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4-11-06 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使学生知道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

  三、教学用具:

  课件、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红花”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9,18,12,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教科书P73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小棒有多少根呢?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0里面有几个十?

  老师说出(111520),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的组成

  手摆小棒

  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

  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11”。

  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几个几?2个十是多少?

  教师:2个十是20,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全班齐读:20。

  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

  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

  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提问: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电脑出示直尺图

  (1)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

  ①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从右往左,数越来越小。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让学生帮助11~20各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3)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4)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3比15大还是小?

  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4、出示计数器

  (1)分清个位和十位

  出示个位1个珠子,十位1个珠子,问:用数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个位6个珠子,十位1个珠子,问:用数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个位没有珠子,十位2个珠子,问:用数怎么表示?是多少?

  (2)小结: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

  5、教学十几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2,再在个位添上3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3=

  学生正确说出这道题的结果并不难,但要清楚说明算理,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

  ①谁知道12+3等于多少?

  ②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12是1个十和2个一,3是3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和5个一,所以得15。或用个位上的2和3相加,再加十位上的1,也得15。)教师说明,第一种想法是道理,第二种想法是算法,口算时怎么想都可以。

  请你们试着算一算17-4=□。同学间相互说说怎样想的?(从1个十和7个一中去掉4个一,还剩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所以17-4=13。)

  6、学习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12+3=15这个算式中,我们把加号前的12和加号后面的3都叫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15叫和。在17-4=13这个算式中,我们把减号前面的17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4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得数13叫差。教师一边讲,一边板书如下:

  小结:这节课学习的十几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口算时,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进行计算,也可以用个位上的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基础应用

  (1)数数

  学生独立数出教材第73页“主题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按要求数数

  同桌互相检查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2题。

  (3)按要求读数

  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3题。

  2、巩固延伸

  (1)比比谁的卡片举得快

  学生拿出写有0~20各数的数字卡片,教师或学生依次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出答案后将相应数字卡片举起来,速度快且正确者获胜。

  ①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什么?

  ②在16和19之间的数有哪些?15前面的数是什么?

  ③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学生按要求举数字卡片。

  (2)向生活延伸

  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11~20各数。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了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和相关的加减法。数学问题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课后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11—20各数说一句话,通过进行有关数的表述,来加深同学们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同学们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第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铅笔,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是什么?(铅笔)

  请你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支铅笔?(学生猜想)

  同学们猜的都不一样,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支铅笔怎么办?(数一数)

  师生共同数一数铅笔的支数,得到答案12支。

  二、动手操作,经历探究过程

  1、摆一摆:

  用数一数的方法同学们知道老师带来了12支铅笔,可是每次都这样数多麻烦呀!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支铅笔呢!请同学们数出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

  (学生实践活动)

  2、说一说:

  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大屏幕逐一出示各种情况)

  你觉得哪种摆法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是12呢?为什么呢?

  3、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在数学中,1根小棒就是1个一,2根小棒就是2个一……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

  (2)为了便于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在数学中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小棒有几根呀?(10根)所以在数学上给它一个名字叫十。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3)10个一是几根,1个十是几根,所以10个一是1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4)在数学上只要是10根小棒就把它们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这样更容易看。

  (让学生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起来表示1个十)

  4、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1)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出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2)出示数字11,12,13,14,15,16,17,18,19,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这个数字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出示19根小棒

  设疑: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又满了一个十,只要是1个十就要捆成一捆。)

  现在有几个十了呢?(2个十是20)(板书:2个十是20)

  5、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10个物体在一起的情况呢?(一盒铅笔,一板药片,一包湿巾,一盒巧克力,一套书等)

  出示课本第77页第7题,指导学生完成。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呢?(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三、认识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1,读一读:

  从直尺上读一读各数。你发现了什么?

  2、数一数:

  从7数到13;从9数到20;从19数到10;从15数到8。

  3、找一找:

  比12多1的数是几?10和12的中间是几?与18相邻的数是几?

  15在那两个数的中间?

  四、实际应用:

  1、数一数,画一画:P76。

  师生共同边数边画,感受先找到10,再接着数比较容易数清楚。

  2、数一数:P76,3、4

  启发学生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初步建立起数感。

  五、总结收获: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11~20各数呢?

