例总结关于0的四则运算,在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课件显示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100+0=100

  0+56=56

  28-28=0

  49-49=0

  154-0=154

  99-0=99

  0×78=0

  29×0=0

  0÷23=0

  0÷76=0

  (3)0不能作除数

  课件显示:

  0不能作除数

  18÷9=?2×9=18

  36÷6=?6×6=36

  6÷0=??×0=6

  6÷0是不可能得到商的,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0÷0=??×0=0

  0÷0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巩固运用0不能作除数

  考考你!判断对错

  课件显示:

  (1)128+0=128(2)0+45=45

  (3)88+0=0(4)1×0=1

  (5)0×97=0(6)0÷56=0

  (7)16÷0=0(8)60-0=60

  (9)0÷76=76(10)10÷0=10

  (四)巩固练习

  1、应用题的解答

  课件显示:

  寒假中,小明3天完成87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他6天能完成多少道口算题?

  一个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2、判断并改错

  课件显示:155-34+46

  =155-80

  =75

  240÷40×3

  =240÷120

  =2

  让学生先判断再自己改错,提醒注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五)做课堂练习,结课

  做书《练习二》的第二题,以巩固。

  五、作业设计

  1、背会《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做《学习之友》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页例3。

  在前面的学习中,关于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性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本节课在举例、讨论中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例3明确提出了“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忆、整理和概括,把关于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

  (二)核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分类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算式,通过分类、整理,概括出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性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讨论,结合例子说明0不能作除数,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进一步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四)学习重点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五)学习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关于0的运算有哪些?举例子写一写。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

  (1)课前大家写了一些关于0的运算,谁来说一说你写的有哪些?

  学生汇报。

  (2)我也收集了一些关于0的运算,你能快速、正确的计算吗?

  120+0=

  0+368=

  0×79=

  0÷74=

  187-187=

  0÷76=

  99-0=

  49-49=【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汇报自己所收集的有关0的运算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有利于唤醒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有关0的口算练习,为概括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和进一步掌握有关0的运算作铺垫。】2.问题探究

  (1)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关于0的运算的特性。

  ①小组活动要求:

  请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观察这些运算的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运算;

  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做好汇报准备。

  ②汇报交流。

  组织学生汇报,在汇报中注重生生间的交流,进行及时补充。

  ③概括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和交流,我们发现了关于0的运算有这些: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和减数相等,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数,还得0。(注意:在总结时举例验证。)

  (2)探究0不能为除数

  ①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若学生想不到,可以通过观察0在不同运算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说出0是否可以作除数。

  ②小组讨论:0能否作除数?如果用0作除数会怎样?

  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确0不能作除数。

  ③教师总结:0不能为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这时,教师相机板书“非0的”。【设计意图求:通过分类,使学生归纳出有关0的运算的不同规律;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白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在分类、举例说明中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抢答。

  24+0=

  13-13=

  0×8=

  0÷9=

  70-0=

  (2)判断。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③一个数加上0仍得0。()

  ④130×0=130-0。()

  (3)同桌之间互相写出关于0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交换完成后相互检查。

  (4)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有关0的运算(教材第1113页的例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归纳总结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700-(56+32)x9(36060)

  (132+58)19x32(295-187)

  提问:如果算式里有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列式计算

  (1)84除以6与7的积,商是多少?

  (2)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5

  出示例5(1)42+6(12-4)

  提问:这一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请说出本题的运算顺序。

  再出示:(2)42+612-4

  提问:这一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请说出本题的运算顺序。

  2、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只有加法、减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3)只有乘法、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4)既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5)有括号的运算,又该怎样计算?

  4、教学例6

  (1)出示例6,口算

  (2)小结:有关0的计算

  (3)提问:为什么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

  (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先分析题意,再独立解答,集体评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115千米

  B→C132千米

  C→D118千米

  D→E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2、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二、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卡片)

  0.8×0.51.2×0.70.8÷0.021.5÷0.3

  18.6-60.54-0.0050.4÷203×0.04

  9-0.193÷0.0324.6+45+0.04

  1、以开火车形式报得数。

  B、直接写出得数。

  P-74第一题。

  1、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

  2、学生以报得数形式校对。

  C、四则混合运算:

  P-74第二题。

  1、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D、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运算:

  P-75第三题。

  1、前后四个同学讨论,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运算?

  2、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3、抽四名学生板演,校对。

  E、文字题:

  1、学生理解“除”“除以”被……除”和“去除”的含义?

  2、学生相互讨论上面这些词的含义?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校对,错的说明原因。

  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地方得到了补充?

  G、布置作业:

  《作业本》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和复名数改写说的方法,巩固已学过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思路,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提高计算能力。

  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更加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方法;及其解题的关键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名数的改写

  3.2吨=()千克5厘米=()米

  3吨50千克=()吨3.5吨=()吨()千克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2、做期初复习第7题。

  三、复习解方程和混合运算

  1、做期初复习第8题。

  2、做期初复习第9题。

  提问:按照运算顺序,这里的4道题要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四、复习应用题

  1、做期初复习第10题。

  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比较恰当?为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你能列方程解答吗?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做期初复习第11、12题。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做,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五、作业

  期初复习第9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11-02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04-19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设计12-05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设计01-12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12-11

数学加法运算教学设计06-08

数学乘法运算教学设计06-21

《运算定律复习课》教学反思10-10

《简便运算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