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师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师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设置些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工作。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
(2)教师补充。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学习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2)教师点拨,明确:
①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第三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
第四段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
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学习给下列字正音。
病瘘lu 橐驼tuó 孳zī 勖xǜ 缫丝sāo 飧饔sūn
2.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加黑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明确]①名,起名,作动词。②业,以……为业,作动词。③实,结果实,作动词。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⑤故病且怠
讨论,明确。
[明确]①性:性质、方法②易:更换③长:治理④字:养育⑤病:穷困
(3)辨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固:
1.秦孝公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甚善。名我固当。
顾: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三岁贾汝,莫我肯顾。
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故:
1.既克,公问其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其土欲故。
且:
1.且壮士不死则已。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一师而问焉。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存者且偷生。
5.故病且怠。
讨论,交流,明确如下。
[明确]固①坚固 ②顽固 ③确实 ④本来
顾①拜访,探望 ②却,反而 ③照顾 ④看
故①原因,缘故 ②特意 ③旧交情 ④旧,原来
且①况且 ②尚且 ③将近 ④暂且 ⑤并且
3.研读课文
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讨论,明确: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讨论,明确。
[明确]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
[明确]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害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4.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学生通读全文。
②讨论写作特点。
[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害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
[扩展]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③,秋来处处割愁肠③。
若为化作身千亿④,散向峰头望故乡⑤。
[注释]①与:同。浩初:诗人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上人:和尚的'尊称。亲故:亲戚、故人。②畔:边,侧。似:有如。剑芒:剑的顶部尖锐部分。③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这两句是说,海边的山峰如同锋利的剑芒,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④若:假若。千亿:极言其多。化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诗人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⑤散向:飘向。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
[提示]柳宗元这首诗想象奇异,构思独特。它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更高于普通的思乡诗。柳宗元文采出众,志向远大,然而他所处的时代并没给他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不仅如此,诗人因为政治上的失败还抑郁终生。这种悲伤郁闷的情怀在他的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这首诗就写于他两度遭贬,在偏远的柳州任上。诗人紧扣题目中的“看山”,把笔墨直接落在“海畔尖山”上,惟有“尖山”似“剑芒”,才能“割”“愁肠”。作者真是匠心独运,就这样不着痕迹地将所见之景与所念之情联系到了一起。而且一个“秋”字勾勒出了一幅衰草连天,一片荒凉的背景,这种情境下的离人,又怎样不思念故乡呢?可是远离故地,相隔千里,怎能解思乡之苦呢?惟有登高望远。可更为奇特的就在一人登高不足表达心境,若化身千亿,都散向峰头,岂不可以尽情望乡吗?如此神奇的想像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当然能想到“化身千亿”和柳宗元精通佛典是分不开的,何况同行的就是一位“上人”。如此“思乡”,真是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五)布置作业
1.本文所讲的种树道理,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启示。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3.柳宗元郭橐驼传
6.柳宗元郭橐驼