  六、作业布置:

  在回家的路上,家里,电视里找一找哪里有我们今天认识的11~20各数,并把它们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3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基本上会数数到20,但需要系统认识11——20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生活图片,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认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理念

  (1)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处处有数学;

  (2)从多角度认数,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

  (3)于活动中学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地数数、读数、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对小数目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动手操作、组织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

  学具准备:

  主题挂图、11~20数字卡片;每生小棒20根、皮筋一只。

  课前播放“数鸭子的儿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完了数鸭子的儿歌,我也想请小朋友一起大声地从0数到10。你们数的最大的一个数是几?还有比10更大的数字吗?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认识比10更大的数字宝宝,它们是11—20的数。

  3、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大红花)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一)、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今天,王老师请来了小棒帮助大家数数。

  师:猜猜老师手里拿了几根小棒?(生猜,师进行提示。)然后让学生一根一根的数。

  师:(出示课件)1根小棒表示1个一,那么10根小棒就是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再课件出示小棒图:(90根)哇,这么多的小棒,如果一根一根的数,那太麻烦了,怎样数就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呢?(稍停顿一下)我有一个好办法,想知道吗?

  师:这个好办法就是满10根捆成一捆,(教师示范用皮筋捆小棒)这一捆是几个十(1个十)板书:1个十刚才我们把10根捆成一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板书:是)。

  师:现在你们也数出10根小棒,把手中的10根小棒像老师这样捆成一捆。举起这一捆小棒,看,这一捆是几个十?(要求把捆好的小棒放在桌上。)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满10根圈在一起快速数数的方法,来看一看刚才的图里有多少根小棒?

  小结:这样满10根圈在一起,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指着板书),让人一眼就能清楚地看出是几。

  2、认识11、12、13

  A:这种数数的方法又快又准确,讲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天我去买铅笔,我对售货员说:“我买11枝铅笔,”(板书:11)那个售货员居然数都不数,就把铅笔拿给了我,我呢,也只看了一眼就知道了有11枝,你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师:请你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让其他小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是11枝,快试一试。(生操作)(出示课件:这样我们就把11枝铅笔变成了几个十几个一?(板书:1个十1个一)1个十和1个一组成多少?也可以说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这句话谁还会说?(同桌互相说,再齐说,)再添1根呢?再添1根呢?

  (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摆,一起读。)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好办法和老师一起摆几个数;

  一捆是一个十,那再添1根呢?板书:11(同时领读)(出示课件:这是几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组成多少?(板书:1个十1个一)也可以说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这句话谁还会说?(同桌互相说,再齐说,)再添1根呢?再添1根呢?(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摆,一起读。)

  B:学生动手摆一个数。

  你们已经会用小棒摆11、12、13,并知道11、12和13的组成,我们今天认识11─20各数,除了11、12、13以外,这么多数字宝宝你最喜欢哪一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用小棒摆一摆,并悄悄地告诉同桌,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学生独立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3、交流:指名答:你摆的是几?你是怎么摆的?它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可点名在投影上摆)

  谁能说出你摆了几个十和几个一,让大家猜猜你摆的是几?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读的时候就读十几。

  4、学习20的组成

  (出示课件)师:看见大家在摆,老师也喜欢一个数,先摆1个十,再摆9个一,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是?(20)

  现在又够10根了,又可以把它们怎么样?(捆成一捆)原来的1捆再加上这1捆是几捆?(2捆)2捆就是几个十,那两个十是多少呢?(20)3个十是多少?4个十呢?20里面有几个一?(板书:2个十是20)有几个十就读几十。

  5、观察直尺,感知数序、大小

  (1)师:其实11—20各数还躲在我们的文具盒里呢:引出小尺下面看这把尺子,你能填出空缺的数吗?

  (2)正读反读,找出规律。(单数、双数、最大数、相邻的数)在这根直尺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3)设计“摘苹果”,激发小朋友思考和积极回答的兴趣(课件出示)

  过渡语言:11—20各数不同但小尺上有,我们的书的页码上也有

  1、翻书比赛

  师:拿出数学书,放在桌子中间。准备好了吗?打开到第17页。再打开到第13页。再打开到第20页。

  2.找找生活中的数

  师:除了书的页码之外。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我们都会用到11—20这些数,你能举些例子吗?

  学生举例:姐姐今年12岁。

  3月12日植树节。元宵节是正月15,中秋节在8月15日,最后在生活中找11—20各数的运用,一组有12个同学;鞋子穿16号;这些纸有19张;今天最高气温是18度;今天是10月——日;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数)

  小结: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我们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今天小朋友们学的都很认真,那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今天谁学的最棒!

  ⒈、按要求读数、数数

  (1)出示课件:读号码

  (2)、传球游戏:从20到1,从1到20

  2、比比谁的眼力最好。(估计:课件出示)

  下面来点难的:学会了数数,不如来考考小朋友,看这里有一些草莓,先不数,你来猜一猜,这里大约有多少颗草莓?估一估,强化满十个圈一圈,别人更容易看清楚是十几。

  3、猜数游戏

  规则是:老师心里想一个20以内的数,请大家来猜它是多少。

  [设计目的: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学生会很敢兴趣的]猜数(说的好的小朋友奖五角星)

  13 15 19 20用各种方法说

  (先老师示范介绍,再让学生介绍,要求介绍的形式多样。如:跺脚表示十,拍一次手表示一个一,猜猜合起来是几)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对学习好的个人、小组表扬。今天小朋友学得真不错,希望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学习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学习难点: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谈话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

  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尝试发现

  秋天来了,小兔子一家去地里收萝卜,看看兔宝宝收多少?

  (课件出示小兔子一家拔萝卜的情景)

  估一估

  兔宝宝拔了一堆萝卜,如果不数,你能猜猜这堆萝卜大概有多少个吗?

  同学们都猜有十几个,那看看兔妈妈拔了多少个?

  兔爸爸呢?

  过渡:看来小兔子一家的萝卜大丰收,他们都拔了10多个萝卜,是这样吗?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11

  1、数一数,兔宝宝一家拔的萝卜,都比10个多,都是多少个呢?咱们先来数一数。

  兔宝宝:12,

  2、自主学习

  教师: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1根吗?

  动手摆:请数出11根小棒摆成一排。

  要求:先想想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的是12根,再动手摆一摆。

  (生独立地边数边摆)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并发纸条让生摆在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的是不是11根小棒。

  3、展示方法,先在展台下展示,再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条上标上号码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摆在一起)

  教师:他摆的是11根吗?(全班一起数一数)

  (2)((1捆带2根))

  教师: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他摆的是11根吗?怎么知道的?

  4、方法优化

  教师:这些摆法都是对的,那种方法最简单,能看的很清楚,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为什么呀?

  师生共同小结:1根小棒表示1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5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那么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11根小棒,我们可以把这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慢慢地捆小棒)现在10根小棒变成什么了?(一捆小棒)

  这一捆小棒有多少根?

  以后小朋友们再看到像这样的一捆小棒,就表示这一捆里有10根,它表示1个十。读“十”

  (板书:1个十)(全班齐读10个一是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二)教学12--20

  1、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2、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在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19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同桌合作数一数,重点讲解20。

  一人数兔妈妈的,一人数兔爸爸的。一边数一边说。够十个用皮筋捆上。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萝卜。

  师:谁数的是兔妈妈的,说一说,摆一摆。(师板书: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兔妈妈真能干一口气拔了这么多。

  谁数的是兔爸爸的,说一说,摆一摆。

  (2捆)一捆表示的是“1个十”,那2捆表示的是几个十?(2个十)。

  (师板书:二个十是20)读作:“二十”。

  (三)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看直尺,教学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出示尺子图

  (1)师:在这把尺子上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吗?在哪里?(10后面)

  (2)全班从0数到20,在自由读,最后同桌检查。

  (3)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往右数越大,从右往左数越小)。

  (4)从0到10是一个十,从10到20又是一个十,那从0到20就是几个十?

  2、在活动中强化对数序的认识

  (1)师:刚才我们看着尺子会数11到20,如果没有尺子,你会从7数到17吗?(男生数)从11数到20呢?(女生数)

  (2)遮住14、18、20这几个数,问:红房子里躲的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7的邻居是几?你还可以怎样问?(指名问)

  (3)18离10近一些还是离20近一些?(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师:有谁是数出来的?)

  三、游戏巩固。

  1、数一数,开头的情境图,每样东西各有多少?

  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教材8、12、17、20页。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在数出20页看看有多厚。

  3、拿出10-20的数字卡片,发给11个小朋友,站到讲台上。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

  教师和剩余的学生提问。

  (1)排序,

  (2)请你介绍一下你手里的这个数?

  (3)15前面的数请站出来。

  (4)12和14中间的数请站出来。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呢?鼓励学生交流收获。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猜一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彩旗)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呢?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

  2.数一数:数到10后面的数字时,咦,我们没学过呀,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1--20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看课本73页主题图,让学生分类,并分组数出4种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用小棒摆出水果的'数量,并任意分成两部分。(学生有的分成2和9,有的分成3和8,还有4和7,5和6,10和1。)

  3、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哪种分法可以很快看出是11根。

  生:10和1

  师:可是分好了还是得一个一个数啊?还有更直观地方法吗?

  生:把左边的10根捆起来。(表扬)

  5、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6、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二)学习11的组成。

  1、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1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1根?

  板书: 11

  10 1

  1个十1个一

  (三)自己动手摆正方体和小球的数量。(15,18)

  1、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板书同11)

  2、演板同学带着其他学生一起说说15和18的组成。

  3、观察11,15,18的组成,找出有什么规律?

  (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四)摆一摆,说一说。

  1、师摆数字,学生说。

  2、学生同桌互说互摆。

  3、学生到讲台上演示。

  (五)学习20的组成。

  1、现在来学习小棒的数量,想一想20该怎么摆呢?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说交流结果。十个一捆,刚好有两捆,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两个十。两个十是20。(板书:2个十是20)

  (六)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展示生活常见的物体(铅笔10支捆成一捆、小球10个装一盒、书10本装成一包),体现计数单位“十”的优越性。

  (七)11-20的数序。

  1、墨水瓶打翻的声音引入直尺图,上面被墨水印迹遮住了几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哪些数字被遮住了吗?

  师:好,直尺上的数完整了,我们一起按顺序数一数吧!

  (正着数再倒着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从8数到16)

  师:真棒,老师现在截取了一段,能回答小精灵的问题吗?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三、活动拓展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咱们来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吧!

  游戏名字:竞选运动员。

  规则:参选运动员在讲台上站一排,拿着号码牌,一一介绍自己,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如:我是13,1个十和3个一组成)说对了下面同学就鼓掌,竞选成功,说错了就竞选失败。

  四、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2)(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3)1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4)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五、全课总结

  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了解这些数的数值,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正确地读数。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件播放三个小朋友在教室前的对话——甲说:“我们班门前种了6棵大树。”乙说:“我已经得了9颗五角星啦。”丙说:“我们小组有8个人。”谈话:听到三个小朋友刚才说什么了吗?小朋友,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学生说到我有几根小棒时,出示1捆小棒图,提问:小明也有一些小棒,你知道这些小棒有几根吗?如果学生知道是10根,则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不知道这里一捆小棒是10根,则将一捆小棒展开,数一数,强调有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说明:由“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认数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谈话:请大家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反馈:你是怎样做的'?(指名到实物投影前操作: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展开一捆小棒: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指1根小棒)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指10根小棒)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提问:现在这里有多少小棒?(可能有的学生回答是10根小棒,有的学生回答是1捆小棒)谈话:10根小棒也就是1捆小棒。(指1捆小棒)像这样的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请大家想一想,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板书: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几个一是1个十?谈话:“十”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比如,1包铅笔有10枝,是1个十;一盒钢笔有10枝,也是1个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说明: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谈话:你能摆出12根小棒吗?怎样摆能清楚地看出是12根?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摆法,并交流是怎样摆的。(板书:12)小结:我们摆12根小棒的时候,可以先摆1捆,再摆2根。也就是先摆1个十,再摆2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2、摆一摆,说一说。谈话: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学生活动后,反馈:你是怎样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1?谈话:你还想像这样摆出十几根小棒吗?自己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反馈到19时,提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是20根)怎样摆出20根小棒?(学生把旁边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指两捆小棒,提问:2捆就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说明:摆一摆、数一数、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出20根小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看图说一说。

  (1)出示下图。(13本书,17粒珠子,20块积木)让学生数一数、读一读,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读出直线上的数。让学生轻声地读一读直线上的数。提问:13前面的数是几?后面的数是几?15和17中间的一个数是几?17和20中间是哪两个数?18这个数是接近20,还是接近10?

  [说明:借助实物图,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有利于突出计数单位“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实际大小。让学生读出直线上的数,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数的意义和顺序,有效地发展了数感。]

  2、读一读,数一数。

  (1)17、14、20、12、15、6、16。(2)从6数到16。

  (3)“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按要求练习后,再由同桌合作,一个人说翻到课本哪一页,另一个人在课本上很快找到相应的页码。

  3、估一估。(“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左边的草莓图。

  (1)先不数,估一估一共有几个草莓?(板书学生估计的数)数后一起评价学生的估计。怎样能很快知道有几个草莓呢?(演示把10个草莓圈起来)

  (2)照样子在书上先估一估,再数出有多少把雨伞。

  4、抓一抓,数一数。要求: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有多少颗,再数一数。提问:你能一把抓出十几颗糖果吗?学生操作后反馈,并说一说抓糖果时要注意什么。

  5、“想想做做”第6题。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6、连一连。用水彩笔把11到20按顺序连起来,看会是什么?

  [说明:教师注意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从估计草莓的数量,到估计雨伞的数量;从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颗,到一把抓出十几颗糖果;从数出数学书的10张,捏一捏有多厚,到数出20张再捏一捏有多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地体验和感受11到20各数的大小,发展了数感。]

  五、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学到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问题?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从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学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喜欢上街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不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呀!

  教师投影出示第84页主题图。

  提问: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人、汽车、树等)

  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吗?(小组讨论并汇报统计结果,教师板书数字)

  教师投影演示统计结果。最后让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要出门,经常要过马路,通过这幅图,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并注意安全。)

  2、导入新课

  教师结合屏幕上的数字(例如:14、19、20)提问:这些数字你们见过吗?

  说明: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点评:结合情境,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同时还可以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1、摆一摆,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请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10根后捆成1捆放在一旁,然后继续往下数,满10根后再捆成1捆,现在开始。(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在展台上操作,如下图所示)

  完成后提问:小朋友已经数完小棒了,那你知道1捆有多少根小棒吗?那么1捆就是几个十呀?2捆呢?

  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小棒的捆扎过程,然后教师总结归纳:满10根就可以捆成1捆,所以1捆就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师板书:1个“十”,2个“十”)

  2、说一说,加深理解

  ⑴认识11

  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

  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所以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教师动画演示摆放11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强调: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就可以读作十几。

  教师范读11(十一),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十一。

  ⑵认识其它各数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最先拿出15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就拿好?如果要拿20根,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同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动画演示摆放15和20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提问: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20呢?

  归纳整理: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练习:请学生快速地拿出13根小棒。

  3、读一读,掌握数序

  教师投影出示直尺图,提问:你能读出我们今天认识的数吗?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作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在什么地方?对,十字路口,马路上车来车往,那我们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呢?(指名生回答)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走人行横道线的有多少人?师生一起数。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今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1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1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1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2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课件切换到有直尺的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学得又这么认真,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根尺子,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

  师:11的后面是多少?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20,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师:读得太好了!在这些数的排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做一做:

  1、找出数学书的第7、12、18、20页。

  2、用小棒摆出下面的数。

  13、16、18、20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75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点:

  正确的书写11~20各数。

  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1—20各数。

  说说11-20各数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例1、3):

  1、教学数的读法。

  出示例1,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为什么读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2,因为有1个十和2个一,所以读作“十二”。

  P74做一做3题。

  2、教学数位表。

  (1)、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一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来就是十几。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学数的写法。

  (1)、出示1捆和7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7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7。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7,就表示7个一。

  (2)、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3)、师范写,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三、巩固练习:

  1、 P75做一做1题。师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生在作业本上写数。

  2、 P75做一做第2题、3题。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2-27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6-30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02-02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2-13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3-10

《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04-07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15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5-28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9-24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